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应用语言学理论与实践 >  第四讲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发展——走近学习者 >  4.4 中介语理论 >  4.4 中介语理论

返回《应用语言学理论与实践》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4.4 中介语理论在线视频

4.4 中介语理论

下一节:4.5 习得顺序研究

返回《应用语言学理论与实践》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4.4 中介语理论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好

学完偏误分析研究之后

我们要来学习中介语理论

对学习者语言系统的证明

其实从偏误分析开始

研究者的注意力

就被吸引到学习者自身的语言体系中去了

通过失误和偏误的区分

研究者意识到了学习者语言体系的价值

于是越来越多的学者

关注学习者语言系统的描写

对学习者语言系统的证明

中介语理论就逐渐形成了

其实中介语这个术语能沉淀下来

也是逐渐得到研究者的认同的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砺的

最早是科德

提出了过渡能力这个术语

来描述学习者的语言体系

从其英语名称transitional competence

或者transitional dialect

可以看出

这就是学习者的语言体系

它具有变化的动态特点

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

也不同于学习者的目的语

所以在汉语中它被翻译为过渡能力

然后出现了Nemse所提出的“近似系统”的概念

其中的近似approximative指的是

学习者所使用的语言与目的语有一定的偏离

他强调近似系统的相对独立性

相对稳定性以及一定的差异性

Selinker所提出的中介语表述

“interlanguage”在学界中被广泛使用

与其定义的客观性有很大关系

一方面inter——“中间”是比较客观的

它客观反应了学习者语言的过渡性质

另一方面

它也没有褒义或者贬义等词语色彩上的偏向

因此中介语这个术语出现以后

就受到研究者的认同

一直沿用至今

Selinker和他的同事们

对20个以英语为母语的

七岁法语学习者进行了纵向追踪研究

他们尽量把学习的过程控制在课堂环境之中

结果发现学习者的中介语在第一语言迁移

第二语言规则的泛化等方面

都表现出了一定的规律性和系统性

表明中介语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这个研究成为其中介语理论的基础

那么中介语有哪些特点呢

Selinker提出:中介语具有五个特性

首先是会受到母语迁移的影响

其次是会受到语言训练的影响

第三,是会受到学习策略的影响

第四,受到交际策略的影响

最后还会出现目的语规则的泛化

Selinker提出

由于这些复杂的原因

中介语最后难以达到目的语的水平

会形成“化石化”的现象

那么在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

最典型的“化石化”现象

就是语音方面的“洋腔洋调”难以纠正

在Selinker之后

人们对中介语的性质的认识更为全面

更为成熟

提出中介语具有自然语言所具有的

可渗透性、可变性和系统性

其中可渗透性是指学习者

在语言接触的过程中会自然吸收目的语的特点

从而推动中介语向目的语的靠近

例如初中级的学生学习汉语时

请假的时候会跟老师说

“老师,我有事不能来上课。”

可是高级阶段的好学生会说

“老师,我有事上不了课。”

从“不能来上课”到“上不了课”

这种地道的表达

体现了学生对语言形式和语境映射的熟练化

体现了中介语的可渗透性

此外

如果说

早期中介语理论着重于中介语概念的提出

以及对中介语性质的分析的话

那么后期的中介语理论

它则着力于通过对中介语的分析和描写

来捕捉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

这种分析和描写就可以有多种角度

例如,经典的偏误分析的角度

有扩展的语言发展的角度

还有侧重发展机制描写的语言对比分析的角度

还有话语分析的角度

它着重于描写中介语中

形式与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

总的来看

从偏误分析到中介语理论

研究者对学习者

语言系统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

不仅认识到了中介语系统的长期性

而且给其以证明

将其作为一个与母语、目的语

相对应的独立系统来研究

大大丰富了人们对二语习得特点的认识

那么,同学们

你们生活中有没有中介语呢?

你们大多有辅导留学生

或者给留学生上课的经历

你能举出几个留学生

学习汉语时的中介语现象吗?

比如说在语音方面可变的、难变的有哪些呢?

在词汇学习方面,好学的、易错的又有哪些呢?

哪些系统性的偏误会达到化石化的现象?

哪些系统性的偏误又容易纠正呢?

类似的观察和思考非常有趣

同学们你们可以留意一下

今天我们就先学到这里

应用语言学理论与实践课程列表:

第一讲 应用语言学综论

-1.1 课程介绍

--1.1 课程介绍

-1.2 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实践的关系

--1.2 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实践的关系

-1.3 应用语言学视野下的汉语二语教学

--应用语言学视野下的汉语二语教学1(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

--应用语言学视野下的汉语二语教学2(汉语教学与汉字汉语拼音的教学)

-1.4“对外汉语教学”与“国际汉语教学”

--1.4“对外汉语教学”与“国际汉语教学”

-第一讲测验题

-第一讲作业题

第二讲 语言与语言学习

-2.1语言本质与语言学习

--2.1.1 如何认识语言的本质

--2.1.2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2.1.3人类语言获得的研究与二语教学

-2.2语言学习的目标

--2.2.1儿童语言发展与人类语言学习

--2.2.2母语者语言水平与二语者水平

--2.2.3如何为二语者制定学习目标

-第二讲测验题

-第二讲作业题

第三讲 语言学与第二语言教学

-3.1第三讲内容简介

-- 3.1.1进行第二语言教学为什么需要学习语言学理论 3.1.2 第三讲主要内容——不同语言学理论与语言教学的关系

-3.2 历史比较语言学与比较研究方法的借鉴1

--历史比较语言学概述

-3.3 历史比较语言学与比较研究方法的借鉴2

--第二语言教学对比较研究方法的借鉴

-3.4 结构主义语言学与语言教学1

--结构主义说略

-3.5 结构主义语言学与语言教学2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与汉语第二语言教学

-3.6乔姆斯基语言学与语言教学1

--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发展

-3.7 乔姆斯基语言学与语言教学2

--乔姆斯基的语言观

-3.8 乔姆斯基语言学与语言教学3

--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影响与对语言教学的意义

-3.9 功能主义语言学与语言教学1

--系统功能语法与语言教学

-3.10 功能主义语言学与语言教学2

--语篇理论与语言教学

-3.11 认知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认知语言学及其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3.12 语言教学与语言学理论的互动

--语言教学与语言学的互相

-第三讲测验题

-第三讲作业题

第四讲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发展——走近学习者

-4.1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概述

--4.1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概述

-4.2 对比分析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

--4.2 对比分析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

-4.3 偏误分析研究的兴起

--4.3 偏误分析研究的兴起

-4.4 中介语理论

--4.4 中介语理论

-4.5 习得顺序研究

--4.5 习得顺序研究

-4.6 语言共性理论指导下的二语习得研究

--4.6 语言共性理论指导下的二语习得研究

-4.7 克拉申的监控模式理论

--4.7 克拉申的监控模式理论

-4.8 社会文化视角的二语习得理论

--4.8 社会文化视角的二语习得理论

-4.9 认知科学视角的二语习得理论

--4.9 认知科学视角的二语习得理论

-4.10 二语习得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4.10 二语习得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四讲测验题

-第四讲作业题

第五讲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选择与应用

-5.1 教学法概述

--5.1.1 教学法的产生及其理论基础

--5.1.2 语法翻译法的价值

--5.1.3 直接法的意义

--5.1.4 苏联的主要教学法流派

-5.2偏语言学理论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5.2.1 情景法、听说法和视听法

--5.2.2 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

-5.3 偏重心理学理论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5.3.1 认知法

--5.3.2 全身反应法、沉默法、社团语言学习法、暗示法

--5.3.3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方向

-第五讲测验题

-第五讲作业题

第六讲 汉语二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

-6.1 二语教学过程中的跨文化交际

--6.1 二语教学过程中的跨文化交际

-6.2 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

--6.2 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

-第六讲测验题

-第六讲作业题

4.4 中介语理论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