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2015年清华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二) >  第1周 化工系、热能系、航院、土木系 >  热能系-周会 >  问答及答辩结果

返回《2015年清华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二)》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问答及答辩结果在线视频

问答及答辩结果

下一节:答辩人李京阳简介

返回《2015年清华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二)》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问答及答辩结果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进入下面一个阶段

请各位委员有什么问题

就可以提了

我就说那个热解的时候

你提到氯化氢的先释放

但是一般来说

还有就是水 二氧化碳

这些情况

煤里也是这样的

这个就不用关心还是就不收集这些气体

我们主要因为研究的

主要是基元物质

那么氯化氢主要是从

PVC这种塑料

也就是聚氯乙烯中生成的

因为聚氯乙烯中它不含氧

因此会不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

而在其他的

其他的基元物质

有一部分是生成了

水和二氧化碳的

那么我们在其中

主要是分析了二氧化碳

这种气体

就是反正你现在画的图上

就光说氯化氢了

就是说我以为都忽略了

另一个就是焦油中成分

跟煤的热解你应该也了解

好像有一种苯酚,含氧化合物都有


你这个感觉比较清楚

这个组分

但是刚才那个为什么不同

就是从一个

原因是什么


谢谢魏老师

我们在

我们在文献调研中

结果也表明

其实生物质

尤其是木质素这种物质

那它和煤

尤其是年轻的煤

褐煤

是有非常大的相似的地方的

在我们分析的过程中

其实也得到了非常多的

酚类的物质

包括含有一些复杂的基团的物质

和煤的木质素焦油

可能和煤是相近的

那么我们在

我的研究中主要展示的是

多环芳烃

也就是它只是在焦油中

一个非常特殊的组分

我们作为一种污染物来研究它

并且进行一个定量的

深入的研究

而其中的酚类的物质

我们也检测到了

但是并没有作为我们主要的

研究对象

可能在我们分析机理的时候

会有一个定性的一个评估

多环芳烃后来变成碳的

环越来越多

它跟炭黑相比是不是还是

苯环的数目少一些


其实多环芳烃和炭黑在

可能在性质上

也会有相似的地方

很相似


因为炭黑其实

它可能碳含量会稍微更高一些

那么多环芳烃可能

氢的含量

会比炭黑要稍微高一些

但是其实多环芳烃

和炭黑在生成的机理方面

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炭黑往往是在燃烧里面

我有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

就是你现在用的

那个克级的TGA

原来一般的都是用毫克

毫克因为它这个

像这个废弃物种类太多

不代表性、随机性太强

克级呢就是说

我看你这儿写的是1.5克

那么我想就是说

你做没做过对比

就是比方说0.5克 1克和1.5克

实验结果会怎么样

那么这个对比我们是有的

那么实际上我们是以PVC

和木质素为例

研究了样品质量对热解的影响

我们采用了0.5克到4.5克

那么对于慢速热解

可能这种质量的影响

并不是特别明显

而对于快速热解

其实它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

就是说随着反应物质量的增加

反应需要的时间

是越来越长的

也体现在了

Macro-TGA的结果上

那么后面的研究中

我们主要选取1.5克的原因是

因为它的

如果采用0.5克的话

它的曲线的平滑性并不是特别好

因此我们从这个角度来考虑

选用的是1.5克

我觉得这是一个矛盾的事情

就是说你克多了

肯定是均匀性好

但是那个重了

意味着那个坩埚里面

扩散和热传导很差

那这样你这个差异

就特别是快速热解

可能会产生的这个差异

非常的大


是这样的

那因为你现在PVC是一个塑料

那其他的

由于它这个

你后面写

因为这个实验

整个有这个快速热解的

这个影响的话

那么每一个都有差异


对快速热解的话

质量的影响确实是比较明显的

除了PVC

我们也研究了木质素这种物质

那么木质素质量的变化

对快速热解的影响

也是比较明显的

那么它的结果也是相似的

那么也就是从常规的角度

和我们常规的角度理解是一样的

就是你放的样品量越多

那么它会导致

你的反应时间需要的越长

就是它的这个

传热传质的效应会更加的明显

还有一个就是

这里面的基元选的很多

实际上就是

可能你这个研究里边也接触到了

就是一类是生物类的基元

一类是这个塑料类的


实际上这个就是多种的化合物

这两种的

它整个的热解过程是不一样的

所以这里边涉及到一个

500度到900度

500度到600度到700度左右

应该是算低温热解

很多这个低温热解是取油

然后高温热解呢

是一般是在700度到900度

所以那个你看两类的

到生物质的时候

高于热解

和气化并不快


所以这个这两类放在一起

混合的时候

那么你后边你做的实验

我想说的这个问题是说

哪些是放在一起

是最好的

这个你提了两条

你在实验的过程中

有没有说放在一起

是最不好的

您的好和不好的

就是说你没有什么优点

反而是缺点

热解油也取不到

气也取不到

因为现在低温的

你比方说塑料

大家都说如果塑料

都可以做热解的话

取油是会更好一些

生物质类的呢

取气好一些

那么将来就是说

这个可燃的废弃物

有可能是混合的

也可能将来会初步分类

那这些就是说

从这个研究背景来说

可能会更实用

其实如果从生物质

和塑料的角度来讲

那么可能主要的混合

就有这么三种

就是生物质类基元内部的混合

以及塑料类基元内部的混合

以及生物质类基元

和塑料类基元的混合

那么从生物质类基元

内部的混合的话

首先它的这个影响

是比较复杂的

由于就是

因为生物质类基元

它本身的结构比较复杂

比如说木质素

它的单体也比较多

因此我们研究这种

就是我们并没有说

能很好的去评估它

说到底是

这种混合作用是

对热解过程有利

还是对热解过程有害

就是更多的是我们

是从这个基础的规律

进行了一个研究

而并没有从那个

说我要获得气

和获得液体的角度来进行研究

但我们的研究也发现了

就是说生物质类基元

和塑料的基元

比如说生物质和PVC

那它们的混合呢

虽然生成氯化氢是减少

那么这部分氯

那可能就会跑到其他的地方去

比如说焦油中

那么实际上

这可能并不是一件好的事情

因为焦油中如果含氯的话

对焦油的后利用

也并不是一个好的结果

而塑料类基元的混合呢

我们在预实验的过程中

也进行了一些分析

那么结果表明呢

塑料类基元的混合

它往往是相对影响比较小的

因为塑料类的基元

它本身结构比较简单

而在热解的过程中

就是它

一般都是呈现了一个

单一的峰

也就是在特定的

很窄的一个区间内发生反应

因此这种交互作用是比较小的

那个我提第三个问题

就是说实际上这个废弃物

真正在收集过程中

一类就是厨余类

厨余类里边的PVC

是很少的

大概这个食品都是PE比较多

是的

但是它有一个特点

就是氯化钠会增多


生活里面呢氯化钠少

但是PVC增多了

是的

生活类的垃圾

核心的问题是

氯化钠你这里边也去影响了

你也做了它的影响

有没有做浓度的影响

就是含量高一点

低一点的影响

因为氯化钠在整个

这个废弃物的处理里边

它是最坏的

因为它第一有钠

是低熔的

第二是有氯

氯是高温低温都有腐蚀

也就是它跟氯化钠

在这个热解方面有什么关系


氯化钠是在可燃固废中

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组分

但是我们在研究中

主要是为了尝试

尽量覆盖多不同种类的物质

研究这个

不同种类的无机物的影响

因此并没有研究到

氯化钠的浓度的影响

这个精度上

你那个

用那个Macro-TGA做的实验

好像也用了固定床是吗


那个Macro-TGA

是不是也可以看成一种

类似于固定床那种

是的是的

你这两个实验的结果

趋势上一样不一样

趋势上是一样的

我们搭建了两个实验台

主要是称重和产物的分析

并没有说很好的办法

来同时的实现

由于Macro-TGA过程中

它的产物我们是并没有

很好的进行收集的

因为在这个测量的过程中

反应器并不是完全封闭的

因为要保证它这个

上面那个

测量的过程中一个自由性

因此我们是搭建了

这两个实验台

但是从整体的趋势上

那么两种固定床的结果是一致的

那你的这个慢速热解

你们现在基本上采用

是平行的反应

就是说如果说模型的话

是平行的

然后你慢速度

是看着一个一个峰

那么有没有

你把每一个峰

到底是发生了哪些反应

得到了哪些产物

这个有没有写

这个在论文里边

我是有一些定性的分析的

不同的峰是

肯定是与特定的产物有关的

比如说以木质素这种物质

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

那它在热解过程中

可能有多个峰

可能在200摄氏度到

整个1000摄氏度都有这个反应

然后我们也是

根据它的一个FTIR的结果

包括我们最后收集到的

气体的总的结果

进行了一个分析

对于塑料类的

也是有相似的结果

那么大多数塑料都是

因为它都是单一的峰的

显起来比较简单

而PVC这种物质

它是有相对于两个主要的峰

那么第一个过程我们认为就是

主要是生成了氯化氢这种物质

然后那么第二个过程

主要是发生了一个

断链的反应

主要生成的是烃类

也就是烷类和烯类的物质

这些平行反应这个

国际上应该研究很长时间吧

这个它有没有很明确的

反应方程式写出来

这个是没有的

因为高聚物的话

整体反应方程式

现在只有一个

就是表观的反应

或者是总包反应

这样的一个结果

但是到精细的具体深入到化学机理

方面的反应方程式

现在是没有

现在还没有是吗

那么另外一个问题

就是说你木质素实验的时候

你说温度高了700度

800度的时候

你说那个焦油的分子量增加了

是增加了


是不是

这意思是不是说

重质焦油多了

轻质焦油少了

对 是的

那这个原因是什么

那么原因我们觉得主要是

是焦油的一个二次反应

也就是说我们在低温区的时候

也就是在500度

甚至500度以下的时候

木质素就可以解聚了

那么这种解聚

因为木质素的单体

它主要是单环的物质

那么解聚生成苯类的衍生物

比如说一些带甲氧基

带羟基还有带烷基的一些物质

那么在温度的升高的过程中

由于我们固定床的反应

它不可避免

要有一部分就是后续的温度

仍然比较高的这样的一个区间

那么在这个区间内

主要发生了二次反应

就是可以认为是

焦油的一个

从轻质焦油变到重质焦油

也就是焦油中的一些苯类的物质

它会发生一个生长

这里边就是可以通过

几种不同的机理

比如说苯类

它的脱氢加乙炔的机理

或者是苯类物质

相互的一个取代的作用的机理

那么生成

由低分子小分子的焦油

就是苯类和萘类

那么生成更大的三环四环的物质

因此整体来看

焦油的分子量是增加的

那么我们实验研究

得到了就是在以多环芳烃

这种物质单纯的来讲的话

那么大分子的多环芳烃的比例

就是相对的比例

大分子的多环芳烃的比例

是增加的

小分子的多环芳烃的比例

是减少的

那个温度高了

实际上那个焦油它还有一种趋势

就是那个链断就更快了

所以就很多链断了

从重质焦油往轻质焦油转换

那它有没有这个趋势

这里边我们一共研究了

九种基元物质

那么刚才何老师说的这种情况

是存在的

就是

就是由重质焦油

到轻质焦油

那么这种从重质焦油

到轻质焦油

主要是发生在它焦油中的成分

主要是脂肪烃

有的是链式的

链式的

它在整个二次反应的过程中

会从重质焦油

变成轻质焦油

而同时我们大多数的基元物质

无论是木质素

包括PS PVC这种基元物质

那么它主要生成的

并不是脂肪烃类的物质

我们在焦油中的检测中也发现了

也只发现了非常非常少的

脂肪烃

那么它主要的是芳香环物质

也就是像苯类酚类的物质

那么它们发生的二次反应

我们觉得主要是

发生了一个苯类的生长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中重质的焦油

也就是

比如说三个环和四个环的

这种稠环芳烃

它在这个二次反应的过程中

是很难发生分解变成更小分子的

苯类的轻质焦油的

因此是存在着这两种

不同的情况的

你刚才这个

这个回答其实

有另外一个可能

就是说因为你实验当中

你说那个实际上焦油中

温度高了

焦油的量是少的

是不是


你这种可能性

可能就是说我温度高

我轻质焦油就相当于

变成挥发性气体了

是吧

有这种可能

有轻质焦油

它继续


继续裂解了 没了

然后你总量减少

但是你那个重质的焦油

就是在这里面

你觉得是

因为它更困难了裂解

是不是


那实际上就是说它剩下来的

是这么多

结果分子量增加了

其实二次反应的影响

其实并不大

就是有可能并不大

只不过是温度高了

轻质焦油变成挥发分走掉了

然后你重质焦油就变成比例变大

所以你分子量增加

也有这个可能性

这个可能性比较大

是吧

链式反应有加热的时候

它自动就断了

所以它这个氢就没有了

没有了

所以很多

比方说做生物质的

那高温的时候

是不是那个焦油就含量少了

因为它需要

不需要这个气化了

所以它这个有效

那个苯环类光加温

是没有意义的

那个重质焦油肯定会增大

肯定是比例会增大


那么整个焦油量少

然后我举个反应例子

在石油里边

对吧

催化裂化

就是苯环不加催化剂

它不会断裂的

就是我间接证明

在这个里面你用这个PVC

用这些苯类酚类和环类的东西

它也不会

所以它肯定这个

在高温下断裂

二次断裂的概率很低

如果零断裂的话

也可能是大的链式的

分子结构


同时我补充一点

就是何老师

像苯类的物质

我们的焦油中

主要还是就是说芳香类的物质

就是含芳香环的这种物质

那么它在二次反应过程中

为什么焦油量减少了

因为本身二次反应

它也是生成气体的

就比如说两个苯

苯环生成一个萘

那么从分子式的角度来讲

那么苯环是六个碳六个氢

而到萘的话就是十个碳

十个碳八个氢

然后那么这个过程中

就会有气体的生成

因为从分子式的角度来讲

也是这样的

就是会有像一氧化碳和氢气

这种物质生成

但是你这个结果

你那个做木质素

就是木质素的那个实验当中

也是这个趋势

木质素

也就是说不一定是PVC了

就是说你的木质素

就是说举个例子

那煤,有人说把煤也搞成木质素了

或者那个生物质

那就有可能就没有出现

你前边说的一些东西

就是它为什么也会有这种趋势

木质素实际上它热解过程中

基本上没有脂肪烃的生成

就是焦油中

基本上没有脂肪烃的生成

基本上没有

因为木质素它本身单体

就是带苯环的

那么这种苯环物质是非常稳定的

在它热解的过程中

生成的唯一的脂肪烃

就是甲烷或者乙烷乙烯这种

就是小分子的气体

那么可能是由于一些焦油中的

二次反应中生成的

而并没有那种链式的

并没有这种链式的长链

在焦油中出现

因此它主要是一个

就是芳香类的焦油

那么对PVC

我们直观的感觉

它可能是一个链式的

但是实际上我们的检测中也

却发现了它不是那样的

就是它和PVC

就是聚氯乙烯

它和聚乙烯是完全

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就是PVC的焦油中脂肪类

脂肪烃类的焦油

也是非常非常少的

就是它主要也是一个

芳香性的焦油

那么这个原因我觉得主要是

因为PVC

如果脱去氯化氢以后

那么PVC本身的这个中间产物中

会含有很多双键

那么主要这些双键

在后续的整个PVC的

断链解聚的过程中

实际上是组合成芳香环类的物质

而并没有说那种大分子的

脂肪烃类的出现

首先这个问题

我们继续讨论一下

就是关于这个

我不知道你真正实验当中

这个就是温度增加以后

或者是这个时间增加以后

它二次的这个反应

一个是你的实验台架

首先它有没有

这种二次反应的条件

我不知道你的载体是用的什么

就是你载体的量用的什么

就是在气体当中

它有没有足够的

这种空间和时间

来进行二次反应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计算

第二个的话

你是绝对量的增加

还是仅仅是相对量的增加

就像刚才何老师和吕老师讲的

就是你

如果是绝对量增加的话

那可能你是发生了这种

这种聚合的反应

或者是二次反应

那么还有一种可能性的话

因为你现在的

实际上你这一部分工作是

通过的是

就是固定床的反应器

固定床反应器的话呢

你最后收集的焦油

实际上你过了相当一段时间以后

再去进行这个检测的

也就是说

那么你在这个收集完了以后

焦油

因为焦油它已经存在里面

实际上所有的焦油的特征

我记得我听过

那个王新革老师的一个报告

当时她就是说

你这个确实是这个

就是它的所有的焦油产生了以后

它都是具有这种

就是自由基的这种存在

就是它不可能是饱和的

那么实际上很容易产生二次反应

但是二次反应需要条件

那么会不会是收集完了以后

再继续反应

形成了更高这种物质

就有没有这方面的就是

直接的证据证明在反应器里面

发生了二次反应

就是因为你

比如我刚才查了一下

你的论文里边没有提到这个

你的固定床用的载气是什么

包括载气的用量是多少

而且这里边

可能又有

这个问题我干脆问完

因为你这里边实际上还做了

是气固液三相的这个质量平衡

你应该也是针对这个

固定床反应器的


那如果你要做气固

气液固三相的平衡的话

那么你液固是比较容易去收集的

因为你是一个积分反应器

对吧

全部都能收集

我不知道气体你是怎么收集的

因为你如果有载体的话

气体几乎是没法做的

你是不是简单的全部收集了以后

去减还是怎么样

就是我不是很清楚你这个

包括你漏气的控制

这一块


先把这个问题考虑一下

好 谢谢姚老师

那么首先我回答一下

我们在固定床热解的

气氛中

用的载气主要是氮气

氮气


用量是多少

跟你的产生的这个

产生的这个

就是热解气的这个比例

大概是多少

用量是

100毫升每分钟

每分钟100毫升

这个量相当大了


跟这个比例

产生的总的焦油量应该

和那个气体量有多少

热解的时候

您说百分比吗


那么固定床中焦油和

焦油量和气体量的百分比

那么对不同物质是不一样的

这是在800摄氏度的条件下

那气体大概是30%

焦油是

我不是指的这个的比例

我指的就是说你跟那个

载气比

载气

载气最后我们是在

最后在气体中收集的

那么最后得到的氮气

在载气中的比例

大概是在

可能70%到90%之间的

这样一个范围

那么

你现在你认为氮气就是这个

全部是载气


余下来的部分

你作为气体的那个

是吧


那么紧接着就回答气体这个问题

就是我们在做气体的时候

我们进入的氮气是

就是它的流量

我们是要精确控制的

就是100毫升每分钟

那就是绝对的100毫升每分钟

那么最后我们得到气体

也是用气袋进行收集

气袋进行收集以后

我们通过那个色谱进行分析

那么我们这里边有一个假设

就是说氮气是不参与反应的

而且我们这个基元物质

它本身含氮比较低

然后也是不产生氮气的

因此我们在气相色谱中

用氮气作为一个内标

就是我们把这个氮气的量

因为氮气量相当于是已知的

而色谱中

可以测到氮气的一个

相对百分含量

那么用这个氮气作为内标

就计算其他气体的产生

最后把它折算

可以折算成相应的体积

或者是质量

然后我们的固定床它的二次反应

是比较强的

主要是我们的停留时间

大概是在2.6秒

在800摄氏度的情况下

那么因此在

因为它的那个炉子的恒温段

也是足够的

因此就是会有这样一个

比较长的停留时间的

一个发生二次反应的过程

那么焦油的绝对量和相对量的话

实际上是这样的

就是我们主要分析了几个方面

就是首先焦油的分子量方面

这个我们是给出的一个相对量

就是从500度到900度

焦油的一个分子量分布的情况

那么对于具体

我们重要研究的多环芳烃

我们是同时给出了相对量

和绝对量

那么这里边给的是绝对量

就是我们的纵坐标单位

是μ克每克样品

就是μ克每克木质素

那么因此这里边是一个绝对量的

也就是说绝对的这些

这几种多环芳烃

它的量是

生成的浓度是怎么样的

而我们

这相当于是总量对吧

这是总量

然后这里边的话

那么右边这张图我们给的是

二环三环四环的

一个相对量

就是我们把它们加起来

看成是百分之百

然后做一个相对量的来比值

那么我们整体来看就是说

从相对量的角度我们可以说

就是焦油中相对的大分子的

大分子的焦油是更多的

就是大分子的比例是更多的

这是确认无疑的

那么绝对量的角度

我们至少可以证明的就是

多环芳烃的绝对量是增加的

通过这个绝对量的图

可以表示

你回到第18页

实际上

我还是没太搞明白

你说这个

你现在这个快速热解

跟慢速热解都是用的Macro


Macro这个

就是你的Macro-TGA

那么你整个的这个

我不知道快速热解

你在这里面怎么实现的

或者你还是先把它的温度升上去

再把样品放进去


这个过程你怎么实现的

那么实际上它

就是我们把样品放进去以后

它整个的失重发生

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

就是虽然我们的温度是

可能是800度

那么我们是

也是从顶部放样

然后通过我们的那个悬吊系统

然后把坩埚降下去

降到那个反应区的那个位置

这个时候会不会

对里面的温度产生影响

您说放样的这个过程中是吗

那这个是可能存在的

那么我们

但是对于

因为我们的那个

反应区是非常长的

大概达到了1.5米

就是这个电炉的

恒温段是吧

恒温段并没有

恒温段大概是这个一半

那是总的长度是1.5米

我们也通过那个热电偶

对反应区进行了一个测量

那么实际上对反应区的温度的影响

并没有那么明显

我觉得他有一些实验

很难做

对 没有找到经验

就是说那个操作

如果很熟练的话问题不大

稍微一生疏或者比较

那个要求重复率很高

对 跟电偶控制是相似的

对 我们尝试了几种方法

那么最初我们

因为我们整个

这个称量系统都是可升降的

但是把这个称量系统降下来以后

我们发现那个效果

并不如手动放样

那个效果要好

因为它还是有

就是有

就是从整个放样到反应

还是有那么很短的时间

一两秒的时间

它是那时候没有发生失重的

那么我们主要是用这个空隙

然后来精确的

你现在有没有算过

就是慢速热解

你应该是有时间的

和那个温度的关系 对

刚才说的这个

对于慢速热解没有时间的概念

我觉得也不对啊

事实上是有一个这样的

实际上你也可以做成时间的

对对


就是说你两个的加热速率

现在是什么水平

慢速热解的

因为它很好控制

就是我们用的是10

10摄氏度每分钟

10摄氏度每分钟

用电炉的程序来控制的

那么快速热解

对 快速热解的过程中

我们进行了一些

就是粗略的测量

因为这个测量非常

就是非常难以精确的测量

那么它可能是在300

就是一个

就是在反应开始的阶段的

一个短时间内

它的一个平均的升温速率

可能是在300摄氏度

每分钟左右

每分钟300 对对

也就是说你基本上

如果800的话需要

需要就差不多是要

3分钟左右

你初始你可能

比如第一分钟

第二分钟你可能就慢了

大概很可能就是要3分钟

对 但是它的

至少两分多钟 对

也就是说你现在这个过程的话

基本上我看你这个时间的话

快速热解的话

不管是任何样品

和任何的重量

基本上都是

在那个时候就完成了

就是在加热结束之前

就全部完成了 对 对

是吧 对

但是它的升温曲线

是一个这样对数的曲线

应该开始很快

开始特别特别快

而且尤其是

就是到那个

快到800摄氏度那会儿

就是特别慢

可能是很慢的变化

对 很慢

对 因为我看到你那个

就是从前面慢速热解的话

基本上在500度C

左右是全部完成

这个热解 对

所以你在这里边的话呢

我感觉快速热解会让

时间很快也差不多

我现在不知道

因为你这个PE的话

你这两个又不同的

这个是用的m毫米

这个是什么

高度还是什么

毫米是那个

这个PE是那个粒径

粒径 OK

粒径

但是你这个粒径的话多少克

1.5克的(全部都是)是吧

对对

全部都是1.5克

所以这个

我觉得你至少应该

我不知道论文里面有没有

给慢速热解

可能最好是直接用

它的加热速率来表达

可能会更合适

就是说因为你这个TGA

没有 是跟FTIR联e用的吗

Macro-TGA的

Macro-TGA不是

也没有 所以说你真正只有

只有小的TGA

是跟它联用了

Macro-TGA实际上最后你的产品

都不管 只是作为一个动力学对吧

对 这是产品那一块

是用固定床来做的

对 OK

就是22页到23页的时候

你提到你就是讲到

这种三种物质

就是PA-LSM这个方法的话

你提到

我不是很清楚

你说你用的一种新的什么

什么这个

动力学参数的计算方法

我不知道新在哪里

我怎么没感觉到你这个

新在哪里呢

那么我觉得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

就是因为把DTG曲线

进行了一个分峰

那么这是我们要做的

一个核心的过程 就是

对 分峰的话

人家也做过

并不是你第一个做的

但是分峰

就是分峰 然后结合这个

假定这种高斯峰的这个

是我们第一个做的

因为我们是

首先用软件做分峰

那么其它

其它人是把两个过程耦合到一起

进行一个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就是它是

我们是把它分成了两段

就是这里边

我们加入了一个人为的

就是选定

近似选定每个峰的位置

然后峰的数量

那么这是我们增加了这种

计算的可控性

就是把它分成几个峰

然后每个峰大概是在什么位置

并且在分峰的过程中

可以它会自动进行优化

而其他人的做法主要是

对整体进行一个

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可能就是

甚至我不假设

有几个平行反应发生

我作为一个整体的

可能用最小二乘法来拟合

来近似的这种曲线

那么我觉得我们这种方法

就是它从物理角度来解释

更好一点就是说

我认为这每一个峰

都是一个独立的反应

那这个是

然后我们就手动的把它的峰

实际上在做热解的时候

特别是做

多种混合物热解的时候

它的分峰是经常做的

就是因为它不同的物质的

这个热解的

这个特性不一样

所以它一定要做分峰

每一种物质它要做动力学

我想知道的就是

这种逻辑是一定是

我觉得不应该是新的

你到底新在哪里

就说你刚才

我觉得有一点隐约是

你说到了

就说你究竟是

就是对这种分峰的方法

还是究竟

你比如说最小拟合

最小二乘法拟合

比如我不管三个峰四个峰

我通通用一个曲线在拟合

这是一种方法

我反正多元嘛对吧

也有很简单的

人为的把它分开以后

每个去那个

它的多种物质

每一种物质建立一个动力学

他把它加起来

这种也是有的

不是说没有的

只是你在这里边

你到底是什么东西

要比别人做得好了

或者是不一样的

实际上大家

基于平行反应模型

我觉得我们做的主要还是

就是平行反应的分解方面

那么刚刚姚老师说的

我觉得 对

第一个做法是

我对一个整体

来做一个最小二乘

那么这种方法我们也试过

就是它实际上对

如果你不分峰的话

对整体最小二乘

而并在最小二乘方法的过程中

去让它来寻找峰的话

那么这种方法的

它的那个就是得到的结果

是比较差的

就是它有偶然性的

就是最小二乘并不能保证

你一个复杂的曲线就

这跟你选择的那个函数

有关系是吗

我觉得就是

我觉得

但是如果你不假定

每个峰的位置

和峰的数量的话

那么最小二乘就是

它的在整个计算的过程中

就是它可能会就是

会有一些不可靠的地方

就是可能会分出来一些

你觉得很不可思议的结果

另外姚老师说的

我觉得就是把峰分开

那么大多数人用的

就是我们前面的人用的

主要还是一个

人为的分段的方法

它是把温度区间分开

就是他认为

那么这个温度区间是这个反应

这个温度区间是这个反应

那么我们这里边做的就是说

它在同一个温度区间

可能有多个反应

是叠加到一起的

我们用这种峰分析的方法

可以把这一部分进行分开

那么比如说以这个为例的话

我打断一下

我理解你的意思

你不用再解释了

但实际上你既然后来讲到

在快速热解的时候

说没有这个分峰

但实际上它也是同样是

不同的物质在进行

你这个时候

就没有办法分开 对不对

是 从你

因为你纯粹是数学方法

对 就是你刚才说的

你这里边无非就是有

有明显的重叠这一部分

你是有可能

把它分开的对吧

但是你还必须要有明显的分峰 对 是

但是同一个峰值

刚好有两种物质

你就没有办法分开了

是的 那个

大家都没有办法分开 对 是

对 大家都没有办法

就是你没有办法

去进行这样的区分

你比如你可能是

你比如你在这里面

第一和第二个峰

一共三个峰嘛

第一 第二个峰

因为这里明显有一个拐点

所以你可能可以把它分开 是

分开的话你有重叠部分

你也可以区分开

对 就是主要做这一点

我觉得这个从方法学上

应该都是可以的

就是你那个28页

你那个热解机理

讨论一下

我是没听出来

你那个说了半天

你特别是讲到

你就 这些的猜测

我是不知道

你能不能举个例子

你哪一个东西

你是直接跟你的实验

能够挂上钩的

你觉得就说

我实验可以推算出来的

还是只是一个

我根据大概的实验

我在根据很多很多的文献

总结我推测出来的这个机理

有没有一两点

你真的是

你这实验可以支撑的

PVC实际上我们在论文

因为为了那个演讲的简洁

我们在PVC的

整个它的反应条件

对它的影响都没有介绍到

关于木质素做的所有实验

我们对PVC也做了同样的

就是做了同样的实验

有很多结果

是可以通过实验结果支撑的

首先第一条的话我们就可以

先脱氯后断链

就可以通过我们这个慢速反应

然后气体的在线的

测量FTIR来

你是不是做了

是做了

就是你首先测到

对 首先测到氯化氢

在325度左右

然后后面是得到了

烷类和烯类

那么慢速热解

和快速热解的反应

我们也是同样做到

那么这个在论文中

会有详细的体现就是在

你这个在快速热解

和慢速热解

是在那个Macro-TGA也做了

是在Macro-TGA

和我整个焦油的

分析的床都做了

就是固定床

固定床也做了

对 做了

那个固定床是做了

但是固定床

固定床做了的话

你相当于只是能够知道

它最终的产物是什么

并不能够知道

它的随时间的分布

你并没有进行在线的测量对吧

对 固定床并没有在线的测量

但是固定床

我们也同样做了

快速热解和慢速热解的反应

这 那么第二条结论就是

全部的氯以氯化氢出现

这是我们实验测得到的

就是比如说它

那么PVC中有56%的氯

那么我们收集到的氯化氢

也是56%的氯

那这个吻合是比较好的

那么在快速热解过程中

我认为脱氯过程不完全的就是

我们前面也提到了

就是在整个快速热解过程中

你并不能收集到56%的氯

就是氯化

你从通过氯化氢收集

那可能只能得到38%的氯

还有一部分的氯化氢

还有一部分

氯化氢

你是真实的数据是多少 大概是

就是PVC真实的数据

真是56和30多吗

对 56和38

56和38

对 差这么大

就其它这一部分

你推测出在有机的

这种物质里面

对焦油里面 对

做过平衡了吗 这一个

有没有做那里边的分析

含氯的物质

好像也没分析对吧

对 那里边含氯的物质

没有进行分析

但我们测过就是固相

固相做过那个焦炭

焦炭做过那个

SEM和EDX

扫描电镜

能谱的分析

扫描电镜

对对

那个氯 氯没有专门关注对吧

对 固相也没有关注氯

固相关注了氯

但固相中基本是没有氯的

主要是碳

没有 那肯定都在

焦油里面

这个有点悬

有没有琢磨一下这个

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觉得主要就是说

在快速热解过程中

氯化氢

可能并不能完全的脱掉

就是脱氯和断链

它是一个

虽然我们这是两步反应

但实际上它是

在短时间内完成的

那么PVC如果一旦会

就是一旦在热解

它马上会形成

就是碳碳双键的这种过程

那么碳碳双键

实际上碳碳双键

并不是我们表示的

这种链式的碳碳双键

它在热解过程中

就已经形成了这种

类似稠环芳烃式的结构

那么我们认为

在快速热解过程中

氯并没有完全脱掉

它就是在稠环芳烃

这个结构中

做一个氯取代来出现的

那么在我们温度在升高的时候

那么可能发生的

就并不是一个氯脱掉的过程

而是一个稠环芳烃这种结构

因为它也有很多缺陷

然后会发生分解

分解成就像苯类

包括其它的

多环芳烃的这种物质

那么我觉得氯可能主要是

在这里边出现的

我不知道到底

因为你说你这个

停留时间也很长

2.6秒 时间也够长

就是快速

你现在这个固定床的

快速热解的速度

和慢速热解的速度

大概什么水平

是一样的

就是升温速率和Macro-TGA

是相似的

也是10K和350K是吗

对对

就是你29页讲到

那个多环芳烃的生长路径

实际上这几张

我的问题实际上一样的

你讲到你这里边是

就是通过实验

发现了这个新的所谓的途径

就你直接的实验证据是什么

那么这个的话我们

第一条机理的话

实际上还是主要

是别人来提出了

那么第二条机理

我们发现的证据主要是

那么环戊二烯这种物质

包括它环戊二烯和苯结合

也就是茚

就是那么这种物质

它在焦油中的量是比较大的

那么我们那个

就是查阅了有机化学的知识

我们觉得是有这样一种反应的

那么我们觉得

多环芳烃可能是

通过这个路径生成的

主要还是就是

我们下面这个结果

包括一些其它的

定性的结果的一个推测

就是比如说

那么菲的量

是大于蒽的

那么我们觉得

可能是和这个机理有关的

就相当于你是在是实验

当然是最终你

就是产物里面

有这些物质

对 所以你去推测这种途径

是 就并没有对这个途径本身

去进行实验的这种

对 对途径本身的实验

现在我们还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这三个 这叫什么物质

这三个

您说

你是发现这三环的中间物质

对 您说这两种物质吗

就是这中间的三个

你是不是发现这个

这个我们其实

它的稳定性很差的

我们并没有

并不能发现

就它的最终

就那个焦油里发现了

然后推算有这么个机理

机理的推算你只管推

反正不要有否定的

依据就行

你能推出来

就是我是很想知道

你这个机理有没有

你的真正的实验的依据

因为现在好多人做机理

都是从最终的

这个没有问题

我觉得这种机理都可以提

提了反正只要说有道理就行

至少还可能

可能 但是过程中

得到了中间的

对 如果能够去验证它的话

可能有一些中间产物的

这种验证

或者是你通过其它的动力学

或者用这种动力学的数据

就是用它的热力学

或者是动力学去验证它的这种

它的 比如它的途径是

可能是需要的能量是最小的

最有可能是最佳的途径

这种是可以去做分析的

对 所以我主要是看一下

你有没有这方面的

可能性

最后第41页吧

我就再问一个问题

41页 对41页也是

你这里面给出了好多

这个说是发生了什么

发生了什么

但是我感觉也都是推测

哪些是有直接依据的

那么我们直接依据就是

左边这张图的这些物质

那么这些物质

都是实际检测到的

那么我们主要是

通过了一个温度的变化

然后这些物质

它的一个变化

然后来推测这些物质

是有什么样的物质

比如说低温区

那么可能我这个

含甲氧基的物质比较多

那么到高温区

那么含甲氧基的物质就很少

而不在了

那么我们就认为是这样的

一个反应来发生

但比如说你第一句话

关键我对你这五句话

刚才你全部念了一遍

脱甲氧基 脱甲基和脱羟基

是反应是同时发生的

这点上你怎么证明

我们这个同时发生

并不是说在一瞬间同时发生

就是说

可能说是同时存在吧

就是 那么就是因为

类似 你在比如低温

你刚才说的低温

可能是脱甲氧基

到了高温可能是脱甲基

再到高温可能是脱羟基

是整个过程当中

这几个都会发生是吧

对 都存在 对

我理解你的意思

其实这个可以

也可以验证

你的样品里边含了多少

这是你能测到的

你反应完了的那些东西

你也能测出量来

然后中间按你的推测的

化学反应方程式是这样

你给它写成微分方程

然后一个反应过程的

微分方程你解出来

然后这个数值计算

跟你实验测出的物质一样的

这个相当你的间接证明了这种

你的推测是对的

实际上你是给

后面留下了很多工作

对 他这个如果

光你这一句话

就一篇博士论文


我提一个

那个开放的问题

就是你现在做混合效应

刚刚开始是1比1

或者是50%对50%

那下一步如果要再做的话

你有什么样的建议

或者一个思考

比如说我现在9种基元

我是要把9种的

搁一锅里去煮一下

不同比例去做

就有无数多种组合

有一个什么样的思路考虑

能不能来说明

它能够将来一定程度上

来表征你的

就你提的那个基元

建立一个初步的想法

比如说能表征一些实际的东西

不管是模型里头表征

还是在实际的

热化学性质的某一个参数

某一个性质上表征

你有一个什么样的思考这个问题

对 因为我们整个大背景是这样

那么实际是分为几步

那么我可能只做了第一步

或者是第二步 很小的一步

就是我们筛选了

这些基元物质以后

那么首先我们也是

通过了一个预实验

就是说这九种基元物质

我们把两两都混合到一起

看看到底哪两个的

相互作用比较明显

实际上我们挑的

我挑的这两个进行深入的研究

也是说它是混合作用

比较明显的

那么还有一些

就是混合作用不太明显的

比如说那么PE和PVC

它俩混合可能就不太明显

那么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

我们可能就把这种

就为了减轻实验的工作量

就把这种忽略掉了

然后在我

我们选取了这个影响明显的

因为我也只做了1比1

也是实验工作量的限制

我觉得后面实际上是

两种混合我们是可以画出

一个类似于就是

就是金属的那种相图

或者是二元相图的

这种一样的东西

就是说我不同比例

我做几个点

然后我可以绘制

这样一个相图

那么这是我觉得

对于两两混合

如果它相互作用明显

后续也可以深入的研究

那么到如果到最后的说

我用基元物质表征实际物质

那实际上还有

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我觉得在两两混合的基础上

那么可能我们还会

加入新的物质

就是三个的混合

那么三个的混合就是

会更复杂一点

就是比如说两个和两个

有相互作用

或者是 那么第三个

只和其中的一个有相互作用

那么这个整个

我觉得首先我们

我觉得要有一定的实验工作量

来保证这个

另外就是我们要

就是通过这个

一个 通过两个的

然后进行推断到三个的

它可能是什么样子

所以后面我觉得

就是从三个到真实的

其实我们就是说

还是会尝试构建

这样一个模型

就是说我从最基本的基元物质

怎么样来影射到

实际的可燃固废

那么这个实际上

后面我们也会有

其他的学生来做这项工作

会不会出现说

三种物质彼此两两个

都没有明显的反应

但是呢

三个搁在一起以后

它们会出现

比较明显的效应

就前面的时候

做的这些工作有没有

这个其实

目前我们是

我们只能说目前

现在没有发现过这种情况

就是说两两都没有相互作用

三个到一起有相互作用

但我们现在就是

推测的话可能

两两没有相互作用

到三个起来相互作用

可能也是比较小

而主要是目前

我们现在没有发现

这种相互作用

在座各位同学有什么问题

有哪位同学是跟着做的

趁着可以问问题 今天他一定要回答

行 如果没有

我们现在休会

我们现在复会

那么刚才经过那个

答辩委员会认真的讨论

那么和表决

那么形成以下的

这个答辩委员会的决议书

那么下面呢

我代表这个答辩委员会呢

宣读一下这个决议书

论文以可燃固体废弃物

能源化利用为背景

研究可燃固体废弃物

热化学转化过程的

相互作用及影响因素

选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和工程应用背景

应用价值

论文取得了以下

主要创新性成果

一 发现PVC和木质纤维素类

基元相互作用

对氯化氢生成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及木质素类基元

对PVC断链过程的催化作用

发现了木质素慢速热解

生成的焦油量

高于快速热解

二 发现了空气和二氧化碳气氛

对木质素和PVC

热化学转化过程

多环芳烃生成的抑制作用

并初步分析了抑制机理

同时发现了氯化钠氢氧化钠

氯化铜等无机物质

对木质素和PVC热解过程

多环芳烃生成的抑制作用

三 建立了一种新的峰分析

最小二乘法

计算热化学反应的

动力学参数

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

论文工作量饱满

基础扎实 分析深入 逻辑性强

是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

论文工作表明

作者已掌握本学科上

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

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答辩过程表述清楚

回答问题正确

经答辩委员会

无计名投票表决

5票一致同意

通过论文答辩

并建议授予周会工学博士学位

好 祝贺你

我们答辩委员会的会议

就到此结束

2015年清华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二)课程列表:

第1周 化工系、热能系、航院、土木系

-化工系-侯瑞君

--答辩人侯瑞君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化工系-靖宇

--答辩人靖宇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问答及答辩结果

-化工系-申春

--答辩人申春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问答及答辩结果

-热能系-周会

--答辩人周会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问答及答辩结果

-航院-李京阳

--答辩人李京阳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问答及答辩结果

--导师点评

--个人感言

-土木系-安钰丰

--答辩人安钰丰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问答及答辩结果

-航院-任杰

--任杰个人简介

--论文摘要

--Video

--Video

--Video

--Video

第2周 机械系、自动化系、交叉信息学院

-机械系-刘向

--答辩人刘向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问答及答辩结果

-机械系-白鹏

--答辩人白鹏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问答及答辩结果

--导师点评

--个人感言

-自动化系-黄高

--答辩人黄高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问答及答辩结果

-自动化系-江奔奔

--答辩人江奔奔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问答及答辩结果

--导师点评

--个人感言

-自动化系-杨霄

--答辩人杨霄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问答及答辩结果

-自动化系-王圣尧

--答辩人王圣尧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问答及答辩结果

-交叉信息学院-顾钊铨

--答辩人顾钊铨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问答及答辩结果

--导师点评

--个人感言

第3周 水利系、微纳电子系、工物系、材料学院、医学院、法学院

-水利系-武明鑫

--答辩人武明鑫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问答及答辩结果

-微纳电子系-田禾

--答辩人田禾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问答及答辩结果

-工程物理系-付明

--答辩人付明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问答及答辩结果

-工程物理系-刘飞翔

--答辩人刘飞翔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及结果

-材料学院-李洒

--答辩人李洒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问答及答辩结果

-医学院-江力玮

--答辩人江力玮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问答及答辩结果

-医学院-左腾

--答辩人左腾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问答及答辩结果

-法学院-王一超

-- 答辩人王一超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问答及答辩结果

问答及答辩结果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