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近代中外关系史 >  第十五讲 近代中国对外关系的民间维度 >  习题作业 >  第十三讲 概念史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返回《近代中外关系史》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第十三讲 概念史与中国近代史研究在线视频

返回《近代中外关系史》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第十三讲 概念史与中国近代史研究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你好

欢迎来到《近代中外关系史》课堂

我是中央民族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的陈鹏老师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概念史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我们要探讨的第一个问题是

概念史在西方的兴起

“概念史”一词最早出现于

欧洲哲学家黑格尔的《历史哲学》

主要指的是基于普遍观念

撰述历史的方式

20世纪后半期以来

语言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认可

概念史逐渐发展成为

备受国际学界关注的研究领域

德语巨著《历史基本概念

德国政治/社会语言历史辞典》

《法国政治/社会基本概念工具书

(1680——1820)》堪称概念史研究的代表性成果

概念史研究强调历史沉淀于概念之中

体现出历史研究的“语言学转向”

它特别适用于概念发生

重大和整体性变革的

社会政治转型时期

概念史家柯史莱克就将此种

从传统到现代社会转型时期

称为“鞍型期”

他认为1750——1850年是德国现代社会的

酝酿形成阶段

伴随着交通和媒体大发展

民主潮流 政党政治的出现

现代概念呈现出时代化 政治化

民主化 可意识形态化的重要特点

以斯金纳为代表的英国剑桥学派

不满于传统思想史研究局限于

思想精英的经典文本分析

转而强调不同的主体在不同的时空

对于重要概念采取目标不同的使用

也即关注“概念如何被使用”

总之概念史通过对历史上重要政治

社会的关键概念和基础概念的形成

演变运用及社会文化影响的分析

揭示历史变迁的特征

来丰富和增进对于特定时期

整体历史的认知

我们要探讨的第二个问题是

“概念史对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概念史研究在日本

韩国以及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

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0 21世纪之交

中国大陆的概念史研究开始兴起

现已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

一个独特视角或方法

中国近代乃是传统社会

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

概念系统发生了整体而深刻的变化

清末民初

现代概念体系在中国基本确立

并与社会政治的重大变革

产生了多维互动

近代中国的概念史具有中西

中日跨文化交流的鲜明特点

大量新式社会政治概念

或通过西方语言文本的汉译形成

或借助日本“和制汉语”得以输入

中国人民大学黄兴涛教授

深刻揭示了概念史研究

对于深化认知中国近代史的意义

第一是通过概念史研究

实现对近代中国重要概念

基本概念乃至一般概念

本身的个案和系统清理

对于认知近代中国思想的演变

透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革

意义重大

第二是通过对影响近代中国人的社会

政治和文化重大变革的

新式核心概念的形成传播

认同和使用的深入探讨

特别是通过对它们

如何与社会政治彼此互动的

途径与机制等的揭示

将有助于提供和呈现政治 经济

思想 文化相互交织的立体化历史图景

通过这样一种研究方法

可以有效地改变以往近代史研究中政治史

经济史 思想文化史和社会史

彼此割裂的认知格局

需要注意的是

概念史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

单一概念的考察

而要将相似 相关 乃至相反的

一组概念群纳入研究范畴

概念的内涵又往往具有

多歧性和竞争性特点

概念史研究要关注不同历史时期

有关概念内涵富于竞争性的

阐释和运用

下面我们以“现代化”及

“细菌”“病毒”概念为例

做个案介绍

起源于西方的“现代化”概念

也是近代中国最为重要的

宏大概念之一

如果从概念史角度切入

我们可以关注以下问题

“现代化”或“近代化”语词

在20世纪20年代末

和30年代初的中国最早流行开来

不仅有一定的社会语言基础

如“现代”“现代式”“现代性”

等语词的先期或同期传播

也具有国际国内的多重背景

如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

和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

所激发的巨大民族危机意识

以及1928年国民政府

全国统一政权的建立

及其鼓吹的“现代建国论”

乃至稍后于1934年3月发起的

旨在对抗“西化论”的

“中国本位文化建设运动”等

都曾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0-40年代知识界有关现代化概念的认知

逐渐深化

“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

和彼此断裂的思维模式也开始形成

不过“现代与传统”的关系

并未成为当时思想史上的自觉命题

此外 民国时期

“现代化”概念还被历史学者

广泛应用于中国近代史的书写之中

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

即以“近代化”

为把握中国近代发展的主体线索

开创了一种典型的史学现代化叙事

中共历史学家开创的

革命史模式的历史书写

不仅使用“现代化”概念

而且已经注意分析和阐释

“革命”与“现代化”之间的逻辑关系

我们再来探讨“细菌”“病毒”概念的传播

与中国现代卫生防疫观念的兴起

“细菌”概念的确立

是近代中 西 日语言交流互动的产物

据日本关西大学沈国威教授研究

以“细胞”对译英文相关词汇Cell

乃1858年传教士韦廉臣

与李善兰合作翻译

《植物学》一书时所创

后该词传入日本

“细菌”一词很可能是日本学者

根据“细胞”的构词法推衍而出

于20世纪初回传到中国

经过与“微虫”“微菌”“黴菌”

等词的竞争互动

细菌一词最终胜出

其他语词逐渐被弃用

20世纪初开始使用的“病毒”语词

更多地是指带传染性的“病菌”

或病菌之毒

有时也泛指所有致病之毒

甚至还会与一般“细菌”概念混用

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

中国医学界才开始明确区分

一般“细菌”病原体与现代“病毒”概念

“细菌”“病毒”概念及相关学说

引入中国之后

对现代卫生防疫观念在中国的兴起

起到直接推动作用

以往关于疫病原因的非科学认知

如传统的命数 鬼神 疫气说

逐渐遭到批评和摒弃

明确“病菌”以及细菌病原体

意义上的早期“病毒”概念知识之后

传染病防治呈现出新的思路

手段和要求

如钱币 痰液均沾有或包含大量细菌

乃是传染病之源

因此 民国时期的知识精英提出不可以随地吐痰要勤洗手

银行 监狱 食堂 图书馆等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要注意空气流通和消毒工作

以避免病菌 病毒进一步的传播 扩散

此外关于科学 人与自然关系的

某些认知局限在民国时期也时有体现

如近代国人对于细菌的传染性

和危害性的片面认识

和过度消杀实践

以及细菌战凸显科学

与人性的紧张关系等等

值得今人做深入的反思

如果大家想更加深入地了解概念史

或概念史研究

还可以阅读北京师范大学

方维规教授的新著《什么是概念史》

本讲到此结束

近代中外关系史课程列表:

第一讲 近代中外关系史概论

-第一讲 近代中外关系史概论

-习题作业

第二讲 鸦片战争前的中西关系

-第二讲 鸦片战争前的中西关系

-习题作业

第三讲 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建立

-第三讲 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建立

-习题作业

第四讲 晚清外患与中外交涉的展开

-第四讲 晚清外患与中外交涉的展开

-习题作业

第五讲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中外关系

-第五讲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中外关系

-习题作业

第六讲 国民党建政初期的中外关系

-第六讲 国民党建政初期的中外关系

-习题作业

第七讲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外关系

-第七讲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外关系

-习题作业

第八讲 国共内战时期的中外关系

-第八讲 国共内战时期的中外关系

-习题作业

第九讲 中美关系史概论

-第九讲 中美关系史概论

-中美关系史习题

第十讲 “一带一路”与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

-第十讲 “一带一路”与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

-习题作业

第十一讲 近代中国的外交机构与官员群体

-第十一讲 近代中国的外交机构与官员群体

-作业习题

第十二讲 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

-第十二讲 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

-习题作业

第十三讲 概念史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第十三讲 概念史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习题作业

第十四讲 近代中国的博览会事业

-第十四讲 近代中国的博览会事业

-习题作业

第十五讲 近代中国对外关系的民间维度

-第十五讲 近代中国对外关系的民间维度

-习题作业

第十三讲 概念史与中国近代史研究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