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微观经济学原理(先修课) >  第十二讲 >  12.2 垄断(2) >  12.2 垄断(2)

返回《微观经济学原理(先修课)》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12.2 垄断(2)在线视频

12.2 垄断(2)

下一节:12.3 垄断(3)

返回《微观经济学原理(先修课)》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12.2 垄断(2)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大家好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看到

垄断企业是如何制定自己的

最优产量和最优价格的

那么这种行为我们会发现

它与完全竞争的企业有很大不同

那么我们下面一个问题就是

垄断企业的这些特性

对于社会的福利有什么影响

也就是说垄断企业的

生产和定价行为

是会提高还是会降低

我们这个社会的福利呢

那么如果要回答这个问题

那么我们就需要来借助一下

我们以前评价福利的一些工具

在我们以前里边

如果要评价一个社会的福利

那么我们用的是这个社会的总剩余

那么所谓的总剩余

它测量的是这个市场中

买者和卖者的福利总和

那么买者的福利

我们用的是消费者剩余

卖者的福利我们用的是生产者剩余

因此我们所谓的总福利最大

就是使得这个社会的

生产者剩余加消费者剩余

总和变得更大

那么我们如果需要

这两种剩余的总和最大

下面我们分别先回顾一下

什么叫消费者剩余

什么是生产者剩余

那么所谓的消费者剩余

表示的是消费者支付的价格

与消费者最终对这个商品评价

之间的差距

比如消费者对于一杯咖啡

愿意支付20元

而实际中他只支付了10元

那么这10元与20元之间的差距

就是消费者从这杯咖啡里边

可以获得的额外收益

也就是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

那么与消费者剩余相对应的

就是所谓的生产者剩余

那么它表示的是

生产者在销售一个单位产品

收到的价格

与这一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之间的差距

比如说 那么我们一杯咖啡

销售了10元

而生产者的成本是5元

那么10减5多的这5元

就成为了生产者剩余

对于一个社会而言

如果我们要让这个社会的福利最大

那么实际上就是我们这个社会

如果从第三方的角度来看

一个仁慈的计划者

他需要使得我们这个社会的

消费者剩余加上生产者剩余的总和

是最大的

那么什么时候最大呢

在我们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

如果我们的价格

是位于供给和需求的交点

这个社会的福利就达到了最大

而供给和需求的交点

按照我们

如果是完全竞争市场的话

我们的供给曲线

实际上就是边际成本曲线

因此供给和需求的交点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

就等价于边际成本曲线

与需求曲线的交点

如果我们的生产和我们的价格

是位于这种交点上

这个社会的福利就达到了最大

那么如果是需求和边际成本的交点

因为需求曲线表示了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

所以当这两者相等的时候

它实际上等价于这个市场中

我们的价格是等于边际成本的

那么同学们会看到

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恰好是完全竞争企业

它生产的最优决策条件

因此我们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

从我们前面学习的

供给和需求的交点

形成了社会福利最大

而这个社会福利最大的条件

那么另外一个视角就是

它正好满足的是生产一个产品的成本

等于这个产品的价格

那么为什么这两个条件

是福利最大的呢

我们还可以利用供给和需求曲线

再做一个简要的回顾

我们假设这个市场

有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

有一条向上倾斜的供给曲线

那么这个供给曲线

实际上就是我们这个市场中

所有企业的边际成本的加左

也就是我们这个社会

在生产这么多产品

所付出的边际成本

那么我们的供给曲线

和需求曲线的交点

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

就决定了这个社会的福利最大

那么为什么这个交点是福利最大的

是因为在这个交点的左边

比如说我们让产量小于均衡的产量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的需求曲线

大于我们的边际成本

那么就表示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

是大于生产成本的

那么从一个单位产品中

我们这个社会它的平价高于成本

社会就获得了福利

所以我们就应该

在左侧的时候多生产

一直生产到交点为止

那么在这个交点上

我因为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所以当生产一个产品

我的社会福利增量就是零了

而如果我的产量进一步上升

那么我们的边际成本就会随之提高

那么边际成本这个时候

就超过了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

因此成本超过了价格

就意味着我们生产一个单位产品

对于消费者而言

不但不是福利的提高

还是福利的减少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的产量

就应该回到我们的均衡点

因此福利最大化

那么一个角度来看

是供给和需求的交点

另外一个角度

如果我们理解了供给曲线

就是边际成本

它实际上就反映了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也就是我们这个社会

对于边际产品的评价

是等于边际产品的生产

所引致的成本

如果这是福利最大化的条件

那么我们就会知道

对于我们的垄断企业而言

它的福利就会出现损失

为什么呢

因为对于垄断企业

它的最优生产条件

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根据这个条件

决定了企业的最优产量

因为这个市场只有垄断企业一家

所以这个企业不是价格的接受者

而是价格的制定者

它的价格会按照

在这个产量上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来销售

那么这个所谓的最高价格

就是需求曲线所对应的价格

因此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决定了产量之后

我们的垄断企业会在这个产量上

根据需求曲线确定一个价格

因为我们前面所讨论的

在垄断企业中它的价格

是大于垄断企业的边际收益的

因此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而价格又大于边际收益

所以在垄断市场上

我们索要的价格是大于边际成本的

正因为我的价格大于边际成本

我们就会发现这与我们前面看到的

福利最大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就矛盾了

那么之所以产生矛盾

就是因为这时候企业的生产量

小于了完全竞争企业

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候的生产量

因为生产量小了

这个时候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

依然超过成本

但是企业不愿意生产

所以导致我们这个社会的福利

出现损失

我们可以通过图形的方式

将上述逻辑

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

来进行一个展现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假设这条蓝色的曲线

是这个市场它的需求曲线

那么这条红色的曲线

是这个垄断企业它的边际成本曲线

如果有了需求曲线

在这条曲线之下

向下倾斜的就是垄断企业

它的边际收益曲线

那么如果是这样的话

垄断企业的产量

应该是在边际收益

等于边际成本的位置

决定了它的最优产量

那么这个最优产量

它所索取的价格

就是在这个产量上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也就是需求曲线对应的价格

那么这个位置就是垄断企业

它的产量和价格

那么完全竞争企业

或者说我们市场的最优

应该在什么地方呢

如果要让市场福利最大

应该是让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那么在我们这个图形上

价格是我们的需求曲线

等于边际成本

那么就位于了这样一个有效产量上

我们可以发现

垄断企业它的产量

小于了有效产量

那么这个时候它的价格评价

是超过了边际成本的

因为价格大于了边际成本

所以这个时候消费者希望

能够购买更多的商品

但是企业不愿意生产

因为企业的产量变低了

所以就导致我们这个时候

有些交易是不能发生的

因为这些交易不能发生

那么就出现了在我们图形中

这个三角形表示的无谓损失

这个无谓损失

就是因为我们的产量

小于了有效产量

而在这个三角形中这一部分产量

它的评价其实都是大于成本的

所以因此就出现了这样的福利损失

所以说对于垄断企业而言

因为它的价格大于边际成本

它就不是一个最优的生产角色水平

那么对于这个垄断企业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有种观点

很多人都说

说其实垄断企业一定不是最优的

为什么不是最优的呢

一种通常的观点认为

垄断企业索取了更高的价格

那么这个更高的价格

为垄断企业带来了额外的垄断利润

因为有了垄断利润

所以说垄断企业就产生了福利损失

那么这个观点对不对呢

如果给定咱们刚才的一个分析结果

我们确实知道

这个观点的结论没有问题

垄断会导致福利损失

但是这个观点的推理是有问题的

这个观点认为

垄断企业产生的利润

是这个社会的福利损失

这个是不正确的

为什么呢

因为对于垄断企业而言

他所谓的利润

比如说我们在上一幅图

看到的这个垄断企业的决策

那么对于这个决策中

垄断企业为什么会有利润

一般情况下是因为

它的价格超过了边际成本

因为它的价格水平更高

我们可以来看

在垄断这个价格上

这个社会的消费者剩余

实际上是需求曲线以下

垄断价格以上这个面积

而如果是有效产量

那么我们的消费者剩余

应该是这个均衡价格以上

需求曲线以下面积

那么我们会发现

实际上在垄断的时候

消费者剩余减少了

那么为什么减少

是因为我们的企业的价格更高

那么企业的价格更高

导致的消费者剩余的减少

是不是就是社会的福利损失呢

其实并不完全是

因为这个时候价格变高了

会对应于企业的利润变大

企业的利润变大

实际上是垄断价格

比我们的成本曲线变得更高了

也就是我们会看到

在垄断企业的时候

他之所以有垄断利润

那么产生的结果是

它的价格高过了均衡价格

所以产生了垄断利润

但是这个垄断利润提升的是谁呢

因为价格超过了均衡价格

所以相比于它的成本而言

它的价格更高

因此垄断企业的生产者剩余

得到了上升

所以说垄断利润

它其实是垄断企业的生产者剩余

这部分剩余的来源

是因为价格高了

导致了消费者剩余下降

所以说它是一个剩余的转移

它从社会角度讲并不是福利损失

社会的福利损失

不是因为企业的价格高

导致超额利润

而是因为企业的产量少

低于了社会的有效产量

那么这是我们需要区分垄断企业

为什么它会产生福利损失

它并不是来自于垄断利润

而是因为产量过低了

那么如果垄断不是最优的

对于我们这个社会而言

我们就需要我们政府来进行干预

那么我们希望将垄断

变为竞争的环境

那么怎么变呢

那么一种方式是我们利用反托拉斯法

来增强市场的竞争

比如说在美国 从1890年开始

就通过立法的方式

禁止企业 尤其是大型的一些企业

进行肆意地合并

那么有时候也会分拆一些大型公司

那么其目的就是要增强市场的竞争性

这是第一种我们通过政府

来治理垄断的方式

就是利用反垄断法

那么第二种

如果现在我们面临着一个垄断企业

还可以采取的一个方式

是进行价格管制

因为刚才我们看到

垄断企业为什么福利不是最大

是因为它的价格大于了边际成本

那么我们如果要让社会福利最大

其实一个办法就是

我们可以通过将价格管制在

边际成本的位置

那么提升我们社会的福利

因为只要价格等于了边际成本

这个社会的福利就是最大的

所以说价格管制

就是将垄断企业的定价

限制在边际成本上

那么这种方法说起来很容易

在现实执行中它有两个困难

第一个困难

我们的政府不一定了解企业的成本

第二个 即使我们政府了解企业成本

那么他如果将价格定在边际成本上

有可能会招致这个企业

它会出现亏损

从而没有企业愿意提供产品

那么为什么将价格定在边际成本上

有可能出现企业的亏损呢

这是因为在我们的

垄断产生来源里有一个可能性

叫做自然垄断

那么所谓的自然垄断

它指的就是这个企业

它的平均成本一直下降

比如我们看这幅图形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自然垄断

它的平均总成本一直是下降的

如果平均总成本一直是下降的

那么这个时候

利用我们前面学习到的

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

我们可以知道

如果平均成本下降

它一定要求边际成本

是位于平均成本的下侧

只有边际值小于平均值

平均值才会下降

例如说我们考试

只有我们公布成绩的时候

新公布的这门课它的成绩变低了

我的平均分才会下降

那么所以说如果边际成本

低于我的平均成本

那么假如说我们定价的时候

是把价格定在我们的需求曲线

和边际成本线的交点

这个点看起来确实是社会最优

但是因为边际成本线

位于平均成本线的下侧

这个价格就位于了平均成本以下

那么这个时候因为价格低于平均成本

所以企业就出现了亏损

因此说我们所谓的

边际成本定价的管制方式

有可能会产生我们的企业损失

那么为了避免企业损失

在现实生活中有可能

政府会退而求其次

将价格定在需求曲线

与平均成本的交点

那么保证企业可以获得

一个正常的利润

但是这个时候呢

它的经济利润实际上是为零的

那么这是我们看到的

我们对于第二个企业的

垄断企业它的管理方式

那么第三个 我们也有一个方式

就是我们将垄断企业进行国营化

我们将国家来运营

那么通过这种方式试图缩减

垄断企业可能产生的福利损失

比如说我们让国家运营垄断企业

那么我们可以让国家

来调控垄断企业的价格

但是这种方法

它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如果我们让国家去经营企业

那么企业它的经营的动机

就可能发生变化

他不是为了追求利润

那么随着企业的动机的改变

那么企业的经营效率

就有可能下降

那么这个时候

如果企业的生产效率下降

它甚至有可能产生额外的损失

所以说这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

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所以总的来看对于垄断这个问题

我们虽然有一些治理办法

但是不同的办法

都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

无论如何 对于垄断企业而言

虽然我们政府通过这种或那种方式

能够改善它的福利

但是垄断企业

和我们完全竞争企业相比

它确实会产生福利损失

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

垄断企业与完全竞争企业的区别

我们在这里给大家最后总结一下

这两类市场产生的异同

那么这两类市场

其实无论是垄断也好

还是完全竞争也好

他们的相同点是企业的生产原则

都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那么这个原则它都体现了

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的

但是他们两个最本质的不同

是这两类市场中

他们企业的个数不一样

完全竞争企业有很多

垄断只有唯一

因为企业个数不同

这就导致了企业的需求曲线不同

因为需求曲线不同

就导致了最后在均衡的时候

完全竞争市场价格是等于边际成本

而垄断市场价格是大于边际成本

正因为垄断市场

价格大于了边际成本

所以就出现了垄断市场

产生的福利损失

那么这就是垄断和完全竞争市场

最本质的区别

微观经济学原理(先修课)课程列表:

导论

-微观经济学简介

--微观经济学简介

第一讲

-1.1 稀缺

--1.1 稀缺

-第一讲--1.1 稀缺

-1.2 稀缺与机会成本

--1.2 稀缺与机会成本

-第一讲--1.2 稀缺与机会成本

-1.3 生产可能性前沿

--1.3 生产可能性前沿

-第一讲--1.3 生产可能性前沿

第二讲

-2.1 一个经济寓言

--2.1 一个经济寓言

-第二讲--2.1 一个经济寓言

-2.2 比较优势、贸易和价格

--2.2 比较优势、贸易和价格

-第二讲--2.2 比较优势、贸易和价格

第三讲

-3.1 需求

--3.1 需求

-第三讲--3.1 需求

-3.2 供给

--3.2 供给

-第三讲--3.2 供给

-3.3 需求与供给的结合

--3.3 需求与供给的结合

-第三讲--3.3 需求与供给的结合

第四讲

-4.1 需求弹性

--4.1 需求弹性

-第四讲--4.1 需求弹性

-4.2 需求弹性应用

--4.2 需求弹性应用

-第四讲--4.2 需求弹性应用

-4.3 供给弹性

--4.3 供给弹性

-第四讲--4.3 供给弹性

第五讲

-5.1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1)

--5.1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1)

-第五讲--5.1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1)

-5.2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2)

--5.2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2)

-第五讲--5.3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3)

-5.3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3)

--5.3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3)

-第五讲--5.2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2)

第六讲

-6.1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1)

--6.1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1)

-第六讲--6.1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1)

-6.2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2)

--6.2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2)

-第六讲--6.2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2)

-6.3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3)

--6.3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3)

-第六讲--6.3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3)

第七讲

-7.1 市场效率应用:赋税的代价

--7.1 市场效率应用:赋税的代价

-第七讲--7.1 市场效率应用:赋税的代价

-7.2 市场效率应用:国际贸易

--7.2 市场效率应用:国际贸易

-第七讲--7.2 市场效率应用:国际贸易

第八讲

-8.1 外部性(1)

--8.1 外部性(1)

-第八讲--8.1 外部性(1)

-8.2 外部性(2)

--8.2 外部性(2)

-第八讲--8.2 外部性(2)

-8.3 外部性(3)

--8.3 外部性(3)

-第八讲--8.3 外部性(3)

第九讲

-9.1 公共物品

--9.1 公共物品

-第九讲--9.1 公共物品

-9.2 公共资源

--9.2 公共资源

-第九讲--9.2 公共资源

第十讲

-10.1 生产成本(1)

--10.1 生产成本(1)

-第十讲--10.1 生产成本(1)

-10.2 生产成本(2)

--10.2 生产成本(2)

-第十讲--10.2 生产成本(2)

第十一讲

-11.1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1)

--11.1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1)

-第十一讲--11.1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1)

-11.2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2)

--11.2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2)

-第十一讲--11.2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2)

-11.3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3)

--11.3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3)

-第十一讲--11.3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3)

第十二讲

-12.1 垄断(1)

--12.1 垄断(1)

-第十二讲--12.1 垄断(1)

-12.2 垄断(2)

--12.2 垄断(2)

-第十二讲--12.2 垄断(2)

-12.3 垄断(3)

--12.3 垄断(3)

-第十二讲--12.3 垄断(3)

第十三讲

-13.1 垄断竞争与寡头(1)

--13.1 垄断竞争与寡头(1)

-第十三讲--13.1 垄断竞争与寡头(1)

-13.2 垄断竞争与寡头(2)

--13.2 垄断竞争与寡头(2)

-第十三讲--13.2 垄断竞争与寡头(2)

-13.3 垄断竞争与寡头(3)

--13.3 垄断竞争与寡头(3)

-第十三讲--13.3 垄断竞争与寡头(3)

-13.4 垄断竞争与寡头(4)

--13.4 垄断竞争与寡头(4)

-第十三讲--13.4 垄断竞争与寡头(4)

第十四讲

-14.1 生产要素市场(1)

--14.1 生产要素市场(1)

-第十四讲--14.1 生产要素市场(1)

-14.2 生产要素市场(2)

--14.2 生产要素市场(2)

-第十四讲--14.2 生产要素市场(2)

-14.3 生产要素市场(3)

--14.3 生产要素市场(3)

-第十四讲--14.3 生产要素市场(3)

第十五讲

-15.1 收入与歧视(1)

--15.1 收入与歧视(1)

-第十五讲--15.1 收入与歧视(1)

-15.2 收入与歧视(2)

--15.2 收入与歧视(2)

-第十五讲--15.2 收入与歧视(2)

第十六讲

-16.1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1)

--16.1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1)

-第十六讲--16.1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1)

-16.2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2)

--16.2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2)

-第十六讲--16.2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2)

总结

-微观经济学总结

--微观经济学总结

期末考试

-微观经济学原理线上考试

12.2 垄断(2)笔记与讨论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 评分: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
欢迎学习『12.2 垄断(2)慕课视频播放-微观经济学原理(先修课)-MOOC慕课视频教程-柠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