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非遗文化衍生品设计 > 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文脉 >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文脉 >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文脉
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脉和价值
文化遗产的首要特征是具有历史性
是代际间传承的
它是由先人所创造出来
而又留传给后人
所享用的有价值的物质产品或者精神产品
非遗是中国历史上绵延至今的文脉
一些非遗项目并不能
依靠文字 书籍 符号为载体来进行传承
而是依靠世世代代的口传身授
这条文脉是无形的
凝聚着文化的精髓
非遗名录中的这些项目
无论历史长短
无论地域南北
更无论级别高低
都是在历史的河流中沉淀下来的瑰宝
是中华文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
守住精神家园中的非遗
并以此为资源进行美育
非常有利于促进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提高文化自觉性
非遗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方面的价值
可见于手工业 农业相关的古籍经典
诸如《周礼·冬官·考工记》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水经注》等
以及《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等中医著作
直至今日
这些经典著作仍然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非遗将这些典籍中的内容以活态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是在世代相传的 不断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认知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
对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具有历史 文学 艺术 科学价值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传承 传播等措施予以保护
就国家的宏观层次来看
它具有历史 文学 艺术及科学价值
在此基础上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部结构出发
可以细分为历史价值
文化价值 科学价值 艺术价值
审美价值 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等
其中重要的内容是
非遗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非遗在很大程度上呈现了人类的强大创造力
保护非遗对于保护自然环境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有利于增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非遗能够促进人际关系
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许多传统的民俗为人们间的沟通建立了良好的途径
同时也树立了行为规范
有利于增进人与人的和谐关系
更有利于实现文化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历史与考古方面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一种活态的形式由过去延续至今日
如同一部随时都在上映的纪录片
这种活态性正可以弥补一些文献典籍的不足
非遗为之提供了有效的考据证明和研究价值
考古学家们在对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
例如对文物或是建筑遗址进行研究时
有时只能提取一些静态的信息
难以获得一些活态的文物信息
考古学家可以根据文物的外观特征来确定所属时代
有时却难以确定该文物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
以及文物中所潜藏的文化因素
此时
通过一些非遗传承人和手工艺人的记忆与技法
令今人也可有幸远窥一段活态的历史信息
非遗的价值涉及人类学 社会学 民俗学中的
文化圈 概念
文化圈所指的是一个最大范围的地理区域
在该区域中所存在的物质文化遗产
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有相同或类似的特征
周边区域的文化大都源自于其核心点
同一个文化圈内可以包含不同的民族和国家
甚至信仰也可以有所差别
文化圈中的核心区域和周边区域通常属于源和流的关系
这个概念可以用一个自然现象来进行阐释
当一滴水落入平静的水面
水面由水落入之处泛起涟漪
从中心向四周如同心圆般扩散
当水波纹散至四周时
最初发力的中心点已找寻不到水波的踪影
这也是民俗学学科中的一种常见情况
越是接近自然经济文化区域的中心地带
越容易体现非遗的流变性
而在较为偏远的 野外 或有所获得
可能有机会找到传统文化方式与生活习俗
甚至千百年前的古老生产方式
一些在当下的 文明社会 被认为已经消灭的
传统技艺与器具
如今依旧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例如 钻木取火 是来源于燧人氏的神话传说
而作为非遗项目的海南黎族钻木取火
则以活态形式证明了这项技术的真实存在
此外
非遗中民间口传文学的内容
如一些世代相传的神话故事 民间传说
有时会为人类学家 考古学家的研究提供
关键性的启示和辅证
非遗不但包含了历史和文化方面的价值
对于社会经济发展
人际伦理关系 人与自然关系等
方面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非遗可以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在一些非遗项目中
就包含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的思想
祖先们的智慧已经凝结在世代相传的民俗中了
例如在吉林省盛行了数百年的
查干湖冬捕 是一种传统的渔猎习俗
保留着很多传统的信仰与规则
在查干湖进行渔猎的过程中
渔民使用的均为大号网眼的鱼网
年年捕捞上来的都是大鱼
禁止捕捞那些正在成长的小鱼苗
除此以外
在非遗范畴的传统民俗中
还有诸多关于神山 神树 神兽 神鸟等守护信仰
这些世代相传的规矩实则是在维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而民间的剪纸 刺绣 由拼布组成的百衲衣
等传统手工制品
民俗中的婚丧嫁娶等人生利益
传统节日如春节 清明节 重阳节
都以不同方式在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建构行为准则与规范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 谢谢大家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文脉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关系
-讨论题1
-讨论题2
-第一章(作业)
-2.1 非遗文化衍生品的基本概念
-2.2 非遗和非遗文化衍生品的共生
-2.3 非遗文化衍生品设计的基本概念
-2.4 非遗文化衍生品设计的核心原则——立足民族与地域特色
--2.4(上)非遗文化衍生品设计的核心原则——立足民族与地域特色
--2.4 (下)非遗文化衍生品设计的核心原则——立足民族与地域特色
-第二章(作业1)
-讨论题3
-2.5 非遗文化衍生品设计的文化内涵
-2.6 非遗文化衍生品设计的手工技艺
-2.7 非遗文化衍生品设计中的传统图案装饰
-2.8 非遗文化衍生品设计中的传统文字装饰
-2.9 非遗文化衍生品设计的数字化传播
-第二章 (作业2)
-讨论题4
-3.1 非遗文化衍生品设计方法——基于非遗传统技艺,改进工艺及扩展功能
--3.1 (上)非遗文化衍生品设计方法——基于非遗传统技艺,改进工艺及扩展功能
--3.1 (下)非遗文化衍生品设计方法——基于非遗传统技艺,改进工艺及扩展功能
-3.2 非遗文化衍生品设计方法——归纳典型,提炼传统图案与造型
--3.2 (上)非遗文化衍生品设计方法——归纳典型,提炼传统图案与造型
--3.2 (下)非遗文化衍生品设计方法——归纳典型,提炼传统图案与造型
-3.3 非遗文化衍生品设计方法——沿用传统题材,进行衍生品设计
--3.3 非遗文化衍生品设计方法——沿用传统题材,进行衍生品设计
-3.4 非遗文化衍生品的设计方法——提供材料包,引导手工体验
--3.4 (上)非遗文化衍生品的设计方法——提供材料包,引导手工体验
--3.4 (下)非遗文化衍生品的设计方法——提供材料包,引导手工体验
-3.5 非遗文化衍生品的设计定位
-第三章 (作业1)
-讨论题5
-3.6 非遗文化衍生品设计中的静态叙事性情境
-3.7 非遗文化衍生品设计中的动态叙事性情境
-3.8 非遗文化衍生品的形象创新过程分析
-3.9 用户体验:“独一性”需求
-3.10 用户体验:“可感性”需求
-第三章 (作业2)
-讨论题6
-4.1 非遗文化衍生品设计的发展对策
-4.2 非遗文化产品的文化营销
-4.3 非遗文化衍生品设计的人才培养
-4.4 重视品牌建设与专利保护
-4.5 基于符号学的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设计
-第四章 (作业1)
-讨论题7
-4.6 3D打印技术对非遗文化艺术衍生品设计的影响
--4.6 (上)3D打印技术对非遗文化艺术衍生品设计的影响
--4.6 (下)3D打印技术对非遗文化艺术衍生品设计的影响
-4.7 设计策略——博物馆艺术衍生品设计
-4.8 设计案例——敦煌壁画衍生品设计的文化传播
-4.9 设计案例——楚文化艺术衍生品设计的文化传播
--4.9 (上)设计案例——楚文化艺术衍生品设计的文化传播
--4.9 (下)设计案例——楚文化艺术衍生品设计的文化传播
-第四章 (作业2)
-讨论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