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汽车理论 >  第六章:汽车的平顺性 >  知识点6.13:系统参数对双质量系统振动响应量的影响 >  系统参数对双质量系统振动响应量的影响

返回《汽车理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系统参数对双质量系统振动响应量的影响在线视频

系统参数对双质量系统振动响应量的影响

下一节:主动与半主动悬架概述

返回《汽车理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系统参数对双质量系统振动响应量的影响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大家好

下面进行第六章汽车的平顺性

第13个知识点

双质量系统参数

对振动响应量的影响

这个双质量系统参数

对振动响应量的影响

我们首先先从路面随机输入下

均方值的这种计算入手

首先我们振动加速度的匀方值

在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了

它基本方法

就是用幅频特性

乘以道路的速度谱

从零到无穷大来积分

最后来得到

这就是车身加速度的

这样一个均方值的计算

实际上也就是其它的

路面动载荷 相对动挠度

都是采用近似的这样的方法

来进行计算的

当然在这里边

我们有一系列的常数

把这个系列的常数

把它提出来

最后实际上是相对于

也就是车身振动加速度

相对于路面的

这样一个速度的

这样一个幅频特性

它的一个积分

它实际上幅频特性平方的

这么一个积分

就可以把它求出来

当然了这个是一个积分的方式

我们实际上真正计算的时候

常常采用的还是数值积分

也就是把零到无穷大的

这样一个区间里边

把它分成很多的小区间

在每个区间里边

有一定的频率范围

最后进行离散化以后

做数值积分

另一个实际上也就是用

定性的这种图形积分

图形里边的构架线

当然就是我们的幅频特性

这个幅频特性

实际上这时候

由于道路的这种速度谱

它是一个常数

在乘的时候

实际上就向上位移一下

打个比方你是B级路面

那么你就取一个

B级路面的这样一个速度谱

你要是A级路面

你就取一个A级路面的

这样一个速度谱

这时候车速假如一定

那么它就是一个常数

这时候它相乘

实际上就相当于往上

扩展了一下它的面积区域

最终实际上求这个面积下的

构架线下的这样一个面积

它所包围的这样一个面积

这采用图形

相对来讲也是很方便的

当然大家要清楚

这是双对数坐标下的

双对数坐标下的

求出来以后

你还需要做一些换算

最后就可以把

均方值把它求掉了

当然现在计算机已经很发达了

经常采用一些数值计算的方法

这很容易就求出来了

下面我们就是采用类似的方法

近似的方法

把车身加速度均方值

然后把动载荷的均方值

和相对动挠度的均方值

都把它求出来

然后并且改变参数

改变一下参数

看一看这些参数

系统的参数

对它们的量的影响

我们在讨论这个参数

大体上有这样几种

一个就是车身部分的固有频率

用F{\fs10}0{\r}来表示

第二个就是相对阻尼系数

也是悬架的相对阻尼系数

第三个探讨一下质量比

质量比

说实在的质量比

主要探讨的就是轮胎的

就悬置以下结构的

质量的影响

为什么呢

因为质量比

我们车身的质量

说实在是很难变的

一个车你只要定了以后

那很难改变

说是质量比的改变

说实在的这质量比的改变

就是悬置以下结构质量的改变

另一个就是刚度比

因为在这里边

我车身部分的固有频率都定了

因此悬架的刚度实际上也就定了

在这里的γ

这种刚度比的改变

实际上也就改变轮胎的刚度

改变轮胎的刚度

基准值

车身部分固有频率是1

相对阻尼系数0.25

质量比基准值是10

然后刚度比基准值是9

我们就把基准值扩大一倍

或者缩小一半

然后做了这两个的比较

看一看增大它

或者缩小它都会有什么影响

取值确定了以后

那么我们下面

就探讨一下它的影响

首先看一看

车身部分的固有频率的影响

车身部分固有频率的影响

显然对于传到车身的加速度来讲

随着频率的增加

那么它整个构架线都是上移的

因此显然对于车身部分

固有频率来讲

对车身的振动加速度

希望它相对来讲低一点比较好

这个是固有频率

对车身的这样一个

振动加速度的影响

当然这个图形

是这个相对动载荷的影响

对相对动载荷的影响

基本上跟车身是一样的

你增加了固有频率

那么显然那么你这个时候

它整个面积

都是范围是扩大的

因此对于它的标准差

显然是不利的影响

但是车身部分的固有频率

对相对动挠度的影响

和车身振动加速度正好相反

你频率越低

显然动挠度就会越大

频率越高那么它的动挠度

就会越小

当然把它画成这样一个表

也就是车身部分的固有频率

是横坐标

这个纵坐标

就是你的这样一个标准差

就是你的标准差

它这个时候对于动挠度来讲

那么就是这样一根线

频率越高动挠度就越小

而振动车身的振动加速度

和相对动载荷

那都是频率越低那么它越好

所以在这种时候

你经常是要协调

传到车身的加速度

和动挠度的关系

在协调关系的时候

经常也就是你的动挠度

能允许有多少

能允许有多少

在能允许的情况下

尽可能的来降低

你的固有频率

就车身部分的固有频率

因为毕竟这个人是最重要

人是最重要

传到人

加速度那显然要尽可能的小

这时候你只要是限位

你能取多大

你尽可能的取

取的这种情况下

那么我们根据

你的这个固有频率的最后算出来

你的标准差允许多少

按照概率

最后在这种情况下

来尽可能的降低固有频率

我们看一看

车身部分阻尼比的这种影响

车身部分它实际上阻尼比

它对于传到车身的振动加速度

它影响是这样的

实际上也就是说你的阻尼越小

共振的时候它峰值是大的

尤其是车身

第一阶的共振的时候

它相对来讲是大的

但是你阻尼越小

它减振的效果

在高频的情况下

减振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因此这就有一个

折中的这个问题

它相对动载荷

基本上是这样

也就是说它会有两阶共振

你相对阻尼系数低的时候

它车身部分有一阶共振

到了车轮部分的时候

又一阶共振

我们可以看车身的时候

实际上

它第二阶是没有共振的

而相对动载荷

它第二阶也是有共振的

因此相对阻尼系数

对于车轮动载荷

它相对影响更重要一些

当然对于动挠度的影响

基本上都是阻尼系数大点好

而表现出来的

这是一个综合的影响

综合的影响

车身部分的阻尼比是横坐标

这个纵坐标

当然就是说它的标准差

各个量的标准差的变化

当然通过这个图我们可以看到

它的动挠度来讲

那就希望你阻尼越大越好

车身的加速度来讲

它基本上在0.25之下

它几乎不变

超过0.25以后它就会增加了

相对动载荷差不多也就是说

是在0.3左右之它基本也不动了

在这之前你就是说

增加阻尼比

对于衰减车轮的

动载荷的振动

也是有好处的

因为在怎么来综合平衡

这个就是阻尼比

对这三个量有影响的时候

一般来讲首先也是照顾到

这个传到人身上的加速度

传递到人身上的加速度

然后在传递到人体的加速度

尽量也还要照顾一下那样两个量

因为按照

传递到人体的加速度来讲

你从标准差来说

那相对来讲小一点好

小一点好

但是为了照顾另外两个量

所以经常是把量取到0.25

相对阻尼系数

说实在你要取到0.2的时候

可能传递人加速度

可能还会略微小一点

但是另外两个量就会恶化

也就会恶化

所以在这种时候

工程上经常没有最优

经常就是一个平衡

大体上大家都能接受就行了

就是说别的量不要太恶化

尽可能提高一下阻尼比

就是这样的一个影响

下面讨论一下质量比的影响

质量比 刚才也说了

说实在质量比的影响

主要也就是讨论的

就是簧下质量

也就是悬置以下结构质量的影响

通过最后的对比

我们可以看到

当然在这里边

质量比越大意味着什么呢

质量比越大就意味着

悬置以下结构的质量越小

大家可以看到

首先车身的加速度

车身的加速度

跟这质量比几乎没有影响

所以说你取多大

传上来的振动没什么影响

然后从动挠度来讲

随着质量比减小

或者说悬置以下结构

质量的减小

那么随着质量比的增大

或者说也就是

随着悬置以下结构

质量的减小

那么它是下降的

但是下降斜率比较小

这影响最大的

就是相对动载荷

相对动载荷

随着质量比的增大

或者是说悬置以下结构的

质量的减小

它会迅速的下降

综合对比这些

当然我们就会看到

悬置以下结构的质量

相对来讲照顾到这三个性能

还是越小越好 越小越好

比如像目前我们轿车轮胎

经常就是采用无内胎的轮胎

那么它减轻了质量

减轻了质量

另外那个轮毂

经常都是采用铝

它也是降低质量的措施

最后讨论一下轮胎刚度的影响

也就是刚度比的影响

刚度比说实在的

悬架的刚度基本上差不多就不变了

在这时候主要是轮胎刚度的影响

当然在轮胎刚度比

实际上也就意味着

轮胎的刚度越大

通过我们可以看到

第一个就是说

悬架的动挠度

它和刚度比没有什么影响

也就是说你轮胎刚度大小

对它动挠度没什么影响

它是一根水平线

对动载荷的影响是最大的

刚度比越大

动载荷也就变得越大

传递到车身的加速度也是越大

通过这个我们可以看到

通过刚才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

刚度比一般来讲

希望还是小一点

刚度比大了

对于传递到人体的加速度

或者说车轮的动载荷

都是不利的

都是不利的

因此我们要尽可能的降低

轮胎的这种垂直刚度

现在你看轿车一般来讲

轮胎刚度都很低

降低轮胎刚度

除了刚才所说的

这样去掉内胎

因为内胎放到里边

它多少它也会有一些迟滞的

也会大一点

然后也会使得刚度

稍稍有所加强

那么另一个就是低压

就是低压 采用低压的轮胎

一般来讲我们轿车的这种轮胎

差不多气压

也就是两个大气压左右

已经比较低了

当然进一步降低

好像也不太容易了

进一步降低也不太容易了

所以低压胎

或者说低垂直刚度的轮胎

是目前一个普遍的趋势

最主要原因

通过降低轮胎的刚度

可以提高人们的乘坐舒适性

同时降低动载荷

好 这方面的讲解就到这里

汽车理论课程列表:

绪论

-绪论

--默认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

-知识点1.1:汽车动力性的评价

--视频-1.1

-知识点1.1:汽车动力性的评价--作业

-知识点1.2:汽车的驱动力

--1.2-汽车的驱动力

-知识点1.2:汽车的驱动力--作业

-知识点1.3:汽车的行驶阻力(1) 滚动阻力

--汽车的行驶阻力(1)

-知识点1.3:汽车的行驶阻力(1) 滚动阻力--作业

-知识点1.4:汽车的行驶阻力(2)空气阻力

--汽车的行驶阻力(2)空气阻力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知识点1.4:空气阻力

-知识点1.5:汽车的行驶阻力(3)坡道阻力与加速阻力

--汽车的行驶阻力(3)坡道阻力与加速阻力

-知识点1.5:汽车的行驶阻力(3)坡道阻力与加速阻力--作业

-知识点1.6:汽车行驶方程式与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汽车行驶方程式与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知识点1.6:汽车行驶方程式与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作业

-知识点1.7: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的求解

--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的求解

-知识点1.7: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的求解--作业

-知识点1.8: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

-知识点1.8: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作业

-知识点1.9:汽车的附着力与地面法向反作用力

--汽车附着力与地面法向反作用力

-知识点1.9:汽车的附着力与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作业

-知识点1.10:作用在汽车驱动轮的切向反作用力

--作用在汽车驱动轮的切向反作用力

-知识点1.10:作用在汽车驱动轮的切向反作用力--作业

-知识点1.11:汽车的附着率

--汽车的附着率

-知识点1.11:汽车的附着率--作业

-知识点1.12:汽车的功率平衡和动力特性图

--汽车的功率平衡和动力特性图

-知识点1.12:汽车的功率平衡和动力特性图--作业

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知识点2.1: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

--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

-知识点2.1: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作业

-知识点2.2: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

--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

-知识点2.2: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作业

-知识点2.3: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1)

--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1)

-知识点2.3: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1)--作业

-知识点2.4: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2)

--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2)

-知识点2.4: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2)--作业

-知识点2.5:电动汽车的研究

--电动汽车的研究

-知识点2.5:电动汽车的研究--作业

第三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确定

-知识点3.1:汽车动力装置参数及其发动机功率的选择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及其发动机功率的选择

-知识点3.1:汽车动力装置参数及其发动机功率的选择--作业

-知识点3.2:最小传动比和最大传动比的选择

--最小传动比和最大传动比的选择

-知识点3.2:最小传动比和最大传动比的选择--作业

-知识点3.3:传动系挡位数与各挡传动比的选择

--传动系挡位数与各挡传动比的选择

-知识点3.3:传动系挡位数与各挡传动比的选择--作业

-知识点3.4: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主减速器传动比

--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主减速器传动比

-知识点3.4: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主减速器传动比--作业

-知识点3.5: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变速器和主减速器传动比

--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变速器和主减速器传动比

-知识点3.5: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变速器和主减速器传动比--作业

-知识点3.6: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发动机、变速器和主减速器传动比

--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发动机、变速器和主减速器传动比

-知识点3.6: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发动机、变速器和主减速器传动比--作业

第四章:汽车的制动性

-知识点4.1: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知识点4.1:制动性的评价指标--作业

-知识点4.2: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知识点4.2:制动时车轮的受力--作业

-知识点4.3:硬路面的附着系数

--硬路面的附着系数

-知识点4.3:硬路面的附着系数--作业

-知识点4.4: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知识点4.4: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作业

-知识点4.5:制动距离的计算分析

--制动距离的计算分析

-知识点4.5:制动距离的计算分析--作业

-知识点4.6: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知识点4.6: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作业

-知识点4.7:制动时汽车的跑偏

--制动时汽车的跑偏

-第四章:汽车的制动性--知识点4.7:制动时汽车的跑偏

-知识点4.8:制动时汽车的侧滑和转向能力丧失

--制动时汽车的后轴侧滑和前轴转向能力丧失

-知识点4.8:制动时汽车的侧滑和转向能力丧失--作业

-知识点4.9: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知识点4.9: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作业

-知识点4.10: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

--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

-知识点4.10: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作业

-知识点4.11:具有固定比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与同步附着系数

--具有固定比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与同步附着系数

-知识点4.11:具有固定比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与同步附着系数--作业

-知识点4.12:前、后制动器制动力比值固定的汽车在各种路面上的制动过程分析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比值固定的汽车的制动过程分析

-知识点4.12:前、后制动器制动力比值固定的汽车在各种路面上的制动过程分析--作业

-知识点4.13: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效率

--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效率

-知识点4.13: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效率--作业

-知识点4.14:对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的要求

--对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的要求

-知识点4.14:对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的要求--作业

-知识点4.15: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

--制动防抱死系统

-知识点4.15: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作业

-知识点4.0:前四章知识总结

--前四章知识总结

期中考试

-期中考试--期中考试

第五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知识点5.1:汽车操纵稳定性概述(1)研究的内容

--汽车操纵稳定性概述(1)研究的内容

-第五章--知识点5.1汽车操纵稳定性概述(1)研究的内容

-知识点5.2:汽车操纵稳定性概述(2)评价方法

--汽车操纵稳定性概述(2)评价方法

-知识点5.3:轮胎的侧偏现象

--轮胎的侧偏现象

-第五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知识点5.3:轮胎的侧偏现象

-知识点5.4:轮胎结构参数对侧偏特性的影响

--轮胎结构参数对侧偏特性的影响

-知识点5.4:轮胎结构参数对侧偏特性的影响--作业

-知识点5.5:车轮外倾角对轮胎侧偏特性的影响

--车轮外倾角对轮胎侧偏特性的影响

-知识点5.5:车轮外倾角对轮胎侧偏特性的影响--作业

-知识点5.6: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操纵稳定性模型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操纵稳定性模型

-知识点5.6: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操纵稳定性模型--作业

-知识点5.7:前轮角阶跃输入下汽车的稳态响应

--前轮角阶跃输入下汽车的稳态响应

-第五章--知识点5.7:前轮角阶跃输入下汽车的稳态响应

-知识点5.8:稳态响应的评价方法

--稳态响应的评价方法

-知识点5.8:稳态响应的评价方法--作业

-知识点5.9:前轮角阶跃输入下汽车的瞬态响应

--前轮角阶跃输入下汽车的瞬态响应

-知识点5.9:前轮角阶跃输入下汽车的瞬态响应--作业

-知识点5.10:瞬态响应的评价方法

--瞬态响应的评价方法

-知识点5.10:瞬态响应的评价方法--作业

-知识点5.11:横摆角速度的频率响应特性

--横摆角速度的频率响应特性

-知识点5.11:横摆角速度的频率响应特性--作业

-知识点5.12: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知识点5.12: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作业

-知识点5.13:汽车的侧倾轴线

--汽车的侧倾轴线

-知识点5.13:汽车的侧倾轴线--作业

-知识点5.14:汽车的侧倾角刚度

--汽车的侧倾角刚度

-知识点5.14:汽车的侧倾角刚度--作业

-知识点5.15:汽车的侧倾角

--汽车的侧倾角

-知识点5.15:汽车的侧倾角--作业

-知识点5.16:侧倾导致左右车轮垂直载荷重新分配及其对稳态响应的影响

--侧倾导致左右车轮垂直载荷重新分配及其对稳态响应的影响

-知识点5.16:侧倾导致左右车轮垂直载荷重新分配及其对稳态响应的影响--作业

-知识点5.17:侧倾外倾与侧倾转向

--侧倾外倾与侧倾转向

-知识点5.17:侧倾外倾与侧倾转向--作业

-知识点5.18:变形转向与变形外倾

--变形转向与变形外倾

-知识点5.18:变形转向与变形外倾--作业

-知识点5.19:汽车操纵稳定性与转向系的关系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转向系的关系

-知识点5.19:汽车操纵稳定性与转向系的关系--作业

-知识点5.20:转向盘中间位置操纵稳定性实验

--转向盘中间位置操纵稳定性实验

-知识点5.20:转向盘中间位置操纵稳定性实验--作业

-知识点5.21:汽车操纵稳定性与传动系的关系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传动系的关系

-知识点5.21:汽车操纵稳定性与传动系的关系--作业

-知识点5.22:地面切向反作用力控制转向特性简介

--地面切向反作用力控制转向特性简介

-知识点5.22:地面切向反作用力控制转向特性简介--作业

-知识点5.23: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

--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

-知识点5.23: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作业

-知识点5.24:汽车的侧翻

--汽车的侧翻

-知识点5.24:汽车的侧翻--作业

第六章:汽车的平顺性

-知识点6.1:汽车的平顺性

--汽车的平顺性

-知识点6.1:汽车的平顺性--作业

-知识点6.2:人体对振动的反应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

-知识点6.2:人体对振动的反应--作业

-知识点6.3:平顺性的评价方法

--平顺性的评价方法

-第六章:汽车的平顺性--知识点6.3:平顺性的评价方法

-知识点6.4: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性

--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性

-第六章:汽车的平顺性--知识点6.4: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性

-知识点6.5:空间功率谱密度化为时间功率谱密度

--空间功率谱密度化为时间功率谱密度

-第六章--知识点6.5:空间功率谱密度化为时间功率谱密度

-知识点6.6:汽车振动系统及其简化

--汽车振动系统及其简化

-知识点6.6:汽车振动系统及其简化--作业

-知识点6.7:单质量系统的自由振动

--单质量系统的自由振动

-知识点6.7:单质量系统的自由振动--作业

-知识点6.8:单质量系统频率响应特性

--单质量系统频率响应特性

-知识点6.8:单质量系统频率响应特性--作业

-知识点6.9:单质量系统对路面随机输入的响应概述

--单质量系统对路面随机输入的响应概述

-第六章--6.9:单质量系统对路面随机输入的响应概述

-知识点6.10:单质量系统对路面随机输入的响应量的计算分析

--单质量系统对路面随机输入的响应量的计算分析

-第六章-6.10:单质量系统对路面随机输入的响应量的计算分析

-知识点6.11:车身车轮双质量系统的振动

--车身车轮双质量系统的振动

-知识点6.11:车身车轮双质量系统的振动--作业

-知识点6.12:双质量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双质量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知识点6.12:双质量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作业

-知识点6.13:系统参数对双质量系统振动响应量的影响

--系统参数对双质量系统振动响应量的影响

-知识点6.13:系统参数对双质量系统振动响应量的影响--作业

-知识点6.14:主动与半主动悬架概述

--主动与半主动悬架概述

-知识点6.14:主动与半主动悬架概述--作业

-知识点6.15:双轴汽车的振动

--双轴汽车的振动

-第六章:汽车的平顺性--知识点6.15:双轴汽车的振动

-知识点6.16:双轴汽车的频率响应特性

--双轴汽车的频率响应特性

-知识点6.16:双轴汽车的频率响应特性--作业

-知识点6.17:双轴汽车振动响应量的计算

--双轴汽车振动响应量的计算

-知识点6.17:双轴汽车振动响应量的计算--作业

-知识点6.18:人体—座椅系统的振动

--人体—座椅系统的振动

-知识点6.18:人体—座椅系统的振动--作业

-知识点6.0:第五、六章知识总结

--第五、六章知识总结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考试入口

系统参数对双质量系统振动响应量的影响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