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华文教学的理念与方法 >  第六章 华文课堂技巧与方法 >  第一节 华文教学的方法 >  6.1.2词汇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返回《华文教学的理念与方法》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6.1.2词汇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在线视频

6.1.2词汇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下一节:6.1.3语法教学设计与实践

返回《华文教学的理念与方法》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6.1.2词汇教学的方法与技巧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大家好

下面我们一起进入第六章

华文教学方法与技巧之词汇教学的方法与技巧的学习

我们先看一看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在华文教学的过程当中

词汇教学是贯穿于由初级到高级的各个层次

以及听 说 读 写诸课型当中

词汇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听力 阅读 口语及写作水平

我们先来看看在华文词汇教学过程当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首先,第一个原则就是,要重视对语素的教学

我们看到这里有几个词

药丸 内服 口服 外用 药片儿 药水儿

那么常用的药物形状不仅仅有“片儿”还有“丸”

在用药说明书上也经常会出现“口服 内服 外用”等字样

那么在这几个词里面,除了“丸”是一个全新的生字以外

其他几个生词的词素都是学生已经会读 会写的

所以我们在进行这些词语教学的时候

只需要说明这里的“服”是吃的意思

就可以让学生轻松地理解

那请大家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要引导学生重视语素

那么怎样用这个方法来教“反映”和“反应”呢

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词的读音完全一样

那么它们的区别就在于两个“yìng”字

也就是“应”和“映”两个语素的意义

所以老师在辨析的时候就可以指出来

“反映”的“映”,它是照出来的意思

也就比喻把客观的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

或者是把客观的情况 别人的意见等等

告诉上级或者是有关的老师和部门

那么第二个“反应”的“应”呢

它表示的是“一呼一应”的“应” “回应”的“应”

也就是由别的事物引起行动

所以“反应”表示人或者是动物

在受到体内或者体外的刺激的时候引起的相应的一个活动

或者是事物所引起的意见 态度或行动等等

我们可以再进一步举例

比如说,昨天某某同学跟某某同学发生了矛盾

我们把这个问题向老师“fǎnyìnɡ”了

那这个应该是用第一个“反应”还是第二个“反映”呢

再举个例子,比如说我叫他,可是他没有“fǎnyìnɡ”

那么这个又应该用哪个“fǎnyìnɡ”呢

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刚才我们解释的两个语素意思来推断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

第二个方面就是要注重对词语的语用的教学

比如说,我们有一次听课

一位老师这样来讲解这样几个词语

他说老头儿,什么是老头儿呢

就是年纪比较大的男人

好啦,学生学完了以后出了门

迎面见到一个年纪比较大的男人

他想问路,于是就大声地说:“哎!老头请问……”

可是,难堪的事情发生了

那个年纪大的男人根本不理睬他,为什么

因为学生不明白这个词它不能够用来当面称呼对方

而且是陌生人,更加不宜用,因为它显得非常的不礼貌

那这个就是这个词语的一个语用的规则

还有像“穷鬼”“小胖子”这些也是

“穷鬼”有一位老师说是很穷的人

于是我们的同学在写作文的时候就用上了下面这样一个句子

“我的同学是一个穷鬼”

然后老师念作文的时候同学们哄堂大笑,为什么

因为“穷鬼”他有贬低的意思

所以一般对我们的同学 朋友,不太适合用这个词

那么这个也是属于这个词它的语用规则

下面这几个我就不一一说明了

总之就是我们在进行词汇教学的时候

不能光是向学生讲一讲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还得要跟同学们说一说这个词什么时候用

什么时候不能用

第三个要注意的原则呢

就是我们要重视讲解词语的纵横关系

也就是,一个词跟另外一个词它们之间的

相同 相近关系或者是不同的一些方面体现在哪里

然后呢,还有这个词跟别的词语组合的时候

它会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两组词

一个是“接收”,一个是“接受”

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还有第二组“地址”和“地点”

它们又有什么区别呢

好,如果我们要向我们的学生来辨析这两组词语

我们应该从哪些角度来进行辨析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

我们先来看看“接收”和“接受”

那么这两个词它们的相同之处在什么地方呢

它们都有把事物接过来收下的意思

那么怎么区分它们的用法呢

我们说“接收”和“接受”它们都可以用来表示具体的事物

比如说我们可以说“接受礼物”,也可以说“接收礼物”

可是,当这个后面的对象它是一个比较抽象的事物的时候

比如说批评 建议,这个时候我们就只能用“接受”

只能说“接受批评”“接受建议”

不能说“接收批评”“接收建议”

所以呢,“接受”它既可以用于具体的对象

也可以用于抽象的对象

但是“接收”呢,因为它是一个动作

它是行动上把它收进自己的范围

所以它一般只用于具体的对象

我们常说的就是接收礼物啊 接收信件啊等等

好,对于不同的词语呢

老师还要让学生清楚它们各自搭配的对象是哪一类词语

是事呢,还是人,如果是事呢

进一步理解是具体的事物还是抽象的事物,或者是哪一类事物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第二组“地址”和“地点”

这两个词都是名词,那么在句子当中呢

都可以作主语或者是宾语,但是它们在搭配上有一些不同

我们来看看这里的例子,在用“地址”的时候

我们一般说家庭地址 单位地址 工作地址 通讯地址

那么说“地点”的时候我们一般说什么呢

开会的地点 比赛的地点 约会的地点 出发地点 集合地点

由此可以看出来,地点呢,它比地址更加具体 更加小

而且它是可以灵活的,就是随时可以灵活安排的

比如说,开会地点,我们可以在405,也可以是409

那么这个时候呢,它是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好,我们再来看一下这组词:“渴望”和“希望”

“渴望”和“希望”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形式来呈现给学生:先给学生几组例句

那我们这里呈现的规律是这样的

上面两句呢是既可以用“渴望”也可以用“希望”

下面的三句呢,只能用“希望”或者是只能用“渴望”

我们可以先把例句呈现出来让学生自己来观察

你们从这个例句当中可以找到什么规律

为什么一二句,渴望和希望都可以

而三四五只有一个词可以呢

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这个例句

它到底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同学们可以自由发言,在这个基础之上老师再进一步总结

“渴望”和“希望”它们都可以是动词

但是,“希望”它还可以作名词

比如说,例句三,我们有希望得冠军

这个时候“希望”它是一个名词

可是“渴望”没有作名词的用法

接下来我们看一看,每个人都渴望美好的生活

那么“美好的生活”这是一个宾语

那么这个宾语它是名词性的

那我们看到希望的宾语呢,一般是动词性的

“得到他的爱”“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但是渴望的宾语既可以是动词性的,也可以是名词性的

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五句,“我希望你能认真学习”

那么“你能够认真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太高的要求

所以用“希望”比较合适,这个时候不太能用“渴望”

因为“渴望”的程度一般比较高

是比较难以实现的才会用“渴望”

在这个讲解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再来安排一组对应性的练习

把刚才“希望”和“渴望”的用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都体现在这个练习题当中,那么通过这个讲解和巩固的过程

学生就掌握了这两个词用法的异同

我们来看一下,第四个原则,注重师生互动

这个师生互动,就是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

一定要重视引导学生参与我们的学习过程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这个是两位老师教“热闹”的时候

然后他们采用的两种不同的方法

那么第一位老师他是这样教的,什么是热闹呀

就是形容一个地方人很多,气氛热烈

比如说:街上很热闹 商店很热闹 晚会很热闹

那么这位老师他在讲解的过程当中

他从头到尾都是老师一个人在举出例句,学生并没有参与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位老师的方法

老师说:“同学们,你们说说在广州什么地方很热闹呀”

这个时候,学生可能会回答:“北京路很热闹,天河城很热闹”

老师说:“嗯,很好

那我们还可以说北京路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对吗

好,那我再请大家说一说

上个星期小丽同学的生日晚会开得怎么样啊”

这个时候,同学在老师的问句的启发下可能可以回答

“开得很热闹”

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这一组师生互动里面老师都体现了“热闹”的什么用法

第一位老师三个例句都是“……很热闹”“……很热闹”,作谓语

那么第二位老师呢,他有“……很热闹”作谓语

也有“非常热闹”放在“地方”的前面作定语

同时还有“很热闹”放在“得”的后面作补语

所以第二位老师的方法就比第一位老师的方法要更加灵活多变

而且体现了师生的互动

上面我们详细讲了四条原则,下面还有两条原则

一个是注重简明高效,我们的教学一定要简单 明了

让学生容易理解,要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第六个方面呢,就是我们在进行词汇教学的时候

一定要紧密结合我们教的课文的内容

我们教的义项应该是在课文当中出现的义项

这是我们词汇教学的原则

那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讲课的时候

我们尽量用浅显的 学生可以明白的这样的一些讲解方式

千万不要出现太深奥的一些词语或者是概念术语

所以呢,老师要对自己所教的词语的使用范围做到心中有数

那么在教学的时候,关键是我们要特别重视

或者说我们要特别善于用具体的例子

让学生体会每一个词它的使用的范围和特点

在关键的时候用浅显的语言向他们讲解,点到为止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词汇教学它的任务和特点也会略有不同

那么在初级阶段词汇教学的主要任务

就是帮助学生掌握一批最常用的词语

它们的基本意思和主要用法

因为这个时候学生他的语言水平有限

他们已经掌握的词汇量也非常有限

所以呢,老师应该把握一个教学原则

就是我们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不能够“词语开花”

也就是说我们尽量讲课文当中出现的义项

不要分散我们的教学难点

无论是词语意义的讲解,还有词语的用法的介绍

还有词语的扩展等等

我们都需要把握住初级学生水平这样一个度

不能高出学生的接受能力

在汉语当中呢,我们的单义词语并不多

所以一词多义的词语在课文当中出现频率会比较高

那么对这些词语呢,一般我们应该集中讲解课文当中出现的义项

特别是在初级阶段

比如说在《中文》第二册第六课

“我会做的事”里面就出现了一个词“收拾”

那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里有三个例句,“我会收拾小房间”

第二,“你不听话,看你父亲回来收拾你”

第三,“坏人全叫警察收拾了”

大家想一想,下面这几个义项它的意思一样吗

如果是你来进行教学,你会选取哪一个义项来进行教学呢

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回到课文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课文里面它涉及到的是什么义项

那么如果你回到课文进行教学

就可以发现这个课文里面它讲到的是“我会收拾小房间”

那么,我们就应该围绕这个义项进行讲解

所以呢,对于这个课文当中出现的义项以及一些比较常用的义项

我们在初级阶段也可以适当地进行讲解

比如说,在一册初级教材里面出现了生词“浅”

那么在教本课出现的关于水的深浅这一义项的时候呢

老师就考虑到这个衣服的颜色的深浅

其实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十分常用的义项

而且学生他在头脑当中已经有了对颜色深浅的一个基本概念

所以在介绍“水的深浅”这个义项的同时呢

一并介绍“颜色深浅”这个义项

并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教室里面的实物

比如说衣服啊,还有书包的颜色呀等等

来加深学生的认识,这个也是可以的

因为这个义项非常的常用

接下来我们就来讲一讲

在华文词汇教学当中常用的一些讲解的方法

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十种,第一个,直观演示法

第二个,以旧释新法

第三个,字形释义法

第四,词素推测法

第五,设置情景法

第六,形象展示

第七,提问总结

第八,语境释义

第九,例句释义

第十,母语对译

那么其中呢,母语对译这种方法相对来说简单

但是母语对译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比较适合使用

一般来说是两种语言当中它的意义相对来说比较对应

不存在用法或者是义项的这种不对应的情况的时候

比如说讲一些抽象名词的时候

我们比较倾向于采用母语对译法

那么其他的九种方法

我们下面就一起来看一看具体怎么用,有哪些注意事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直观演示法,直观演示法呢

就是我们利用图片 图画 照片 实物来进行释义

比如说,刚才我们讲到了“浅”

那我们要教“浅”,水的深和浅这个意思的时候

一位老师他就在黑板上画了两个简笔画的水池

这是水池A,这个是水池B

然后他用这个线条表示了一下水的高低

然后就让学生对比说这个是水比较浅

这个水池的水呢,比较深,那这种就是一种直观的演示方法

那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这是一位老师她教“指挥”这个词

我们看一下教“指挥”的时候能否用直观演示的方法呢

她采用了下面的这样的图片

我们说“指挥”可以指挥交通,还可以是指挥乐队

我们可以看到她采用的这两幅图片还是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指挥”的词义以及它的用法的特点

还有这个是一位老师设计的教量词“片”和“滴”

他也采用了这个图片辅助的形式

也是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这两个量词的基本意义特点的一个理解

好,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种方法,以旧释新的方法

也就是用我们学生之前学过的一些旧的词语

来解释新学的这个词语的意思

一般来说我们是利用学过的近义词或者是反义词

来解释我们今天要学的生词

比如说这里我们列举了两组啊

一个是近义关系的,一个是反义关系的

我们要教“似乎”,就可以用学生以前学过的“好像”

来进行一个对比分析,我们今天要教“寂静”

那学生之前他学过了“安静”,也可以把它拿过来

可以辅助学生去理解“寂静”是什么意思

这是以旧释新的方法

那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字形释义的方法

也就是根据汉字的形体来解释词语的意义

那么,有一些是独体的,有一些是合体的字

我们可以不同地去对待。那么我们看一下这组例子

比如说这个“甭”,它就是“不”和“用”两个部件构成的

那“甭”它表示的意思就是不用的意思

再比如说,像这个“尖”,上面是“小”,下面是“大”

它表示的就是在上面细,下面粗这样一个意思

那么像这样词语就可以用这个字形拆分的方法

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那老师们可以思考一下

我们怎么样让学生的准确地区别“买”和“卖”呢

用字形释义的方法

那我们对比一下这两个词就可以看到

这个“卖”的上面多一个一横一竖多一个“十”字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

买呢,就是因为他没有,所以他需要买

那卖呢,是因为他有很多,所以他可以去卖

那么这个“十”呢,正好表示他有很多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辨析这两个词

第四个方法是根据词素来推测

比如说,板书,板书是什么意思啊

“板”就是指的黑板或白板,“书”呢,就是指的书写

所以板书它就是在白板或者是黑板上面书写

它就是两个语素义完全的叠加

还有像物价呀 花市啊

这些词都可以通过语素义的解释来让学生明白整个词的意思

第五个方法呢就是设置情境

也就是我们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根据我们

要讲解的这个词语来创造一个情景

比如说,我们来看一看“满意”这个词

这个是彭小川老师在教材里面举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非常好,所以这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位老师呢,他上课的时候啊

他就拿起一份写得非常好的作业向同学展示

然后一边展示一边露出笑容,点点头

轻声说:“嗯,这是丽君同学昨天晚上的作业

老师对他的作业呀,非常满意”

接下来老师呢,他就转过身在黑板上随手写了一个比较难看的字

写完以后,他自己摇摇头把这个汉字擦掉了

然后呢,老师就问同学们

哪位同学可以说一说刚才老师

为什么把黑板上的字写完了以后又擦掉了

这个时候学生就回答:“因为老师对自己写的字不满意”

老师就说:“嗯,同学说得非常好

那么谁能说说我们还可以对什么表示满意呢”

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明白“满意”

这个词它的使用的范围还有用法的特点

也就是说满意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也可以是一件事情或者是对地方 环境等等的一个态度

那么它在用法上的特点是“对……人或者是……事情满意或者不满意”

那么这样的一个方法

就有效地让学生明白了满意这个词是这样的意思和这样的用法

六个呢,就是我们可以用形象展示的方法,通常也就是一些动词

或者是一些可以用表情 动作来示意的这样的动作性比较强的词语

我们就可以用这样的方法

比如说,哭啊,笑啊,生气啊,还有端啊,扶啊,递啊等等

都可以具体展示这个动作,你一展示这个动作,学生就明白了

原来这个是端,这个是端

然后扶呢,可以让学生两位同学上来来扶一扶

还有这个“拉手”的“拉”,什么样是拉手,什么样是挽手这些

都可以通过动作演示的方法让同学们明白它的具体的意思

第七个方法呢是提问总结的方法,也就是通过提问

然后总结学生的这个答问,最后让学生明白这个词它是什么意思

比如说一位老师她教“了解”,“了解”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呢

老师是这样展开的,老师先问同学们

“同学们,你们现在认识我吗?”同学们当然回答认识

老师接着说:“那你们知道我喜欢什么颜色?爱吃什么东西吗?”

同学说:“不知道”

老师接着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呢

我们可以说‘大家认识我,可是不了解我’”

这是初步的对“了解”的一个引入

接下来,老师进一步举另外一个例子

也就是全班同学都知道的一件事

问:“你知道昨天他们俩之间发生了一点小矛盾吗?”

同学们说知道,“那你们了解为什么会这样吗?”

同学们各种各样的回答,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总结

“刚才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怎么说呢?”,然后引导同学们一起说

小丽同学不但知道这件事,而且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

那么小军同学知道这件事,但是他不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

这样我们通过提问

学生便在具体的语境当中知道了生词“了解”的意思

而且懂得了它跟“认识”“知道”之间的区别

也就说“了解”的程度要更加深一些

第八种方法呢,是利用语境也就是上下文来进行解释

我们看下面两组词

一个是“如果……就……”,一个是“既然……就……”

那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

“如果”表示的是一种假设的情况

“既然”呢,它后面接的是一个事实

为了让学生能够明白“如果”和“既然”的区别

老师可以设计下面这样一组例句

玛丽和安娜两个人正商量到商场去买衣服,他们去了没有啊

还没去,是正准备去,所以事情呢,还没有发生

这个时候玛丽说:“ 衣服的价钱贵,我 不买了”

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个时候学生就会说出

“如果衣服的价钱贵,我就不买了”,因为他们还没有去商场

那么接下来当他们到了商场以后

他们看中了一件衣服,而且看到上面标价一千元

这个时候是已经知道这个价格了,对不对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填的时候就会填什么呢

“既然价钱这么贵,咱们就别买了吧”

那么同样是说衣服的价钱贵

前面没有发生用“如果”,这里已经发生了用“既然”

那么我们就是通过设置这样的上下文语境

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到底有什么不同

那学生也就比较容易明白

第九个方法呢,就是用例句解释的方法

那这个也是我们在课堂上使用频率非常高的方法

那么对于一些意义比较虚的虚词

老师一般来说我们都应该充分地展示典型的例句

然后让学生在例句的基础之上去体会这个词的意思

比如说,难怪,“难怪”表示的是什么

如果你用语言去描述,学生很难明白

那一位老师他就采用了这个例句的方法

他给了四个例句,这些例句都是非常贴近学生生活

学生很容易理解的例句,而且里面没有其他的生词

所以这个时候学生他会把理解的焦点放在“难怪”这个词上面

第一个句子,“难怪教室这么热,原来空调关了”

那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来把几个句子都读完

读完之后,就可以让同学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教室这么热,一开始我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一开始不知道,后来知道了吗?后来知道了,是空调关了

所以呢,通过几个例句的逐一分析

最后我们就可以让学生知道

当我们对某个事实或者是情况发生的原因一开始不明白

最后明白了之后不再觉得奇怪了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难怪”

好,以上呢,就是我们对词汇教学的最常见的几种方法的讲解

那今天我们关于词汇教学方法与技巧的介绍就先讲到这里

同学们下次再见

华文教学的理念与方法课程列表:

课程概要

-课程概要

--Video

第一章 华文教学的概念、性质及目标

-第一节 什么是华文教学

--1.1.1华文教学的定义和性质

--1.1.2华文教学的相关概念

--1.1.3汉语教学的三大分野

-第二节 开设本课的意义

--1.2.1华文教育的目的

--1.2.2华文教学的目标

--1.2.3华文教学理念的更新

-单元测试--作业

第二章 海外华人社会及华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一节 海外华人社会的形成及特点

--2.1.1海外华人社会和语言

--2.1.2华文教育的历史回顾

--2.1.3新形势下的侨教和华教

-第二节 海外华文教学事业的发展

--2.2.1海外华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2.2.2华文教育事业发展的不平衡

-单元测试--作业

第三章 当前华文教学中的若干问题

-第一节 华文教材的适应性

--3.1 华文教材的适应性

-第二节 华文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 3.2 华文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第三节 华文教学方法问题

--3.3 华文教学方法问题

-第四节 华语不难学

--3.4 华语不难学

-第五节 汉字教学

--3.5 汉字教学

-第六节 语法教学

--3.6 语法教学

-第七节 华文教学研究

--3.7 华文教学研究

-单元测试--作业

第四章 华裔学生的特点及其对华语学习的影响

-第一节 华裔学生的特殊身份

--4.1.1华裔学生身上的“华”基因

--4.1.2 民族语言的学习

-第二节 华裔学生的学习特点

--4.2.1华裔学生学习华语的优势

--4.2.2华裔学生学习华语的劣势

-第三节 针对华裔学生的对策

--4.3.1如何对华裔学生攻心

--4.3.2华文教学对策的调整

-单元测试--作业

第五章 华文教学的总体设计

-第一节 华文教学大纲

--5.1.1华文教学大纲的研制之路

--5.1.2 华文教学大纲的本土化和个性化

-第二节 华文教学设计

--5.2.1设置因地制宜的华文课程

-- 5.2.2华文课堂教学计划的拟定

-单元测试--作业

第六章 华文课堂技巧与方法

-第一节 华文教学的方法

--6.1.1汉字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6.1.2词汇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6.1.3语法教学设计与实践

-第二节 华文课堂教学的技巧

--6.2.1华文课堂教学技巧——导入

--6.2.2华文课堂教学技巧——提问

--6.2.3华文课堂教学技巧——总结

-单元测试--作业

第七章 华文教材分析及编写

-第一节 华文教材的性质类型及目标

--7.1.1华文教材的性质与类型

--7.1.2华文教材的目标及示例

-第二节 华文教材的结构类型及示例

--7.2华文教材的结构类型及示例

-第三节 华文教材的评价、选择及使用

--7.3.1华文教材的评价与选择

--7.3.2华文教材的使用

-第四节 华文教材的编写

--7.4华文教材的编写

-单元测试--作业

第八章 华文教学评价

-第一节 华文教学评估的意义、要求与类型

--8.1.1华文教学评估的意义、要求与类型

--8.1.2评课的方法与技巧

-第二节 评学中教师主观评价的类型与技巧

--8.2评学中教师主观评价的类型与技巧

-第三节 华文测试的设计与示例

--8.3华文测试的设计与示例

-单元测试--作业

6.1.2词汇教学的方法与技巧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