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e时代的教与学——慕课引发的混合式教学 >  第3周 线上教学——动静结合的艺术 >  3.6 教师访谈 >  Video

返回《e时代的教与学——慕课引发的混合式教学》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Video在线视频

Video

下一节:Video

返回《e时代的教与学——慕课引发的混合式教学》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Video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各位同行 大家好

我们今天非常有幸请到了

北京市教学名师

国家级精品课的负责人

清华大学的卢达溶教授

卢老师您好

好 大家好

卢老师 据我所知

近些年

您在混合式教学方面

做了很多探索

那您不能就具体的那些课程

给我们做一下介绍

就是这些课程

是什么样的一些特点

包括相应的学生

情况是什么样的

好 那我来谈一谈

我们开设的这门混合式课程

叫清华新兴技术探究

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MBA学生的

一门导引课程

我们另外还和一些

性质类似的课程

大家联手

互相支撑

去探讨在这种网络条件下

互联网条件下

这种课程的治理结构

这里的课程都是一种

认知导向型的课程

力图以新兴技术为载体

引导学生去按照清华的学术传统

充分地去挖掘清华的这种

科研成果和资源

去建立超越学科的认知结构

那这个课程大致的学生的情况

是什么样的呢

这个课程是MBA的学生

大概其都是30多岁

在工作岗位上

有四五年至五六年经验

这样的一些学生

卢老师

那您刚才提到的

您在这门课中所做的

混合式的尝试

您觉得有哪些比较主要的特点呢

尤其是在刚才说到的线上的部分

和我们想到的动态的

交互的那部分设计上

有哪些特点呢

我们借鉴系统科学

这样的一种认识论

去设计课程的结构

依托多种成功的方法论

去设计课程展开的策略

在这个基础上

我更想说的是

我们一定得去打开课程的疆界

打开课程的疆界

因为只有打开课程的疆界

才能打开学生的认知的疆界

亲身去体验这种打开的过程

实际上是比知识更重要的学习

是一种关于学习的学习

更高级的学习

是的

放开来看

如果按照宏观 介观 微观

多指的融合解决复杂性问题

这样的方法论去理解我们的教学

知识应当是属于微观层面

宏观是价值

那介观也就是中观这个层面

就应该是如何把微观的知识

组织成宏观的价值

也是一种转换

这样一种能力

其实这个能力它的养成

是我们教学改革最想要的东西

卢老师

我经常听您介绍

关于混合式教学方面的经验

您非常强调一条

就是要从离散到集成

那这一点具体怎么来理解呢

在传统的课堂里

知识是按照学科这样来组织的

但是在实际科研和应用里头

其实现在综合的这种趋势

更加凸显出来

在产业界出现了一个词儿

叫整体工程师

整体工程师

这种人其实他是必须对各种学科

都具有一种感情能力

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做到

不偏不倚的这种公正坦诚

这实际上是一种思维调整的能力

集成实际上就是系统化

现在线上的这种平台

可以提供优秀师资的共享

这在以前是做不到的

其实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之下

我们就可以从不同的尺度

不同的角度

去认识同样的一个问题

这样就有了更大的格局

就是要做到系统化

按照量子力学最新的观点

就是我们不光要关注定域

还要更加关注非定域之间的关联

非定域

这样以学科的知识点为经

以方法论为纬

在展开内容的同时

我们还给出了一个更大的格局

同时交代了层次转化的这种关系

这样就给线下的这种讨论

翻转翻转这种讨论

提供的更大的空间

也给了他一种可操作的准绳

这个课程有了精气神儿

才能够去涵养出学生

精美天地化成天下

这样的一个气概

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清华

提倡的价值塑造

我理解的

我们实际上是要把这种思想转变

这种素质教育

入在我们的业务课内容之中

这样去做可以培养一个完整的人

卢老师

关于混合式教学总体的设计

我还经常听您提到

要从聆听式转向过程式

那么这样的一个转换

背后的含义

具体的有哪一些呢

我想是这样的

只有在过程式里

学生才能够学会做事

所以我们在线上内容展开以后

我们设计了三种形式的研讨课

来进行实验

第一种形式

针对我们这个课

我们让MBA的学生

跟我们本科的学生

一起到一个叫实验室科研探究

这样的一个课里头

实验室科研探究

这是我们学校自己开的一个

比较有特色的课

据我知道的

也是咱们的国家级精品课

对 33个院系 100个实验室

120位老师

大家联合起来开的一门课

现在大概一年有2500人

来选这个课

在这个课里

学生亲身地去到实验室现场

去观摩我们的科研成果

观摩我们的实验条件

这样去掌握第一手的这种体验

为下边再进行过程

来准备准这种感觉

这种材料 这种素材

对 这是第一个

第二种形式就是一种研讨

就是说针对学生自己的问题

你比如学生企业里头

他开展工业研究碰到很多问题

这样的我们都可以

结合产学研结合这样的一个题目

来进行研讨

那还有一种

第三种形式

第三种形式就也MBA学生牵头

去组织本科生 研究生

组织这种创新的研究团队

结合这种企业的问题

真刀真枪地去做

这三种形式学生感觉都很好

参与的这种程度都很高

卢老师

刚才您介绍的那三种形式

都非常好

那么我也可以想象的到

在这背后

这个线上和线下结合的过程中

肯定有很多心血在里头

这种设计方面

那您在怎么利用

现有的一些资源方面

一些素材方面

有什么经验

可以跟我们的同行分享呢

其实学生的这种反应

就启发我们得下心

去发现更多的教学资源

把它重新地拿来剪裁

去拼接 去设计

最后为我所用

对 综合出新值

对 所以关键还是要做一些组合

通过组合来形成这种新的创新

在这个过程里头

往往出现这种自组织

就是这些知识

学生的这种行为的自组织

会涌现出来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很能让人激动

我理解是不是就是学生

在这个过程中主动参与

然后把这个知识体系

有一个重构的过程

是这样的意思吗

是这样的

其实这也是一种教学相长的

这样的一个过程

是的

卢老师

关于混合式学习的这种设计

我也经常听您提到

还有一条叫做

从个体学习到群体学习

那么这样的一个转化过程

又当如何理解呢

这也是受到了计算机事件的启发

装备由单核变成多核

保证了摩尔定律的延续

那我们的教育

在这样一个叫信息爆炸

融合创新这样的一个时代

我们也得从个体学习

转向群体学习

从单核到多核

由个体认知提升到群体认知

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驾驭这种能力

这种飞跃的能力

实际上是一个高水平人才

必备的素质

在这个过程里头

这种团队精神 这种企业精神

这种建章立制 这种领导沟通

都会涵盖在里头

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资源

我们用它来培养我们学生的素质

也培养我们学生的气质

这个混合式教学

在线上有高水平教师的引领

并且大家共建共享

建立了非常丰富的资源库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扩大

对混合式教学的这种理解

我们大家一起去建设一个

更加方便 更加可靠的

这样的一种网上交互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建设更多的

这种个性化的社区

学生参与其中

以一种可重组式的

并且是一种互教互学式的

这样就有可能实现

这种规模化的培养

个性化的发展

个人步伐 共同前进

卢老师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老师

倾向于认为

因材施教这样一个我们的理念

在混合式的模式下

应该能够更加有效地得以发生

那原因就在于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

老师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

比如说线上的那些渠道

来获得更多的关于学生的信息

他们的基础是什么样的

他们的状况是什么样的

他们的学习进度是什么样的

所以他可以做到更加的心明眼亮

有的放矢

那么近期我也听到您提到

关于这个混合式教学

我们还应该促进它做到因材求教

那么从这个施教到求教之间

到底有哪些奥妙

包括背后有哪些需要

我们来理解的东西呢

因材求教实际上是

对因材施教的一种补充

它更接近于人

终身学习的这种状态

其实互联网提供的是一种生态

只要努力 人人平等

我们混合式教学

已经在线上给大家提供了

那么多的老师

都等着大家去提出来问题

去请教

其实我们还要大家一起更加努力

去把这种生态建设起来

使学生能够求要有门

并且能够做到互教互学

这样就可以用多样性的

这种学科背景

去培养多样化的人才

其实这种生态

它会促成人心性的改变

心性

学生的主动性大大提高

老师其实也可以摘掉那种

本来我们并不想要的面具

永远面对这种新的问题

去面对这种学生的挑战

其实我们这样就可以

培育出一种真正的民主

去焕发出了我们

无尽的这种创造性

其实在这个过程里头

也才能更好地去发现学生的才

能够去因势利导

去帮助他们成长

集天下英才而育之

这是我们的一种福分

跟学生一起

大家去创造那种更加美好的未来

这是一种多少让人激动的

这样的一种图景啊

其实这种内心的激动

正是我们大学的文化基因所在

说得太好了

谢谢卢老师

e时代的教与学——慕课引发的混合式教学课程列表:

第1周 认识混合式教学

-1.1 你知道MOOC吗—— 校园随机采访

--你知道MOOC吗——校园随机采访

-1.2 e时代的教与学

--e时代的教与学

-1.3 专家访谈:概念辨析

--专家访谈:概念辨析

-1.4 专家访谈:实施操作

--专家访谈:实施操作

--讨论题

-1.5 教师体会

--教师体会

-第1周 认识混合式教学--第1周作业

第2周 课程设计

-2.1 混合式教学的特点: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

--混合式教学的特点: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

-2.2 混合式教学实施方法:MOOC为什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混合式教学实施方法:MOOC为什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3 用OBE思想进行课程设计

--用OBE思想进行课程设计

-2.3 课程案例访谈

--“汽车理论”课程教师访谈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师访谈

--“有限元分析及应用”课程教师访谈

-第2周 课程设计--第2周作业

第3周 线上教学——动静结合的艺术

-3.1 识其厚薄,因势利导

--识其厚薄,因势利导

-3.2 循其旨要,有法乃高

--循其旨要,有法乃高

-3.3 着眼实效,静以示道

--着眼实效,静以示道

-3.4 重在实操,动方生妙

--重在实操,动方生妙

-3.5 眼明心了,因材施教

--眼明心了,因材施教

-3.6 教师访谈

--Video

--Video

--Video

--Video

--Video

-第3周 线上教学——动静结合的艺术--第3周作业

第4周 线下学习的设计与准备

-4.1 线下学习设计原则

--线下学习设计原则

-4.2 面向学生设计线下内容

--面向学生设计线下内容(a)

--面向学生设计线下内容(b1)

--面向学生设计线下内容(b2)

-4.3 线下学习脚本设计

--线下学习脚本设计(a)

--线下学习脚本设计(b1)

--线下学习脚本设计(b2)

-4.4 线下学习的分组安排

--线下学习的分组安排(a)

--线下学习的分组安排(b1)

--线下学习的分组安排(b2)

-4.5 心理上的准备

--心理上的准备

-第4周 线下学习的设计与准备--第4周作业

第5周 线下学习的实施

-5.1 前三周最关键

--前三周最关键

-5.2 引导性发言和总结

--引导性发言和总结

-5.3 授课场所的翻转

--授课场所的翻转

-5.4 翻转课堂的组织

--学生分组报告志教师访谈

--学生分组报告志教师访谈2

--学生分组报告志教师访谈3

--学生自由讨论

--教师组织讨论及教师访谈

--教师组织讨论及教师访谈2

--教师组织讨论及教师访谈3

-5.5 学生课堂表现计分的思路和技巧

--学生课堂表现计分的思路和技巧

-5.6 学生课后的任务

--学生课后的任务

-第5周 线下学习的实施--第5周作业

第6周 混合式教学的难点

-6.1 如何进行学生评价

--如何进行学生评价

-6.2 哪些课程适合混合式教学

--哪些课程适合混合式教学

-6.3 如何看待教师投入的时间和收效

--如何看待教师投入的时间和收效

-6.4 大班如何进行混合式教学

--大班如何进行混合式教学

-6.5 如何使用调查问卷收集反馈

--如何使用调查问卷收集反馈

-6.6 教学管理部门的支持

--教学管理部门的支持

-6.7 总结与展望

--总结与展望

Video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