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民俗文化赏析 >  第七章 多姿多彩的家园——居住建筑民俗 >  7.4北方民居建筑 >  7.4北方民居建筑

返回《中国民俗文化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7.4北方民居建筑 在线视频

下一节:课程讨论

返回《中国民俗文化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7.4北方民居建筑 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大家好

本节课我们介绍北方民居建筑

1 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在中国民居中历史最悠久

分布广泛

西周时

就已初具规模

现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四合院是汉族民居形式的典型

其特征是外观规矩

中线对称

而且用法极为灵活

向大扩展

就是皇宫 王府

往小压缩

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

辉煌的紫禁城与郊外的普通农家

都是四合院

中国北方的住宅

以北京的四合院最具代表性

北京四合院在元代就已出现

而现存的四合院大多数

是清代到20世纪30年代建造的

四合院是以正房 东西厢房

围绕中间庭院

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统称

四合院一般分布为

大门 第一进院

大堂 第二进院 书屋 住宅等

两侧有厢房

各房有走廊 隔扇门相连接

山西 陕西 北京

河北所谓四合之“四”

指东 西 南 北四面

“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

形成一个“口”字形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

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

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

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

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 衙署

街区 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

经过数百年的营建

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

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四合院内宅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

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

都要给老一代的老爷 太太居住

北房三间仅中间一间向外开门

称为堂屋

两侧两间仅向堂屋开门

形成套间

成为一明两暗的格局

堂屋是家人起居

招待亲戚或年节时设供祭祖的地方

两侧多做卧室

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

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

东侧为尊为正室居住

西侧为卑由偏房居住

东西耳房可单开门

也可与正房相通

一般用做卧室或书房

东西厢房则由晚辈居住

厢房也是一明两暗

正中一间为起居室

两侧为卧室

也可将偏南侧一间分割出来

用做厨房或餐厅

中型以上的四合院还建有后罩楼

主要供未出阁的女子居住

2 陕北窑洞

黄河中上游一带

是世界闻名的黄土高原

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

利用那里深厚和立体性能极好的黄土层

建造了一种独特的住宅 窑洞

在陕西 甘肃 河南 山西等黄土地区

当地居民在天然土壁内开凿横洞

并常将数洞相连在洞内加砌砖石

建造窑洞 窑洞防火 防噪音

冬暖夏凉 节省土地经济省工

将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有机结合

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

窑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

向阳 背靠山

面朝开阔地带 少有林木遮挡

十分适宜居住

一院窑洞一般三孔或五孔

中窑为正窑 有的分前后窑

有的一进三开

从外面看四孔各开门户

走到里面可以发现

它们有隧道式小门互通

顶部呈半圆形

这样空间就会增大

窑洞壁用石灰涂抹 干爽亮堂

窑洞从建筑材料上

可分为土窑 石窑 砖窑等几种

土窑是靠着山坡挖成的黄土窑洞

这种窑洞冬暖夏凉

保温隔音效果最好

石窑和砖窑是先用石块或砖砌成拱形洞

然后在上面盖上厚厚的黄土

既坚固又美观

由于建造窑洞不需要钢材 水泥

所以造价比较低廉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窑洞的建造不断改进

黄土高原上冬暖夏凉的窑洞

越来越舒适美观

深达一二百米 极难渗水

直立性很强的黄土

为窑洞建造提供了极好的发展前景

同时气候干燥少雨 冬季寒冷

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

也为冬暖夏凉 不需木材的窑洞

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

由于自然环境 地貌特征

和地方风土的影响

窑洞具有多种样式

若从建筑布局上划分

则有靠崖式 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形式

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两个类型

窑洞呈曲线或折线形排列

有和谐美观建筑艺术效果

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

有时布置成台梯式窑洞 类似楼房

下沉式窑洞主要分布在没有山坡

沟壁可利用的黄土塬上

这种窑洞作法是

先就地挖一个方形地坑

然后再向四壁扩展

形成一个四合院

人在平地

只能看见地院树梢

不见房屋

独立式窑洞是一种掩土的拱形房屋

有土墼土坯拱和砖拱石拱两个类型

这种窑洞无需靠山依崖

能自身独立

又不失窑洞的优点

可为单层

也可建成为楼

若上层也是箍窑即称“窑上窑”

若上层是木结构房屋则称“窑上房”

3 山西祁县院落

在中国民居中

山西民居和皖南民居齐名

一向有“北山西南皖南”的说法

在山西民居中最富庶

最华丽的民居应首推汾河一带的民居

而汾河流域的民居

最具代表性的则属祁县

祁县在山西太原南面位于晋中

祁县城中有40多个多进豪华院落留存

这里民居之所以品质高

是因为从明朝起

许多祁县人便外出经商

致富返乡后

便在自己的故里大兴土木 营造住宅

祁县民居完全具备

山西民居的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外墙高

从宅院外面看砖砌的不开窗户的实墙

有四五层楼那么高

有很强的防御性

二是主要房屋都是单坡顶

无论厢房还是正房 楼房还是平房

双坡顶不多

由于都是采用单坡顶

外墙又高大

雨水都向院子里流

形成了“四水归堂”的景象

也就是“肥水不外流”

三是院落多为东西窄

南北长的纵向长方形

院门多在东南角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的乔家堡村

乔家大院其实是在一个方形的城堡内

中间有一条巷道

巷道的一头是大门

对准大门的另一头是祠堂

巷道的左右各有3个大门

共有6个院落

每个院落中又是两三进的小院

院子左右两侧还有侧院

房屋共计313间

这样一个复杂的平面

组成了一个富有变化的建筑空间

与乔家大院对应的渠家大院

位于祁县县城东大街路北

是民初显赫一时的名门望族

晋商翘楚渠源浈的住宅

大院占地5217平方米

内分8个大院

中套19个四合式院落

共有房屋240间

大院外观为城堡式

大院外观为城堡式

墙头有垛口式女墙

宽敞高大的阶进式大门洞

上面高耸着一座玲珑精致的眺阁

显得巍峨壮观

中国民俗文化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群体行为取向的传承——民俗概述

-1.1民俗的概念

--1.1民俗的概念

--课程讨论

-1.1民俗的概念--作业

-1.2民俗的分类

--1.2民俗的分类

--课程讨论

-1.2民俗的分类--作业

-1.3民俗的社会功能

--1.3民俗的社会功能

--课程讨论

-1.3民俗的社会功能--作业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课程讨论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二章 生命的旅程——人生仪礼民俗

-2.1人生仪礼的含义与功能

--2.1人生仪礼的含义与功能

--课程讨论

-2.1人生仪礼的含义与功能--作业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

--课程讨论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作业

-2.3诞生仪礼:生命的期许和祝愿

--2.3诞生仪礼:生命的期许和祝愿

--课程讨论

-2.3诞生仪礼:生命的期许和祝愿--作业

-2.4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上)

--2.4成年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上)

--课程讨论

-2.4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上)--作业

-2.5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下)

--2.5成年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下)

--课程讨论

-2.5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下)--作业

-2.6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上)

--2.6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上)

--课程讨论

-2.6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上)--作业

-2.7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下)

--2.7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下)

--课程讨论

-2.7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下)--作业

-2.8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上)

--2.8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上)

-2.8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上)--作业

-2.9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下)

--2.9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下)

--课程讨论

-2.9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下)--作业

-章节测试

第三章 物质财富的创造与消费——生产民俗

-3.1生产民俗的概念与特征

--3.1生产民俗的概念与特征

--课程讨论

-3.1生产民俗的概念与特征--作业

-3.2农业民俗(上)

--3.2农业民俗(上)

--课程讨论

-3.2农业民俗(上)--作业

-3.3农业民俗(下)

--3.3农业民俗(下)

--课程讨论

-3.3农业民俗(下)--作业

-3.4狩猎、游牧民俗

--3.4狩猎、游牧民俗

--课程讨论

-3.4狩猎、游牧民俗--作业

-3.5中国渔业民俗

--3.5中国渔业民俗

--课程讨论

-3.5中国渔业民俗--作业

-3.6中国工匠民俗

-- 3.6中国工匠民俗

--课程讨论

-3.6中国工匠民俗--作业

-3.7中国商业民俗

--3.7中国商业民俗

--课程讨论

-3.7中国商业民俗--作业

-章节测试

第四章 张驰有度的生活节律——岁时节日民俗

-4.1岁时节日的形成

--4.1岁时节日的形成

--课程讨论

-4.1岁时节日的形成--作业

-4.2岁时节日的发展与演变

--4.2岁时节日的发展与演变

--课程讨论

-4.2岁时节日的发展与演变--作业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课程讨论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作业

-4.4中国岁时节日的民俗特点

--4.4中国岁时节日的民俗特点

--课程讨论

-4.4中国岁时节日的民俗特点--作业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

--课程讨论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作业

-4.6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下)

--4.6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下)

--课程讨论

-4.6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下)--作业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

--课程讨论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作业

-4.8清明——寒食东风御杨柳

--4.8清明——寒食东风御杨柳

--课程讨论

-4.8清明——寒食东风御杨柳--作业

-4.9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上)

--4.9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上)

--课程讨论

-4.9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上)--作业

-4.10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下)

--4.10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下)

--课程讨论

-4.10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下)--作业

-4.11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

--4.11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

--课程讨论

-4.11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作业

-4.12重阳节——人生易老天难老

--4.12重阳节——人生易老天难老

--课程讨论

-4.12重阳节——人生易老天难老--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五章 五味俱全的生活——饮食民俗

-5.1 饮食民俗的含义与形成原因

--5.1 饮食民俗的含义与形成原因

--课程讨论

-5.1 饮食民俗的含义与形成原因--作业

-5.2 饮食民俗的构成与特征

--5.2 饮食民俗的构成与特征

--课程讨论

-5.2 饮食民俗的构成与特征--作业

-5.3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5.3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3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4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5.4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4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5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习俗

--5.5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习俗

--课程讨论

-5.5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习俗--作业

-5.6 岭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5.6 岭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6 岭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7 中国酒俗文化

--5.7 中国酒俗文化

--课程讨论

-5.7 中国酒俗文化--作业

-5.8 中国茶俗文化

--5.8 中国茶俗文化

--课程讨论

-5.8 中国茶俗文化--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六章 华美背后的文化意蕴——服饰民俗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课程讨论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作业

-6.2中国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6.2中国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课程讨论

-6.2中国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作业

-6.3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上)

--6.3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上)

--课程讨论

-6.3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上)--作业

-6.4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下)

-- 6.4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下)

--课程讨论

-6.4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下)--作业

-6.5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秦汉时期

--6.5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秦汉时期

--课程讨论

-6.5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秦汉时期--作业

-6.6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异与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

--6.6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异与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

--课程讨论

-6.6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异与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业

-6.7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隋唐时期

--6.7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隋唐时期

--课程讨论

-6.7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隋唐时期--作业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

--课程讨论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作业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

--课程讨论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作业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

--课程讨论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七章 多姿多彩的家园——居住建筑民俗

-7.1 居住建筑民俗的形成

--7.1 居住建筑民俗的形成

--课程讨论

-7.1 居住建筑民俗的形成--作业

-7.2 居住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

--7.2 居住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

--课程讨论

-7.2 居住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作业

-7.3 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

--7.3 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

--课程讨论

-7.3 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作业

-7.4北方民居建筑

--7.4北方民居建筑

--课程讨论

-7.4北方民居建筑--作业

-7.5南方居住建筑

--7.5南方居住建筑

--课程讨论

-7.5南方居住建筑--作业

-7.6其他特色民居建筑

--7.6其他特色民居建筑

--课程讨论

-7.6其他特色民居建筑--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八章 路途中的平安祈愿——交通民俗

-8.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

--8.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

--课程讨论

-8.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作业

-8.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8.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课程讨论

-8.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作业

-8.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

--8.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

--课程讨论

-8.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作业

-8.4陆路交通民俗

--8.4陆路交通民俗

--课程讨论

-8.4陆路交通民俗--作业

-8.5水路交通民俗

--8.5水路交通民俗

--课程讨论

-8.5水路交通民俗--作业

-章节测试

第九章 注入生活的快乐元素——游艺民俗

-9.1游艺民俗概述和特点

--9.1游艺民俗概述和特点

--课程讨论

-9.1游艺民俗概述和特点--作业

-9.2游艺民俗的分类(上)

--9.2游艺民俗的分类(上)

--课程讨论

-9.2游艺民俗的分类(上)--作业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

--课程讨论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作业

-9.4游艺民俗的分类(下)

--9.4游艺民俗的分类(下)

--课程讨论

-9.4游艺民俗的分类(下)--作业

-9.5特色游艺活动

--9.5特色游艺活动

--课程讨论

-9.5特色游艺活动--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十章 敬天地,泣鬼神——中国民间信仰

-10.1民间信仰的含义及特征

--10.1民间信仰的含义及特征

--课程讨论

-10.1民间信仰的含义及特征--作业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

--课程讨论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作业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

--课程讨论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作业

-章节测试

7.4北方民居建筑 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