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Critical Appreciation of Foreign Literary Classics >  1 British Literature >  1.1 Pride and Prejudice (Jane Austen) >  Critical Analysis

返回《Critical Appreciation of Foreign Literary Classics》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Critical Analysis在线视频

下一节:Discussion

返回《Critical Appreciation of Foreign Literary Classics》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Critical Analysis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好 我们这节课讲讲《傲慢与偏见》

所揭示的问题和带给我们的反思 

这部小说轻松又充满智慧 

相信读完后 大家都会喜欢上它 

我们先来看一下奥斯汀在小说中表达的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 

相信对我们年轻人会有所启发 

一 对爱情和婚姻的思考

从小说中四对年轻人从恋爱到婚姻的过程 

作者让我们看到阶级地位和经济状况对婚姻的影响 

那个时代的婚姻本质可以通过

德布尔太太对伊丽莎白的一番话表露无遗 

 我女儿和我外甥是天生的一对 

他们的母亲出身于同一贵族世家 

他们的父亲家虽然没有爵位 可都是很有地位的名门世家 

他们两家都有巨额财产 

两家亲人都一致认定 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谁能拆散他们?

你这个小妮子 一无门第 二无贵亲 三无财产 

却要痴心妄想 这像什么话!真让人忍无可忍 

你要是有点自知之明 

就不会想要背弃自己的出身  

但是 作者对婚姻有自己独立的看法 

她明确划定了婚姻好坏的标准 

在奥斯汀看来 不幸的婚姻大致有两种情况 

一是像柯林斯和夏洛特那样 

他们的婚姻完全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 

夏洛特本是一个聪明的女子 在限定继承权的背景下 

为了将来有一个衣食无忧的归宿 选择嫁给了庸俗愚蠢的柯林斯;

尽管婚后感受不到甜蜜的爱情 却享受着婚姻带来的安稳 

 大概因为能有机会撇开丈夫 

单独带人参观的缘故 她(夏洛特)显得万分高兴 

房子很小 但结构合理  也很实用 

一切都布置得整整齐齐 

安排的十分协调 

伊丽莎白吧这些都归功于夏洛特 

只要能忘掉柯林斯先生 

里里外外还真有种舒舒服服的气氛  

另外一种不幸的婚姻是莉迪亚和威克姆那样的婚姻 

莉迪亚为人轻浮 

感情冲动 贪恋相貌 

即使已经知道威克姆欠赌债逃跑的劣迹 依然愿意跟随他 

全不顾惜自己的未来和声誉 

与这两种不幸的婚姻相反 

伊丽莎白和简姐妹二人的婚姻是理性的幸福的 

虽然她们也有财富和相貌的考虑 

但她们更注重对方的人品德行 看重双方情意的相投 彼此的爱慕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她们婚后生活的美满 

由此 我们看到奥斯汀在婚姻问题上的谨慎 

虽然伊丽莎白是作者钟情的主人公 

但当伊丽莎白被威克姆的外貌和谎言迷惑

并对达西产生深深的偏见的时候 

作者毫不留情地对伊丽莎白进行了嘲讽;

随着真相大白 

伊丽莎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深感自责 

我们读到此 便会与作者一起会心微笑 

赞叹伊丽莎白的理性与聪慧 

二 社会现实和个人幸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奥斯汀如何带领自己喜爱的人物走出现实的困境?

她选择怎样的写作风格?

她笔下的人物有怎样鲜明的特点?

奥斯汀作为社会的观察者和揭示人性的道德家 

没有缺点可以逃过她的嘲讽 

借助讽刺 奥斯汀创作了一部部描写世态人情的喜剧作品 

它们犹如一面面镜子 照出世人的盲目 自负与愚昧 

作者在《傲慢与偏见》中着力刻画了两个滑稽人物 

一个是伊丽莎白的母亲贝内特太太 另一个是柯林斯 

奥斯汀在小说中自己评论说 贝内特太太是一个

 智力贫乏 孤陋寡闻 喜怒无常 的女人 

因为嫁女心切 完全活在自己的一厢情愿当中 

每遇到一个有钱的单身汉 

她便将其视为自己某个女儿的合法财产 

所以 小说开头提到的

 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  这个举世公认的真理

其实是以贝内特太太为代表的当时的母亲们秉持的真理 

而且真理的内容不是有钱的单身汉着急娶太太 

而是太太们着急把女儿嫁给有钱的单身汉 

与贝内特太太不同 柯林斯是个集自负与自卑于一身的蠢汉 

他一方面对自己的恩主德布尔太太唯唯诺诺 极尽逢迎 

另一方面又在他人面前自命不凡 生活在妄自尊大的幻觉中 

他向伊丽莎白求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高高在上

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奥斯汀的讽刺艺术不仅仅表现在某些人物的喜剧性格上 

同时也表现在许多喜剧性情节的处理上 

主人公达西鄙视贝内特太太和两个小女儿的粗俗 

不愿意好朋友娶这家的女儿;

可后来恰恰是他自己无法克制自己的感情 

先向伊丽莎白表白 

还有达西那个不可一世的姨妈德布尔夫人 

她想让达西娶自己的女儿为妻 

当听到达西中意的是伊丽莎白 

便气势汹汹找伊丽莎白强行要求她退出 

而恰恰是她这样蛮横的行为

起到了互通两个年轻人心意的作用 

促成了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结合 

奥斯汀的讽刺艺术主要通过对话来表现 

对话是奥斯汀小说刻画人物的最重要的手段 

并有力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同时 作者对人物的观察与批判也是通过对话来实现的 

伊丽莎白到内瑟菲尔德看望有病的姐姐 

听到宾利兄妹 达西谈论对女性的看法 

他们认为一个女人必须精通音乐 唱歌 

绘画 舞蹈以及现代语言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仪表步态 

嗓音语调 谈吐表情;

达西接着补充道  除了这一切 她还应该有点真才实学 

多读些书 增长聪明才智  

面对宾利Deb和达西口中描述的对中产阶层女性的刻板印象时 

伊丽莎白勇敢地辩驳说   我可从没有见过这样的女人 

我可从没见过哪个女人像你说的那么全面 既有才干 又有情趣;

既勤奋好学 又风仪优雅  

奥斯汀对女性真实形象的维护 

体现她对男性视角的质疑 对社会正统价值观念的叛逆 

书信是这个小说的另一个重要的叙述手段 

《初次印象》是书信体的形式 经过反复修改 

书信不再占据大量篇幅 

却依然弥补了对话的局限 

使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理解人物的内心 

满足读者对情节中作者设置的悬念的好奇 

达西求婚失败后的长信

让我们看到不善言辞的达西内心对伊丽莎白的心意 

同时帮助我们看穿 或者说是让伊丽莎白看穿威克姆的谎言;

威克姆与莉迪亚结婚背后的实情

实则由伊丽莎白的舅妈负责在通信中向她揭示 

这种手段延续了十八世纪

书信体小说的形式 

但是这时对话成为叙述主体 书信变成了辅助手段 

减少了作品的情感因素 凸显了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 

奥斯汀在小说中发表了她对世态人情最深刻的见解 

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各种人物的性格 

语言生动精练俏皮诙谐 

而在主人公伊丽莎白的身上 我们看到了奥斯汀对女性最真实的期待 

在柯林斯向伊丽莎白求婚的场景中 

柯林斯认为若不是他施恩相助 

凭伊丽莎白的财产是不会有别人向她求婚的 

而且伊丽莎白的拒绝是

 仿效优雅女性的惯技 欲擒故纵 

想要更加博得我的喜爱  

伊丽莎白反驳说  承蒙不弃 向我求婚,

真叫我感激不尽 

但是要我接受 那时绝对办不到的 

难道我说的还不明白吗?

请别把我当做一个优雅的女性 存心想要作弄你 

而要把我看作一个明白事理的人 说的全是真心话  

这是伊丽莎白最动人的场面之一 

马文·马德里克博士对伊丽莎白的性格作了精辟的分析 

他说  她的着眼点总是复杂的个人 

知道而且能够进行选择 

她自己的骄傲在于她处于观察 分析和选择的自由当中 

她老犯的一个错误是 她忘记了 

即使是对于她自己 可供选择的领域也只有一个 那就是婚姻 

而这种选择又要遭受

一个贪得无厌的社会造成的各种强大而又使人麻木的压力  

奥斯汀自己也特别喜欢伊丽莎白这个人物 

认为 她是一切小说中最讨人喜欢的一个人物  

我们本节课就讲到这里 再见 

Critical Appreciation of Foreign Literary Classics课程列表:

1 British Literature

-1.1 Pride and Prejudice (Jane Austen)

--Jane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

--Critical Analysis

--Quiz on Jane Austen and Pride and Prejudice

--Discussion

-1.2 Jane Eyre (Charlotte Brontë)

--Charlotte Brontë

--Jane Eyre

--Critical Analysis

--Quiz on Charlotte Brontë and Jane Eyre

--Discussion

2. American Literature

-2.1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Mark Twain)

--Mark Twai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Critical Analysis

--Quiz on Mark Twain and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Discussion

-2.2 The Great Gatsby (F. Scott Fitzgerald)

--F. Scott Fitzgerald (I)

--F. Scott Fitzgerald (II)

--The Great Gatsby

--Critical Analysis

--Quiz on F. Scott Fitzgerald and The Great Gatsby

--Discussion

3. French Literature

-3.1 Les Misérables (Victor Hugo)

--Victor Hugo

--Les Misérables

--Critical Analysis

--Quiz on Victor Hugo and Les Misérables

--Discussion

-3.2 Tartuffe (Molière)

--Molière

--Tartuffe

--Critical Analysis

--Quiiz on Molière and Tartuffe

--Discussion

4. German Literature

-4.1 The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 (Goethe)

--Goethe

--The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

--Critical Analysis

--Quiz on Goethe and The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

--Discussion

-4.2 The Good Person of Setzuan (Bertolt Brecht)

--Bertolt Brecht

--The Good Person of Setzuan (I)

--The Good Person of Setzuan (II)

--Critical Analysis

--Quiz on Bertolt Brecht and The Good Person of Setzuan

--Discussion

5. Russian Literature

-5.1 Crime and Punishment (Dostoyevsky)

--Dostoyevsky

--Crime and Punishment

--Critical Analysis

--Quiz on Dostoyevsky and Crime and Punishment

--Discussion

-5.2 Dead Souls (Gogol)

--Gogol

--Dead Souls

--Critical Analysis

--Quiz on Gogol and Dead Souls

--Discussion

6. Japanese Literature

-6.1 Kokoro (Natsume Soseki)

--Natsume Soseki

--Kokoro

--Critical Analysis

--Quiz on Natsume Soseki and Kokoro

--Discussion

-6.2 Snow Country (Kawabata Yasunari)

--Kawabata Yasunari

--Snow Country

--Critical Analysis

--Quiz on Kawabata Yasunari and Snow Country

--Discussion

Critical Analysis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