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应用语言学理论与实践 >  第四讲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发展——走近学习者 >  4.9 认知科学视角的二语习得理论 >  4.9 认知科学视角的二语习得理论

返回《应用语言学理论与实践》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4.9 认知科学视角的二语习得理论在线视频

4.9 认知科学视角的二语习得理论

下一节:4.10 二语习得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返回《应用语言学理论与实践》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4.9 认知科学视角的二语习得理论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好

下面我们学习认知科学视角的二语习得理论

跨越50年的方兴未艾

提到认知范式的二语习得理论

我们首先也会想起一些耳熟能详的术语

如内化、自动化、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心理词典、句法加工

平衡双语者、不平衡双语者等等

上世纪70年代末

在克拉申的监控理论逐渐成型产生影响的同时

另一类二语学习理论

认知科学范式的二语学习理论

也开始逐渐强势地发展起来

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早期认知视角的二语学习理论

有很深的信息加工的痕迹

其基本逻辑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

把人看成是一个容量有限的处理器

人的心理结构和资源都具有处理器的特点

那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记忆的容量

注意力的分配能力

都会对学习和语言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我们先来看看安德森的思维适应性模型

由安德森和他的同事所建立的思维适应性模型

adaptive control of thought model

缩写为ACT模型

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信息加工性质的学习模型

安德森常常用第二语言课堂学习的现象

来解释他的这个学习模型

以至于人们常常把这个模型

当作一个典型的二语学习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学习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陈述性知识 (declarative stage)

指学习者把甚多的示例

当作陈述性知识来记忆和储存

这个时候的记忆是比较机械的

那么到了第二个阶段:联合阶段 (associative stage)

个体对所学的陈述性知识进行编辑

或者进行合成

把多个陈述性知识合成为一个或者进行程序化

把某些规则加以应用

例如,学习的单词过去式加“ed”以后就会产生

“goed”这样的泛化的错误

安德森认为

这个阶段最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偏误

第三个阶段是自动化阶段(autonomous stage)

这个阶段是语言产出的调整、修正

达到自动化的过程

个体的思维对语言产出进行归纳

对各种语言所使用的环境进行细化

开始使用程序性知识来进行产出

逐渐达到了自动化的水平

从上述学习过程可以看出

在这个模型里

二语学习的本质是一个学习过程

二语知识和其他人类知识技能一样

是通过认知、联合、自动化而达到技能的实现的

这个模式对于二语会话水平发展的解释力

是非常强的

我们再来看看Shiffrin

Schneider和McLaughlin

的信息加工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

人类的信息加工是从控制性加工

向自动化或者重构发展的一个过程

控制性加工它具有能量有限的特点

需要注意力的参与

而自动化加工则不受能量的限制

不需要注意的参与

重构的发生是各个部分被协调、整合

重组为一个新的单位

那么在这个模型里

二语学习又是一个怎么样的过程呢?

二语学习是个知识构建的过程

知识会逐渐地内化

而内化的结果有两个

或者是达到自动化

或者是发生了建构重组

从上述两个信息加工角度的模型可以看出

这些模型的优点

是把二语学习置入了信息加工的过程

能够很好地解释语言学习的变化过程

与此同时

还有另外一批认知视角的二语学习研究者

更关注学习的具体内容

他们从具体的心理词典假设出发

探索单词加工和亚词汇水平加工的特点

以及句法加工的心理实质

我们首先来看有关心理词典的研究

自从Treisman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

提出心理词典的假设以来

心理词典的假设就引发了研究者

探索人类如何储存和加工单词的兴趣

一说起词典

同学们可能

立刻会想起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词典

查到一个词条形音义就都出现了

那么心理词典又是怎么样的呢?

单词的语言三要素

形、音、义是储存在一起还是分别储存的呢?

如果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那么祝贺你

你已经触摸到了当代语言认知研究的核心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

左边这个著名的心理词典的三角模型

这个经典的模型虽然看起来很简单

却非常有用

同学们最好牢牢记住它

并且尝试着使用它

例如我们汉语学习的听写任务

在这个模型中是如何体现的呢?

是从形到音

还是从音到义还是从音到形呢?

有些同学可能已经找到了正确答案

是从音到义再到形

那阅读活动又是从哪一点到哪一点呢

语言学习的听、说、读、写四个技能的心理实质

在这个三角模型中间都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因此这个三角模型是非常有用的模型

再来看右边这个经典的双语心理词典模型

Kroll的多重修正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

L1和L2的词形表征都与语义表征相连

但是从L1到概念的连接是实线

是即时自动化的

而从L2到概念是虚线

也就是说它会慢一些

需要更多的有意识的调用

在两种语言的词形表征L1和L2之间

由于初期的二语学习需要母语的支持

从L2到L1是自动而强壮的

从L1到L2则是比较慢的

随着学习者水平的提高

这些虚线最后都有可能变成实线

这个模型能解释很多二语学习中的现象

从90年代中期到现在

一直在二语学习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不过呢在近些年来

它有关母语和二语词形表征

分别储存、独立表征的这种假设

被一些研究者所质疑

有研究者认为

母语和二语的单词是混合储存的

没有必要独立分别储存

在当代认知神经范式的双语心理词典的研究中

有些人关注的问题是两个词典还是一个词典

另外一些研究者

则通过对比不同人群的不同语言的阅读

来探索双语的秘密

例如在这个研究中

上面两个图是英语母语者

看英语单词和看汉语单词的核磁共振成像图

左边是英语右边是汉语

显然英语单词激活的左偏侧化现象非常明显

而看汉语单词时的双侧激活特点

也是非常明显的

汉语单词阅读

征用了英语单词阅读中很少使用的右脑

在下面的两张图是汉语母语者

阅读英语单词和汉语单词时的核磁共振成像图

左边是英语,右边是汉语

显然汉语母语者在阅读英语单词时

采用了与阅读母语单词类似的脑区

这个研究告诉我们

母语不同以及所学二语的不同

都会对二语心理词典产生影响

那么有些爱动脑筋的同学会问了

英语和汉语的差异比较大会如此

那么同是拼音文字语言的诸多语言之间

是否也会有差异呢?

我们来看看这张图

这是英语母语者和意大利语母语者

单词激活时的脑区差异

美国国旗的区域是经典的词典通路

而意大利国旗区域是亚词典通路

由于英语中的不规则词太多

英语更多采取了整词加工的通路

意大利语单词的规则性很好

就会更多采取亚词汇通路

也就是分解通达的通路

从上述两个当代心理词典的研究

我们可以看出

心理词典的问题非常复杂细致

也非常有趣

不同语言间的差异可能会非常大

还有待未来更多的研究来解密

心理词典领域的研究如此

句法研究领域也是如此

在二语句法研究领域

有习得范式的二语句法产出习得研究

也有认知视角的二语句法加工研究

前者的目的

是解释二语句法是如何产出如何逐渐习得的

后者的目的是探索二语句法加工的心理机制

我们首先来看习得范式的

二语句法产出习得研究

这方面我们介绍

MacWhinney和Bates

的竞争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

其核心是二语形式和功能的映射

其中,“竞争”指的是各种语言线索

在表达提示语言功能时存在着竞争

例如施事功能可能有多种线索来表达

语序、一致性、格和生命性

任何语言都会综合几种形式

来实现施事功能

但不同的语言所赋予的权重是有所不同的

例如英语中四种线索都使用

但主要使用语序

日语和汉语中生命性很重要

但同样是重视生命性

汉语中可能语序也起一定作用

日语中语序则不那么重要

那么二语学习者是如何获得施事功能的呢?

大量的输入非常重要

正是在大量的输入中

学习者可以内化线索的重要性

使得形式与功能的连接逐渐浮现出现

实现了从竞争到浮现的实现

竞争模型对于二语句法习得的影响比较大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深入阅读相关文献

与二语句法习得范式不同的是

另一群研究者关注的是

二语句法加工的心理机制和特点

他们在句法加工的心理实质的基础上

关注二语句法加工

与母语句法加工的异同

其中包括句法理解与句法产出

最后我们要关注的是近20年来

我们国内研究者

也进行了大量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

有语言学范式、习得范式的

也有认知范式的

在阅读这些文献中

大家要注意的是

这些研究大都是实证研究

而实证研究的最大特点是

结果的获得依据特定的实验条件

因此阅读文献时要注意从被试水平

实验条件等诸多方面去把握实验结果

这样才能面对诸多实验结果时有定力

形成自己的客观判断

好,今天我们就学到这儿

应用语言学理论与实践课程列表:

第一讲 应用语言学综论

-1.1 课程介绍

--1.1 课程介绍

-1.2 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实践的关系

--1.2 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实践的关系

-1.3 应用语言学视野下的汉语二语教学

--应用语言学视野下的汉语二语教学1(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

--应用语言学视野下的汉语二语教学2(汉语教学与汉字汉语拼音的教学)

-1.4“对外汉语教学”与“国际汉语教学”

--1.4“对外汉语教学”与“国际汉语教学”

-第一讲测验题

-第一讲作业题

第二讲 语言与语言学习

-2.1语言本质与语言学习

--2.1.1 如何认识语言的本质

--2.1.2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2.1.3人类语言获得的研究与二语教学

-2.2语言学习的目标

--2.2.1儿童语言发展与人类语言学习

--2.2.2母语者语言水平与二语者水平

--2.2.3如何为二语者制定学习目标

-第二讲测验题

-第二讲作业题

第三讲 语言学与第二语言教学

-3.1第三讲内容简介

-- 3.1.1进行第二语言教学为什么需要学习语言学理论 3.1.2 第三讲主要内容——不同语言学理论与语言教学的关系

-3.2 历史比较语言学与比较研究方法的借鉴1

--历史比较语言学概述

-3.3 历史比较语言学与比较研究方法的借鉴2

--第二语言教学对比较研究方法的借鉴

-3.4 结构主义语言学与语言教学1

--结构主义说略

-3.5 结构主义语言学与语言教学2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与汉语第二语言教学

-3.6乔姆斯基语言学与语言教学1

--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发展

-3.7 乔姆斯基语言学与语言教学2

--乔姆斯基的语言观

-3.8 乔姆斯基语言学与语言教学3

--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影响与对语言教学的意义

-3.9 功能主义语言学与语言教学1

--系统功能语法与语言教学

-3.10 功能主义语言学与语言教学2

--语篇理论与语言教学

-3.11 认知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认知语言学及其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3.12 语言教学与语言学理论的互动

--语言教学与语言学的互相

-第三讲测验题

-第三讲作业题

第四讲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发展——走近学习者

-4.1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概述

--4.1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概述

-4.2 对比分析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

--4.2 对比分析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

-4.3 偏误分析研究的兴起

--4.3 偏误分析研究的兴起

-4.4 中介语理论

--4.4 中介语理论

-4.5 习得顺序研究

--4.5 习得顺序研究

-4.6 语言共性理论指导下的二语习得研究

--4.6 语言共性理论指导下的二语习得研究

-4.7 克拉申的监控模式理论

--4.7 克拉申的监控模式理论

-4.8 社会文化视角的二语习得理论

--4.8 社会文化视角的二语习得理论

-4.9 认知科学视角的二语习得理论

--4.9 认知科学视角的二语习得理论

-4.10 二语习得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4.10 二语习得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四讲测验题

-第四讲作业题

第五讲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选择与应用

-5.1 教学法概述

--5.1.1 教学法的产生及其理论基础

--5.1.2 语法翻译法的价值

--5.1.3 直接法的意义

--5.1.4 苏联的主要教学法流派

-5.2偏语言学理论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5.2.1 情景法、听说法和视听法

--5.2.2 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

-5.3 偏重心理学理论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5.3.1 认知法

--5.3.2 全身反应法、沉默法、社团语言学习法、暗示法

--5.3.3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方向

-第五讲测验题

-第五讲作业题

第六讲 汉语二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

-6.1 二语教学过程中的跨文化交际

--6.1 二语教学过程中的跨文化交际

-6.2 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

--6.2 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

-第六讲测验题

-第六讲作业题

4.9 认知科学视角的二语习得理论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