当前课程知识点:心脑血管药理学的研究前沿与进展 > 第一章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抑制剂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
各位同学
大家好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RAAS抑制药的另一类药物
是血管紧张素ⅡⅠ受体的阻断药
angiotensinⅡ type 1 receptor blockers 简称ARB
这一类药物呢 通过选择性的阻断AT₁受体
从而抑制AT₁受体介导的生物学作用
对缓激肽系统没有明显的影响
对RAAS系统比较专一
所以因干咳和血管神经性水肿
不能耐受ACE抑制药的患者可以换用ARB
从1995年第一个口服有效的非肽类ARB氯沙坦批准应用以来
现在已经上市的ARB至少有10种
包括 氯沙坦 缬沙坦 伊贝沙坦 坎替沙坦等等
与ACEI相似
ARB除了能有效的来治疗高血压
还有充血性心力衰竭之外呢
还可用于治疗心肌梗死 糖尿病肾病与其他肾病
也可以抑制或者逆转心肌肥厚和心血管重构
降低高危人群的心血管事件
虽然ACEI和ARB都是RAAS的抑制剂
但是他们的作用靶点不同
有各自的特点
下面我们对ACEI与ARB的作用特点进行比较
首先 ACEI只阻滞ACE途径生成的AngII
而我们知道AngII的生成除ACE途径之外呢
还有非ACE途径
如糜酶通路
ARB则可以完全阻滞ACE和非ACE途径生成的AngII与AT₁受体的结合
另外 ACEI减少AngII生成
能同时抑制AT₁ AT₂等受体介导的效应
而ARB只阻滞AT₁受体的效应
那么 升高的AngII反而能够间接的激活AT₂受体
此外 ACEI能够加强缓激肽的作用
而ARB不影响缓激肽系统
所以ACEI咳嗽相对常见
ARB一般不发生咳嗽
最后 目前的临床资料显示ACEI醛固酮逃逸更明显一些
那么 这就是ACEI和ARB两类RAAS抑制药的比较
虽然从理论上看来ARB好像是更加有优势
但是 目前的临床资料并没有显示出ARB更有优势
那么 目前的临床研究显示
这两类药物在治疗高血压方面没有明显差别
两类药物对于卒中 心肌梗死的预防作用是一致的
但是 联合使用替米沙坦和雷米普利并无额外的保护益处
同时 临床不良事件却有所增加
所以 这两类药物是不能同时使用的
我们都知道 AT₁R 属于典型的G蛋白偶联受体 (GPCR)
其信号转导途径有G蛋白依赖性和非G蛋白依赖性途径
一般认为
G蛋白依赖途径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产生有害的作用
比如说血压升高
诱导心肌肥厚 纤维化以及细胞凋亡等等
而非G蛋白依赖的β-arrestin途径产生有益的作用
包括血压的降低
抑制心肌肥厚 细胞凋亡以及促进再生等等
因此发展具有偏向激动活性的新型ARB
在阻断G蛋白依赖性有害信号途径的同时
激活AT₁受体G蛋白非依赖的β-arrestin有益信号通路
那么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
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疾病可能有更好的治疗作用
这是我们新药开发的一个方向
但是目前尚未有在临床应用的AT₁R偏向性配体
以上呢 就是AT₁受体阻断药的相关的内容
谢谢大家
-心脑血管药理学前沿与进展简介
-RAAS的构成、分布及功能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药理作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
-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
-肾素抑制剂
--肾素抑制剂
-第一章习题
-凋亡的信号转导通路
-凋亡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自噬的信号转导通路
-自噬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习题
-糖尿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胰岛素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口服降糖药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新型降糖药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第三章习题
-血液凝固的机制和抗血栓药的分类
-抗凝血药之普通肝素
-抗凝血药物之华法林
-抗血小板药
--抗血小板药
-第四章习题
-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进展
-AD的治疗研究进展
-PD的研究进展
--PD的研究进展
-第五章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