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  6.6.5 政治权利与义务 >  6.6.5 政治权利与义务

返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6.6.5 政治权利与义务在线视频

6.6.5 政治权利与义务

下一节:6.6.6 人身权利与义务

返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6.6.5 政治权利与义务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 我们在这一节主要来学习权利与义务的具体内容

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与义务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它们是政治权利与义务 人身权利与义务

财产权利与义务 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

宗教信仰和文化权利义务

这些权利与义务具有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广泛性 即权利与义务的主体是全体公民

权利范围涵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是公平性 权利与义务为公民平等享有或履行

三是真实性 国家从制度上 法律上

物质上保障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实现

下面我们就来分别学习各类权利与义务的主要内容

首先我们来学习政治权利和义务

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权利和自由的统称

包括选举权 被选举权 政治表达的自由

民主管理权和监督权

选举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我国宪法第34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不分民族 种族 性别 职业 家庭出身 宗教信仰

教育程度 财产状况 居住期限

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但是依照法律规定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公民的选举和被选举权是统一的

二者不可分离

但它们的权利功能有所不同

选举权保障的是每个公民通过平等享有投票权

来表达自己政治主张的权利

被选举权是通过保障公民的被提名权和候选人的当选权

来保障公民享有直接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权利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行使原则 方式和程序是法定的

我国选举法规定的选举原则和制度主要包括

平等选举原则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原则

秘密投票原则 自由投票原则等

还建立了地域代表制 职业代表制

混合选区制 多数代表制和委托代表制

罢免权是选举权的延伸

是选民或代表机关对不称职的代表或者其他公职人员

在其任期届满前

用投票的方式决定其是否继续任职或者立即免职的权利

选举权和罢免权相辅相成

选民行使罢免权 可以制约当选者

使其时刻尊重民意 增强责任感

选举义务是指公民在选举活动中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

我国选举法规定下列一些行为是违法行为

一是以金钱或者其他财务贿赂选民或者代表

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是以暴力 威胁 欺骗或其他非法手段

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三是伪造选举文件 虚报选举票数或有其他违法行为

四是对于控告 检举选举中违法行为的人

或对于提出要求罢免代表的人进行压制 报复

因上列违法行为当选的 其当选无效

表达权利是指公民

依法享有的表达自己对国家公共生活的看法

观点和意见的权利

比较典型的表达方式有言论 出版 集会 结社 游行和示威等

表达权利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 道德的发展

具有基础性作用

言论自由是指公民享有通过各种语言形式

表达 传播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自由

言论自由对于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具有以下作用

一 言论自由可以促成个人自我价值 成就的实现

二 言论自由可以增进知识及追求真理

从而增强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能力

三 保障公民自由且公开发表意见

可凝聚民意 形成舆论 以监督国家机关权力的行使

公民发表意见的形式和内容是多样的

形式上有口头和书面之分

而从广义上讲 言论自由包括

借助于演讲 著作 绘画 摄影 影视 音乐 录音 戏剧

收音机 电视机 计算机等各种手段所实现的发表意见的自由

在内容上 言论中包括政治言论 商业言论

学术言论 艺术言论 宗教言论等多种具体类型

言论自由不仅是指一个人有说的权利

同时指其他人有听的权利

所以言论自由不是一种纯个人的权利

而是一切人的权利

言论自由不是绝对的 而是有限制的

这里我特地要提一下互联网

现在同学们越来越多依靠互联网获取信息 进行人际交往

网络成为重要的信息和舆论空间

而网络的虚拟性和行为主体的隐匿性比较突出

这就要求大家在网络空间中做到自律而不逾矩

既依法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

又承担起维护晴朗网络空间的义务

我国宪法法律规定

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权时必须遵守下列义务

一是不得以造谣 诽谤或者其他方式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 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二是不得捏造事实诬告陷害其他公民

三是不得用言论侮辱 诽谤

诋毁其他公民的人格尊严

四是不得泄露国家秘密 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五是不得教唆他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六是不得发表猥亵性 淫秽性的言论

七是不得编造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

2013年9月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

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开始施行

其中规定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

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 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

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

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可构成诽谤罪

同时这个《解释》还规定

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辱骂 恐吓他人

情节恶劣 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行为

以及编造虚假信息 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

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

或者组织 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

起哄闹事 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

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同学们都是网络世界的原住民

大家应当自觉学习和遵守有关互联网的法律规定

坚守法律法规底线

净化网络空间 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

出版自由是言论自由的延伸和具体化

它指的是公民有权依法通过公开发行的出版物

如报纸 期刊 图书 音像制品 电子出版物等

自由表达对国家事务 经济和文化事业 社会事务的见解和看法

出版自由同样存在着法律的界限

在行使出版自由权利的同时要遵守相应的法律义务

具体内容请大家在教材的201页进行学习和了解

结社自由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

结社自由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

而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组织某种社会团体的自由

不少同学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

每年9月 大学里都会出现一个热闹非凡的百团大战

包括学术 科技 文化 艺术 体育 志愿服务等

各种类型的数百个社团协会联合招新

争抢新生同学

大学里的学生社团是同学们学习成长 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

同学们既要积极参与 也要掌握相关的法律权利和义务

结社自由作为一种权利 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 个人是否结成团体 是否加入团体以及是否退出团体

完全处于个人自愿

另一方面 团体通过内部的意见交流形成团体的共同意志

并为实现其意志而进行外部活动

同时 行使结社自由的同时大家要遵守以下义务

一是必须遵守宪法 法律 法规和国家政策

二是不得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

三是不得危害国家的统一 安全和民族的团结

四是不得损害国家利益

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五是不得违背社会道德风尚

六是不得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活动

在言论 出版和结社之外

集会 游行 示威的权利与义务

也是公民表达权利与义务中的重要内容

作为公民表达政治意愿的重要方式

集会 游行 示威活动要依据我国集会游行示威法

及其实施条例进行

在行使权利的同时遵守好以下义务

1 不得利用集会游行示威活动来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

危害国家统一 主权和领土完整

不得煽动民族分裂

不得危害公共安全或破坏社会秩序

2 举行集会游行示威依法必须事先经过公安机关许可

3 除非经国务院或者省 自治区 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批准

不得在下列场所周边距离十米内至三百米内

举行集会 游行 示威

这些场所包括有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

中央军事委员会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所在地

国宾下榻处 重要军事设施 航空港 火车站和港口

4 禁止采取暴力 胁迫或者其他非法手段进行集会 游行 示威

5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组织或者参与

违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集会 游行 示威

公民不得在其居住地以外的城市

发动 组织 参加当地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

6 不得违反治安管理法规

不得进行犯罪活动或者煽动犯罪

政治权利与义务还包括了民主管理的权利与义务

和监督权利与义务
政治权利与义务还包括了民主管理的权利与义务

和监督权利与义务

民主管理权利是指公民根据宪法法律规定

管理国家事务 经济和文化事业以及社会事务的权利

公民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方式主要有

选举和监督人大代表

监督国家行政机关 审判机关 监察机关的活动

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

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

参与国家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的民主管理

选举居民委员或者村民委员会

参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管理等

在大学校园里

各类学生团体是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 自我教育 自我监督的重要载体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

大学生可以在校内组织学生团体

学生团体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活动

服从学校的领导和管理

监督权是指公民依据宪法法律的规定

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活动的权利

包括批评权 建议权 申诉权 检举权 控告权

批评权是指公民有权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在工作中的错误 缺点提出谴责性的意见

建议权是指公民有权对国家机关

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改进意见

申诉权是指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实施的

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违法失职行为

以及行政机关或者司法机关作出的错误的

违法的决定

或者裁判不服而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审查请求的权利

检举权是指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实施的损害他人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失职行为

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揭发事实真相 请求依法处理

控告权是指公民对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实施的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违法失职行为

包括在执行职务以外实施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揭发和指控

对于公民提出的批评 建议 申诉 检举 控告

有关国家机关有积极作为的义务

主要包括下面五个方面

一是接受监督请求的机关

有义务对公民的监督请求及时予以登记

二是及时对监督事项和监督请求

进行调查研究并予以答复

三是对拒绝采纳公民的监督请求的

应当说明理由

四 是对公民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予以采纳的

应当对合理化建议提出人予以奖励

五是国家有义务制定相关法律和采取相应措施

确保检举人或控告人不会遭受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侵害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列表:

绪论

-开篇的话

--开篇的话

-0.1 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0.1 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0.2 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养成优良的学风

--0.2 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养成优良的学风

-0.3 确立成才目标,塑造新的形象

--0.3 确立成才目标,塑造新的形象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html

-1.1 人的本质

--1.1人的本质

-1.2 人生目的与意义

--1.2 人生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端正人生态度 创造人生价值

--html

-1.3 端正人生态度

--1.3端正人生态度

-1.4 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1.4 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1.5 人生价值的评价

--1.5 人生价值的评价

-1.6 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6 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一次作业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2.1 理想的含义、类型与特征

--2.1理想的含义、类型与特性

-2.2 信念的含义、特征与结构

--2.2信念的含义、特征与结构

-2.3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2.3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2.4 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2.4 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2.5 理想如何转化为现实

--2.5 理想如何转化为现实

-2.6 理想转化为现实的三条基本原则

--2.6理想转化为现实的三条基本原则

-2.7.1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信仰

--2.7.1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信仰

-2.7.2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

--2.7.2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

-2.7.3 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

--2.7.3 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

-2.8.1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2.8.1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2.8.2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8.2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8.3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2.8.3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第二次作业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html

-3.1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3.1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3.2 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3.2 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3.3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3.3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第二节 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html

-3.4 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html

-3.4.1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3.4.1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3.4.2 经济全球化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3.4.2 经济全球化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3.5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html

-3.5.1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3.5.1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3.5.2 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3.5.2 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3.6 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3.6 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3.7 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3.7 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3.8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的特点

--3.8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的特点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

--html

-3.9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3.9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3.10 立志报国、成建国才

--3.10 立志报国、成建国才

-3.11 履效国之行

--3.11 履效国之行

-第三次作业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由来

--4.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由来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4.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导航灯”

--4.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导航灯”

-4.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维系社会团结的“稳定器”

--4.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维系社会团结的“稳定器”

-4.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涵养心灵、守望道德的“栖息地”

--4.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涵养心灵、守望道德的“栖息地”

-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4.3.1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4.3.1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4.3.2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4.3.2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4.3.3 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4.3.3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第四节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四节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4.1 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4.1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4.2 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实践,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4.2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实践,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4.3 以当代中国面临的时代问题为价值指向,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4.3以当代中国面临的时代问题为指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4.4 勤学修德明辨笃行,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4.4.4.1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

--4.4.4.2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

--4.4.4.3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

--4.4.4.4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

-第四次作业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html

-5.1 道德释义

--5.1 道德释义

-5.2 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5.2 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5.3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5.3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5.4 道德的变化发展

--5.4 道德的变化发展

-第二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html

-5.5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5.5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5.6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html

-5.6.1 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5.6.1 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5.6.2 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5.6.2 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5.6.3 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5.6.3 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5.6.4 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5.6.4 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5.7 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5.7 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5.8 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html

-5.9 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5.9 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5.10.1 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上)

--5.10.1 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上)

-5.10.2 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下)

--5.10.2 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下)

-5.11 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5.11 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5.12 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5.12 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第三节 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html

-5.13.1 “为人民服务”的提出

--5.13.1“为人民服务”的提出

-5.13.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5.13.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5.13.3 为什么要反对为人民币服务

--5.13.3 为什么要反对为人民币服务

-5.13.4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5.13.4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5.14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

--html

-5.14.1 关于“集体”的概念

--5.14.1 关于“集体”的概念

-5.14.2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基本要义

--5.14.2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基本要义

-5.14.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还要提倡集体主义

--5.14.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还要提倡集体主义

-5.14.4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实践

--5.14.4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实践

-5.15.1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5.15.1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5.15.2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5.15.2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5.15.3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5.15.3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5.16.1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5.16.1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5.16.2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5.16.2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5.17.1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5.17.1 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5.17.2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5.17.2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5.18.1 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5.18.1 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5.18.2 掌握道德修养的方法

--5.18.2掌握道德修养的方法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html

-5.19 向道德模范学习

--5.19 向道德模范学习

-5.20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5.20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5.21 引领社会风尚

--5.21 引领社会风尚

-第五次作业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6.1.1 法律的词源与含义

--6.1.1 法律的词源与含义

-6.1.2 法律的本质

--6.1.2 法律的本质

-6.1.3 法律的特征

--6.1.3 法律的特征

-6.1.4 法律的产生与发展

--6.1.4法律的产生与发展

-6.1.5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

--6.1.5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

-6.1.6 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6.1.6 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第二节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二节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6.2.1 宪法实施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

--6.2.1 宪法实施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

-6.2.2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6.2.2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6.2.3 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6.2.3 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6.2.4 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6.2.4 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课堂链接《领导人是怎样练成的》

--课堂链接《领导人是怎样练成的》

-第三节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第三节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6.3.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

--6.3.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

-6.3.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

--6.3.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

-6.3.3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6.3.3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第四节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第四节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6.4.1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6.4.1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6.4.2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6.4.2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6.4.3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6.4.3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课堂链接 张维为教授:《中国信心》

--课堂链接 张维为教授:《中国信心》

-第五节 培养法治思维

--第五节 培养法治思维

-6.5.1 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6.5.1 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6.5.2 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6.5.2 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6.5.3 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

--6.5.3 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

-6.5.4 怎样培养法治思维

--6.5.4 怎样培养法治思维

-第六节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第六节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6.6.1 法律权利及其特征和种类

--6.6.1法律权利及其特征和种类

-6.6.2 法律权利与人权的关系

--6.6.2 法律权利与人权的关系

-6.6.3 法律义务及其特点

--6.6.3 法律义务及其特点

-6.6.4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6.6.4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6.6.5 政治权利与义务

--6.6.5 政治权利与义务

-6.6.6 人身权利与义务

--6.6.6 人身权利与义务

-6.6.7 财产权利与义务

--6.6.7 财产权利与义务

-6.6.8 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

--6.6.8 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

-6.6.9 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

--6.6.9 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

-6.6.10 依法行使权利

--6.6.10 依法行使权利

-6.6.11 依法救济权利

--6.6.11 依法救济权利

-6.6.12 尊重他人权利

--6.6.12 尊重他人权利

-6.6.13 依法履行义务

--6.6.13 依法履行义务

-第六次作业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6.6.5 政治权利与义务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