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民俗文化赏析 >  第十章 敬天地,泣鬼神——中国民间信仰 >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 >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

返回《中国民俗文化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 在线视频

下一节:课程讨论

返回《中国民俗文化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 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好

前面我们学习了关于民间信仰的含义和特征

今天 我们继续来学习民间信仰的对象

民间信仰一般多表现为对神灵的信仰

而神灵的来源对象则主要有

自然神 行业神 人神等几大类

学术界普遍认为

人类的崇拜是从大自然的开始的

原始的人们没有现代人那么强烈的优越感

他们还不能将人与自然万物区分开来

以为世间万物与人同样是具有灵性的

这便是“万物有灵论”

一方面人类要征服自然以获得较好的生存条件

而另一方面在战胜不了自然的时候 便取媚于它

以求得自然的宽恕与恩赐

于是便产生了对大自然的崇拜

民间对自然物的崇拜

包括对天 对地 对日 月 星辰 雷 电 水 火

山 石等的自然物的崇拜

这种崇拜实际上已经由原始自然信仰

演变为对人格化和神化了的具象神灵们的崇拜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自然神

所谓自然神 指的是自然现象

被人格化之后升格为神

在中国的民间信仰中有许多自然神

我们这里主要介绍在中国古代

比较有影响力的几个自然神

第一个 天崇拜与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

在中国 天是被当作一个实在的天体加以崇拜的

因而才有了仰望青空 向"苍天"祭拜的

仪礼的源远流长

至今在民间还尊称"天公" "天老爷"

玉皇大帝的崇拜也是民间信仰中

具有普遍性的俗神信仰

在民间 玉皇大帝为万神之主至高无上的大帝

民间简称玉皇 玉帝

道教对玉帝的全称是

"吴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道教的最高神本来是元始天尊

但在民间信仰中玉皇大帝的地位

却远远超过了元始天尊

成为统辖天下众神的至上神

以致使原有的道教最高天神

逐渐都退居玉皇大帝臣下

对王母娘娘神的崇拜

也是中国最为广泛的世俗神崇拜

王母娘娘又俗称西王母 瑶池金母

传说后羿曾向西王母求得蟠桃

那是长生不死之药 被嫦娥偷吃了 升上月宫

这种传说使得民间 更加信仰王母娘娘

认为她能够给人赐福添寿

接下来 我们再来看一看对雷公电母神的崇拜

在中国人的民间信仰中最直接祟拜的天象

首先是雷 它那巨大的声响

给人们带来了的恐惧

从远古便引起了人们的畏敬

人们还把雷和天结合起来

认为雷声是上天发怒的标志

以至于后来发展成为天用雷惩罚人间

对雷击人与物 认为这就是天罚

在中国的民间信仰中

就认为这是善恶报应中的恶报

这恶报大多是由雷公来执行的

凡被雷击中的住地 居所 牲畜

家人应该避走和搬迁这里

同时举行祭祀雷神的仪式

由于中国人对雷公的这种信仰

因此民间经常举行雷神会 雷王祭等

祭雷的习俗

在汉民族中较普遍地举行雷祖生日的祭祀

民间信仰中的雷神是长着龙身人头

长着鸟喙 鸡爪 背有翅翼 手持椎槌

由雷神崇拜发展而来的对闪电的崇拜

也是中国民间信仰天象的一大特色

中国民间信仰喜欢为神灵联姻

因此 在民间信仰中 雷神便与电神相依相伴

有了雷公电母的说法

接下来 我们来了解对水神与龙的崇拜

中国人从原始农耕时代就对天降雨水

有了直接的崇拜 数千年来的祈雨传统

就是对雨水崇拜的最好证明

民间认为龙王是行雨管水的神灵

对龙王的崇拜 实际源于古人对龙的崇拜

龙 是我们中国古人幻想出来的一种动物

民间传说从黄帝的时期就已开始了对龙的崇拜

人们认为龙是祥瑞的象征 主宰着雨水

汉族人把龙当成掌管雨水的水神

向它祈求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

因此祈雨时的祭龙王庙 抬龙王像出巡

有的地方还认为关帝也有司雨的职能

因此求雨时还要祭关帝庙

或者是抬关帝的神像出巡

龙崇拜的另一个现象就是人们自喻为龙

人们把有才能 有本领的人比作龙

我国有一条成语 叫"望子成龙"

就是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长大后有出息的意思

连皇帝也自命为真龙天子

直到现在 中国人还自称是"龙的传人"

再接下看我们来看看对妈祖的崇拜

谈到海龙王 我们可以顺便提一下

作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信仰

妈祖的原型是北宋福建莆田县湄洲岛上的

一位名叫林默的普通妇女

生前为人治病 海上救人 有恩德于乡里

林默去世后 据说她经常在海上显灵救人

于是人们便立庙祭祀她

宋徽宗宣和五年

北宋赴高丽使团在海上遇难

据说也是被林默所救 奏报朝廷

朝廷于是诏令赐予"顺济"为庙额

从此成为官定的海上保护神

从南宋到元 明 清

又加封天妃 天后 天上圣母等封号

使得妈祖庙和妈祖信仰便在北自天津

南到台湾 南洋的沿海地区流行开来

人们在海上遇到风暴 遇到海匪的时候

总是祈求妈祖保佑平安

再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对后土与土地神的崇拜

从商周到明清 国家祭祀的地神为社稷

社是土神 而稷则是谷神

商周时代特别重视对社稷的祭祀

并把它看成是统治天下的象征

后来历代王朝都有社稷坛

是国家大典祭祀社稷的场所

与天帝合称 就叫皇天后土

汉代以后 除社稷外 后土也被归入国家祭祀之列

民间也就开始建后土祠

这样 后土从社稷中独立出来

被称为"后土娘娘" 又叫地母

秦汉时期 不仅国家一级有社稷

县一级也设立了县社

各地有功德的地方官死后

都被请进县社 县社以下还有里社和民社

西晋开始 有的地方的社

慢慢演变为土地庙 土地神

各地的土地神多由有功劳的当地的人物来充当

宋代以后 土地神的信仰开始盛行

俗称土地爷爷 土地公公

民间几乎每个村社都有土地庙

土地神被塑成了一个须发皆白

和蔼可亲的老翁形象

再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对山神与东岳大帝的崇拜

在中国的民间信仰中 每座山都有山神

在所有山神中 泰山神东岳大帝

可以说是最有名的山神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古代的传统中 五岳是天下名山之首

包括了东岳泰山 中岳嵩山 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和北岳恒山 这五座大山之中

泰山又居于五岳之首 因此古称岱宗

由于这个原因 秦皇 汉武等许多帝王

都曾到泰山封禅 祭告天地 汇报政绩

唐玄宗时期又封泰山为天齐王

宋真宗又封它为东岳大帝

自此之后 各地开始建立天齐庙 东岳庙

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前

祭祀泰山神的东岳庙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每年农历的三月二十八为祭祀日

泰山以外 北京东岳庙最为著名

是元 明 清朝廷举行祭奠泰山仪式的场所

接下来 我们再来看看

祖先对城隍庙与城隍爷的崇拜

在旧时的中国 可以看到许多的城隍庙

里面供着城隍老爷

每年 人们会在特定的几个时节

去拜祭城隍庙 去赶庙会

那么 城隍爷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

他是怎样被祭拜发展成为神的呢

传说守护城池的神为城隍

他是神鬼世界中的一城之主

它的职权范围相当于人世间的县官老爷

道教把城隍当做"剪恶除凶 护国保邦"之神

说它能应人所请 旱时降雨 涝时放睛

保谷丰民足

城隍虽属道教之神

但历代帝王却多重视它的作用 屡次给以加封

因为城隍爷是人们心目中的阴间长官

所以很多地方的城隍爷常以去世的英雄人物

或者是名臣将士来充任

希望他们的英灵能和生前一样

护佑着百姓 除暴安良

例如北京 杭州的城隍爷都是文天祥

最使人感兴趣的是上海的城隍爷

近百年来 供奉在上海的城隍庙大殿中的

"三城隍"霍光神主 秦裕伯和陈化成

都是大有来头的当地名人

最后 我们来了解一下祖先对星辰的崇拜

中国古代民间也崇拜星辰

认为星辰具有神秘的力量

中国各民族自古以来

"天上一颗星 地上一个人" 的说法

就是指地上每降生一个人

天上就会多添一颗星

每死去一个人 天空就会落下一颗星

因此在民间信仰中 天上众星体的大小之分

亮度强弱之别与人间的生老病死 贫富贵贱

吉凶祸福都有着对应的关系

于是又形成了十分繁杂的星占 星忌等星相说

比如 民间把对各种形态的彗星俗称为扫帚星

意味着不吉利 有邪盗的灾星

今天关于自然神的崇拜知识

我们就讲到这里

谢谢同学们

中国民俗文化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群体行为取向的传承——民俗概述

-1.1民俗的概念

--1.1民俗的概念

--课程讨论

-1.1民俗的概念--作业

-1.2民俗的分类

--1.2民俗的分类

--课程讨论

-1.2民俗的分类--作业

-1.3民俗的社会功能

--1.3民俗的社会功能

--课程讨论

-1.3民俗的社会功能--作业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课程讨论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二章 生命的旅程——人生仪礼民俗

-2.1人生仪礼的含义与功能

--2.1人生仪礼的含义与功能

--课程讨论

-2.1人生仪礼的含义与功能--作业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

--课程讨论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作业

-2.3诞生仪礼:生命的期许和祝愿

--2.3诞生仪礼:生命的期许和祝愿

--课程讨论

-2.3诞生仪礼:生命的期许和祝愿--作业

-2.4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上)

--2.4成年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上)

--课程讨论

-2.4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上)--作业

-2.5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下)

--2.5成年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下)

--课程讨论

-2.5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下)--作业

-2.6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上)

--2.6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上)

--课程讨论

-2.6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上)--作业

-2.7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下)

--2.7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下)

--课程讨论

-2.7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下)--作业

-2.8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上)

--2.8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上)

-2.8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上)--作业

-2.9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下)

--2.9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下)

--课程讨论

-2.9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下)--作业

-章节测试

第三章 物质财富的创造与消费——生产民俗

-3.1生产民俗的概念与特征

--3.1生产民俗的概念与特征

--课程讨论

-3.1生产民俗的概念与特征--作业

-3.2农业民俗(上)

--3.2农业民俗(上)

--课程讨论

-3.2农业民俗(上)--作业

-3.3农业民俗(下)

--3.3农业民俗(下)

--课程讨论

-3.3农业民俗(下)--作业

-3.4狩猎、游牧民俗

--3.4狩猎、游牧民俗

--课程讨论

-3.4狩猎、游牧民俗--作业

-3.5中国渔业民俗

--3.5中国渔业民俗

--课程讨论

-3.5中国渔业民俗--作业

-3.6中国工匠民俗

-- 3.6中国工匠民俗

--课程讨论

-3.6中国工匠民俗--作业

-3.7中国商业民俗

--3.7中国商业民俗

--课程讨论

-3.7中国商业民俗--作业

-章节测试

第四章 张驰有度的生活节律——岁时节日民俗

-4.1岁时节日的形成

--4.1岁时节日的形成

--课程讨论

-4.1岁时节日的形成--作业

-4.2岁时节日的发展与演变

--4.2岁时节日的发展与演变

--课程讨论

-4.2岁时节日的发展与演变--作业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课程讨论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作业

-4.4中国岁时节日的民俗特点

--4.4中国岁时节日的民俗特点

--课程讨论

-4.4中国岁时节日的民俗特点--作业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

--课程讨论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作业

-4.6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下)

--4.6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下)

--课程讨论

-4.6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下)--作业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

--课程讨论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作业

-4.8清明——寒食东风御杨柳

--4.8清明——寒食东风御杨柳

--课程讨论

-4.8清明——寒食东风御杨柳--作业

-4.9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上)

--4.9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上)

--课程讨论

-4.9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上)--作业

-4.10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下)

--4.10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下)

--课程讨论

-4.10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下)--作业

-4.11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

--4.11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

--课程讨论

-4.11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作业

-4.12重阳节——人生易老天难老

--4.12重阳节——人生易老天难老

--课程讨论

-4.12重阳节——人生易老天难老--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五章 五味俱全的生活——饮食民俗

-5.1 饮食民俗的含义与形成原因

--5.1 饮食民俗的含义与形成原因

--课程讨论

-5.1 饮食民俗的含义与形成原因--作业

-5.2 饮食民俗的构成与特征

--5.2 饮食民俗的构成与特征

--课程讨论

-5.2 饮食民俗的构成与特征--作业

-5.3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5.3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3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4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5.4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4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5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习俗

--5.5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习俗

--课程讨论

-5.5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习俗--作业

-5.6 岭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5.6 岭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6 岭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7 中国酒俗文化

--5.7 中国酒俗文化

--课程讨论

-5.7 中国酒俗文化--作业

-5.8 中国茶俗文化

--5.8 中国茶俗文化

--课程讨论

-5.8 中国茶俗文化--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六章 华美背后的文化意蕴——服饰民俗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课程讨论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作业

-6.2中国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6.2中国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课程讨论

-6.2中国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作业

-6.3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上)

--6.3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上)

--课程讨论

-6.3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上)--作业

-6.4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下)

-- 6.4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下)

--课程讨论

-6.4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下)--作业

-6.5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秦汉时期

--6.5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秦汉时期

--课程讨论

-6.5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秦汉时期--作业

-6.6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异与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

--6.6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异与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

--课程讨论

-6.6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异与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业

-6.7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隋唐时期

--6.7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隋唐时期

--课程讨论

-6.7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隋唐时期--作业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

--课程讨论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作业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

--课程讨论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作业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

--课程讨论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七章 多姿多彩的家园——居住建筑民俗

-7.1 居住建筑民俗的形成

--7.1 居住建筑民俗的形成

--课程讨论

-7.1 居住建筑民俗的形成--作业

-7.2 居住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

--7.2 居住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

--课程讨论

-7.2 居住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作业

-7.3 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

--7.3 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

--课程讨论

-7.3 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作业

-7.4北方民居建筑

--7.4北方民居建筑

--课程讨论

-7.4北方民居建筑--作业

-7.5南方居住建筑

--7.5南方居住建筑

--课程讨论

-7.5南方居住建筑--作业

-7.6其他特色民居建筑

--7.6其他特色民居建筑

--课程讨论

-7.6其他特色民居建筑--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八章 路途中的平安祈愿——交通民俗

-8.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

--8.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

--课程讨论

-8.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作业

-8.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8.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课程讨论

-8.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作业

-8.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

--8.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

--课程讨论

-8.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作业

-8.4陆路交通民俗

--8.4陆路交通民俗

--课程讨论

-8.4陆路交通民俗--作业

-8.5水路交通民俗

--8.5水路交通民俗

--课程讨论

-8.5水路交通民俗--作业

-章节测试

第九章 注入生活的快乐元素——游艺民俗

-9.1游艺民俗概述和特点

--9.1游艺民俗概述和特点

--课程讨论

-9.1游艺民俗概述和特点--作业

-9.2游艺民俗的分类(上)

--9.2游艺民俗的分类(上)

--课程讨论

-9.2游艺民俗的分类(上)--作业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

--课程讨论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作业

-9.4游艺民俗的分类(下)

--9.4游艺民俗的分类(下)

--课程讨论

-9.4游艺民俗的分类(下)--作业

-9.5特色游艺活动

--9.5特色游艺活动

--课程讨论

-9.5特色游艺活动--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十章 敬天地,泣鬼神——中国民间信仰

-10.1民间信仰的含义及特征

--10.1民间信仰的含义及特征

--课程讨论

-10.1民间信仰的含义及特征--作业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

--课程讨论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作业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

--课程讨论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作业

-章节测试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 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