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分析化学 >  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 >  7.1重量分析法概论 >  Video

返回《分析化学》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Video在线视频

下一节:Video

返回《分析化学》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Video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大家好

本节我们开始学习重量分析法

与滴定分析法记录滴定剂消耗的体积不同

重量分析法

是通过称量物质的质量进行分析的方法

这是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一张图片

峡谷岩壁呈现出许多层次清晰的水平岩层

就像树木的年轮一样

地球年龄的推算方法之一

就是根据地球表面这些沉积岩层中

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进行估算的

1913年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学生

20岁的Arthur Holmes

曾用铀-铅法

测出了泥盆纪岩石的年龄约为3.6亿年

铀-铅法需要测出沉积岩中铅的含量

大家推测他可能使用的是什么方法呢

当时配位滴定法

仪器分析等定量方法还没有出现

他采用的正是重量分析法

通过沉淀反应将铅转化为硫酸铅

从岩石样品中分离出来

称重后再进行计算测定

所以

重量分析法是化学分析中最经典

最基本的分析方法

重量分析法是先用适当的分离方法

将被测组分从试样中分离出来

转化为称量形式

然后称重

求出被测组分的含量

根据分离方法的不同

重量分析法主要分为沉淀法

气化法和电解法三类

沉淀法也称沉淀重量法

是利用沉淀反应使被测组分

以微溶化合物的形式沉淀出来

再将沉淀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

最后称重并计算其含量

气化法是利用物质的挥发性质

通过加热或其他方法

使试样中待测组分挥发逸出

然后根据试样质量的减少计算该组分的含量

电解法是利用电解的方法

使被测组分在电极上还原析出

根据电极质量的变化求出被测组分的含量

其中沉淀法是重量分析法中最主要

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也是我们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

重量分析法依据的是物质质量的变化

是直接通过称量获得分析结果

其优点是

不需要与标准试样或基准物质进行比较

因此引入误差的机会相对较少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较高

但重量分析法的缺点是操作繁琐

需要过滤洗涤

烘干灼烧等程序

测定周期长

近年来应用大为减少

目前

重量分析法主要用于岩矿样品

冶金样品中常量组分硅、硫、磷、镍等元素的精确测定

沉淀重量法的分析过程大致如下

试样分解制成试液后

先加入适当的沉淀剂

使被测组分定量沉淀析出

得到“沉淀形式”

然后过滤洗涤

烘干或灼烧

使其转化为“称量形式”称量

最后计算被测组分的含量

其中

沉淀形式与称量形式可能相同

也可能不同

例如

用硫酸钡重量法测定钡离子时

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都是硫酸钡

两者相同

而用草酸钙重量法测定钙离子时

沉淀形式是含结晶水的草酸钙

灼烧后转化为氧化钙形式

两者不同

重量分析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有一定的要求

对沉淀形式的要求是:

溶解度必须很小

溶解损失小于 0.1毫克

保证被测组分沉淀完全

应易于过滤和洗涤

尽量获得大颗粒晶形沉淀

应力求纯净

尽量避免混进杂质

应易于转化为称量形式

对称量形式的要求是

组成必须与化学式完全相符

必须稳定

不受空气中水分

二氧化碳和氧气等的影响

摩尔质量要大

这样可以减小称量的相对误差

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后

用分析天平准确称量其质量

就可以进行分析结果的计算

如果沉淀的称量形式P

与待测组分X的形式相同

则其质量相等

由称量形式的质量mp

与试样的质量ms

可直接计算被测组分的质量分数

如果沉淀的称量形式P

与待测组分X的形式不同

则应引入换算因数F

进行质量换算后再计算

F是待测组分的摩尔质量

与相当的称量形式的摩尔质量之比

也称重量分析因数

依此我们可以写出F的表达式

其中

大写的MX、MP分别为X和P的摩尔质量

沉淀称量形式的质量乘以换算因数F

就是被测组分的质量

再除以试样的质量ms

就可以计算出被测组分的质量分数

大家要注意

相同待测组分

不同称量形式的F值是不同的

例如

重量分析法测定铝离子时

常采用8-羟基喹啉作沉淀剂

得到的沉淀形式是8-羟基喹啉铝

经过滤洗涤后

如果在120度烘干

称量形式不变

但如果是在1200度灼烧

称量形式转化为氧化铝

两种称量形式不同

F值也不同

结果计算时应注意区别

以上就是重量分析法概论的主要内容

具体内容请点击后面小节的详细介绍

谢谢

分析化学课程列表:

第一章 绪论

-1.1分析化学的任务、定义和作用

--Video

-1.1分析化学的任务、定义和作用--作业

-1.2分析方法的分类与选择

--Video

-第一章 绪论--1.2分析方法的分类与选择

-1.3分析过程及结果的表示方法

--Video

-1.3分析过程及结果的表示方法--作业

-1.4滴定分析法概述

--Video

-1.4滴定分析法概述--作业

-1.5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

--Video

-1.5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作业

-1.6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Video

-1.6滴定分析中的计算--作业

第二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2.1误差的分类

--Video

-2.1误差的分类--作业

-2.2误差与准确度

--Video

-2.2误差与准确度--作业

-2.3偏差与精密度

--Video

-2.3偏差与精密度--作业

-2.4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Video

-2.4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作业

-2.5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Video

-2.5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作业

-2.6标准正态分布和t分布

--Video

-第二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2.6标准正态分布和t分布

-2.7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Video

-2.7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作业

-2.8显著性检验

--Video

-2.8显著性检验--作业

-2.9可疑值的取舍

--Video

-2.9可疑值的取舍--作业

-2.10有效数字的位数

--Video

-2.10有效数字的位数--作业

-2.11有效数字的修约和运算规则

--Video

-2.11有效数字的修约和运算规则--作业

-2.12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Video

-2.12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作业

-2.13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Video

-2.13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作业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3.1酸碱理论与酸碱反应

--Video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3.1酸碱理论与酸碱反应

-3.2酸碱反应中的化学平衡

--Video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3.2酸碱反应中的化学平衡

-3.3酸碱溶液中的物料平衡、电荷平衡和质子平衡

--Video

-3.3酸碱溶液中的物料平衡、电荷平衡和质子平衡

-3.4分布分数

--Video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3.4分布分数

-3.5一元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

--Video

-3.5一元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

-3.6其他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

--Video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3.6其他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

-3.7酸碱缓冲溶液

--Video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3.7酸碱缓冲溶液

-3.8酸碱指示剂

--Video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3.8酸碱指示剂

-3.9酸碱滴定原理-一元强酸(碱)的滴定

--Video

-3.9酸碱滴定原理-一元强酸(碱)的滴定

-3.10酸碱滴定原理-一元弱酸(碱)的滴定

--Video

-3.10酸碱滴定原理-一元弱酸(碱)的滴定

-3.11酸碱滴定原理-多元酸(碱)和混合酸碱的滴定

--Video

-3.11酸碱滴定原理-多元酸(碱)和混合酸碱的滴定

-3.12终点误差

--Video

-3.13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Video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

-4.1 分析化学中的配合物

--Video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4.1 分析化学中的配合物

-4.2 EDTA及其配合物

--Video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4.2 EDTA及其配合物

-4.3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Video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4.3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4.4 配位滴定的副反应

--Video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4.4 配位滴定的副反应

-4.5 EDTA的副反应

--Video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4.5 EDTA的副反应

-4.6 金属离子的副反应

--Video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4.6 金属离子的副反应

-4.7 MY的条件稳定常数

--Video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4.7 MY的条件稳定常数

-4.8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Video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4.8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4.9 金属指示剂

--Video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4.9 金属指示剂

-4.10金属指示剂的选择

--Video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4.10金属指示剂的选择

-4.11配位滴定可行性判断及酸度控制

--Video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4.11配位滴定可行性判断及酸度控制

-4.12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措施

--Video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4.12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措施

-4.13配位滴定方式及应用

--Video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4.13配位滴定方式及应用

第五章 氧还原滴定法

-5.1氧化还原平衡与条件电极电位

--Video

-第五章 氧还原滴定法--5.1氧化还原平衡与条件电极电位

-5.2条件电极电位的影响因素

--Video

-第五章 氧还原滴定法--5.2条件电极电位的影响因素

-5.3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Video

-第五章 氧还原滴定法--5.3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5.4氧化还原反应速率

--Video

-第五章 氧还原滴定法--5.4氧化还原反应速率

-5.5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Video

-第五章 氧还原滴定法--5.5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5.6氧化还原指示剂

--Video

-第五章 氧还原滴定法--5.6氧化还原指示剂

-5.7氧化还原滴定终点误差

--Video

-第五章 氧还原滴定法--5.7氧化还原滴定终点误差

-5.8氧化还原滴定中的预处理

--Video

-第五章 氧还原滴定法--5.8氧化还原滴定中的预处理

-5.9高锰酸钾法

--Video

-第五章 氧还原滴定法--5.9高锰酸钾法

-5.10重铬酸钾法

--Video

-第五章 氧还原滴定法--5.10重铬酸钾法

-5.11碘量法

--Video

-第五章 氧还原滴定法--5.11碘量法

第六章 沉淀滴定法

-6.1 沉淀滴定法原理

--Video

-第六章 沉淀滴定法--6.1 沉淀滴定法原理

-6.2 莫尔(Mohr)法

--Video

-第六章 沉淀滴定法--6.2 莫尔(Mohr)法

-6.3 佛尔哈德(Volhard)法

--Video

-第六章 沉淀滴定法--6.3 佛尔哈德(Volhard)法

-6.4 法扬司(Fajans)法

--Video

-第六章 沉淀滴定法--6.4 法扬司(Fajans)法

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

-7.1重量分析法概论

--Video

-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7.1重量分析法概论

-7.2溶解度与溶度积

--Video

-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7.2溶解度与溶度积

-7.3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Video

-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7.3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7.4沉淀的类型和形成过程

--Video

-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7.4沉淀的类型和形成过程

-7.5沉淀纯度的影响因素

--Video

-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7.5沉淀纯度的影响因素

-7.6沉淀条件的选择

--Video

-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7.6沉淀条件的选择

第八章 分光光度法

-8.1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Video

-第八章 分光光度法--8.1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8.2光吸收基本定律

--Video

-第八章 分光光度法--8.2光吸收基本定律

-8.3分光光度计

--Video

-第八章 分光光度法--8.3分光光度计

-8.4吸光光度法的误差控制

--Video

-第八章 分光光度法--8.4吸光光度法的误差控制

-8.5光度分析法的设计-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Video

-8.5光度分析法的设计-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8.6光度分析法的设计-测量条件的选择

--Video

-第八章 分光光度法--8.6光度分析法的设计-测量条件的选择

-8.7其他吸光光度法

--Video

-第八章 分光光度法--8.7其他吸光光度法

-8.8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Video

--第八章 分光光度法--8.8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分析化学样题

--html

-仪器分析样题

--html

-仪器分析实验预习测试题

--仪器分析实验预习测试题

Video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