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王阳明与贵州文化 >  第四讲 良知千古:龙场悟道与王阳明的心学体系 >  5天泉证道 >  天泉证道

返回《王阳明与贵州文化》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天泉证道在线视频

下一节:岩中花树

返回《王阳明与贵州文化》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天泉证道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据《王阳明年谱》

《传习录》等书的记载

嘉靖六年

王阳明奉旨出征思恩田州

出征前夜

他在天泉桥上

对他的高徒钱德洪

和王龙溪讲学

裁定二人对四句宗旨的解释

史称天泉证道

这四句宗旨

也就是后来

非常有名的

王门四句教

即无善无恶是心之体

有善有恶是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接下来我们对

四句教的内涵

分别进行一些梳理

先来看首句

无善无恶心之体

我们知道

善恶是一对

完全相反的伦理概念

在王阳明看来是

正是心体确立了

这二者的区分

心在阳明的体系中

有伦理层面的心

和本体层面的心

这两个层次

作为伦理层面的心

是形而下的世俗的

也是有对立的

即有善恶

而作为形而上的

超验的心

则没有分别没有对立

无法用善恶加以规定

所以说这个理的心之体

就已经超越了二边分别

圆融一体

有如《周易》里面的

太极生两仪变阴阳

阴阳犹如善恶

而太极本是

无所谓阴与阳的

因为太极是无形无象的

还类似于老子所说的道

阳明曾说过

至善也者心之本体也

心体无善无恶

就是说心体之上无分别

不可用经验层面

伦理层面上的善恶

加以限制和规定

他超越了经验

伦理的善恶

甚至可以说

无善无恶本身就是

一种大善一种纯善

类似于《大学》里面

所谓的至善了

再看次句

有善有恶是意之动

心体的无善无恶犹如

太极的非阴非阳

太极混沌超越了阴阳

似处于极静之态

但其静中本就蕴含了动

静极而动

一动便不可收拾

便化作了阴阳

生成了四象

孕育了万物

心体本身无善无恶

可也正因为其无善无恶

才有了产生善恶的可能

心体孕育善恶的

契机何在呢

—意之动是也

何为意之动

举个例子

假如我们一直生活在

一个噪音环境里面

因为耳朵可能

已经习惯了

我们就没注意到

噪音的存在

所谓听而不闻是也

忽然有一天

有个人来问你

你听听这周围有什么声音

这时候你会立刻

听到车的喇叭声

人的说话声

以及机器转动的轰鸣声

那一瞬你的耳朵

突然开始注意起

周围的声音来

开始对噪音有了警觉

这便是意之动

就像心体之澄明圆融状态中

突然有了一念在萌动

王阳明说

心之所发便是意

犹如天平两端重量相等的时侯

指针指向了中间

原来指针的不上不下

就如同是

心体的无善无恶

但是如果突然

这种平衡被打破了

那么指针开始偏转

上下移动了起来

这时候啊善和恶

也就这样显现了出来

也就是意动

也就有了善恶

第三句就是

知善知恶是良知

良知是无善无恶的本体

是产生善恶的基础

是良知中之意动

形成了善恶

认识善恶才能对

善恶和善恶之行为

进行选择

那么善恶形成之后

如何被认识呢

那就是良知知善知恶

唯有良知才能知善知恶

并且知善知恶的

必定是良知

宋代的诗人

苏轼有首诗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看山者在山中看

是无法得起全貌的

只有跳出山外

方能洞察山之真实面目

也就是说

只有在善恶之外

我们才能够

真正知善知恶

无善无恶者心之体也

心之体者良知也

何为良知呢

就是《孟子》所说的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良能也

所不虑而知者良知也

可以说阳明四句教中的

无善无恶说的就是

良知的本来状态

它是一种无待圆融状态

是形上之本体

而知善知恶

则说的是良知

所具有的这种功能

最后一句是

为善去恶是格物

良知知善知恶

但很明显知善知恶

只是功能而不是目的

为善去恶才是

确立良知的目的

那么何为格物呢

为何又说

为善去恶是格物呢

格物一词来源于《大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对格物一词的解释

先儒从未间断过

譬如东汉的郑玄解释为来

北宋的司马光

则解释为捍御

南宋的朱熹解释为穷

王阳明则解释为正

清代的颜元

解释为手格猛兽之格

格本指树木长的样子

《说文解字》里面说

格木长貌从木各声

必格物之格

当然与树木无关系

显然为各的假借字

格物其实就是各物

各物就是来物

来物就是使物来

是什么使物来

就是心啊

来哪里来心中啊

是心使物来

物来到心中

心主动使物来

心所能到之地物

都会与心融为一体

所以王阳明说心外无物

就实践论意义而言

阳明所说的格物

也就是正事正意

也就是为善去恶

四句教是王阳明一生

思想精华的总结

然而因此而产生了争议

导致了王门后学的分化

比如阳明弟子王畿

和钱德洪就

因为理解的分歧

而分别提出了

四无论和四有论

王阳明认为

王畿的四无论

是为上根之人立教

一悟本体即是功夫

人己内外一切俱透了

而钱德洪的四有之说

则是为中根以下之人立教

这类人不能直接悟透本体

需要用为善去恶

的渐修功夫

四有论和四无论

一者从功夫上着手

一者从本体上着手

两者着手处是不同的

正如当代学者

杨国荣所说

天泉证道是王阳明一生中

最后一次重要的论学

它使四句教

具有了晚年定论的性质

而从心学的逻辑脉络来看

四句教既带有总结的意义

又蕴含了

理论上的内在紧张

后者同时潜下了

心学分化的契机

王阳明与贵州文化课程列表:

前序

-鸣谢

-课程前序

--课程前序

-章练习

第一讲 圣人必可学而至:王阳明的家世及为学经历

-1阳明先祖

--阳明先祖

-2状元之家

--状元之家

-3不羁少年

--不羁少年

-4第一等事

--第一等事

-5五溺时代

--五溺时代

-6阳明格竹

--阳明格竹

-7为学三变

--为学三变

-章练习

第二讲 此心光明:王阳明来贵州的前前后后

-1八虎之乱

--八虎之乱

-2上疏致祸

--上疏致祸

-3赴黔路线

--赴黔路线

-4贬谪龙场

--贬谪龙场

-5宦途辗转

--宦途辗转

-6破军中贼

--破军中贼

-7真三不朽

--真三不朽

-章练习

第三讲 心系一方:王阳明与贵州少数民族的情谊

-1贵州渊源

--贵州渊源

-2夜郎文化

--夜郎文化

-3龙场九驿

--龙场九驿

-4初至遇侮

--初至遇侮

-5伐木建屋

--伐木建屋

-6尺牍止乱

--尺牍止乱

-7苦心导化

--苦心导化

-章练习

第四讲 良知千古:龙场悟道与王阳明的心学体系

-1龙场悟道

--龙场悟道

-2五经臆说

--五经臆说

-3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

-4良知之路

--良知之路

-5天泉证道

--天泉证道

-6岩中花树

--岩中花树

-7儒学三题

--儒学三题

-章练习

第五讲 心学遗脉:黔中王学的簇花硕果

-1席书入门

--席书入门

-2戒学四条

--戒学四条

-3后学分布

--后学分布

-4阳明后学

--阳明后学

-5黔中王门

--黔中王门

-6理学三先生

--理学三先生

-7弟子群像

--弟子群像

-章练习

第六讲 谪居山月:王阳明的谪黔诗文及其文学思想

-1智者仁心

--智者仁心

-2德性启迪

--德性启迪

-3节庆乡思

--节庆乡思

-4君子四记

--君子四记

-5咏物抒怀

--咏物抒怀

-6至乐真趣

--至乐真趣

-7礼赞光明

--礼赞光明

-章练习

第七讲 文化孳乳:阳明心学的近现代应用及精神转化

-1贵州精神

--贵州精神

-2师承前哲

--师承前哲

-3书院道统

--书院道统

-4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

-5勇于救世

--勇于救世

-6近现代影响

--近现代影响

-7当代转换

--当代转换

-章练习

第八讲 斯人永在:阳明文化圈与贵州名胜古迹

-1和谐的天人景观

--和谐的天人景观

-2修文阳明遗迹

--修文阳明遗迹(上)

--修文阳明遗迹(下)

-3贵阳祠堂楼台

--贵阳祠堂楼台

-4黔东南阳明遗迹

--黔东南阳明学遗迹

-5.其他地区阳明学文化遗迹

--其他地区阳明学文化遗迹

-6阳明书法遗迹

--阳明书法遗迹

-章练习

天泉证道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