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分析化学 >  第六章 沉淀滴定法 >  6.2 莫尔(Mohr)法 >  Video

返回《分析化学》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Video在线视频

下一节:Video

返回《分析化学》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Video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大家好

这一讲我们来学习银量法中

最常见的方法莫尔法

莫尔法是水质监测中

氯化物含量测定常常使用的方法

而且是国际国内标准分析方法之一

国标里有时也称为硝酸银滴定法

莫尔法以铬酸钾作指示剂

Mohr是发现这个指示剂的人名

下面我们一起了解

莫尔法的方法原理和注意事项

莫尔法是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

以铬酸钾作指示剂

用硝酸银标准溶液直接滴定氯离子

或溴离子的方法

根据分步沉淀的原理

随着硝酸银溶液的不断加入

首先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当氯化银定量沉淀完全后

出现砖红色铬酸银沉淀

指示到达滴定终点

因为铬酸根是黄色

所以终点是黄色突变为橙色

那么问大家两个问题

银离子和氯离子

铬酸根离子都能生成沉淀

为什么是氯化银先沉淀呢

铬酸银沉淀时

氯离子沉淀完全了吗

我们通过讨论分步沉淀的原理

来回答这两个问题

假设滴定液中

氯离子的浓度为0.1 mol/L

指示剂铬酸钾一般用量不可能太多

我们假定其浓度为0.01 mol/L

根据两种沉淀的溶度积

可以得到开始生成氯化银所需要的

银离子为1.8×10-9 mol/L

而生成铬酸银需要的

银离子是1.4×10-5 mol/L

氯化银沉淀需要的银离子更少

所以开始滴定时

氯化银先沉淀

那么终点铬酸银开始沉淀时

氯离子沉淀确保完全了吗

这时候可以根据终点银离子的浓度

和氯化银的溶度积

来计算剩余的氯离子浓度

结果氯离子还剩余1.3×10-5 mol/L

与滴定前的0.01 mol/L相比

浓度降低了3个数量级

说明终点变色时

氯离子已沉淀得相当完全

使用莫尔法应特别注意两点

首先是铬酸钾指示剂的用量

大家学习其它滴定法时

指示剂用量一般都是一滴两滴

不要加太多就行

为什么铬酸钾指示剂用量需要特别说明呢

我们以0.1 mmol/L硝酸银溶液

滴定同浓度的氯化钠为例进行计算

滴定终点时

氯化银沉淀和铬酸银沉淀的KSP都应满足

这两个等式联合整理后

可以得到氯离子和铬酸根浓度的关系式

这说明终点时

氯离子剩余的量与铬酸根的用量是相关的

铬酸钾的用量直接影响终点误差的大小

那么铬酸钾用量多少合适呢

已知计量点时

氯离子的浓度为1.3×10-5 mol/L

根据铬酸银的溶度积

可以计算此时

所需要的铬酸根的浓度为10mmol/L

因为铬酸钾本身呈黄色

浓度过高会影响终点的判断

所以实际应用中

常使用5 mmol/L浓度的铬酸钾

作指示剂

这意味着氯离子剩余的量会更少

滴定时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溶液会过量

滴定终点就会落在化学计量点之后

虽然如此

终点误差仍然小于0.1%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不受影响

大家课后可以验证一下

其次是酸度

酸度是许多分析方法

必须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莫尔法的最佳酸度范围是pH 6.5~10

因为铬酸根离子有酸效应

铬酸的pKa2 等于 6.5

如果酸度过高

铬酸根的浓度降低

沉淀会出现过迟或不出现

如果碱度过高

则银离子会水解

可能出现氧化银沉淀

使滴定无法进行

特别是

如果试液中有氨存在

最佳的酸度范围

应该调整为pH 6.5 ~7.2

为什么pH的上限降低了呢

因为此时会出现络合效应

氨和银离子能生成银氨络合物

会增大氯化银和铬酸银的溶解度

莫尔法的优点是可以测定氯离子 溴离子

方法直接简单准确

但莫尔法的缺点是

测定碘离子和硫氰根离子的时候误差较大

因为碘化银或硫氰化银沉淀强烈吸附碘离子

或硫氰根离子

使终点变化不明显或者提前

其次

莫尔法不能用氯化钠标准溶液直接滴定银离子

因为先与指示剂生成铬酸银沉淀

转化为氯化银沉淀的速度会十分缓慢

无法指示终点

另外莫尔法选择性较差

凡能与铬酸根或银离子

生成沉淀的阳离子或阴离子

以及有色离子都有干扰必须事先除去

以上就是莫尔法的相关介绍谢谢

分析化学课程列表:

第一章 绪论

-1.1分析化学的任务、定义和作用

--Video

-1.1分析化学的任务、定义和作用--作业

-1.2分析方法的分类与选择

--Video

-第一章 绪论--1.2分析方法的分类与选择

-1.3分析过程及结果的表示方法

--Video

-1.3分析过程及结果的表示方法--作业

-1.4滴定分析法概述

--Video

-1.4滴定分析法概述--作业

-1.5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

--Video

-1.5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作业

-1.6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Video

-1.6滴定分析中的计算--作业

第二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2.1误差的分类

--Video

-2.1误差的分类--作业

-2.2误差与准确度

--Video

-2.2误差与准确度--作业

-2.3偏差与精密度

--Video

-2.3偏差与精密度--作业

-2.4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Video

-2.4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作业

-2.5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Video

-2.5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作业

-2.6标准正态分布和t分布

--Video

-第二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2.6标准正态分布和t分布

-2.7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Video

-2.7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作业

-2.8显著性检验

--Video

-2.8显著性检验--作业

-2.9可疑值的取舍

--Video

-2.9可疑值的取舍--作业

-2.10有效数字的位数

--Video

-2.10有效数字的位数--作业

-2.11有效数字的修约和运算规则

--Video

-2.11有效数字的修约和运算规则--作业

-2.12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Video

-2.12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作业

-2.13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Video

-2.13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作业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3.1酸碱理论与酸碱反应

--Video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3.1酸碱理论与酸碱反应

-3.2酸碱反应中的化学平衡

--Video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3.2酸碱反应中的化学平衡

-3.3酸碱溶液中的物料平衡、电荷平衡和质子平衡

--Video

-3.3酸碱溶液中的物料平衡、电荷平衡和质子平衡

-3.4分布分数

--Video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3.4分布分数

-3.5一元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

--Video

-3.5一元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

-3.6其他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

--Video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3.6其他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

-3.7酸碱缓冲溶液

--Video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3.7酸碱缓冲溶液

-3.8酸碱指示剂

--Video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3.8酸碱指示剂

-3.9酸碱滴定原理-一元强酸(碱)的滴定

--Video

-3.9酸碱滴定原理-一元强酸(碱)的滴定

-3.10酸碱滴定原理-一元弱酸(碱)的滴定

--Video

-3.10酸碱滴定原理-一元弱酸(碱)的滴定

-3.11酸碱滴定原理-多元酸(碱)和混合酸碱的滴定

--Video

-3.11酸碱滴定原理-多元酸(碱)和混合酸碱的滴定

-3.12终点误差

--Video

-3.13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Video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

-4.1 分析化学中的配合物

--Video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4.1 分析化学中的配合物

-4.2 EDTA及其配合物

--Video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4.2 EDTA及其配合物

-4.3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Video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4.3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4.4 配位滴定的副反应

--Video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4.4 配位滴定的副反应

-4.5 EDTA的副反应

--Video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4.5 EDTA的副反应

-4.6 金属离子的副反应

--Video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4.6 金属离子的副反应

-4.7 MY的条件稳定常数

--Video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4.7 MY的条件稳定常数

-4.8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Video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4.8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4.9 金属指示剂

--Video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4.9 金属指示剂

-4.10金属指示剂的选择

--Video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4.10金属指示剂的选择

-4.11配位滴定可行性判断及酸度控制

--Video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4.11配位滴定可行性判断及酸度控制

-4.12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措施

--Video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4.12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措施

-4.13配位滴定方式及应用

--Video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4.13配位滴定方式及应用

第五章 氧还原滴定法

-5.1氧化还原平衡与条件电极电位

--Video

-第五章 氧还原滴定法--5.1氧化还原平衡与条件电极电位

-5.2条件电极电位的影响因素

--Video

-第五章 氧还原滴定法--5.2条件电极电位的影响因素

-5.3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Video

-第五章 氧还原滴定法--5.3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5.4氧化还原反应速率

--Video

-第五章 氧还原滴定法--5.4氧化还原反应速率

-5.5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Video

-第五章 氧还原滴定法--5.5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5.6氧化还原指示剂

--Video

-第五章 氧还原滴定法--5.6氧化还原指示剂

-5.7氧化还原滴定终点误差

--Video

-第五章 氧还原滴定法--5.7氧化还原滴定终点误差

-5.8氧化还原滴定中的预处理

--Video

-第五章 氧还原滴定法--5.8氧化还原滴定中的预处理

-5.9高锰酸钾法

--Video

-第五章 氧还原滴定法--5.9高锰酸钾法

-5.10重铬酸钾法

--Video

-第五章 氧还原滴定法--5.10重铬酸钾法

-5.11碘量法

--Video

-第五章 氧还原滴定法--5.11碘量法

第六章 沉淀滴定法

-6.1 沉淀滴定法原理

--Video

-第六章 沉淀滴定法--6.1 沉淀滴定法原理

-6.2 莫尔(Mohr)法

--Video

-第六章 沉淀滴定法--6.2 莫尔(Mohr)法

-6.3 佛尔哈德(Volhard)法

--Video

-第六章 沉淀滴定法--6.3 佛尔哈德(Volhard)法

-6.4 法扬司(Fajans)法

--Video

-第六章 沉淀滴定法--6.4 法扬司(Fajans)法

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

-7.1重量分析法概论

--Video

-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7.1重量分析法概论

-7.2溶解度与溶度积

--Video

-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7.2溶解度与溶度积

-7.3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Video

-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7.3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7.4沉淀的类型和形成过程

--Video

-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7.4沉淀的类型和形成过程

-7.5沉淀纯度的影响因素

--Video

-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7.5沉淀纯度的影响因素

-7.6沉淀条件的选择

--Video

-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7.6沉淀条件的选择

第八章 分光光度法

-8.1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Video

-第八章 分光光度法--8.1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8.2光吸收基本定律

--Video

-第八章 分光光度法--8.2光吸收基本定律

-8.3分光光度计

--Video

-第八章 分光光度法--8.3分光光度计

-8.4吸光光度法的误差控制

--Video

-第八章 分光光度法--8.4吸光光度法的误差控制

-8.5光度分析法的设计-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Video

-8.5光度分析法的设计-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8.6光度分析法的设计-测量条件的选择

--Video

-第八章 分光光度法--8.6光度分析法的设计-测量条件的选择

-8.7其他吸光光度法

--Video

-第八章 分光光度法--8.7其他吸光光度法

-8.8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Video

--第八章 分光光度法--8.8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分析化学样题

--html

-仪器分析样题

--html

-仪器分析实验预习测试题

--仪器分析实验预习测试题

Video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