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科举与唐诗 >  第二单元唐代应试诗的形式与命题 >  2.1唐代应试诗的形式 >  Video

返回《科举与唐诗》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Video在线视频

Video

下一节:课程讲义

返回《科举与唐诗》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Video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好 同学们

我们今天来讲第二讲 应试诗的形式

根据现存作品来看

你这个现存作品是从哪儿来的

根据三个文献

分别是《全唐诗》 《文苑英华》

《登科记考》

按照时代先后顺序

应该是《文苑英华》《全唐诗》

还有《登科记考》

后来北京大学的孟二冬先生

又写出来了《登科记考补正》

根据这些文献

我们来看应试诗所存见的作品

表现为近体诗

确切地来说就是律诗

我们平常所见的律诗

有五言八句 七言八句

这两种是最常见的

可是在考场上的近体诗

这个律诗是什么样子呢

它有这么几种表现形态

分别是五言四韵 五言六韵 五言八韵 七言八韵

有这么四种表现形态

也就是说

虽然都是律诗

但是在字数上稍有差别

那么根据我个人

对这个应试诗的具体的了解

我发现五言六韵是唐朝应试诗歌中的主体

它占的比重是最大的

光说不行 咱得来看具体的诗歌

具体怎么表现的呢

我一一给您来举例

五言四韵怎么表现的

五言四韵我给您举的是贞元十四年

公元798年的诗歌

题目叫《青出蓝》

这是这个诗的题目

这一首诗我们看看它具体的表现形态

这首诗是这样说的

物有无穷好 蓝青更出青

殊妍方比德 白受始成形

袍袭宜从政 衿垂可问经

当年不采撷 佳色几飘零

几句 八句

那么我们看它的

说五言四韵

八句是四韵

由于它第二(一)句话没有入韵

所以它是四韵

它押的韵在哪里

青 行 经 零

青行经零这四个字就是它的韵脚

这个韵是出自题目《青出蓝》的第一个字

这叫五言四韵

那也就是说

五言四韵的诗歌

就是每一句话五个字

押四韵 实际上是八句话

这是我们常见的五言律诗的表现形态

这是一种

第二种 五言六韵

根据前边我们讲的五言四韵

一句话五个字 一首诗八句话

那我们再来猜一下

五言六韵会是啥样子

自然是一句话五个字

这么一首诗应该是十二句话

我们现在看到的先天二年

公元713年这首诗 《长安早春》

开国移东井 第一句

城池对北辰 第二句

这叫一联

第一句话 开国移东井

这个第一句话叫出句

城池对北辰 第二句话叫对句

每一联的上一句都叫出句

下一句都叫对句

这是个共性的东西

我们来查一下

《长安早春》它所押的韵

分别在辰 春 津 人 频 新

六个字

也是首句不入韵

总共是十二句话 六个对句

这是五言六韵

比五言八韵多了四句

多出来一个五言绝句

这是五言六韵的表现形态

我们都知道有个排律

那个排律

作者真写起来

根据表达的需要

为了把自己的思想给表达清楚

排起来到底排多少句

那就可能不好说了

但是在应试的律诗里边

我还没有见过太长太长的

那你见的是多长呢

叫五言八韵

我举的例子是上元二年

公元761年的例子

题目是《迎春东郊》

这一首诗五言八韵

根据我们前边所讲的

五言四韵 五言六韵

还有到这儿的五言八韵

我们按照这个规律来推

五言四韵是一句话五个字

这一首诗是八句话

五言六韵一首诗每一句是五个字

这一首诗是十二句

五言八韵它自然就是十六句

所以《迎春东郊》诗

我们看到的眼前的这个张濯的诗歌

就是十六句

分别押的韵是陈 春 人 尘 辰 新 滨 沦

八个韵脚 依旧是首句不入韵

啥叫首句不入韵

我在这个地方三种表现形态说了三次

所谓首句不入韵

也就是第一句话

这首诗的第一句

这里边的颛顼时初谢

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不押韵

这叫首句不入韵

这是能直观的看出来的

这是五言八韵

但是根据我查文献我又发现

毛奇龄 一个清朝人

他曾经在《唐人试帖》

这么一本书中指出来

这一个张濯的五言八韵的诗歌

是他自己增加字导致如此

为啥这么说

因为跟他同一年考试的考生

考上的不只他一个人

还有一个人叫王绰 绰号的绰

王绰的诗歌

我们能看到的就是60个字

那么这俩人都考上了

你说谁对

按常理来说

六十个字是规定性的

那么这一个五言八韵

它就是由于自己增加字所导致成的

五言八韵十六句

这是一个变例

有的同学可能会问了

老师 这个五言八韵你说完了

我们知道了

七言八韵能不能让我们见识一个

七言八韵我想让你们见识一个

但是你真难为住我了

我查来查去

终于在《登科记考》里面看到一条信息

乾宁二年 公元895年

已经到了晚唐时期的末年了

唐朝末年

公元907年就灭亡了

这895年 剩十二年

在这一年的考试题里面

考试诗歌的题目叫《品物咸熙》

规定的非常清楚

七言八韵成

要求所有的考生写出来一首

每一句话七个字

总共押八韵十六句的诗歌

但是我是查遍文献

这一年的诗歌没有留存下来

我们不能具体的分析

在这儿只能留下一个遗憾了

有的同学可能又问了

老师 你这前面三种形态我们都能看到诗歌

有自己增加字增加成的

有没有这种可能性

故意把字减不够

你还真别说 还真有

答案是肯定的

有一个人 河南的

河南洛阳人叫祖咏

参加开元十三年的进士科考试

开元十三年的进士科考试

公元725年到京城长安参加考试

按照当时的规定给出的题目是啥呢

《终南山望余雪》

规定限六十个字成

一句话五个字 十二句话

12乘以5 60

正常的要求他写十二句话

五言六韵

可是这个祖咏很奇葩

他就写了四句话

他可就交卷了

《唐诗纪事》里面说

有司试

终南山望余雪诗

咏赋云

这个祖咏写说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四句即纳于有司

那你想 规定写十二句

你就写了四句

你交上去 主考官一看

你连个半拉子工程都不算

他肯定得问你咋回事

你咋没写完呢

祖咏的回答 干脆更简单

就俩字 意尽

我写完了

我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完了

就这 爱咋咋的

就把卷交了

是不是他有点吹

有才的人都任性

他是不是有点吹

我倒希望他吹

可是人家真的没有吹

为啥

咱来分析一下这首诗

题目叫《终南山望余雪》

咱先记住这个题目

再来看这四句话

终南阴岭秀

前俩字 终南 是不是扣住题目了

终南指的就是终南山

阴岭是山的背面

由于温度低 所以它就会有积雪

第二句出来了吧

积雪浮云端

《终南山望余雪》 雪也扣住了

这前两句叫双提

把题目全给破了

后边 林表明霁色

林表明霁色

终南山很高的

由于有雪它反光

所以光线比较亮

啥叫霁

雪停 雨停之后叫霁

既然是雪停了

我们看到的雪不是余雪吗

还没有化完呢

最后一句 城中增暮寒

这一句非常好 信息非常足

第一 告诉我们作者祖咏所处的位置

他在城中

远远地去看终南山的余雪

为啥这样

我们都知道

这个终南山呢

在长安城的南面

那么在长安城里边

你看终南山自然看的就是北面

看的是阴面

你眼睛 你目光不会拐弯的

你说我站在北面看到山南头

不可能的

所以他是属于实写

另外我们又知道

叫下雪不冷化雪冷

因为化雪的时候

它要吸收我们大气中的温度

所以它这个雪化了 温度更低了

他用了一个字 城中增暮寒

注意 还有个字是暮 是晚上

冬天的时候

温度最高的时候

12点钟到3点钟之间

过了这一段

那个温度就低了

一 是属于晚上 天气自然变凉

第二 由于化雪变得冷

第三 他现在是在城中看终南山

看的是山北

这个地方温度自然没有山南足

所以他说城中增暮寒

你看 这四句话

哪一句话没有扣住题目

你再写一句 它就是多余的

我们说增之一分则太长

减之一分则太短

四句正好

怪不得人家祖咏说 意尽

这就是有才的人

他的特有的任性

所以我希望我们的同学

都学一学这个祖咏

你能有才 你就任性

你要没才 那没办法 你只能认命了

好 我们这一节课讲到这里

科举与唐诗课程列表:

第一单元唐代为何以诗取士

-1.1唐代为何以诗取士

--Video

--课程讲义

--课堂讨论

-第一单元·单元测验

-第一单元·单元作业

第二单元唐代应试诗的形式与命题

-2.1唐代应试诗的形式

--Video

--课程讲义

-2.2唐代应试诗的命题(上)

--Video

--课程讲义

-2.3唐代应试诗的命题(下)

--Video

--课程讲义

-第二单元·单元测验

第三单元唐代的行卷诗

-3.1唐代的行卷诗(上)

--Video

--课程讲义

-3.2唐代的行卷诗(下)

--Video

--课程讲义

--课堂讨论

-第三单元·单元测验

-第三单元·单元作业

第四单元成功的喜悦

-4.1李肱因诗得状元

--Video

--课程讲义

--课堂讨论

-4.2成功的喜悦

--Video

--课程讲义

-第四单元·单元测验

-第四单元·单元作业

第五单元失败的悲哀

-5.1失败的悲哀(上)

--Video

--课程讲义

-5.2失败的悲哀(下)

--Video

--课程讲义

-5.3牢骚一句老田园

--Video

--课程讲义

--课堂讨论

-5.4无缘科场作“诗鬼”

--Video

--课程讲义

--课堂讨论

-第五单元·单元测验

第六单元别样的《游子吟》

-6.1别样的《游子吟》(上)

--Video

--课程讲义

-6.2别样的《游子吟》(中)

--Video

--课程讲义

--课堂讨论

-6.3别样的《游子吟》(下)

--Video

--课程讲义

-第六单元·单元测验

第七单元同“诗”不同“命”

-7.1牡丹诗帮解元忙

--Video

--课程讲义

--课堂讨论

-7.2两句诗惹大麻烦

--Video

--课程讲义

--课堂讨论

-第七单元·单元测验

-第七单元·单元作业

第八单元出水再看两腿泥

-8.1出水再看两腿泥

--Video

--课堂讨论

--课程讲义

-第八单元·单元测验

-第八单元·单元作业

第九单元《文选》、中原文化与科举诗

-9.1《文选》参与应试诗

--Video

--课程讲义

--课堂讨论

-9.2中原文化入试诗

--Video

--课程讲义

--课堂讨论

-第九单元·单元测验

-第九单元·单元作业

第十单元科举诗里话传奇

-10.1科举诗里话传奇(上)

--Video

--课程讲义

--课堂讨论

-10.2科举诗里话传奇(下)

--Video

--课程讲义

--课堂讨论

-第十单元·单元测验

Video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