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2015年清华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一) >  第1周 化工系、热能系、航院、土木系 >  化工系-靖宇 >  问答及答辩结果

返回《2015年清华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一)》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问答及答辩结果在线视频

问答及答辩结果

下一节:答辩人申春简介

返回《2015年清华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一)》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问答及答辩结果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我们各位老师和在座的同学

如果有一些什么好的

问题和建议都可以问

就是我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就是分子

你刚才提到(00:15)结构

表面上的羟基的分布跟取向

都能弄出来吗 你这个

就是它的这个挖孔是怎么来的

就是先给它个挖孔之后

然后再把那个这个

氧原子硅原子

让它要形成电中性

然后饱和

最后再把那个剩的那个孤零零的

那个氧的那个键然后跟氢相连

就形成

然后再通过就是

分子 分子模拟

然后进行全局的几何最优化

最后得到这个构象

然后它的羟基的这个密度在这边

在这

它一百纳米的时候

它的羟基的这个数目

是5.85到5.38

在论文中我有提到过

它与实际的这个值

可能是稍微差一些

它的为什么差的原因

我在论文里有说

(你一般)尽可能发出两个图来

理解 看看你的(1:19)

就是它内部全都是羟基都是满的

在孔道当中

你那个分布是…分布

现在就是你那个

有一个…老是…你说进…以后

还不如直接用了就得了

进那里边 最后来讲

最后工业上有价值的一些东西

(就像氨)常规是氨气

你放进去之后最后化学吸附

和物理吸附这两个里面

贡献到底化学吸附

在低压区的时候

化学吸附是比例很高的

前期的时候这个

这个红色的只有化学吸附

这底下的这一块是物理吸附

所以物理吸附是在高压区的时候

基本上都是物理吸附

在低压区的是化学吸附是主导

那个做的工作不错

尤其从这个开始的模拟

到提出一个理论

然后从理论再引出自己的

一个指导的一个方法

然后方法又进行一个实践

我觉得做的工作不错

(2:29)你那个模拟…

你现在是这个做的时候

对整个范围是只对你修饰的

这个氨的分子

还是连着你周围的这个

就是其他的像这个

硅…这些分子

都做了一个相应的一个影响呢

不考虑载体

载体作为刚性的

载体是作为刚性来考虑的

刚性的 对

那么实际上你等于是在

不同的这样的话

就是你matlab很容易在

等于在不同的分子缺陷中

因为你刚才也说了

有什么(方法)

主要是会进入到一些

分子缺陷这个过程中去

那么很容易在不同的缺陷中

来回迁移

但是它首先是优先占满缺陷的

对吧

优先占满缺陷

就是比如说在常规的

蒙特卡罗方法体系里面

哪一个能量比如说

最适用于它就可能在这概率最多

就是我要蒙特卡罗方法

它就是可能在这个缺陷之间迁移

或者是它次缺陷的地方

然后能找到全局

可能它是能量更低的地方

对 再接着你在多层的时候

实际上如果是不采用matlab

我直接就在多层

因为你后面模拟和计算里面

都有一个大量开始填充的过程

当然大量填充

是一个计算效率的一个下降

会造成你这个计算效率急剧下降

不太 比较难以实现

但实际上随着大量填充

模拟(3:43)的在这里面的

价值就会急剧缩减

因为相当于用蒙特卡罗方法

它也是在填充着每一个分子之间

当分子之间都被填满之后

就实际上形成了一个

整体的一层的包裹

对吧

如果说我们只预测它将来一定

在一定的浸渍浓度

或者浸渍量之上的

(4:07)部分内容的情况下

我就可以把整个的你的

随机挖洞当成一个均匀的

一个一维的一个铺满的一个模型

来进行考虑了

是不是这样的

对 老师说的那个有意义

因为它最终它肯定是要

完全铺满的

蒙特卡罗

就是你看嫁接

浸渍法确实它会很满

然后在嫁接法的时候

它由于比如说

现在引入了一个官能团

可能这个官能团对孔道里面

可能是能量的分布

又产生了新的变化

有可能不一定它就非要占到

这其他的地方

可能这一个又影响了别的地方

所以我就整体要进行蒙特卡罗

不一定它最后非要

是 但是你现在

因为你把它做成一个刚性的

所以就必然带来

刚才我说的这种趋势

可能所以把它做成刚性的

对于你一开始的这个浸渍也好

这个填充也好

它一开始的影响会

就是很有一个明显的效果

但是它最终的时候可能还要考虑

它的一个就是你刚才说的本身

它会形成一个新的

重新的一个势能分布

但是这样的话主要涉及到

一个计算量的

会有多大计算效率

会不会下降这个

谢谢老师 这样我想

可能下一次就是在表面

就不一定全整个的这个

骨架我都给它设成动起来

让它就是在表面的羟基

对 让它设成一部分的柔性

然后让它们一起能变化

但是我没想明白

你这个东西有没有可能

你把就是所有的东西

都做成刚性的不动

动的是羟基

也行 都可以

变成一个羟基的一个随机迁移

他只要把(键角)

做一些改变就可以了

应该很容易做的

对对对

考虑用(分支界限)的方法

是不进行优化可能会更快一点

谢谢老师

这是一个 还有一个

你最终合成的这个东西

通过加入不同的

最终形成了在75度的时候

达到一个吸附最高温度

这个很明显

就是你要说传统的这个

(形成)的方式

和你现在所用这个

(06:00)形式的一个结合的

概念在这里面

应当说就是原来传统的(多孔)

所形成的

随着温度越高吸附量越大

这个问题和你这个问题

是应该在这里面

两种经营都存在的

但是我不知道你现在

因为做的是整个吸附循环

吸附和脱附循环

是在75 105 75 105

这个过程中有没有试过

比如说75吸附之后

然后降温脱附会产生一个

什么样的效果

降温脱附之后

然后再开始进行吸附

还能不能再重新进去

就换句话说它只有在这个孔洞

只有在75或者在更高的温度下

打开

二氧化碳才能进去

进去之后有可能出不来了

出不来之后会带来一些

什么样它的构成的变化

好的 就是刚才就是最后做了

一百次的那个循环了

然后就认为它就是生成了

那个闭环的那个脲键

所以造成了它那个

我觉得闭环是脲键吗

还是属于这个二氧化碳

跟它之间的一个结合

变成一种这个一旦是有这个

少量水存在的话

变成一个碳酸盐这个

就是或者是一种氨基的

一个碳酸盐

或者是氨基的一个其他盐的话

它与其他的羟基再进行作用

形成一个比较死的一个东西了

我懂了

有没有这个可能

我懂了

就是因为体系很复杂

又有水

然后它可能生成了很多

因为你在这个模拟过程中

没考虑水的影响

对 因为我没有考虑水的影响

而实际体系里面

可能会有水的存在

有可能

所以它对于面对这个复杂问题

回去还得再更深入

再把那个更贴近实际

再研究一下

可以在你的模拟里面

适当考虑有一点水引入可能

但是模拟因为太复杂了

必须再通过一些其他东西

再给它简化掉

来考虑一下

谢谢老师

有一个小问题

那个这个(工艺)还是做的很好

就是从(产业)模拟的

分子制造设计

最后也能建立以及后面的

相应的实验的一些资质

所以整个的作为博士论文

非常 系统性非常好

所以这一块还是值得肯定的

我觉得整个的工作量很大

我现在提一个问题的话

就是 就是更贴合实际的

一些东西

你现在从整个的二氧化碳

普及的话

你现在二氧化碳的产生量

最大的 是吧

那一块是应该是燃煤电厂

燃煤电厂这一块的话就是说

所以这里头带来一个

一些相应的一些细节的问题

那出来的烟道气经过就是

脱硫脱硝之后 是吧

你整体来说

它里头相应还有一些

比如说细颗粒

比如说像(8:47)等等

都在涂层之后

就是(近)涂层

还有一些少量的一些细颗粒

这样的话对你的就是说

就是吸附颗粒的孔道

那些东西有没有影响

另外就是它出来里头

还有一些就是说

虽然脱硝以后消除很多 90%多

但是还有5%在材料里头

是吧 就是另外一个问题

就是说 从 你臆测一下

因为比如说一百万千瓦基础的

这样一个电厂

那么它的烟道气的量是

百万立方米每小时这样一个量

是用于这个方法的话

就将来的工业有没有可能

就是说你来捕集 是吧

因为这个是 很实际的问题

因为你捕集不了

实际上就是可能还是

在做一些实验室的

非常基础性的理论的一些

那些东西 就是说从到应用

走过去的话可能还距离比较长

谢谢高老师

第一个问题就是颗粒

对吸附的这个效果的影响

我想如果在那个吸附床里面

对吸附剂产生了很多的颗粒

可能就 就是不一定是

二氧化碳捕集

就是在任何的气体分离工业

里面的这个吸附

只要有颗粒杂质

它肯定是遮盖了

会造成这个可能堵住了孔道

或者是它那个流动性

造成了短路死区这样的

肯定有不良的影响

在实际过程当中

可以加入旋风分离器这些

可以来把那个颗粒

都给它给在这个

吸附之前给它除掉

如果除不掉的就是很细小的

这种粉尘

我想在 在可能在设备的

就是一些除尘

再进行来改进一下

这一种从目前来看

不可能完全存在

对吧 要这个实际存在的问题

就是说

你知道这个电厂现在的

最怕的就是这一类的污染

知道吗

固体颗粒的污染

是一个很麻烦的一件事

而且这个投资的成本

是相当大的

现在包括搞的这个静电的

这种所谓的脱这个固体颗粒

会给电厂的成本

增加百分之十几

很高的一个 一个问题

谢谢老师

有好处在哪

(它的)你这个孔道的尺寸

比那个这个颗粒的尺寸要小

好几个数量级

所以不用考虑这个问题

当然它对(11:29)压降的影响

会很大

谢谢老师 我回去再给这个问题

好好研究一下

然后第二个就是那个

关于整个电厂器的这个成本问题

就是有大量的这种

专门做系统工程的人

他们对这个进行了一些(恒算)

拿出了一个比较重要的

这个结果

它可能就是对这方面

可能能解释

就是它就认为这个

比如说就是在电厂

或者是天然气捕集当中

他们的这个能耗

主要的变化以吸附法为例

他就是包括一部分那个再生

就是进行分离之后再生

第二个就是它的这个

要压缩在高压下

这变压吸附

所以就有两部分

他们通过计算就最终的结果

就是其实就前面这些

都是比较特殊的一些

那个吸附剂

这些吸附剂材料

就是在那个低压区

它那个吸附量一下就很高的

这样的在200毫克每克

所以目前就是除了我们要做这种

很新的这种就是

但是这些新型的吸附剂

都不能显著的提高它的稳定性

那不能抗水

所以它只是做一些理论的计算

他们在这里面它认为

能有效的就是这么几个

然后其他就是什么钠X

然后钙A

像我们的这个吸附剂

大概的这个成本的

那个跟钠AX和钙A的都差不多

就在这一个数量级上

大概是这样的

就是具体的我们的那个价格

我还有一个问题

就是说比如说百万立方米

每小时的处理量

你从你的做完这个

就是有没有可能 是吧

这个思路

我觉得有点高

就是还是应该用氨溶液吸收法

我觉得更好

还是比较能对处理量大的

还是比较有利的

像这种吸附法

我认为还是应该

(属于)比较微量的这种的

或者是极其低浓度的

这种二氧化碳的捕集

效果是比较好一点的

我接着刚才那个(13:32)

再问一下

因为刚才你提到的那个

感谢了一堆人

其实我觉得你还应该

感谢一波人

感谢哪一波人呢

感谢一波学生

他在那里当助教的时候

那波学生可喜欢他了

那学生亲自跟我讲

亲口跟我讲

说 我不说名了

说大学几年来遇到的最好的助教

他的实验态度特别好

他的实验正好是吸收的实验

但是接着那个又问你一个

你刚才也提到溶剂吸收的方法

你自己判断一下

溶剂吸收法和那个吸附法

对于这个二氧化碳的

这个捕集来说

那个到底哪个可能更好一些

特别是你这个

刚才老师也问到了

说你这个吸附剂挺好

可是你把它搁在(孔)上了

你不把它搁在孔上

搁在溶液里面来用是不也行

搁在溶液里就要注意一下

就是不能把那个改性试剂

完了溶解到那个水里面

第二个就是

你比如说在水里面

它搅动起来像那个浆状的

它既有水了还能跟那个氨

形成化学吸收

把那个(重氨)和(14:44)

都用那个就是效果都发挥出来

理论上应该是感觉很好的

但是二氧化碳进入到孔道当中

就是它就是它的那个

在水里可能直接就吸收了

它不一定能进到那个孔道里头

发挥作用的还是孔道里的那个氨

所以它就可能不一定能产生那个

就是能进到里面进行反应

还有一个就是你从刚才讲的那个

你做那个解析

和吸收的讨论的循环

那解析的是怎么实现的

因为你想的赶快100度

那全是一堆物理颗粒

你怎么给它加热呢

用的是磁悬浮天平法

它就是非常精密的

它就是超过100度是用电加热

它的加热那个速率是很慢的

其实你看那个

这个吸附和解析的这一种实验

它这个就是做出来就是这样的

但实际上它要做一个自主实验

要需要三天时间

要预处理然后测浮力

然后测这个

它就是很精密的

就是里面我们加的那个克数

都是0.1克左右很少的

所以它的那个温度控制还是比较

那你说刚才你也提到了

少量的低浓度的

二氧化碳吸收的时候

当然那个鼓吹的(16:09)那个方法

那那个做解析的时候

你不好做

谢谢老师

我再

在固定床层的热效应问题上

再考虑下下工夫

我提两个小问题

靖宇论文我看了

是我审的

我觉得做的工作还是挺不错的

应该还是挺系统

在这个热力学

这个方面也有一些

尤其是挖孔这个方法

觉得还是比较新的

还是一个在热力学方面的

有两个问题就是说

在第一部分MCM41这一块

你说这个二氧化碳

主要是和这个硅羟基作用

因为这个硅羟基

在这个表面有好几种

一个是硅然后直接连一个羟基

还有一个是这个硅

两个羟基之间

它还有缩合

它缩合之后连

就是硅氧然后硅

然后上面有一个H

所以这两个之间

就是有什么区别吗

对二氧化碳的作用力

就是我们的这个模型

都是一硅然后一个羟基作用

我看你那大部分就是

都是这样的

因为你这个MCM41是550度焙烧

焙烧完的话

它就会两个羟基有可能会缩合

所以当然它中间

反正有不同的状态

就是可能我觉得

这部分我以后建立模型的时候

把这部分再考虑一下

我们现在可能是简化的模型

都是单羟基的

我看你都是单羟基的

还有一点就是说

我们前边呢这个模拟计算

都是MCM41

包括这个氨的浸渍

到后边我们的实验

采用的是SBA15

就这两个之间

当时我也提了这个问题

就说我这个做这个计算呢

我是为了指导我后面的实验也好

或者什么也好

我怎么因为它俩的孔径不一样

而且你到后边我感觉研究的大部分

是负载的一些氨的种类

氨的这个状态或者什么的

就是说我前面这个MCM41

对它有什么指导作用呢

就是说SBA15当然它孔径大一些

就是MCM41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最简单的模型

然后接下来又发展了SBA15

它们的那个结构

都是硅氨硅氨的这种随机分布的

然后内部孔道也是羟基的

结构也都是六方蜂窝状的

所以它们本质也都是一样的

只不过是SBA15在MCM41的发展上

孔径孔体级更大了

就是它们都是相通的

因为初始的时候

我们做分子模拟

就是从简单的

具有代表性的入手去做的

然后后续做SBA15

主要是因为

目前流行的还是SBA15

它的孔径比较大

吸附效果比较好

也方便与其他的

这种研究进行比较

这样

当然我前面

并没有就是说通过模拟

证明SBA15可能

比MCM41孔径增加了之后

然后或者说它的这个

因为孔径孔容和底表面积之间

是有一个有一个关系的

对吧

你可能孔径孔容大了

可能底表面积就会下降

硅羟基的密度就会下降

所以我觉得这个中间可能要

当然还是我说的

你后边因为你都做了氨了

跟前边的那个OH什么之类的

没什么关系了

当然你要负载氨的话

肯定是SBA15是比较好的

因为你有大的分子要进去

所以我觉得就是说在前边

那一块的话还可以完善一下

就是MCM41 SBA-15和MCFS之间的

那个吸附的比较

不浸渍氨

我觉得可能

对的对的

就是在骨架上在建立

就是把挖孔的孔的尺寸改变

然后变再做SBA15的这个

然后进行一系列的研究

谢谢老师

别的没有

这工作做的还是很不错的

花了很多工夫

自己去钻研很多问题

有一个问题你说

你这个分子模拟这个程序

是你自己编的一个软件

还是商用软件还是什么软件

就是经典的(20:33)

蒙特卡罗商业软件

用商业软件来做的

但是实际上你要比如进行模拟退火

进行分子的处理

对于原子的分布统计

都是要自己进行程序编写的

包括你压力异度的转换

包括那个就是绝对吸附量

热力学(异界)的关系

都是用自己的程序来算的

这样

就是如果你用了商业软件

希望你把这个说出来

到底是哪个公司的软件

这个是规范的

第二个问题就是说

你现在的这个做这个模拟的时候

先把这个MCM41这个固定了

但是我就觉得是不是应该考虑

就是你的浸渍过程

或者嫁接过程当中

它的结构是不是会变

是吧

你现在按照现在这个挖好了

这个去给它算好了

但是你在浸渍的过程

你有化学的过程在进行处理

是吧

各种溶剂和嫁接也同样

那么这个过程当中

它会这个你这个载体

它的结构会发生变化

所以要考虑这个因素

所以我不知道

你这边考虑到这个因素没有

跟张老师提的建议是一样的

在那个表面应该

再给它设置成柔性的

让比如说它的这个浸渍

不光是浸渍

基团的能力

跟它的孔径结构的变化

对吧

尤其是这种那个非(21:59)的东西

是它的我们要尽量选择稳定性

它结构的稳定性

…也肯定是变化的

都有变化的

所以你现在这种算法

是比较理想的一种算法

就认为它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这种模型 是不是

当然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不能说

不能跟实际是有一定距离的

这个就是要考虑这个因素在里头

其他的一些问题

我没有其他的别的可问了

老师们对于你的这个工作

应该说还是很肯定的

我倒是听完了大家的这个建议

包括你的报告有几个地方

我们可以去

首先一点的话

我是觉得你刚才在最后一张片子

去强调了现在对于吸附法

也就说活性炭和(费思)分子3

是已经商业化了

对吧

但是你更多的谈到它的稳定性问题

实际上我们说吸附法

在工业上应用里边

是变压吸附的过程

没有变温的概念

知道吗

所以这地方

就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

就是你只要用化学吸附

你一定是要变温

对吧

所以呢这样的话呢

就马上就提出来

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对于多孔材料的导热性质

你是怎么考虑的

这是第一个问题

否则的话我们说

你如果说我慢慢加热

哪一个工厂刚才高老师一说

每小时几百万立方米的

这个物质要让你处理

对吧

那从这个速率的角度

你是一个怎么考虑

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的话呢

我们说在这个概念里边

你刚才专门提到高温退火

那从这个最后的结论来说

我倒是建议把它反过来写

就是基于全局最优的方法

来实现了这么一个概念

而不要反过来说

说实现了全局最优

这个说法是比较危险的

知道吗

就是我们说你是一个以全局最优

作为你的目标函数

来进行一个高温退火的

一个模拟过程

对吧

但是千万不要去说成

你实现了全局最优

我觉得这个就是

马上就带来一个问题

是什么呢

就是你的(24:09)量你的负载量

对吧

在什么条件底下是最优的

你没有去说

对吧

而是认为我现在

就是这个条件就是最优的

实际上我觉得这地方

你除非加上约束条件

对吧

在什么样的挖出来的孔

硅羟基含量多少的时候

我负载量多少的时候

这个时候是一个什么优化

这才是一个科学的描述

对吧

这是第二点

我就说所谓的你的提法

你是怎么考虑的

第三个问题就是刚才

我是觉得从我们化工的

这个老师和同学来说

可能都需要去学习一点这个

就是现在你把这个挖孔的

随机挖孔的这个

这个模型把它做好了以后

实际上补充氢原子的方法

不是一个科学的方法

对吧

应该最少你应该从本身MCM41

MCM48以及SBA15

这些材料本身

硅羟基的密度是多少

对吧

应该从理论上是有一个值的

有了这个值

你才来考虑我补充

哪些应该是补充羟基

哪些是我补充硅氧硅

对吧

而不是都补充氢

补充氢的话就会造成

无形中你的羟基密度

对吧

特别是羟基密度会大大的改变

这个材料的稳定性

和材料的结构性质

所以我是建议第三点的话

就是对于这个材料本身的

这个羟基密度的这个方法

还是要用实验和你的模型

要去结合

不能够说我挖出来了以后

我按照这个所谓的

这个电荷平衡的概念

我就补充了氢了

是补充氢是平衡了

但是实际的结果

跟你得到的羟基密度

因为我们说这个材料制备本身

它是全靠水热的

晶化剔除来得到的

它水热晶化剔除

最重要的一个目的

就是要大幅度的降低羟基密度

把材料的强度提高

对吧

而你现在的挖完了以后

你又把这个所谓的这个羟基

你就用氢又去补充了

对吧

所以第三点我是建议呢

在这个地方可以

再好好的做一点调整

让它更符合

你的这个材料本身的性质

可能这样的结果可能会更好

谢谢老师

所以对第二点第三点

我觉得还是对学术

还得更加严谨一些

然后通过实验

跟理论再多对照一些

对于第一个问题

我在佛山那面做吸附的时候

也是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就是氟碳内的气体

它也是在这个瞬间

它的那个热量就增加很多

我们是这样解决的

是在设备上解决的

就是吸附剂在造粒完之后

就是把它分成了一段又一段的

然后它的进料给它进行改变

首先就是原料气从上方进入

这个时候让它提前进行预热

然后在底下

形成一个裂管式分布器

换热

然后就是裂管式的那个分布器

然后让它从整个的这样的

这样出来

然后内壁是像一个那个就是

裂管式换热器一样

就这样

它就是它的温度

就不至于飞温很快

就这样就控制它的温度的

所以说我现在最关心的

就是脱附的时候的温度

脱附的时候

温度就变了

不是你现在吸收本身它放热

那个热量和你现在的

这个控制来说

应该问题不会太大

因为什么呢

因为你首先

是二氧化碳浓度比较低

对吧

所以呢我

只要解决是低浓度的概念

而且有大量的氮气做载气

对吧

但是反过来解析的时候

你是不能再用氮气去催的

对吧

你是全靠加热和减压

对吧

所以这个时候就是说

多孔材料的导热性质

可以直接决定解析的速率

如果解析速率不够快

这是一个很麻烦的事

对吧

所以这一块我是觉得

只是从化工的论文的角度

这个方面要考虑

当然从技术研究

我觉得做的很好

谢谢老师

好吧

我们各位老师同学还有什么问题

如果没有

我们就到这儿

好吧

谢谢靖宇老师

谢谢各位老师

那个我们刚才答辩委员会

就靖宇同学的博士论文

形成了一个答辩决议

我们下边请我们的这个秘书

(徐建宏)博士给我们念一下

这个靖宇同学的

博士论文答辩的这个决议

谢谢主持人

靖宇博士论文答辩决议

吸附法普及二氧化碳

是温室气体减排

和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

论文以分子模拟

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对功能化(29:02)

硅类二氧化碳吸附剂进行研究

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和使用价值

主要创新性成果如下

一采用随机挖孔的方法

建立了六方形和立方形两种MCM41

载体的结构模型

并对微观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

为模拟计算提供了基础

二基于全集最优准则

采用模拟退火方法

建立了氨功能化吸附剂构想

模拟了(29:31)氨

在孔道中的存在位置和状态

并对二氧化碳吸附性能

进行了预测

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室符合良好

三以SBA15为载体

制备了…氨类高分子

和混合氨修饰的新型…孔硅吸附剂

其中混合氨修饰的吸附剂

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论文文献综述全面

撰写条理清楚

数据详实

理论分析合理

结论可信

创新性强

是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

论文工作表明

作者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答辩过程表述清楚

回答问题正确

答辩委员会经无记名投票

一致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建议授予靖宇同学工学博士学位

谢谢

祝贺靖宇同学

你有什么想表达的吗

我们是不是有同学献花呀

这样

谢谢

祝贺你

完了你是不是想说几句

我在我们化工系

就是一个普通的博士生

然后还有很多科研能力

特别好的博士生

都是特别值得我欣赏的

然后我还不够努力

我还需要奋进

接下来我在就是化工系告诉我

让我再继续努力

在以后的工作当中

谢谢

祝贺

这样我们这个答辩就到此结束

2015年清华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一)课程列表:

第1周 化工系、热能系、航院、土木系

-化工系-侯瑞君

--答辩人侯瑞君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问答及答辩结果

-化工系-靖宇

--答辩人靖宇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问答及答辩结果

-化工系-申春

--答辩人申春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问答及答辩结果

-热能系-周会

--答辩人周会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问答及答辩结果

-航院-李京阳

--答辩人李京阳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问答及答辩结果

--导师点评

--个人感言

-土木系-安钰丰

--答辩人安钰丰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问答及答辩结果

第2周 机械系、自动化系、交叉信息学院

-机械系-刘向

--答辩人刘向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问答及答辩结果

-机械系-白鹏

--答辩人白鹏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问答及答辩结果

-自动化系-黄高

--答辩人黄高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问答及答辩结果

-自动化系-江奔奔

--答辩人江奔奔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问答及答辩结果

-自动化系-杨霄

--答辩人杨霄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问答及答辩结果

-自动化系-王圣尧

--答辩人王圣尧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问答及答辩结果

-交叉信息学院-顾钊铨

--答辩人顾钊铨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问答及答辩结果

--导师点评

--个人感言

第3周 水利系、微纳电子系、工物系、材料学院、医学院、法学院

-水利系-武明鑫

--答辩人武明鑫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问答及答辩结果

-微纳电子系-田禾

--答辩人田禾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问答及答辩结果

-工程物理系-付明

--答辩人付明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问答及答辩结果

-工程物理系-刘飞翔

--答辩人刘飞翔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材料学院-李洒

--答辩人李洒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问答及答辩结果

-医学院-江力玮

--答辩人江力玮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问答及答辩结果

-医学院-左腾

--答辩人左腾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问答及答辩结果

-法学院-王一超

-- 答辩人王一超简介

--论文摘要

--答辩陈述

--问答及答辩结果

问答及答辩结果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