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设计学原理 >  3.设计中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 >  3.3 造成两者兴衰历程差异的外部因素作用的比较 >  Video

返回《设计学原理》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Video在线视频

Video

下一节:Video

返回《设计学原理》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Video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前面的课程

我们从美索不达米亚古战车

和中华古战车的形制比较入手

发现两者存在令人吃惊的相似性

为了探讨两地战车形制相似的原因

我们进一步地展开了两地战车兴衰历程的比较

研究发现中华古战车的“西方舶来说”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说中华先民所使用的古战车

是从美索不达米亚人那里学来的

那么这种相似性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但是另一方面

这一个比较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问题

就是 既然同为战车

为什么美索不达米亚的古战车

在其历史中生命周期超过3000年

而中华古战车得到证实的生命周期不过1000年

仅仅是美索不达米亚古战车的三分之一

两者生命力的差异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中华古代先民为什么

最终舍弃了曾经辉煌的战车

是人的主观因素在作怪吗

比如说中国古代的统治者

突然觉得战车的设计不合口味 决定抛弃它

如果不是 那是因为什么

你们可能会注意到

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骑兵淘汰了战车

这当然有一定道理

那么在此之前我们为什么不直接选用骑兵

更重要的问题是

骑兵作为一种新兵种

它并不是战车设计的构成部分

那它的兴起为什么会造成战车的衰落

作为人类的设计成果

战车的生命力不是由自己决定的

那么还有什么

看似和战车不相关的因素在发挥作用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

我们大概已经隐隐感觉到

中华古战车之所以被淘汰

问题并非出自战车内部

因为如果战车本身有问题

比如说不能实现作战目的

那么它在美索不达米亚也会被淘汰

中华古战车被淘汰的原因是来自外界的因素

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外部因素”

实际上中华古战车的衰亡

与当时 当地的众多因素息息相关

这些因素涉及到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下面我们就这些因素

一一展开比较

首先是地理因素

我们知道战车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机动性

但这种优势只有在合适的地形上

也就是广阔的平原上才能得以发挥

看图中右边一栏的右上图

我们可以发现

在战车兴起的商晚期至春秋时期

中国各个朝代的行政区域

大部分处在华北平原上

被西北的燕山 太行等山脉

南边的大别山以及淮河 长江流域所包围

黄河中下游的这片广阔平坦的平原

非常适合战车的纵横驰突

频繁的政权更替使得战争连绵不绝

导致出现了“车粦粦 马萧萧”的车战场面

但是从右栏左下图中可以看到

随着中华文明疆域的不断扩展

和作战对象逐渐转向外民族

从战国经秦代至西汉

战场已经扩展到了华北山区

西北大漠与江南水泽地区

在战争越来越多地发生在这些地形中的时候

战车的作用不但越来越微弱

有时甚至会阻碍战斗的进程

中国晋代的战车部队

与少数民族的步兵在山区作战时

为了克服地形障碍就不得不“毁车以为行”

尽管这一过程中

中华大地的地形地貌并没有大的改变

但是战场的转移

使得战车所要面对的地理因素相对地改变了

而美索不达米亚的自然地理因素则变化较小

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生命历程中

同样发生过朝代兴替和疆域变化

但从左边的图中可以看到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不同时期的各个城邦

全部处于两河流域的广阔平原上

战争和战场也大都集中在这一范围之内

战车所要面对的地形相对改变较小

对于中华古战车

改变的还有政治军事因素

春秋时期战争的目的

在于各国争夺霸主地位

“当时尚有周天子”

强大的诸侯只能通过武力

迫使较小的诸侯奉自己为霸主

以达到政治控制的目的

因此战争多以诸侯国边境的

速战速决的野战为主

到了战国时期中央政权已经崩坏

土地兼并成为诸侯国之间战争的主要目的

攻城 破国成为战争的直接目标

战争形式更多地表现为城寨攻防战

而战车面对坚固的堡垒却无能为力

另一方面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

和持续时间的增长

战争的人力 物力消耗也越来越大

动辄“驰车千驷 革车千乘

胶漆之材 车甲之奉 日费千金”

装备和维持这样庞大一支战车部队

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战车显得越来越不适合

政治军事变化的形势了

而美索不达米亚政治军事形势的变化相对较小

美索不达米亚人作战似乎以速战速决为特色

如使用轻型战车的赫梯人

曾从北方发起闪电攻势

直到美索不达米亚晚期

亚述人的作战“大都采取强大的

闪电式的进攻战术”

战车的使用始终是与这一战术相匹配的

科技水平的突破也是导致

中华古战车走向没落的重要原因

首先是更先进的铁制兵器的和强弩的出现

中华先民很早就已经开始使用弓

和青铜箭头作为远程兵器

但弓的射程不远

青铜箭头的硬度和韧度也不高

面对高速来袭的战车时阻遏作用很有限

但春秋战国以后中国开始使用弩

从图上可以看出

由于特殊的机构和上弦方式

弩的威力比弓强劲得多

而且春秋战国时期

中华文明由青铜时代已进入铁器时代

铁质兵器逐渐普及

强弩配合硬度和韧度更高的铁质箭头

已经能够在宽大的正面上有效遏制战车的冲击

换句话说 战车垄断性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

而在美索不达米亚

相关先进科技出现较晚

亚述晚期虽然已经开始使用铁制兵器

但他们的弓箭弓弦较短 射击强度有限

不能有效遏制战车的破袭力

再者 骑兵的出现

打破了战车在野战中的垄断优势地位

骑兵不但具备战车机动性和冲击性强的优势

而且较战车更轻便 灵活 适应性强

但是在没有鞍 镫的时代

士兵需要骑跨于裸马之上

仅靠用腿夹紧马腹保持姿势

既不可靠 也不便于腾出手来使用兵器

但从图中可以看到

在中国 秦代已经出现了最初形态的马鞍

两端翘起 鞍下有垫

马肚下有两条绳子将鞍垫固着于马背

但是两侧无马镫

汉以后 随着高桥马鞍和马镫的出现 普及

骑兵最终完全取代了战车

而在美索不达米亚

虽然最早的骑兵在亚述中期就已经出现

但那时亚述人还没有发明马鞍和马镫

因此骑兵的冲击力不强

其作用和地位都位于战车兵之后

直到亚述中晚期

亚述人开始使用简单的马鞍

骑兵才开始经常大量出现

但这时已经接近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末期

如果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命运能够延续得更长

随着相关科技的发展

战车也许同样会被更先进的骑兵取代

可以发现中华古战车之所以走向没落

症结并不在于战车本身

实际上中华古战车自身的因素

原理 结构 材料 形式等方面

自始至终没有太大的变化

变化的是当时与战车息息相关的外部因素

自然地理 政治军事 科学技术等等

正是这些不变与变化打破了

先前战车的内部因素对外部因素的适合关系

使得中华古战车不能够再适应

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也就必然失去其生命力

美索不达米亚古战车的内部因素

与中华古战车的内部因素极为相似

而其外部因素的变化却没有中华文明这么剧烈

正是这种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之间

相对稳定的适合关系使得它能够长盛不衰

内部外部因素的相互关系

这就是我们上堂课提出的问题

美索不达米亚古战车和中华古战车兴衰历程

为何相去甚远的根源所在

那么带着这种认识回顾更早的问题

为何两者形制如此相似 又会发现什么

我们下节课继续

设计学原理课程列表:

1.设计学原理概述

-1.设计学原理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设计学原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设计学原理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作业

2.设计中的目标因素

-2.1 形式及审美特征:内部因素的比较之一

--Video

-2.1 形式及审美特征:内部因素的比较之一--作业

-2.2 目标因素的表现形式与性质

--Video

-2.2 目标因素的表现形式与性质--作业

-2.3 目标因素在设计中的作用机制

--Video

-2.3 目标因素在设计中的作用机制--作业

-2.4 目的的比较

--Video

-2.4 目的的比较--作业

-2.5小结:设计系统中的目的因素

--Video

3.设计中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

-3.1 形制与应用的比较

--Video

-3.1 形制与应用的比较--作业

-3.2 兴衰历程的比较

--Video

-3.2 兴衰历程的比较--作业

-3.3 造成两者兴衰历程差异的外部因素作用的比较

--Video

-3.3 造成两者兴衰历程差异的外部因素作用的比较--作业

-3.4 造成两者形制与应用相似的外部因素作用的比较

--Video

-3.4 造成两者形制与应用相似的外部因素作用的比较--作业

-3.5小结:设计系统中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

--Video

-3.5小结:设计系统中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作业

4.设计中的主体因素

-4.1 功用的比较

--Video

-4.1 功用的比较--作业

-4.2 内部因素的比较

--Video

-4.2 内部因素的比较--作业

-4.3 外部因素比较及内、外部因素间主体的作用

--Video

-4.3 外部因素比较及内、外部因素间主体的作用--作业

-4.4小结:设计系统中的主体作用

--Video

-4.4小结:设计系统中的主体作用--作业

5.设计学中其他层面的基本规律

-5. 总结:设计系统的基本结构与机制

--Video

-5. 总结:设计系统的基本结构与机制--作业

-期末考试--作业

-论文提交--作业

Video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