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第三专题:君宪共和总难成 ——资产阶级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 六、资产阶级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 > 3.6 资产阶级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
本节我们分析资产阶级的
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方案
为什么在中国都行不通
康有为被认为是维新派的精神领袖
他的变法理论代表了维新派的主张
其变法理论前后有所变化
为维新派提供了“托古改制”的理论依据
维新派对封建专制制度不满
但又不敢彻底否定
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旧文化
于是
康有为将他的变法主张假托于孔子
将孔子打扮成维新变法的祖师
其目的就是想减少变法的阻力
然而
他的这种理论本身是有缺陷的
特别在学术上受到了许多攻击
不但未能统一维新派内部的思想
反而给维新变法平添了不少阻力
“仿洋改制”不再披上
中国古代圣贤的外衣
而是直接提出学习外国进行变法
只是这个时期的“洋”
主要的不再是西方
而是东方
在向光绪帝进呈的一系列翻译著作中
康有为认为在中国变法改革
不能以西方国家为榜样
而只能以日本和俄国为榜样
根据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
他认为日本和俄国依靠皇权
完成维新变法大业
以达到富国强兵的道路
是中国应该仿效的道路
因此 他认为
当时的中国关键的问题
不在于“立宪法,开国会”
而在于加强光绪帝的权力
因此
康有为在维新运动高潮中
就不再提他原来极力主张的
“立宪法,开国会”的主张了
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
封建君主专制的传统
在专制君主看来
天下就是自家的天下
他绝对不愿意任何人
来与他分享政权
当然他也不会在
没有武装革命的压力下
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即使是在戊戌维新运动中
开明的光绪皇帝也不愿意
让宪法来限制其权力
让国会来分离其权力
后来
清朝廷的“预备立宪”骗局
以“皇族内阁”的出台为结局
就有力地证明了专制君主
不会自动让出自己的统治权力
光绪皇帝与明治天皇
最大的不同是
维新派想依靠一个
并无实权的皇帝来实现
自己君主立宪政治理想
的努力是非常幼稚的
日本明治维新是在
武装倒幕运动后进行的
大量下层武士成为维新的社会基础
特别是武装的倒幕运动
为明治维新扫除了变法的障碍
大大加强了日本维新派
和明治天皇的力量
而戊戌维新运动
既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也没有武装力量的支持
这种自上而下的温和改良
在封建专制政体下
是必然要失败的
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接下来我们分析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
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
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是孙中山提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把反民族压迫
同夺取政权结合起来
对动员革命派和各族人民
起来革命起了积极作用
一共有三方面的内容
孙中山把革命程序分为三个时期
即军政、训政、宪政三个阶段
到宪政阶段才能真正实现主权在民
其中考试权与监察权的独立
是孙中山在西方三权分立的基础上
结合中国传统在政体设置上的独创
这一政策有利于限制
地主对土地的垄断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它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把
土地问题和发展资本主义
联系起来的经济纲领
比较客观地反映了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
三民主义对于组织和发动群众
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和主张都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它又是一个具有
严重局限性的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
虽然也暗寓着争取
民族独立的含义
但是革命派害怕帝国主义
对革命的干涉
甚至幻想通过承认不平等条约
来取得帝国主义国家的承认和支持
因而
最终被帝国主义勾结
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
另外
革命派在将满洲贵族
作为主要打击对象的同时
没有意识到
清王朝的统治实质上
还是阶级统治
汉族的官僚、军阀和地主
与满洲贵族一样
也是革命的敌人
他们认为
只要清皇室能够退位
建立汉族人的政权
谁来掌握政权都不重要
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
给以袁世凯为首的汉族官僚
军阀窃取革命成果提供了机会
民权主义无疑是要
建立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这也是当时所能提出的
最激进的国家体制
但是
中国的资产阶级力量
本来非常弱小
如果没有广大工农的支持
单靠资产阶级的力量
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
革命派在革命中
除了革命的知识分子外
主要利用的是新军和会党
除了这两部分力量
革命派并没有真正去广泛发动
广大工农群众参加革命
特别是没有意识到广大农民
在民主革命中的主力军作用
因此
辛亥革命因缺乏广泛的
群众基础而归于失败
革命派的土地纲领主要
着眼于国家土地所有制
同时他们所设想的“平均地权”
也是通过征收土地税的方式
逐步将土地转移到国家手中
这在一定程度上部分
承认了地主土地所有权
革命派也忽视了农民
对于土地的迫切要求
根本没有在农村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进行土地改革的设想和计划
对此 毛泽东曾说过
这正是对辛亥革命
没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没有真正发动农民参加
革命的历史教训的总结
综上所讲
资产阶级领导的
维新与革命的失败
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
和三民主义方案之所以行不通
是因为它们不适合中国国情
中国既是一个长期
封建制度的农业社会
又是一个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
共同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力量非常弱小
这些基本国情决定了
资产阶级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一、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的历史背景
--Video
-二、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三、西方列强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重要原因
-四、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一专题单元测验题--作业
-一、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爆发
-二、太平天国的失败
-三、洋务运动的兴起
-四、绝对平均主义和“中体西用”的主张不能救中国
-第二专题单元测验题--作业
-一、维新运动的兴起
-二、维新运动的开展与失败
-三、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四、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五、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建立
-六、资产阶级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
-第三专题单元测验题--作业
-一、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二、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
-三、青年毛泽东是怎样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
-四、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和宣传工作
-五、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六、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四专题单元测验题--作业
-一、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探索
-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及其实践
-三、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五专题单元测验题--作业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三、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
-第六专题单元测验题--作业
-一、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
-二、从争取和平到全面内战的爆发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上)
-四、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下)
-五、中国共产党的胜利与新中国的诞生
-第七专题单元测验题--作业
-一、新中国成立初年的挑战与中国共产党的应对
-二、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可能性
-三、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要性
-四、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五、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伟大历史意义
-第八专题单元测验题--作业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早期探索的历史起点
--Video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早期探索的理论成果
--Video
-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早期探索的巨大成就
--Video
-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早期探索中的曲折(上)
--Video
-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早期探索中的曲折(下)
--Video
-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早期探索留给我们的启示
--Video
-第九专题单元测验题--作业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Video
-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及其成就
--Video
-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Video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Video
-五.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Video
-第十专题单元测验题--作业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
--Video
-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Video
-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Video
-四.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Video
-五.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Video
-六.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Video
-第十一专题单元测验题--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