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微观经济学原理(先修课) > 第四讲 > 4.3 供给弹性 > 4.3 供给弹性
大家好
上一讲我们讨论了需求弹性
那它表示的是影响需求的因素
发生百分之一的变动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那么接下来
我们就讨论另一个市场力量
供给对它影响因素的一个变动
那么这就是我们备讲的主题
被我们称之为供给弹性
那么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类似
它表示的也是
当影响供给的因素
发生百分之一的变动
那么我们的供给量
会发生多少的影响
那么实际上
正如我们前面所谈到的
在我们对供给曲线的分析过程中
我们说明了有很多因素
例如价格
例如我们的生产成本
例如技术
那么都会对我们的供给出现影响
那么我们所谓的供给弹性
就是要对这些影响因素
进行一个定量的分析
那么在这个定量的分析过程中
影响我们供给弹性的
这个主要就是由
企业的生产灵活性来决定
如果一个企业它的生产非常灵活
那么对于影响供给的这些变动因素
那么就可以做出巨大的反应
如果一个企业
它的生产计划相对来说不太灵活
那么在给定我们的企业生产的时候
在面临着生产冲击的时候
它的变动相对来说就会比较小
那么因此由于不同的企业
它的生产灵活度不一样
有些企业可以进行巨大幅度的调整
那么这些企业
它的供给就是富有弹性的
而有些企业因为它在生产过程中
它的调整幅度相对来说较小
所以它的供给相对来说
就是缺乏弹性的
那么影响我们这个企业
它的生产灵活性的
进而影响我们这个企业
它的供给弹性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呢
那么实际上正如我们的需求一样
时间也是影响供给弹性的
最主要的一个因素
那么随着调整时间的变长
那么企业的生产灵活度
就会逐渐加大
例如我们可以想象一个钢铁厂
在短期中
那么我们高炉的数量可能是给定的
那么这个时候企业的生产调整幅度
相对来说就会较小
而在长期过程中
企业可以选择停建
或者说新建一些高炉
那么这个时候企业的产量
相对来说调整幅度就会比较大
因此在不同的时间范围内
企业的生产调整程度不同
就导致了短期中
企业的供给弹性是较小的
而在长期中
企业的供给弹性是较大的
那么既然我们说到了供给弹性
它分析的是影响供给的因素
对我们供给量的影响的一个百分比
但是影响供给的因素有很多
那么在这里边
我们着重分析哪个因素呢
与需求类似
在影响供给的因素中
最主要的就是价格因素
因此我们这里将供给弹性的分析
就集中在供给的价格弹性
那么如果我们集中在
供给的价格弹性
我们如何来计算
这个供给的价格弹性呢
因为弹性表示的是
我们的影响供给的因素
变化百分之一
它对于供给量的影响
那么供给的价格弹性
就表示了
当价格变化百分之一的时候
我们的供给量它的变动幅度
那么如果要想计算这个变量
我们与需求的方法是类似的
我们也是采用终点法
那么所谓的终点法
我们依然还是现在选择两个点
一个是Q1和P1
另外一个点是Q2和P2
那么这两个点
表示了企业的两个生产决策
在价格P1的时候
企业的产量是Q1
在价格为P2的时候
企业的产量为Q2
那么当价格从P1上升为P2的时候
企业的生产量就从Q1变为Q2
那么这种变化的百分比
就是我们说的供给的价格弹性
那么我们如何来计算
这种变化的百分比呢
那么我们方法
与我们商业的需求弹性完全类似
如果在计算价格变化百分比的时候
我们是用价格变化的绝对量
P2减去P1
那么它就表示
我们的价格从P1变化到P2的
变动的幅度
那么是由我们改变之后的价格
P2减去改变之前的价格P1
这个表示的是价格的绝对变动幅度
那么因为我们要计算的
是价格的变化率
那么我们就需要除以
我们初始的P1或者结束的价格P2
那么才能计算出来价格的变化率
但是因为我们既可以除以
初始的P1
也可以除以我们结束时候的P2
那么为了计算的简化
我们就选择了除以P1和P2的终点
就是我们说的二分之一P1
加以P2
那么绝对量除以我们的终值
那么就代表了价格的变化率
那么与价格的变化率类似
我们也可以同样计算
产量的变化率
那么就是用绝对的产量的变化
Q2减去Q1
那么除以我们产量的终值
二分之一Q1加上Q2
那么就代表了
我们的数量变化的百分比
那么用数量变化的百分比
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就得到了我们所说的
供给的价格弹性
那么它表示的是
如果我们的价格
变化百分之一的时候
我们的供给数量
会变化几个百分点
那么因为我们的供给曲线
是向上倾斜的
也就是说
因为在企业生产过程中
当价格上升的时候
企业的供给量也会随之上升
也就是价格和供给量
是呈同方向变化的
由于数量Q和价格P的
变动方向相同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
Q2减Q1与P2减P1的符号是相同的
所以这两个比值将永远为正
因此与我们的需求弹性不同
需求弹性
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取了绝对值
而我们的供给的价格弹性
不用取绝对值
它本身就是一个正数
那么如果我们掌握了
我们计算供给的价格弹性的
这样的一个计算方法
那么与需求弹性类似
我们也可以利用不同的点
将我们的计算结果做一个分割
那么其中一个重要的点
就是我们的弹性是不是等于一
如果我们计算完
这个比值是等于一的
那么我们就将这种需求供给曲线
称之为供给是具有单位弹性的
如果我们在计算之后
我们的弹性值是大于一的
那么我们就称这条供给曲线
是富有弹性的
如果在计算之后
我们的弹性值是小于一
我们就称这条供给曲线是缺乏弹性
那么以一为分割以外
另外两个极端点
就是说如果我们在计算之后
弹性的值等于零
那么这个时候
我们就将这条供给曲线
称之为完全缺乏弹性
而与零相对应的另外一个极端点
就是在计算之后
我们的弹性值等于无穷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称
供给曲线是完全富有弹性的
那么这就是我们在计算过程中
可能出现的弹性的结果
那么我们可以将这些结果
利用图形的方式
向大家做一个展示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
不同的供给曲线
与之相对应的弹性的状况
那么我们来看第一幅图形
第一幅图形它非常特殊
我们这条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那么它表明
无论我们的价格如何变化
我们的供给数量永远是恒定的
处在一百这个位置
那么所以
当我们的价格从四上升到五以后
企业的供给量不变
因为企业的供给量不变
永远恒定在一百
那么就导致供给数量的变化率是零
因为供给数量的变化率是零
所以我们的供给弹性也就是零
那么因此垂直的供给曲线
它的弹性就等于零
它表示企业完全不具备调整的能力
那么无论价格如何变化
企业的产量都是恒定的
那么第二幅图
这幅图我们假设
当我们的价格从四上升到五以后
企业的供给量从一百
上升到一百一十
那么这个时候
我们可以分别计算一下
价格的变化率和数量的变化率
那么从四到五价格上升了22%
而这个时候我们的供给量
从一百上升到一百一十
它的变化率是10%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如果一除
就等于10%除以22%
那么我们的这个弹性是小于一的
所以在价格从四到五的这个范围内
我们的供给弹性是小于一的
那么这条供给曲线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缺乏弹性的供给曲线
那么我们第三幅图
我们依然让价格从四上升到五
那么当价格从四上升到五的时候
我们这个时候的供给数量
从一百上升到了一百二十五
那么我们计算一下变化率
价格的变化率四到五是22%
而产量的变化率
一百到一百二十五也是22%
那么我们计算这个变化率
都是利用我们的终点法来计算的
那么这样的话
既然我们的产量变化率
与我们的价格变化率相等
都是22%
那么两者的比值
那么就是一
那么所以在四到五这个区间内
我们看到的供给曲线的弹性就为一
所以在这个范围内
供给曲线是单位弹性的
那么我们再来看下一个图形
在这幅图形里边
当我们的价格从四上升到五
那么它的上升幅度22%
而我们的供给量呢
从一百上升到了一百五十
那么随着供给量
从一百上升到了一百五十
那么我们的供给数量
就上升了67%
那么随着供给数量的上升
大于了我们的价格幅度
所以在四到五这个区间内
我们的弹性就大于一
所以在这个区间内
我们的供给曲线它是富有弹性的
那么我们最后一幅图
也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图形
在这幅图形里边
我们的供给曲线它是一条水平线
那么水平线的含义它表示的是
如果我们的市场价格恰好是四元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企业的供给量
是企业能够生产的任意的数量
为什么是任意的数量
因为这个时候
我们的供给线这条水平线
它就表示价格为四的时候
我的产量是可以是
横轴的任意一个数
既然是横轴的任意一个数
那么就在四这个地方
我可以供给任意的数量
那么如果我的价格不是四
比如说我的价格高于四
那么我的产量就变成无穷
而如果我的价格比四低
那么我就不再生产
我的产量就为零
那么因为我的这样一系列的变化
所以在这条曲线上
那么我的供给弹性就应该等于无穷
所以当我们这条曲线
是一条水平线的时候
我们的供给弹性它就表示了是无穷
那么这样的话
我们就大家展示了五种
我们供给曲线的形态
它分别是富有弹性缺乏弹性
与单位弹性
还有我们这个完全无弹性的
以及完全富有弹性
那么对于我们上述
所计算的供给曲线
与我们需求曲线类似
实际上供给曲线
它在计算我们的价格弹性的时候
也会随着我们曲线而发生变化
也就是说在同一条曲线上
在曲线的不同位置
我们的价格的供给弹性也是不同的
那么比如说
我们可以给大家展示这样一幅图
这是我们同一条供给曲线
那么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
我们可以发现在这条曲线的下侧
比如当我们的价格很低
从三变化为四的时候
我们的供给量变化幅度很大
从一百变化为了两百
那么这个时候
我们的弹性就是大于一的
而在我们这幅图的上侧
因为我们的价格和产量都变得很高
当价格从十二到十五的时候
我的产量只从五百
变化为了五百二十五
因为产量的变化幅度很小
所以导致我们这个曲线的上侧
它的供给弹性是小于一的
那么也就是说
通过这个图形我们可以发现
实际上我们在计算供给弹性的时候
它是非常受制于
我们所在的这个曲线的位置
那么在同一条曲线上
不同的位置弹性值是不一样的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结果呢
实际上这个也是因为
企业的生产灵活性所导致的
那么在我们这条供给曲线的下侧
这个时候因为企业它的产量很低
那么就表示企业有很多资源
可能还是处于闲置的状况
那么既然资源处于闲置的状况
当价格发生上升
那么企业的调整就会变得比较容易
因为企业的调整变得比较容易
当价格出现了小幅度的上升
从三变到四的时候
它的产量
就出现了一个大幅度的调升
从一百变为了两百
那么就导致在下面这个部分
我的供给是富有弹性的
而随着我的产量逐渐上升
那么企业的生产可能就接近了
这个企业的最大生产能力
在接近了最大的生产能力之后
那么随着我们价格的上升
因为受制于企业的生产能力
那么企业的供给量
变化幅度就会变得比较微小
因为供给量的变化比较微小
那么就使得
我们的供给弹性变得小于一
那么所以
在同一条曲线上
我们的供给的价格弹性也是不同的
那么这就提示我们同学们
我们在计算供给弹性的时候
我们并不能笼统地说
这条曲线的弹性到底是多少
那么更为准确的说法就是
在我们某一个价格区间内
我们的弹性是多少
那么这一点与我们上一讲所讲的
需求的价格弹性是类似的
在同一条曲线上
我们的弹性是会发生变化的
那么如果我们有了
前面所讲的需求弹性
我们又有了现在所介绍的供给弹性
那么我们下面也会问一个问题
我们算这些弹性到底有什么用呢
那么我们通过一个例子
来给大家来说明一下
我们这个弹性在现实生活中
到底有什么样的一个应用
那么我们给大家看到的
是一个真实的这样一个案例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
有这样的一个组织
叫石油输出国组织
它是世界主要的一些产油国
构建的这样的一些联盟
那么这个联盟
它们会通过控制油价
控制石油产量的方式
来控制石油价格
那么在上个世纪
1973 1974年
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减少产量
提高石油价格
那么在提高了石油价格之后
这个时候导致的结果
是价格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
而在整个如果我们把时间轴拉长
虽然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
在73 74年提高价格
然后导致的结果呢
正如他所愿
把价格大幅度的上升了
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时间轴
从1973年74年拉长到
1971到1981年这十年
我们就会发现
石油的价格上升幅度
远远小于在短期之内
石油的价格变化
也就是我们发现石油输出国组织
虽然在短期中
它确实可以推高我们的石油价格
但是如果将时间轴拉长
在长期中
它并没有非常强的能力
长期将石油价格稳定在高位
那么这是我们观察到的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
八十年代的一个现象
那么我们如何来解释这个现象呢
那么实际上要想解释这个现象
就要用到了我们所谈到的
需求与供给的弹性
那么在我们刚才的这个案例里边
石油输出国组织
通过削减产量来提高价格
那么如果是削减产量来提高价格
那么它对应的
我们的经济学分析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假设最初的时候
我们经济有一条对石油的需求曲线
还有一条石油输出国组织
所对应的石油的供给曲线S1
那么这个时候决定了
我们的一个石油价格位于P1的水平
现在石油输出国组织
决定削减石油产量
那么导致的结果就是
我们整条的供给曲线
将会向左发生平移
那么为什么是供给曲线平移呢
就是因为削减产量
是影响供给的价格以外的因素
那么如果是价格的影响
是沿着曲线变动
而如果是价格以外的因素
那么就导致在任意价格上
我们的数量都发生了变化
因为我们是削减产量
在任意价格上我的产量都变低了
所以我这条曲线就会向左移动
那么如果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它的结果就是
我们的价格从P1上升到了P2
那么大家通过图形可以发现
我们这个价格的上升幅度
是非常巨大的
那么为什么在短期中
石油输出国组织削减产量
会有巨大的一个价格的上升幅度呢
它背后的原因就是
我们在画这幅图的时候
假设石油在短期中
它的需求和供给弹性都比较小
那么因为我们的需求
在短期中弹性比较小
是因为我们在短期中
没有办法调整
我们使用需求的
使用石油需求的这些设施
比如说我们在短期中
我们没法更换我们的汽车
我们无法从大耗油量的汽车
转为小耗油量辆的汽车
因为我们短期中没法调整
所以导致在短期中
我们的弹性变得非常小
因为弹性非常小
所以当供给发生变化之后
就导致了价格出现了大幅度的上升
而在长期中我们看到右边这幅图
如果我们将时间轴
从73 74年拉到1971 1981年
那么我们就会发现
随着时间的拉长
那么消费者
我们的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比较大
那么我们这条需求曲线相对来说
就会变得更加平缓一些
那么这个背后的原因就是
我们的消费者就可以调整
我们的使用的商品
比如说从高耗流量的汽车
转为我们低耗油量的汽车
从消耗能源的产品
转为节约能源的产品
那么同时我们在长期中
我们可以认为
生产石油的这些国家
那么他长期中的供给弹性也会变大
那么这个原因是
我们这个世界石油市场
除了是欧佩克
这个世界石油输出国组织以外
还有其他的国家
那么随着石油输出国组织
降低产量价格上升
那么就会鼓励其他国家
勘探更多的油田
因为其他国家的介入
那么就导致了
我们的供给曲线的弹性
就会变得越来越大
那么因此我们在长期中
我们可以发现
我们供给曲线S1和S2
比短期的供给曲线
相对来说也要平坦
那么因为我们长期中的
供给和需求相对来说都要平坦
那么就导致
在长期中石油输出国组织减少产量
将供给从S1推到S2
但是因为供给和需求曲线
相对平坦弹性较大
那么就使得价格上升的幅度
相对较小
那么这就是为什么
石油输出国组织在长期中
不能将石油价格稳定控制在高位
-微观经济学简介
--微观经济学简介
-1.1 稀缺
--1.1 稀缺
-第一讲--1.1 稀缺
-1.2 稀缺与机会成本
-第一讲--1.2 稀缺与机会成本
-1.3 生产可能性前沿
-第一讲--1.3 生产可能性前沿
-2.1 一个经济寓言
-第二讲--2.1 一个经济寓言
-2.2 比较优势、贸易和价格
-第二讲--2.2 比较优势、贸易和价格
-3.1 需求
--3.1 需求
-第三讲--3.1 需求
-3.2 供给
--3.2 供给
-第三讲--3.2 供给
-3.3 需求与供给的结合
-第三讲--3.3 需求与供给的结合
-4.1 需求弹性
--4.1 需求弹性
-第四讲--4.1 需求弹性
-4.2 需求弹性应用
-第四讲--4.2 需求弹性应用
-4.3 供给弹性
--4.3 供给弹性
-第四讲--4.3 供给弹性
-5.1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1)
-第五讲--5.1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1)
-5.2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2)
-第五讲--5.3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3)
-5.3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3)
-第五讲--5.2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2)
-6.1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1)
-第六讲--6.1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1)
-6.2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2)
-第六讲--6.2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2)
-6.3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3)
-第六讲--6.3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3)
-7.1 市场效率应用:赋税的代价
-第七讲--7.1 市场效率应用:赋税的代价
-7.2 市场效率应用:国际贸易
-第七讲--7.2 市场效率应用:国际贸易
-8.1 外部性(1)
-第八讲--8.1 外部性(1)
-8.2 外部性(2)
-第八讲--8.2 外部性(2)
-8.3 外部性(3)
-第八讲--8.3 外部性(3)
-9.1 公共物品
--9.1 公共物品
-第九讲--9.1 公共物品
-9.2 公共资源
--9.2 公共资源
-第九讲--9.2 公共资源
-10.1 生产成本(1)
-第十讲--10.1 生产成本(1)
-10.2 生产成本(2)
-第十讲--10.2 生产成本(2)
-11.1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1)
-第十一讲--11.1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1)
-11.2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2)
-第十一讲--11.2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2)
-11.3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3)
-第十一讲--11.3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3)
-12.1 垄断(1)
-第十二讲--12.1 垄断(1)
-12.2 垄断(2)
-第十二讲--12.2 垄断(2)
-12.3 垄断(3)
-第十二讲--12.3 垄断(3)
-13.1 垄断竞争与寡头(1)
-第十三讲--13.1 垄断竞争与寡头(1)
-13.2 垄断竞争与寡头(2)
-第十三讲--13.2 垄断竞争与寡头(2)
-13.3 垄断竞争与寡头(3)
-第十三讲--13.3 垄断竞争与寡头(3)
-13.4 垄断竞争与寡头(4)
-第十三讲--13.4 垄断竞争与寡头(4)
-14.1 生产要素市场(1)
-第十四讲--14.1 生产要素市场(1)
-14.2 生产要素市场(2)
-第十四讲--14.2 生产要素市场(2)
-14.3 生产要素市场(3)
-第十四讲--14.3 生产要素市场(3)
-15.1 收入与歧视(1)
-第十五讲--15.1 收入与歧视(1)
-15.2 收入与歧视(2)
-第十五讲--15.2 收入与歧视(2)
-16.1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1)
-第十六讲--16.1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1)
-16.2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2)
-第十六讲--16.2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2)
-微观经济学总结
--微观经济学总结
-微观经济学原理线上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