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 >  第四章 宋诗(下) >  4.1 苏轼与元佑诗坛 >  4.1苏轼与元佑诗坛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4.1苏轼与元佑诗坛在线视频

4.1苏轼与元佑诗坛

下一节:4.2《和子由渑池怀旧》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4.1苏轼与元佑诗坛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

我们现在讲

《大学国文下》的

第四讲

讲北宋诗的下

讲苏轼和黄庭坚的诗

今天讲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

和苏轼的《初到黄州》

以及黄庭坚的《寄黄几复》

这样几首诗

在讲这个之前

我首先讲一讲苏轼诗的总体情况

四川大学缪钺教授

写过一篇很著名的《论宋诗》

这篇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文字

王安石 苏轼 黄庭坚出

皆堂庑阔大 苏始学刘禹锡

晚学李白 王黄二人 皆宗杜甫

王介甫以工 苏子瞻以新

黄鲁直以奇

宋诗之有苏黄

犹唐诗之有李杜

元祐以后 诗人叠起

不出苏黄二家

而黄之畦径风格

尤为显异

最足以表宋诗之特色

尽宋诗之变态

这段文字当中有这么几层意思

一个是王安石 苏轼 黄庭坚的诗

堂庑阔大

堂庑就是空间 内容 门幅很大

另外它这里讲

宋诗之有苏黄 犹唐诗之有李杜

苏轼 黄庭坚的诗

在宋代诗坛上的地位

就像李白和杜甫

在唐诗中地位一样

而且 元祐之后 诗人叠起

不出苏黄二家

所以苏黄代表了元祐之后

整个宋代诗坛的景象

下面说说苏轼

这是苏轼的两幅塑像

苏轼有多方面的才能

我们要讲他在词 在诗歌

在散文 在书法 在绘画

在赋这些领域

都有划时代的创造

除了绘画

说不上他是宋代最大的画家之外

他在其他领域

诗歌 词 散文 书法和赋

这方面 都是同时代第一流的

苏轼对社会现实的看法

和对人生的思考

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

其文学作品中

他的诗歌数量最多

有两千七百多首

其中干预社会现实

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

苏轼对社会现实中

种种不合理的现象

抱着一肚皮不合时宜的态度

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

更可贵的是 苏轼对社会的批判

并未局限于新政

也未局限于眼前

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

弊病 陋习 进行抨击

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大家注意

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大家知道 所谓乌台诗案

就是因为他对现实的批判

更何况 刚才的课件当中就讲到

他不局限于

对王安石变法当中的意见不同

也有对封建社会

与生俱来的许多弊病的批判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 奔走四方

生活阅历极为丰富

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

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

在他眼中 极平常的生活内容

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像他的《题西林壁》

和《和子由渑池怀旧》两首诗

在这些诗中

自然现象已上升为哲理

人生的感受也已转化为

理性的反思

这一点 是宋诗高出唐诗的地方

唐诗 尽管在抒情表意上

有许多独到的地方

唐诗在抒情性上是无可比拟的

但是 它在哲理思考上

哲理性方面不及宋诗

而其中 苏轼以开启滥觞

诗中的哲理是通过

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

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

而不是经过逻辑推导

像《饮湖上初晴后雨》

《慈湖夹阻风》等等

苏轼极具灵心慧眼

所到处都能发现妙理和新意

深刻的人生思考

使苏轼对沉浮 荣辱

持有冷静 旷达的态度

这在苏诗中有充分的体现

苏轼在逆境中的诗篇

当然含有痛苦 愤懑 消沉的一面

但更多的

表现了对苦难的傲视

和对痛苦的一种超越

这也是苏轼超脱于

普通人的一方面

苏轼不但学博才高

对诗歌艺术技巧的掌握

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纯熟境界

并以翻新出奇的精神

对待艺术规范

纵意所如 触手成春

在苏轼笔下几乎没有

什么题材不能写到诗里面

以 元祐 诗坛为代表的北宋后期

是宋诗的鼎盛时期

当时有王安石 苏轼

黄庭坚 陈师道等人的创作

将宋诗艺术推向了高峰

就风格个性的突出 鲜明而言

王 黄 陈三家

比苏轼诗更引人注目

然而论创作成就

则苏轼无疑是北宋诗坛上

第一大家

而在苏轼的人格魅力

也是无与伦比的

好像是1989年左右

中央曾经搞过一个民意测验

让大家推举对古人最崇拜是谁

不但苏轼排第一名

而且比第二名超出一倍还不止

可见得苏轼的人格魅力

尽管他一生坎坎坷坷

要论他做的官位 远不是最高

他连副宰相也没做上

甚至地位并不是很高

一生也非常不得意

但是正因为在这不得意中

显出了他的人格魅力

由于他的人格魅力

使他的诗有较强的艺术兼容性

他在理论上和创作中

都不把某一种风格

推到定于一尊的地位

苏轼虽然在创造宋诗生新面貌的

过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他基本上避免了

宋诗尖新生硬和枯躁乏味

这两个主要缺点

所以苏轼在总体成就上

实现了对同时代诗人的超越

成为最受后代广大读者

最受欢迎的宋代诗人

所以 以至于诗坛上出现

三元 的说法

诗坛上 三元 代表中国历史上

诗歌的三个最高峰

一个是唐玄宗开元年间

第二个是唐宪宗元和年间

第三个是宋哲宗元祐年间

三个元

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代表人物

是李白

唐宪宗元和年间的代表人物

像韩愈

像白居易 像柳宗元

像刘禹锡 像韦应物等人

宋哲宗元祐年间的代表人物

就是苏轼和黄庭坚

尤其是苏轼

当然诗坛三元的说法

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就是这三个元都不包括杜甫

唐玄宗开元年间

杜甫基本上还没有登上诗坛

他早期的一些作品

也都是天宝年间写的

开元年间还没有

唐宪宗元和年间

杜甫没有活到元和年间

早就去世了

在唐代宗年间就去世了

更没有到宋哲宗 就是隔代之遗了

所以就不含杜甫

不含杜甫 是一个致命的弱点

但是应该看出宋哲宗元祐年间

能够和开元 元和 相匹敌

可见得元祐的诗坛是非常鼎盛的

而且代表人物就是苏轼

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北宋词(一)

-1.1 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1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2 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2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3 柳永词概述

--1.3柳永词概述

-1.4《八声甘州》赏析

--1.4《八声甘州》赏析

-1.5 晏殊词概述

--1.5晏殊词概述

-1.6《蝶恋花》赏析

--1.6《蝶恋花》赏析

-1.7 拓展阅读

--1.7拓展阅读

-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 北宋词(二)

-2.1 欧阳修词的地位

--2.1欧阳修词的地位

-2.2《踏莎行》赏析

--2.2《踏莎行》赏析

-2.3 晏几道词综述

--2.3晏几道词综述

-2.4《临江仙》赏析

--2.4《临江仙》赏析

-2.5 拓展阅读

--2.5拓展阅读

-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 宋诗(上)

-3.1 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1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2 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2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3《村行》赏析

--3.3《村行》赏析

-3.4 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4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5《戏答元珍》赏析

--3.5《戏答元珍》赏析

-3.6 拓展阅读

--3.6拓展阅读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 宋诗(下)

-4.1 苏轼与元佑诗坛

--4.1苏轼与元佑诗坛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3 乌台诗案

--4.3乌台诗案

-4.4《初到黄州》

--4.4《初到黄州》

-4.5 黄庭坚与其诗

--4.5黄庭坚与其诗

-4.6《寄黄几复》

--4.6《寄黄几复》

-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 北宋词(三)

-5.1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1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2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2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3 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3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4 拓展阅读

--5.4拓展阅读

-第五章习题

第六章 北宋词(四)

-6.1 苏轼《定风波》赏析

--6.1苏轼《定风波》赏析

-6.2 苏轼《临江仙》赏析

--6.2苏轼《临江仙》赏析

-6.3 秦观和他的词

--6.3秦观和他的词

-6.4 秦观《满庭芳》

--6.4秦观《满庭芳》

-6.5 秦观《鹊桥仙》

--6.5秦观《鹊桥仙》

-第六章习题

第七章 北宋词(五)

-7.1 贺铸和他的词

--7.1贺铸和他的词

-7.2《青玉案》赏析

--7.2《青玉案》赏析

-7.3 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3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4 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4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5 拓展阅读

--7.5拓展阅读

-第七章习题

第八章 宋代散文(上)

-8.1 宋文综述

--8.1宋文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5《秋声赋》归纳

--8.5秋声赋归纳

-8.6 王安石文综述

--8.6王安石文综述

-8.7《答司马谏议书》

--8.7答司马谏议书

-第八章习题

第九章 宋代散文(下)

-9.1 苏轼散文的综述

--9.1苏轼散文的综述

-9.2 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2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3 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3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4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9.5 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5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6 总结归纳

--9.6总结归纳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 南宋词(一)

-10.1 李清照生平

--10.1李清照生平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3 声声慢(上)

--10.3 声声慢(上)

-10.4 声声慢(下)

--10.4 声声慢(下)

-10.5 拓展阅读

--10.5 拓展阅读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 南宋词(二)

-11.1 陆游词概述

--11.1 陆游词概述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二章 南宋词(三)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2 《菩萨蛮》赏析

--12.2 《菩萨蛮》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三章 南宋词(四)

-13.1 姜夔词概述

--13.1 姜夔词概述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3 史达祖综述

--13.3 史达祖综述

-13.4 《双双燕》赏析

--13.4 《双双燕》赏析

-13.5 拓展阅读

--13.5 拓展阅读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四章 南宋诗(上)

-14.1 南宋诗概述

--14.1 南宋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3 关山月赏析

--14.3 关山月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5 拓展阅读

--14.5 拓展阅读

-第十四章习题

第十五章 南宋诗(下)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4 《金陵驿》赏析

--15.4 《金陵驿》赏析

-第十五章习题

第十六章 明清散文(上)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2 作者及背景

--16.2 作者及背景

-16.3 《深虑论》A

--16.3 《深虑论》A

-16.4 《深虑论》B

--16.4 《深虑论》B

-16.5 《深虑论》C

--16.5 《深虑论》C

-16.6 《深虑论》归纳

--16.6 《深虑论》归纳

-第十六章习题

第十七章 明清散文(下)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17.3《廉耻》赏析

--17.3《廉耻》赏析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第十七章习题

第十八章 古代戏曲

-18.1《单刀会》赏析

--18.1《单刀会》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第十八章习题

第十九章 金元明清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6《圆圆曲》

--19.6《圆圆曲》

-第十九章习题

第二十章 金元明清词(上)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2 萨都剌词

--20.2 萨都剌词

-20.3《登石头城》

--20.3《登石头城》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5 杨慎及其词

--20.5 杨慎及其词

-20.6《临江仙》赏析

--20.6《临江仙》赏析

-20.7 拓展阅读

--20.7 拓展阅读

-第二十章习题

第二十一章 金元明清词(下)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3 纳兰性德词

--21.3 纳兰性德词

-21.4 纳兰性德《金缕曲》赏析

--Video

-21.5 拓展阅读

--21.5 拓展阅读

-第二十一章习题

第二十二章 古代文言小说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2《小翠》赏析

--22.2《小翠》赏析

-第二十二章习题

第二十三章 古代白话小说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第二十三章习题

第二十四章 现代小说(一)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第二十四章习题

第二十五章 现代小说(二)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第二十五章习题

第二十六章 现代小说(三)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六章习题

第二十七章 现代小说(四)

-27.1《断魂枪》

--27.1《断魂枪》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七章习题

第二十八章 现代小说(五)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八章习题

第二十九章 现代新诗(上)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2 李叔同《送别》

--29.2 李叔同《送别》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5 徐志摩《偶然》

--29.5 徐志摩《偶然》

-第二十九章习题

第三十章 现代新诗(下)

-30.1 关于余光中

--30.1 关于余光中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3《乡愁》赏析

--30.3《乡愁》赏析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5《回答》解读

--30.5《回答》解读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第三十章习题

第三十一章 现代散文(上)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2 关于朱自清

--31.2 关于朱自清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4 关于梁实秋

--31.4 关于梁实秋

-31.5《雅舍》解读

--31.5《雅舍》解读

-第三十一章习题

第三十二章 现代散文(下)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第三十二章习题

4.1苏轼与元佑诗坛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