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建筑史——元明清与民居 > 15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 > 第二节 >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设计成就
最后 让我们大致总结一下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设计成就
首先是适应性很强的庭院构成
今天我们讲的北方合院式
江南和南方的厅井式民居
大多是围绕庭院布置房屋的建筑形式
使用范围极广
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主流
实际上黄土高原的窑洞民居
在空间布局上与北方合院原则一致
而东南客家土楼
也可以看做是庭院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
更加向心 内聚的大型庭院
两千多年以来 围绕庭院布置房屋
是中国传统民居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
若与西洋建筑的集中 外向开放相比
中国传统民居庭院建筑
表现出明显的内向 封闭的特征
在北方是围出的庭院 在南方是挖出的天井
在南北气候和各种文化的差异下
它的形态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可以形成从单间 单栋 单院 单层
到多院 多层乃至各种规模的组群
适应中国南北东西差异极大的各种功能
建造 甚至是审美要求
比如华北以防寒为主
北京四合院坐北朝南 开阔疏朗
以便争取冬日阳光
江南夏季潮湿闷热
所以采用窄小的小天井 高耸的马头墙
厅堂开敞 门窗通透
华南一带湿热
所以民居多采取窄巷 深厅
小天井等遮阳纳阴的措施
通过对于单体尺度 距离 连结方式
天井尺度 出檐 悬挑 覆盖等构成细节的调整
庭院式民居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第二 系列化的平面设计
各地民居都有各自的典型形式
比如北京四合院 潮汕天井院
闽粤堂横式住宅等等
都有基本的平面单元
进而组成系列化的设计
以适应不同环境和业主的要求
比如说北京四合院可以从三合院 四合院
两进院 多进院 带跨院
到开设多路侧轴线的大型四合院
潮汕民居以基本的三合院和四合院反复组合
演化出三落四从厝 八厅相向等各种平面组合
进而发展成行列式的平面
浙江的几间几厢房式 闽粤的几堂几横式
也都是一系列从简到繁的标准住宅形式
这种系列性设计可以保证群体协调
设计和施工的简便 单元统一 组织灵活多样
适应性非常强 相当于我们古代的标准化设计
在传统的建造活动中 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另外传统民居还使用了灵活而随机的房屋构架
在北方以抬梁式为主 构架材料厚重
但可以获得较大的室内空间
南方以穿斗式为主
虽然空间跨度有限 但构架轻巧
还可以用长短柱灵活调整高差
还可以增加出挑 披檐等灵活的形式
不论那种构架都具有木构框架灵活的优点
比之西方砖石结构更灵活自由 便于施工
实现内外空间的交流
民居构架属于轻荷载 小跨距 无斗栱的小式构架
它不受固定程式的束约
比起高大的宫殿 庙宇等大式木构架
具有更强的应变能力 产生了很多地方作法
屋顶可高可低 可直可曲 可长可短
还可加减披檐 还可以层层叠落等等
比官式建筑更加灵活丰富
此外中国传统民居还非常重视室外空间的塑造
把它当做与自然交流的媒介 很好地利用起来
尤其是对于庭院和天井
对其形态 收放 花木 墙体 还有小品 铺地等等
都有精心的设计和搭配
形成了独立的艺术性格
比如说北京四合院 它的舒展朴实
还有苏州天井院的秀雅幽深
还有云南一颗印的小巧紧凑
以及闽粤天井的华丽动感等等
室外庭院的艺术风韵
为地方民居增加了美感的享受
再比如说室内外空间的过渡
北方民居内外空间区分严格 各自比较独立
具有独立舒朗的空间感
而南方民居内外空间有很多的渗透交融
具有模糊不定的幽深含蓄的空间感
取得了完整而有个性的空间层次和景观
在空间利用上
黄土高原的窑洞建筑 充分利用黄土地
用减法创造出居住空间
浙江山区则利用分层筑台来争取建房的用地
浙东民居利用山间空间及外檐进退
赢得了更多的有效利用空间
西南山区更是通过出挑 还有吊脚等方式
争取用地 扩大了建筑空间
各地民居密切结合地形 气候
城市环境和生活需要
创造出了很多有效的空间利用方法
此外 各地民居还广泛开发地方性建筑材料
比如西北地区用的土墙 土坯拱
贵州的片石墙 澎湖列岛的礁石墙
还有厦门民居的胭脂红砖
广东南雄的卵石墙
以及泉州的牡蛎壳墙
还有西南民居广泛使用竹材做屋架 墙体
还有竹编抹泥墙等等
民居建筑的用材
一般都偏重于量大 易取的自然材料
不仅经济实用
而且地方材料也造就了
传统民居非常有特色的这种地方色彩
最后 在多种外在条件的影响下
以及建筑内在机制的应对下
在长期的民间选择和积累下
中国各地的传统民居建筑
创造了多种成熟而完整的艺术风格
比如北京四合院 它组群格局方整严谨
庭院舒朗朴实 建筑独立凝重简练
苏州民居 它的组群格局非常的紧凑
天井高耸狭小 空间幽雅丰富 造型秀丽小巧
闽粤天井院 组群布局更加紧密
天井更加狭小 宅内空间更加通透开敞
建筑的装饰性也更浓
客家土楼则是外闭内敞 内聚外防
外观坚实雄伟 类似一座座堡垒
而黄土高原的窑洞民居与黄土地融为一体
具有粗犷 淳朴的艺术风格
可以说传统民居是历史积累和民间智慧的结晶
虽然就其建造技术和使用功能来说
今天早已时过境迁
它的具体手法和材料
不可能在今天完全沿用和重复
但其发生发展
结合各地各种需求的设计方法及创作原则
对于我们今天 乃至未来的民居建筑实践和设计
仍然有不少启发和参考的价值
这或许就是我今天讲课的意义 谢谢大家
-第一节
--元上都与元大都
--元大都宫殿
--元代的宗教建筑
--元代的科技建筑
-第二节
--明代的北京城
--明代的地方城市
-9--作业
-第一节
--明代北京紫禁城
--明代北京皇家坛庙
--明代曲阜孔庙
-第二节
--明代佛教建筑
--明代道教建筑
--明代教育建筑
-10 --作业
-第一节
--清代建筑概述 1
--清代建筑概述 2
--推荐阅读与思考
-第二节
--清代紫禁城 1
--清代紫禁城 2
--参考文献
-第三节
--清代陵寝建筑
--参考文献
-11--作业
-第一节
--清代城市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2 --作业
-第一节
--“准”建筑师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建筑匠 1
--建筑匠 2
--建筑匠 3
-第三节
--案例赏析 1
--案例赏析 2
--案例赏析 3
--html
-13 --作业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第二节
--江南私家园林
--岭南私家园林
--北方私家园林
-14--作业
-第一节
--北方合院式民居
--江南厅井式民居
-第二节
--南方厅井式民居
--东南客家土楼
--黄土高原窑洞民居
-15--作业
-第一节
--回族建筑
--蒙古族建筑
--新疆维吾尔族建筑
-第二节
--多民族建筑小结
-16--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