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 >  第三章 宋诗(上) >  3.5《戏答元珍》赏析 >  3.5《戏答元珍》赏析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3.5《戏答元珍》赏析在线视频

3.5《戏答元珍》赏析

下一节:3.6拓展阅读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3.5《戏答元珍》赏析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下面 看《戏答元珍》这首诗

春风疑不到天涯 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 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 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 野芳虽晚不须嗟

戏答元珍

我们首先解读这首诗的题目

元珍是叫丁宝臣 元珍是他的字

常州晋陵人

就是现在的江苏常州人

当时任峡州的军事判官

宋仁宗景佑三年

也就是公元1036年

欧阳修被贬为峡州的夷陵县的县令

《戏答元珍》

这首诗是作于次年的春天

欧阳修在夷陵所作

夷陵就是现在的湖北省的宜昌市

下面 我们来串讲这首诗

春风疑不到天涯 二月山城未见花

诗的第一句

就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春风疑不到天涯 大家注意

天涯 写的是夷陵这些地方

夷陵在现在的湖北省的宜昌这一带

并不能算太偏远

跟我们中国

就包括宋代的版图而言

它也不是最边疆的地区

但作者用了 天涯 二字

天涯 给人的听觉的印象

就是非常荒僻之地 荒僻之地

这里是带有感情色彩的

更何况前面 春风疑不到天涯

这里自己被贬的

是春风似乎吹不到的地方

第二句是承第一句

二月山城未见花 到阴历二月了

夷陵这个地方还看不到山花的开

开头起 第二句承

写出夷陵山城的恶劣环境

这里二月的时候

仍然一片荒凉的景色

这里是山城 崇山峻岭

到二月还看不到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 冻雷惊笋欲抽芽

这两句也是补足第二句的

进一步叙述第二句的内容

二月山城未见花

不仅是花还没有开

而且残雪压枝犹有橘

到二月树梢上还有隔年下的雪

没有化尽 有点残雪压在树枝上

树枝上还有隔年没有采下来的橘子

橘子 大概你不去采

它是能在枝头长得时间很长的

跟柿子不同

柿子呢你在树梢上你采不到的地方

长长长长

长到一定的老到一定的程度

它就掉下来了 橘子轻易不掉

我家栽了几棵橘子树

那一年我们就故意让它长了过年

一直长到我岳母过九十岁的那一天

大家都可以看到

我们家满树都挂的橘子

像仿佛给老人送的寿桃似的

这个深绿的橘子叶子上面

一个个红红的那个橘子

煞是好看

在作者眼里

残雪压枝犹有橘

补充前面也说到的

春风疑不到天涯

到二月还有残雪

还有隔年的橘子在枝头上

冻雷惊笋欲抽芽

春天的雷声初响起来

好像要把竹笋要惊醒

按照农家二月的话

我们江南一带竹笋

出得早的已经出了

我记得春节之后不久

有一些向阳的地方

特别向阳的地方

很早就开始出竹笋 按道理二月

竹笋就开始有了 开始有了

但是这里 写了冻雷惊笋欲抽芽

农家有二十四节气

其中有一个惊蛰

就是过去惊蛰一过就要响雷了

而现在到了二月

二月往往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通常情况下 惊蛰也是二月份

农历二月的第一个节令

惊蛰一过就应该响雷了

就应该打雷了

当然也有不到惊蛰就响雷的

我们江南还有一段

民间的歇后语叫做

未到惊蛰先闻雷

必有四十五日阴

这样的说法

写冻雷惊笋欲抽芽

竹子竹笋从地底下

冲破泥土的压力冒长出来

那种有一点排除压迫的感觉

夜闻归雁生乡思 病入新年感物华

就谋篇布局来说

这首诗从第二联进入第三联

是过渡不是很好 有一种跳跃之感

这里呢 据说原诗这两句是

鸟声渐变知芳节 人意无聊感物华

虽然也不算很好 但是改过之后的

夜闻归雁生乡思 病入新年感物华

孤立起来看 这一联非常好

但是跟上联联系起来看

过渡不是很自然

这两句意境可以借用

隋代薛道衡的《人日思归》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是隋代这个短暂的历史当中

一个著名诗人 传说他因为写了

暗牖悬蛛网 空梁落燕泥

那一首《昔昔盐》

遭到隋炀帝的妒忌而被杀害的

夜闻归雁生乡思 病入新年感物华

感物华 为物华所感染

这两句反映出诗人心里的苦闷

自己被贬谪到这个山城

兴起乡思之情在所难免

而这乡思之情又变成乡思之病

尽管欧阳修是江西人

但是呢他的一生

较长的时间是在洛阳生活的

所以下面 就是

曾是洛阳花下客 野芳虽晚不须嗟

宋仁宗天圣八年到景佑元年

这四年

欧阳修曾经在

西京洛阳担任留守推官

洛阳以牡丹花著称

这两句是说

我曾经在洛阳欣赏过牡丹花

可是夷陵啊 这里不但见不到牡丹

连些野花也不开 不如洛阳的牡丹

所以发出一种这个此处不如家乡

不如洛阳的一种感叹

曾是洛阳花下客

洛阳牡丹甲天下

相传就是武则天时期

天下的这个牡丹要

武则天以皇帝的身份

下令天下的牡丹(百花)立即开放

天下到处别的花都开了

百花都开都开了

独独牡丹不开 武则天很恼火

就把这个牡丹花贬出京师

把它贬到洛阳去

所以后来洛阳的牡丹

就成为这个市花

成为洛阳最著名的花

我们清华园的那个牡丹园

上面立了一块碑 就写牡丹园

下面注明是洛阳市政府

和洛阳清华校友会所赠

把这个洛阳的牡丹

也送到我们清华园里来了

这里 特别要讲讲最后一个结尾的

这个字 嗟

无论是按普通话

按我国现在大部分地区的方言

这首诗到最后这个字都不押韵

大家看 春风疑不到天涯 涯

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

冻雷惊笋欲抽芽 到最后一句

野芳虽晚不须嗟

前面都押的平水韵的麻韵

但是这个 嗟 却我们普通话也好

我们的江南方言

都读不出麻韵的读音来

只有《康熙字典》表字音叫咨邪切

这是用反切 音置 咨邪切

邪 就可以发出麻韵

《集韵》是遭歌切

《韵会补》子夜切

麻韵 读成遮

我教这个课的时候

曾经有这么一个经历

当时呢还没有查《康熙字典》

手边上也没有

后来呢就问广东话的怎么读

广东的小朋友告诉我

这里读遮 他们广东话读出遮的音

我说遮就好办了

我们江南话里遮这个字读成za

za就是麻韵 就是麻韵

所以就跟前面在押韵 押韵

那么在这里如果要追求押韵

最好把这个字读成za

野芳虽晚不须嗟(za)

不能读成jie

读成jie 就完全不押韵了

这首诗《戏答元珍》

全诗先是描写荒远山城的凄凉春景

接着抒发自己迁谪山乡的寂寞情怀

和眷眷的乡思 最后自作宽慰之言

看似超脱 实是悲凉

表现出作者平静的表面下

更深沉的痛苦 写景清新自然

抒情一波三折而感情真挚

感人至深

这首诗的妙就是

以小孕大又怨而不怒

它借 春风 与 花 的关系

来寄喻君臣 君民的关系

是历代以 香草美人

来比喻君臣关系的

一种进一步的拓展

在他的内心中

他也深信明君不会抛弃智臣

在另一首

《戏赠丁判官》的七绝中就说

须信春风无远近

维舟处处有花开

后来证明

欧阳修此人还是比较擅长做官的

他一生在官场上还是比较得意的

最后能做到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

应该说官位很高了

因为毕竟不是所有人

都能做到宰相的

能做到那么高的官位 很高了

这首诗 题目冠以一个 戏 字

其实正是他受贬后

政治上失意的一种掩饰之辞

他的诗一扫当时诗坛

西昆体的浮艳之风

写景抒情清新自然 别具一格

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北宋词(一)

-1.1 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1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2 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2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3 柳永词概述

--1.3柳永词概述

-1.4《八声甘州》赏析

--1.4《八声甘州》赏析

-1.5 晏殊词概述

--1.5晏殊词概述

-1.6《蝶恋花》赏析

--1.6《蝶恋花》赏析

-1.7 拓展阅读

--1.7拓展阅读

-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 北宋词(二)

-2.1 欧阳修词的地位

--2.1欧阳修词的地位

-2.2《踏莎行》赏析

--2.2《踏莎行》赏析

-2.3 晏几道词综述

--2.3晏几道词综述

-2.4《临江仙》赏析

--2.4《临江仙》赏析

-2.5 拓展阅读

--2.5拓展阅读

-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 宋诗(上)

-3.1 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1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2 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2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3《村行》赏析

--3.3《村行》赏析

-3.4 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4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5《戏答元珍》赏析

--3.5《戏答元珍》赏析

-3.6 拓展阅读

--3.6拓展阅读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 宋诗(下)

-4.1 苏轼与元佑诗坛

--4.1苏轼与元佑诗坛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3 乌台诗案

--4.3乌台诗案

-4.4《初到黄州》

--4.4《初到黄州》

-4.5 黄庭坚与其诗

--4.5黄庭坚与其诗

-4.6《寄黄几复》

--4.6《寄黄几复》

-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 北宋词(三)

-5.1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1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2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2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3 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3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4 拓展阅读

--5.4拓展阅读

-第五章习题

第六章 北宋词(四)

-6.1 苏轼《定风波》赏析

--6.1苏轼《定风波》赏析

-6.2 苏轼《临江仙》赏析

--6.2苏轼《临江仙》赏析

-6.3 秦观和他的词

--6.3秦观和他的词

-6.4 秦观《满庭芳》

--6.4秦观《满庭芳》

-6.5 秦观《鹊桥仙》

--6.5秦观《鹊桥仙》

-第六章习题

第七章 北宋词(五)

-7.1 贺铸和他的词

--7.1贺铸和他的词

-7.2《青玉案》赏析

--7.2《青玉案》赏析

-7.3 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3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4 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4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5 拓展阅读

--7.5拓展阅读

-第七章习题

第八章 宋代散文(上)

-8.1 宋文综述

--8.1宋文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5《秋声赋》归纳

--8.5秋声赋归纳

-8.6 王安石文综述

--8.6王安石文综述

-8.7《答司马谏议书》

--8.7答司马谏议书

-第八章习题

第九章 宋代散文(下)

-9.1 苏轼散文的综述

--9.1苏轼散文的综述

-9.2 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2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3 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3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4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9.5 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5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6 总结归纳

--9.6总结归纳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 南宋词(一)

-10.1 李清照生平

--10.1李清照生平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3 声声慢(上)

--10.3 声声慢(上)

-10.4 声声慢(下)

--10.4 声声慢(下)

-10.5 拓展阅读

--10.5 拓展阅读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 南宋词(二)

-11.1 陆游词概述

--11.1 陆游词概述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二章 南宋词(三)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2 《菩萨蛮》赏析

--12.2 《菩萨蛮》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三章 南宋词(四)

-13.1 姜夔词概述

--13.1 姜夔词概述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3 史达祖综述

--13.3 史达祖综述

-13.4 《双双燕》赏析

--13.4 《双双燕》赏析

-13.5 拓展阅读

--13.5 拓展阅读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四章 南宋诗(上)

-14.1 南宋诗概述

--14.1 南宋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3 关山月赏析

--14.3 关山月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5 拓展阅读

--14.5 拓展阅读

-第十四章习题

第十五章 南宋诗(下)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4 《金陵驿》赏析

--15.4 《金陵驿》赏析

-第十五章习题

第十六章 明清散文(上)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2 作者及背景

--16.2 作者及背景

-16.3 《深虑论》A

--16.3 《深虑论》A

-16.4 《深虑论》B

--16.4 《深虑论》B

-16.5 《深虑论》C

--16.5 《深虑论》C

-16.6 《深虑论》归纳

--16.6 《深虑论》归纳

-第十六章习题

第十七章 明清散文(下)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17.3《廉耻》赏析

--17.3《廉耻》赏析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第十七章习题

第十八章 古代戏曲

-18.1《单刀会》赏析

--18.1《单刀会》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第十八章习题

第十九章 金元明清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6《圆圆曲》

--19.6《圆圆曲》

-第十九章习题

第二十章 金元明清词(上)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2 萨都剌词

--20.2 萨都剌词

-20.3《登石头城》

--20.3《登石头城》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5 杨慎及其词

--20.5 杨慎及其词

-20.6《临江仙》赏析

--20.6《临江仙》赏析

-20.7 拓展阅读

--20.7 拓展阅读

-第二十章习题

第二十一章 金元明清词(下)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3 纳兰性德词

--21.3 纳兰性德词

-21.4 纳兰性德《金缕曲》赏析

--Video

-21.5 拓展阅读

--21.5 拓展阅读

-第二十一章习题

第二十二章 古代文言小说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2《小翠》赏析

--22.2《小翠》赏析

-第二十二章习题

第二十三章 古代白话小说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第二十三章习题

第二十四章 现代小说(一)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第二十四章习题

第二十五章 现代小说(二)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第二十五章习题

第二十六章 现代小说(三)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六章习题

第二十七章 现代小说(四)

-27.1《断魂枪》

--27.1《断魂枪》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七章习题

第二十八章 现代小说(五)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八章习题

第二十九章 现代新诗(上)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2 李叔同《送别》

--29.2 李叔同《送别》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5 徐志摩《偶然》

--29.5 徐志摩《偶然》

-第二十九章习题

第三十章 现代新诗(下)

-30.1 关于余光中

--30.1 关于余光中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3《乡愁》赏析

--30.3《乡愁》赏析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5《回答》解读

--30.5《回答》解读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第三十章习题

第三十一章 现代散文(上)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2 关于朱自清

--31.2 关于朱自清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4 关于梁实秋

--31.4 关于梁实秋

-31.5《雅舍》解读

--31.5《雅舍》解读

-第三十一章习题

第三十二章 现代散文(下)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第三十二章习题

3.5《戏答元珍》赏析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