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汽车理论 >  第四章:汽车的制动性 >  知识点4.5:制动距离的计算分析 >  制动距离的计算分析

返回《汽车理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制动距离的计算分析在线视频

制动距离的计算分析

下一节: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返回《汽车理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制动距离的计算分析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大家好

下面介绍呢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第五个知识点

制动距离的计算分析

刚才呢已经介绍过

制动效能呢

主要是用制动距离

来进行评价的

在这个知识点里边呢

我们主要介绍一下

制动距离怎么来计算

然后通过制动距离的计算

我们就可以找到

影响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

假设呢

是在附着系数不变的情况下

对制动距离呢做一个粗略

和简单的定量分析

以研究各种因素

对制动距离的影响

我们这个图呢表达的是

驾驶员在接受了

紧急制动信号以后

制动踏板力

制动减速度

与制动时间的

这样一个关系

我们上面这个曲线呢

是实际测量到的

这样一个曲线

这里面的话呢

有踏板力的变化

有这个制动减速度的

这样一个变化等等

这个下边呢

是根据上边这个曲线

把这个过程把它简化了一下

也就是说呢

这里边的这些毛刺

把它去掉把它去掉

然后呢这个虚线的话

是制动器压力的这样一个变化

这个粗实线呢

是制动减速度这样一个变化

我们在整个制动过程里边

实际上把它分成这样一些区域

首先呢在这个τ1这个段

也就包括了ab这两个段

实际上的话

这个实际是驾驶员

看到发生情况以后

它实际上这个时间段里边

是真正还没有开始制动

实际上就是驾驶员

反应的这样一个时间

然后呢在这个τ2

这个时间段里边

也就是从b一直呢到e

这个时间段里边

实际上就是驾驶员

已经把脚踩在制动踏板上

然后往下踩这个制动器

踩这个制动器

一直到我们的制动减速度升

涨到最大这一段这个时间

最后呢这个τ3

这个时间段呢

当然也就我们持续

制动的这个时间段

在这个时间段里边

我们制动减速度保持恒定

第四个时间段呢

就是说呢我们的紧急情况

这个结束了

或者说呢

我们这车已经停稳了

在这种情况下呢

驾驶员松开了这个制动踏板

然后呢有这么一个时间4

τ4这样一个时间段

这个驾驶员呢

从刚才我们看到那个曲线来看

驾驶员接到紧急停车信号以后

并没有立即采取行动

而是要经过了叫做τ一撇

这样一个时间段以后

他才意识到

需要进行紧急制动

任何人都会有这样一个时间段

然后呢在这种情况下

他呢就会移动右脚

把右脚从你加速踏板

或者从其他的位置上

去移动到制动踏板这个位置上

这样呢一般来讲

需要经过τ1两撇这样一个时间

这个呢从刚才

我们图上所显示的

从a1到

从a到b

所经过的时间呢

这个也就用τ1来表示

就是所谓的τ1一撇

加上τ1两撇

这个把它称之为

驾驶员的反应时间

这个时间的话呢

根据驾驶员的这个状况

一般统计上是0.3到1秒

一般当然这个0.3到1秒

还是指的普通的这个驾驶员

要真是职业的驾驶员

这个时间很可能会缩短到

0.1秒甚至于更小

这样一个时间里头

在那个b点以后

这个时候

驾驶员踩到了制动踏板

这个制动踏板力呢

就会迅速的增大

到达d点的时候

就会到达最大值

但是呢由于这个时候

你的刹车的蹄片

假如要是鼓式制动器

就是你的蹄片

它和制动鼓之间是有间隙的

你踩到踏板

并不是说我这个蹄片

也和制动鼓接触了

或者说盘式制动器

你的摩擦片跟制动盘

也不见得接触

它是经过一段时间

一般来讲呢

需要经过τ2一撇

也就是到达c点的时候

那么这个时候呢

你的这个摩擦力矩才产生

从摩擦力距产生

那么你的制动减速度呢

也就实际就发生了

在这个时候

这个地面制动力呢

才发生了这种作用

使汽车产生减速度

从c点到e点

这个呢基本上就是制动器

制动力增长过程

所需要的时间

把它叫做呢τ2两撇

这个τ2总的这个时间呢

它等于τ2一撇加上τ2两撇

这总的时间

把它叫做制动器的作用时间

制动器的作用时间τ2

一方面取决于

驾驶员踩踏板的速度

踩的快一点

那么它可能这个时间

也就会短一点

更重要的

它还受到制动器

结构的这个影响

受到制动器结构的影响

一般这个时间呢

在0.2到0.9秒之间

当然这个0.2到0.9秒之间呢

还是指的这种普通的人

并且普通的制动系统

它才会是这样一个时间

这个一会儿的话呢

到了我们这知识点最后的时候

我们可以看到

实际上

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

代表当时制动器

这样一个水平的时候

实际上这τ2的时间

就已经缩短到了0.05秒以下

0.05秒以下

根据就不需要这么长时间

这个0.2到0.9秒呢

由于是我们这个教材上

就给的这个时间

我还是照这个来讲

这一般来讲

还是指的这种

不是职业驾驶员

踩踏板速度相对比较慢的人

是这样的一个时间

当然从我们刚才那个图

从e到f

一般呢这个是持续在制动

持续制动的时间

我们把它称之为τ3

在这个时间段里边

这个减速度呢

是基本不变的

是基本不变的

他实际上也是在这个时间里边

它是使得减速度

使得汽车的车速

迅速的降低

然后一直到零

这样一个时间段

当到达f点以后

驾驶员这时候松开制动踏板

这时候制动力的消除呢

一般来讲

还是需要一定时间

假如我这时候已经停车了

这段时间长短呢可能无所谓

但是呢我们仅仅是一个减速

仅仅是一个减速

减到一定程度情况呢

消除掉了

这时候呢就希望

这个力呢迅速的消除掉

迅速的消除掉

这个时间

一般也会在0.2到1秒之间

这个时间过长的话呢

当然会影响之后的这种起步

影响之后的这种起步

假如在这种时候

车轮还是抱死的

那么就会影响起步

影响这个汽车的动力性

所以呢这个τ4这个时间

尽管它不影响制动距离

但是呢它影响汽车的其他性能

这个时间呢

还是希望它越小越好

从制动的全过程来看

这个大体上总共呢

包括了驾驶员

见到这个发现情况以后

做出反应的时间

然后呢制动器起作用的时间

持续制动和放松制动器

四个阶段

一般呢我们所指的制动距离

都是开始制动

也就是踩到制动踏板

到完全停车的这样一个距离

因为我们在测试一个

汽车的制动距离的时候

实际上也是这样

它是从制动踏板力

有力开始

或者说呢力达到了一定值开始

然后来测这个制动距离的

所以呢这个制动距离呢

大体上包括了制动器作用

和持续制动

这样两个阶段

这个驶过的距离

下面呢我们就分析

这个制动器起作用阶段

和持续制动阶段

这样两个制动距离的计算

在这个τ2的时间里边

这个呢首先呢

它会有τ2一撇这个时间

τ2一撇时间呢

实际上这个时候呢

还没有发生制动

在这个时间里边的话

这S2一撇

它实际上就等于你的初始车速

乘以τ2一撇

这样一个时间

当然了在τ2两撇

这个时间里边

这个制动减速度呢

这个时候一般来讲

它是线性增长的

因为减速度呢

一般来讲呢

这线性增长率用k来表示

这和你踩踏板的这个速度

有很大的这个关系

经过推算

在τ2两撇的这时间里边

它呢这时间的制动距离

用S2两撇来表示

它等于U0乘上τ2两撇

减去六分之一的这个

最大的减速度

乘以τ2两撇的平方

因此呢在制动器

起作用的这时间段里边

它所驶过的

这样一个制动距离呢

应该把刚才两个加起来

最后的一个制动距离呢

它就等于这个初始车速

乘上这个τ2一撇

加上τ2两撇

最后呢再减去一个六分之一

乘上最大的制动减速度

乘以τ2两撇的平方

下面我们看一下

在持续制动阶段

也就是说呢

汽车以最大的制动减速度

做均减速运动的时候

那么它的制动距离

在初速度为Ue的情况下

也就是说呢我们从E点开始

在那时候的初速度

然后把末速度为零

把它带进去

这个时候呢

我们可以算出来

它的制动距离

制动距离呢实际上就等于

这个初速度Ue的平方

然后呢除以两倍的

这个最大的制动减速度

最后呢把这个Ue展开以后

最后会得到这样一个等式

那么第一项

那当然也就是

和初速度平方有关

除上你的最大的

制动减速度的两倍

然后减去一个二分之一的U0

乘上τ2两撇

最后呢再加上一个八分之一的

最大制动减速度

乘上τ2两撇的平方

最后呢把这两个相加

得出来一个

总的制动距离是什么呢

也就是前面这一项

是和制动器起作用时间有关的

乘上一个初始车速

这个呢一项

第二项的话

是初始车速的平方

除以两倍的最大制动减速度

最后呢还减去一个相对来讲呢

这个比较小的这个一项

和最大制动减速度

和τ2两撇平方有关的

这么一个项

在刚才所介绍的这个等式里边

最后一项

就是二十四分之

最大的制动减速度

乘以τ2两撇平方这一项

它呢实际上是比较小的

把这一项呢

假如把它略去

这个呢我们总的这个制动距离

就把它表达成为

总制动距离呢

就是3.6分之一

然后呢这个是制动器

起作用时间

乘上一个初始车速

再加上一个这边的话

当然下边有一个系数

25.92

然后最大制动减速度

上边的话呢

是车速

初始初速的平方

从这个表达式可以看到

决定汽车制动距离的

主要因素呢

实际上是

一个是制动器起作用时间

第二个话就是最大制动减速度

第三个话就是初始制动车速

在这三个影响因素里边

首先最大制动减速度

基本上呢是由附着力所决定的

因为目前现代的汽车制动系统

一般来讲都有足够的制动力

因此呢在这种情况下

这个最大制动减速

经常是由路面的

附着系数决定的

这个呢和汽车没有什么关系

你的话在冰路面上制动

那它大不起来

你的话要在高速路上制动

那么它这个可能

最大制动减速会比较大

这个呢和汽车呢

关系不大

初始制动车速

基本上呢

它也跟汽车没什么关系

我呢发生情况

是什么车速

这个基本上和车没什么关系

那么和你的驾驶状态

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呢

我们从汽车设计的角度来讲

我们能够干预的

也就只有起作用时间了

也就是制动器的起作用时间

下面呢我们就讨论一下

制动器起作用时间

对于你制动距离的

这样一个影响

尽管真正使得汽车减速停车的

是持续制动时间

但是呢制动器起作用时间

对制动距离的影响非常大

这个制动器起作用时间呢

和制动器的结构形式

又有密切的这个关系

这个当驾驶员

急速踩下制动踏板的时候

液压制动系统的

制动器起作用时间呢

一般来讲呢

它会在0.1秒以内

或者更短的这个时间

比较古老的真空制动器

这样一个系统

和气压制动系统呢

这个时间相对比较长

一般呢会到0.3到0.9秒

这个呢我们后边举的一个例子

可以说明老的真空助力系统

它的这个时间还是很长的

像这火车列车等等的

有的时间可以达到2秒

但是呢精心设计以后

这个时间也可以大幅度缩短

改进制动系统的结构

减少制动器起作用时间

是缩短制动距离的

一个非常有效的这个措施

比如的话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国产轿车的

这样一个实验

它在老的情况下

在没有改进之前

它采用的是真空助力制动器

真空助力制动器

并且这个真空助力制动器

这个水平相当的差

那么它把它改进成为

压缩空气助力

这样情况下

同样是以30公里每小时

制动的时候

那么它的制动情况呢

就如这个表所示

这表的第一行

是真空助力的情况

下边这一行

是压缩空气制动的情况

我们可以看到

这个制动时间呢

在真空的时间下

是2.12秒

它可以缩短到1.45秒

制动距离呢

最开始是12米多

最后缩短成8米多

但是呢我们也可以看到

最大的制动减速度

实际上它增加的并不多

它从7.25只增加到7.65

由于制动减速度增大的不多

因此呢我们可以估算出来

它呢主要是由于

制动时间延长所造成的

通过刚才那个表我们可以看到

采用压缩空气

液压制动系统以后

这个制动距离呢

缩短了32%

制动时间呢

它也减少了接近32%

但最大制动减速度呢

它实际说只提高了3.5%

虽然没有单独给出制动器

起作用时间的变化情况

但实验结果也说明了

由于最大制动减速度提高不多

持续制动时间变化也就不大

因此认为

制动器起作用时间的减小

是缩短制动距离的主要的原因

这个图呢

是《Autocar》

这样一本杂志

它所对于1993到1998年

48辆车

装有真空助力器的这种车的

一个实验的情况

这里边的话

横坐标当然是起始的制动车速

这个纵坐标它是制动距离

通过对这个实验结果

采用最小二乘的方法

最后拟合了一个制动的曲线

采用二乘法

最小二乘法拟合出来的公式

那么是这样的

这个制动距离呢

等于0.0034乘以初始车速

再加上0.0045乘以车速的平方

通过这个制动器起作用时间

只有24毫秒

这样一个对比

这就可以说明

刚才呢

我们所介绍的那款国产车

它所采用的真空助力器

是太糟糕了

实际呢我们把它估算一下

那个时间的话呢

它可能长达的0.3秒以上

也就是说呢现代的真空助力器

实际上它已经把制动器

起作用时间大幅度的缩短了

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呢

就介绍到这里

汽车理论课程列表:

绪论

-绪论

--默认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

-知识点1.1:汽车动力性的评价

--视频-1.1

-知识点1.1:汽车动力性的评价--作业

-知识点1.2:汽车的驱动力

--1.2-汽车的驱动力

-知识点1.2:汽车的驱动力--作业

-知识点1.3:汽车的行驶阻力(1) 滚动阻力

--汽车的行驶阻力(1)

-知识点1.3:汽车的行驶阻力(1) 滚动阻力--作业

-知识点1.4:汽车的行驶阻力(2)空气阻力

--汽车的行驶阻力(2)空气阻力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知识点1.4:空气阻力

-知识点1.5:汽车的行驶阻力(3)坡道阻力与加速阻力

--汽车的行驶阻力(3)坡道阻力与加速阻力

-知识点1.5:汽车的行驶阻力(3)坡道阻力与加速阻力--作业

-知识点1.6:汽车行驶方程式与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汽车行驶方程式与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知识点1.6:汽车行驶方程式与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作业

-知识点1.7: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的求解

--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的求解

-知识点1.7: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的求解--作业

-知识点1.8: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

-知识点1.8: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作业

-知识点1.9:汽车的附着力与地面法向反作用力

--汽车附着力与地面法向反作用力

-知识点1.9:汽车的附着力与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作业

-知识点1.10:作用在汽车驱动轮的切向反作用力

--作用在汽车驱动轮的切向反作用力

-知识点1.10:作用在汽车驱动轮的切向反作用力--作业

-知识点1.11:汽车的附着率

--汽车的附着率

-知识点1.11:汽车的附着率--作业

-知识点1.12:汽车的功率平衡和动力特性图

--汽车的功率平衡和动力特性图

-知识点1.12:汽车的功率平衡和动力特性图--作业

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知识点2.1: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

--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

-知识点2.1: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作业

-知识点2.2: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

--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

-知识点2.2: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作业

-知识点2.3: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1)

--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1)

-知识点2.3: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1)--作业

-知识点2.4: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2)

--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2)

-知识点2.4: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2)--作业

-知识点2.5:电动汽车的研究

--电动汽车的研究

-知识点2.5:电动汽车的研究--作业

第三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确定

-知识点3.1:汽车动力装置参数及其发动机功率的选择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及其发动机功率的选择

-知识点3.1:汽车动力装置参数及其发动机功率的选择--作业

-知识点3.2:最小传动比和最大传动比的选择

--最小传动比和最大传动比的选择

-知识点3.2:最小传动比和最大传动比的选择--作业

-知识点3.3:传动系挡位数与各挡传动比的选择

--传动系挡位数与各挡传动比的选择

-知识点3.3:传动系挡位数与各挡传动比的选择--作业

-知识点3.4: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主减速器传动比

--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主减速器传动比

-知识点3.4: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主减速器传动比--作业

-知识点3.5: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变速器和主减速器传动比

--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变速器和主减速器传动比

-知识点3.5: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变速器和主减速器传动比--作业

-知识点3.6: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发动机、变速器和主减速器传动比

--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发动机、变速器和主减速器传动比

-知识点3.6: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发动机、变速器和主减速器传动比--作业

第四章:汽车的制动性

-知识点4.1: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知识点4.1:制动性的评价指标--作业

-知识点4.2: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知识点4.2:制动时车轮的受力--作业

-知识点4.3:硬路面的附着系数

--硬路面的附着系数

-知识点4.3:硬路面的附着系数--作业

-知识点4.4: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知识点4.4: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作业

-知识点4.5:制动距离的计算分析

--制动距离的计算分析

-知识点4.5:制动距离的计算分析--作业

-知识点4.6: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知识点4.6: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作业

-知识点4.7:制动时汽车的跑偏

--制动时汽车的跑偏

-第四章:汽车的制动性--知识点4.7:制动时汽车的跑偏

-知识点4.8:制动时汽车的侧滑和转向能力丧失

--制动时汽车的后轴侧滑和前轴转向能力丧失

-知识点4.8:制动时汽车的侧滑和转向能力丧失--作业

-知识点4.9: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知识点4.9: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作业

-知识点4.10: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

--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

-知识点4.10: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作业

-知识点4.11:具有固定比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与同步附着系数

--具有固定比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与同步附着系数

-知识点4.11:具有固定比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与同步附着系数--作业

-知识点4.12:前、后制动器制动力比值固定的汽车在各种路面上的制动过程分析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比值固定的汽车的制动过程分析

-知识点4.12:前、后制动器制动力比值固定的汽车在各种路面上的制动过程分析--作业

-知识点4.13: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效率

--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效率

-知识点4.13: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效率--作业

-知识点4.14:对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的要求

--对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的要求

-知识点4.14:对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的要求--作业

-知识点4.15: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

--制动防抱死系统

-知识点4.15: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作业

-知识点4.0:前四章知识总结

--前四章知识总结

期中考试

-期中考试--期中考试

第五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知识点5.1:汽车操纵稳定性概述(1)研究的内容

--汽车操纵稳定性概述(1)研究的内容

-第五章--知识点5.1汽车操纵稳定性概述(1)研究的内容

-知识点5.2:汽车操纵稳定性概述(2)评价方法

--汽车操纵稳定性概述(2)评价方法

-知识点5.3:轮胎的侧偏现象

--轮胎的侧偏现象

-第五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知识点5.3:轮胎的侧偏现象

-知识点5.4:轮胎结构参数对侧偏特性的影响

--轮胎结构参数对侧偏特性的影响

-知识点5.4:轮胎结构参数对侧偏特性的影响--作业

-知识点5.5:车轮外倾角对轮胎侧偏特性的影响

--车轮外倾角对轮胎侧偏特性的影响

-知识点5.5:车轮外倾角对轮胎侧偏特性的影响--作业

-知识点5.6: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操纵稳定性模型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操纵稳定性模型

-知识点5.6: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操纵稳定性模型--作业

-知识点5.7:前轮角阶跃输入下汽车的稳态响应

--前轮角阶跃输入下汽车的稳态响应

-第五章--知识点5.7:前轮角阶跃输入下汽车的稳态响应

-知识点5.8:稳态响应的评价方法

--稳态响应的评价方法

-知识点5.8:稳态响应的评价方法--作业

-知识点5.9:前轮角阶跃输入下汽车的瞬态响应

--前轮角阶跃输入下汽车的瞬态响应

-知识点5.9:前轮角阶跃输入下汽车的瞬态响应--作业

-知识点5.10:瞬态响应的评价方法

--瞬态响应的评价方法

-知识点5.10:瞬态响应的评价方法--作业

-知识点5.11:横摆角速度的频率响应特性

--横摆角速度的频率响应特性

-知识点5.11:横摆角速度的频率响应特性--作业

-知识点5.12: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知识点5.12: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作业

-知识点5.13:汽车的侧倾轴线

--汽车的侧倾轴线

-知识点5.13:汽车的侧倾轴线--作业

-知识点5.14:汽车的侧倾角刚度

--汽车的侧倾角刚度

-知识点5.14:汽车的侧倾角刚度--作业

-知识点5.15:汽车的侧倾角

--汽车的侧倾角

-知识点5.15:汽车的侧倾角--作业

-知识点5.16:侧倾导致左右车轮垂直载荷重新分配及其对稳态响应的影响

--侧倾导致左右车轮垂直载荷重新分配及其对稳态响应的影响

-知识点5.16:侧倾导致左右车轮垂直载荷重新分配及其对稳态响应的影响--作业

-知识点5.17:侧倾外倾与侧倾转向

--侧倾外倾与侧倾转向

-知识点5.17:侧倾外倾与侧倾转向--作业

-知识点5.18:变形转向与变形外倾

--变形转向与变形外倾

-知识点5.18:变形转向与变形外倾--作业

-知识点5.19:汽车操纵稳定性与转向系的关系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转向系的关系

-知识点5.19:汽车操纵稳定性与转向系的关系--作业

-知识点5.20:转向盘中间位置操纵稳定性实验

--转向盘中间位置操纵稳定性实验

-知识点5.20:转向盘中间位置操纵稳定性实验--作业

-知识点5.21:汽车操纵稳定性与传动系的关系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传动系的关系

-知识点5.21:汽车操纵稳定性与传动系的关系--作业

-知识点5.22:地面切向反作用力控制转向特性简介

--地面切向反作用力控制转向特性简介

-知识点5.22:地面切向反作用力控制转向特性简介--作业

-知识点5.23: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

--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

-知识点5.23: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作业

-知识点5.24:汽车的侧翻

--汽车的侧翻

-知识点5.24:汽车的侧翻--作业

第六章:汽车的平顺性

-知识点6.1:汽车的平顺性

--汽车的平顺性

-知识点6.1:汽车的平顺性--作业

-知识点6.2:人体对振动的反应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

-知识点6.2:人体对振动的反应--作业

-知识点6.3:平顺性的评价方法

--平顺性的评价方法

-第六章:汽车的平顺性--知识点6.3:平顺性的评价方法

-知识点6.4: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性

--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性

-第六章:汽车的平顺性--知识点6.4: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性

-知识点6.5:空间功率谱密度化为时间功率谱密度

--空间功率谱密度化为时间功率谱密度

-第六章--知识点6.5:空间功率谱密度化为时间功率谱密度

-知识点6.6:汽车振动系统及其简化

--汽车振动系统及其简化

-知识点6.6:汽车振动系统及其简化--作业

-知识点6.7:单质量系统的自由振动

--单质量系统的自由振动

-知识点6.7:单质量系统的自由振动--作业

-知识点6.8:单质量系统频率响应特性

--单质量系统频率响应特性

-知识点6.8:单质量系统频率响应特性--作业

-知识点6.9:单质量系统对路面随机输入的响应概述

--单质量系统对路面随机输入的响应概述

-第六章--6.9:单质量系统对路面随机输入的响应概述

-知识点6.10:单质量系统对路面随机输入的响应量的计算分析

--单质量系统对路面随机输入的响应量的计算分析

-第六章-6.10:单质量系统对路面随机输入的响应量的计算分析

-知识点6.11:车身车轮双质量系统的振动

--车身车轮双质量系统的振动

-知识点6.11:车身车轮双质量系统的振动--作业

-知识点6.12:双质量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双质量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知识点6.12:双质量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作业

-知识点6.13:系统参数对双质量系统振动响应量的影响

--系统参数对双质量系统振动响应量的影响

-知识点6.13:系统参数对双质量系统振动响应量的影响--作业

-知识点6.14:主动与半主动悬架概述

--主动与半主动悬架概述

-知识点6.14:主动与半主动悬架概述--作业

-知识点6.15:双轴汽车的振动

--双轴汽车的振动

-第六章:汽车的平顺性--知识点6.15:双轴汽车的振动

-知识点6.16:双轴汽车的频率响应特性

--双轴汽车的频率响应特性

-知识点6.16:双轴汽车的频率响应特性--作业

-知识点6.17:双轴汽车振动响应量的计算

--双轴汽车振动响应量的计算

-知识点6.17:双轴汽车振动响应量的计算--作业

-知识点6.18:人体—座椅系统的振动

--人体—座椅系统的振动

-知识点6.18:人体—座椅系统的振动--作业

-知识点6.0:第五、六章知识总结

--第五、六章知识总结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考试入口

制动距离的计算分析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