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全球化与世界空间 >  模块14-中国与世界 >  第1节–世界与中国互动的历史进程 >  Video

返回《全球化与世界空间》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Video在线视频

下一节:Video

返回《全球化与世界空间》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Video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下面我们来讲下一讲

中国与世界

这一讲我们准备从几个方面来谈世界与中国

第一个首先是关于世界空间

中国人怎么看待世界空间

中国人对世界空间的看法

是随着历史的进程而发生不断变化的

对这个世界空间的认识

在中国古代就有这种

对世界和天下的这样的认识

随着历史的进程

中国人对世界的看法是不断变化的

我们可以分成几个阶段

第一个是古代中国与世界

第二个我们谈一下近代中国与世界

第三个谈一下当代中国与世界

我们选择几个历史节点

比如说古代中国与世界在先秦

春秋战国时代

中国人其实从西周开始

就已经有一套对世界的认识方法了

那么近代的话呢

实际上是从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人才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

即使两次鸦片战争把中国打得晕头转向

但是中国那个时候还没有完全地睁开眼睛

清醒地看清世界

直到中国被日本(日本叫做)日清战争

咱们叫做甲午海战

被日本打败以后

中国的知识分子才痛心疾首地

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

才对世界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和学习

而且这有一个过程

那么当代中国与世界的话题这个最主要的

是从改革开放40年以来

中国这一次是彻底地了解世界了

派出了几百万的留学生

走遍了世界各个角落

然后这一批人呢相当一部分回到了中国

中国是开放的 市场是开放的 人才是流动的

整个的世界和中国(在互动)

中国走向了世界 世界也走进了中国

所以当代中国与世界又是另一种情景

所以我们选择这三个历史的节点

来谈中国人如何看待世界

先说古代中国人怎么认识这个世界

一般来说世界空间在近代以前

特别是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

人类是不了解世界是一个整体空间的

因为古人没有(现代)地理知识

也没有地心引力的这样的一个理论

所以一般人不知道地球是圆的

认为地球是平的

中国的古代人认为地球是平的

所以他得出的对世界的认识

叫天圆地方 九州方圆

这些都是古人对地球的想象力

所以当时对世界的认识呢

是认为世界是天下 还有四海

四海之内皆兄弟 四海

还有就是说这个九州

九州方圆

就是天下九州

都是一个平面的这样一个思维

这些概念表达了中国古人对世界空间的认识

那么古人对世界空间的认识虽然有局限性

但是他也有一套智慧

比如说这一套智慧的话

实际上那个时候中国就是一个小世界

那后来的世界呢也是分成几大体系

比如说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

或者是发现新大陆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

其实世界各个区域之间是被分割的

被这些大海 森林 高山 沙漠

把这个世界隔成了一块儿一块儿的

最主要的有几大块到现在

仍然影响着世界的(板块)

比如说欧洲是一个大的板块

然后东亚是一个大的板块

中间还有一块是中东

阿拉伯世界

这样的几个大的板块

形成了区域性的这样的社会

这一个区域有好多国家

这些国之间是来往非常密切的

他们接触也非常多 交流也非常多

战争也非常多 冲突也非常多

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法

或者是中国人认识世界的哲学

主要是儒 释 道

我们大家都经常说儒 释 道

儒 释 道是中国文化的基础

也是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法论

那么儒 释 道里边

其实道是最根本和最基础的

道在先然后是儒家

然后是佛家从印度传进中国

所以呢应该是道 儒 释这样的一个序列

中国文化这样发展前进的

那么道 儒 释

当然到今天

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

或者任何一种文明

都是多种文化融合的

中国也是从道到儒

然后到诸子百家

然后到佛教文化的传入

所以是多种文化融合到今天的

那么我们还是要追随中国文化

最基础和最根本的东西是什么呢

还是道

道家的思想在英语里边叫Taoism

儒家的思想叫Confucianism

佛家呢是Buddhism

这几种思想其实是东方(东亚)文化的基础

也是中国文化的基因

那么道的文化

如果简要的谈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

因为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法和道非常密切

如果用简要的方法

国际上大家也容易理解的方法的话

我就不用这些《道德经》

哲学的方法去解释

我采用一个数字的方法来解释道

就是用0123456789

这十个阿拉伯数字

来解释道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我们知道这个

道的思想里边有无中生有

叫无极生太极

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那么零是什么呢

零就是无极就是道

道我们现在也说不清到底是什么

但是它是存在的

大自然和宇宙间最根本的规律是道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无极生太极

太极生两仪

两仪就是阴阳

所以说呢对道的解释呢

另外一个最简单的解释方法就叫

一阴一阳谓之道

就是阴和阳

所以阴阳思想

是中国的一个最重要的思想方法

那么一阴一阳谓之道

这就有2(一分为二)

另外3是什么

3是叫三才

我们知道道家思想里边

有一个最高境界的一个思想

就叫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什么

是天地人合一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所以天人合一的思想用具体的解释

就是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那也就是天地人合一

这是最高的境界

也是最好的状态

4就是四象或者

我们说的四方

东西南北

这是四象

5是中国人的一个重大发现叫五行

这个五行是金木水火土 这叫五行

那么金木水火土的思想

不仅仅是认识世界

认识宇宙的方法

也是认识我们人自身

就是我们身体内这五脏六腑都和五行有关

大的方面是认识宇宙用五行

小的方面是认识自己的身体

所以身体就是小宇宙

宇宙就是大世界

都可以用五行的观念金木水火土

来去认识它和把握它

6叫六合

就是东西南北还再加上上下

四象再加上天上地下这就变成六合了

是一个完整的空间感

空间就是六合嘛

这个东西南北再加上下

这是一个空间感

在中国的文化里边

7主要是说七曜

七曜就是金木水火土再加上日月

这就是七曜

世界上也都是用七这个数字来代表1周

8这个数字就是八卦

八卦是个很神奇的哲学

除了我们知道老子的道德经之外

其实在老子之前道已经存在了

而且有中国的哲学思想

那是《易经》

现在有记录的一个经典叫《易经》

《易经》又起源于河图 洛书

这个八卦分成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

先天八卦指的是传说

据说是一个是河图 洛书是起源

另外一个认为是伏羲帝画先天八卦

那么后天八卦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周易

是周文王演绎和推演出来的后天八卦

先天八卦就是八个卦

那后天八卦是八八六十四卦

这个八卦实际上就是中国人古老的智慧

来认识世界空间

来把世界空间和宇宙之间各种各样的现象

用八八六十四种现象来归结它

9在中国文化里边是代表着天道

这也是中国人认识和把握世界空间的

一个基本的思维方式

可能我用数字来表示中国文化和道家的思想

这是一个有特色的也是我觉得比较简要

和西方能够相通的

我们来谈我们认识世界

我们的宇宙观

还有我们的一阴一阳

这种阴阳的学说也好

这些数字是中国人认识世界

认识宇宙 认识空间的密码

这是我们的认识密码

在有神论和无神论之间有没有第三条道路呢

你们思考一下

其实是有的

那就是承认不知道

或者承认世界是有知道的部分

更多的是未知的部分

道法自然的那个自然

不是英文里边的nature和大自然的自然

是古汉语里边(的)自然

然是那个样子(的意思)

所以道法自然是道法它自己那个样子

所以这个道是这样的一种理解

当然这个道它最根本的是《易经》文化

而《易经》是从河图洛书出现的

中国人对天地宇宙生成的一种理解

中国是大道至简

就是非常简单

就是一阴一阳谓之道

这个阴阳就是最基本的

一分为二的这样的一个思维方式

所以呢《易经》代表着中国对天地宇宙的理解

它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宇宙生成论

所有的事物 所有的生命 所有的动物

都有一阴一阳 一公一母

有白天有夜晚

所以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或者先贤们

就从这些(现象)里边感悟出来了

阴阳是一切事物的共同特征

所以从阴阳开始考虑宇宙的生成

然后从无到有 从无极到太极

从太极一分为二 生两仪就是阴阳

所以这是中国道家思想的最关键

这样一种(学说)

用西方哲学的理论来对应的话

它实际上就是本体论

这个本体就是道就是宇宙生成

怎么生成的 就是从无到有

这种想法 这样一种智慧

现在特别吻合的一种理论

实际上就是科学上的宇宙大爆炸理论

宇宙大爆炸理论就是

一切在无或者混沌的状态下

通过大爆炸慢慢形成现在宇宙的所有的星系

我们中国人从方法论上说是观想

仰观天象 俯察大地

然后内心呢是关照和体会

感悟自己的内心世界

通过静坐你也能观察

自己的身体是一个小宇宙

然后在身体里边你也能观察到

你的一个整个身体的运行规律

所以这是道的最基本的思想

所以中国文化是从道然后到儒

道这种思想体系是老子提出来的

那在这之前呢实际上《易经》已经有好多年了

这个也许在老子之前这道的思想就存在

但是现在人很难掌握这样的一些资料

那么至少老子是一个把道的这种思想

体系化和集大成者

那么在他之前的这种易的思想

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从先天八卦到后天八卦 到周文王

他演绎的这种周易

到老子的话那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所以这是中国文化演变和生成的脉络和规律

刚才讲了用0123456789十个数字

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

和中国的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和思考

那我们总结一下的话

中国的这种基本价值观

或者说中国的哲学

我刚才讲了

中国的哲学体系是用三观

我们可以来概括它

西方的哲学体系构成的最基本的要素

是本体论 认识论和方法论

而佛家的哲学是由它的缘起说和唯识论

再加上它的感悟和修行

这一套东西构成了佛教的这样的一个

认识体系和哲学体系

实际上中国的哲学最强调的是智慧

就是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这是一种智慧

还有一种(情况)

知道的装不知道

不知道的装知道

这个就是属于病也

这属于一种有病的情况

所以智慧是中国哲学最重要的东西

同时智慧更是佛教和佛学最核心的东西

其实西方的哲学

本来在希腊语里边

philosophy这个词

本身也是智慧的意思

就是智慧的学问

所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

都是(强调)我们人类要有一种智慧

去认识这个世界

认识宇宙空间

从宇宙空间的认识

到这个世界的认识 到人生的认识

构成整个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认识

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有几个重点

我觉得大体上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它

从四个方面

不一定全面

但是这样比较容易理解

哪四个方面呢

一个是道法自然

这个道是中国文化的最基础的价值观

它代表着中国人的宇宙观

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智慧

这个叫易道文化

所以道法自然代表着中国的宇宙观

基本的价值观

第二个是观想和感悟

这个观想是中国人的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论

仰观天象 俯察大地

这一种是外观

还有一种是内观

就是中国人都知道

道要修行 佛也要修行 禅也要修行

这种修 打坐

还有一种内观这种方法

这个是中国的观 这样一种

认识世界的方法

有外观有内观

比如说我们中医

中医都说经络 气血

比如说经络

经是神经 用西医解剖学来看

神经是能看得见 也能找得到的

那气是什么

解剖学上更看不到这个气

但是气和血又是连在一起的

所以这些东西实际上对经络气血

就是咱们说气功 还有这种气的运行

还有这个经络 还有这个穴位

其实是咱们古人的智慧

通过这个观想它发现出来的

所以一个是观察 内观外观

然后再加上自己的体悟和想

这样的话才形成中国人对世界的这样的认识

叫观想

还有一个感悟

感悟呢一个是重视感性思维

重视直觉

这个和西方呢提倡的理性思维是有区别的

西方的理性思维还有逻辑思维

这是一种好的东西

中国古代是缺乏逻辑思维的

但是中国人的这种重视直觉 重视感性

再加上理性的话

那会变成一种非常有意义的

非常博大的一种思维

还有一种悟

悟是一种综合的系统化的考虑

悟是一个突破

所以观想感悟

这是中国人认识世界的一套方法

和西方是有极大的区别的

还有一个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这个词我们大家都很熟悉

实际上天人合一

包括和佛教当中的说万物一体

这些是一致的

说天人合一实际上也是指的天 地 人合一

万物一体都是这样的一个意思

实际上就是中国人

认识这个世界是一个整体思维

是一个系统思维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

和人的生活 人的生命

还有人的这个感受

和地和天都是连在一起的

然后每个人的身体

又和各个部位都是连在一起的

我们说五脏六腑和你的五官都是有关系的

然后你的耳朵上的穴位和你脚上的这些穴位

都和你五脏六腑又是关联在一起的

所以这是一个整体思维

是一个系统思维的这样的一种观念

天人合一是第三条

第四个是仁慈众生

仁是中国哲学

特别是儒家哲学的核心思想

仁者爱仁

其实仁的这个含义非常丰富

慈 慈悲

慈爱 慈祥

这是中国文化也是佛教文化里边

非常重要的一个核心的概念

还有一个众生的概念

就是中国的文化里面

不仅仅是对人的生命的尊重

人的权利的尊重

其实佛教文化里边是把众生

哪怕一个虫子 一个小鸟 一个小狗

一个动物 它也都是生命 都是生灵

所以佛家的思想是超度众生

所以对众生都慈悲

这个和西方文化是不一样的

西方认为人是上帝造出来的

世间万物都是上帝赐给人的

从生命理论

还有对生命的尊重来讲的话

是尊重众生的

而且这种佛家的价值观

它影响的不仅仅是中国

它影响了整个的东亚

中日韩之外的东南亚也都受佛教的影响

当然佛教的这种思想称为大乘佛教

和中国文化结合的叫大乘佛教

还有小乘佛教就是往东南亚那一带传的

称为小乘佛教

无论是大乘佛教还是小乘佛教

它都是慈悲众生 慈悲为怀

再加上中国的儒家的这个思想

仁的这个思想

所以仁慈众生

全球化与世界空间课程列表:

概论-全球化与世界空间

-概论-全球化与世界空间

--Video

模块1-世界空间研究的法国视角

-第1节-[Espace Mondial]世界空间想说什么?

--Video

-第2节-法国视角

--Video

-第3节-当代国际关系的重要转折点

--Video

模块2-不平等性

-第1节-不平等:领土的多样性

--Video

-第2节-不平等性:人口变化趋势的多元性

--Video

-第3节-不平等性:食品安全问题

--Video

模块3-区域主义

-第1节-传统区域主义

--Video

-第2节-新区域主义

--Video

-第3节-对于当今区域主义的思考

--Video

-测试1--作业

模块4-世界行为体

-第1节-能力增长的的非国家行为体

--Video

-第2节-多功能的非政府组织

--Video

-第3节-新的三角游戏

--Video

-测试2--作业

模块5-全球化

-第1节-一个过简的定义?

--Video

-第2节-霸权还是排斥?

--Video

-第3节-脆弱的治理

--Video

-测试3--作业

模块6-属性

-第1节-一个多涵意之定义

--Video

-第2节-政治(因素)式微

--Video

-第3节-属性:族群化的危害

--Video

-测试4--作业

模块7-宗教

-第1节-从涂尔干到当今

--Video

-第2节-基督教与政治

--Video

-第3节-伊斯兰教与政治

--Video

-第4节-衡量宗教实际的政治影响力

--Video

-测试5--作业

模块8-民族—国家

-第1节-西方的起源

--Video

-第2节-一种可能输出的观念

--Video

-第3节-体现着多种冲突性的载体

--Video

-测试6--作业

模块9-实力

-第1节-从霍布斯到当今

--Video

-第2节-粗糙的指标

--Video

-第3节-实力之弱能

--Video

模块10-战争与和平

-第1节-克劳塞维兹战争观的欧洲起源

--Video

-第2节-新国际冲突的出现

--Video

-第3节–让设立国际议程陷入困境的新型国际冲突

--Video

-测试7--作业

模块11-国际体系

-第1节-理解其历史多样性的

--Video

-第2节-处于岔口的多边主义

--Video

-第3节-从极态到无极态

--Video

-测试8--作业

模块12-关于世界空间研究的总结

-清华讲座1:文化、宗教与国际政治

--Video

-清华讲座2:南半球国家重塑世界

--Video

模块13-世界空间研究的中国视角

-第1节–中国视角如何看世界

--Video

-第2节–世界空间的研究方法

--Video

-第3节–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

--Video

-第4节–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Video

-第4节–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作业

-测试9--作业

模块14-中国与世界

-第1节–世界与中国互动的历史进程

--Video

-第2节–古代中国与世界

--Video

-第3节–近代中国与世界

--Video

-第4节–当代中国与世界

--Video

-第4节–当代中国与世界--作业

-测试10--作业

模块15-东亚格局

-第1节–西方列强与近代的东亚

--Video

-第2节–中日两国的战争与和平

--Video

-第3节–东亚格局的百年激荡

--Video

-第4节–东亚格局的新变化

--Video

-第4节–东亚格局的新变化--作业

-测试11--作业

模块16-全球化与全球治理

-第1节–全球化的历史脉络

--Video

-第2节–全球治理的议题设定与平台

--Video

-第3节–全球治理的复杂性与艰难度

--Video

-第3节–全球治理的复杂性与艰难度--作业

-测试12--作业

模块17-改变世界空间的网络空间

-第1节–从互联网到网络空间

--Video

-第2节–互联网历史

--Video

-第3节–网络安全与网络空间的体系结构

--Video

-第4节–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平台

--Video

-第4节–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平台--作业

-测试13--作业

模块18-网络空间治理的大国博弈

-第1节 – 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与挑战

--Video

-第2节-美、俄网络空间战略博弈

--Video

-第3节-欧洲的网络空间治理

--Video

-第4节–中国的网络空间治理战略

--Video

-测试14--作业

结语 -国际新冲突的解决方案

-结语 国际新冲突的解决方案——贝特朗·巴迪教授

--Video

Video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