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 >  第八章 宋代散文(上) >  8.5《秋声赋》归纳 >  8.5秋声赋归纳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8.5秋声赋归纳在线视频

8.5秋声赋归纳

下一节:8.6王安石文综述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8.5秋声赋归纳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此文把写景 抒情 记事和议论

熔为一炉 浑然天成

作者叙事简括有法

而议论迂徐有致

章法曲折变化

而语句圆融轻快

情感节制内敛

语气轻重和谐

节奏有张有弛

语言清丽而富于韵律

作者把无形的秋声

写得可见可闻

文章开头便用形象的比喻

描写秋夜西风渐起

触物有声

再用星月皎洁 四无人声

加以烘托

一萧瑟幽森的画面

便呈现在读者面前

最后以 四壁虫声唧唧 收尾

扣住季节的特色

又回到开头的秋声

中间两大段

用赋体的传统的铺陈手法

渲染秋天的肃杀和万物的凋零

抒写对人事忧劳的悲感

最后 念谁为之戕贼

亦何恨乎秋声

这两句来点出它的主旨

又转喻祸根在人

发挥了清心寡欲的老庄哲学

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写景 抒情 议论

有机地融为一体

显示出文赋自由挥洒的韵致

这是回过来

这个开头我已经讲过

《秋声赋》啊写秋

以立意新颖著称

从题材上讲

悲秋是中国古典文学永恒的题材

也就我前面说到的

伤春和悲秋

但欧阳修选择了新的角度入手

虽然承袭了

写秋天肃杀萧条的传统

但却烘托出

人事忧劳更甚于秋的肃杀

这一主题

这使得文章在立意上有所创新

更应该提到的

《秋声赋》在文体上的贡献

注重骈偶铺排以及声律的赋

到了宋代以后

由于内容的空乏

和形式上的矫揉造作

已经走向没落

欧阳修深明其弊

当他的散文革新

取得了成功之后

回过头来又为 赋 体

打开了一条新的出路

就是赋的散文化

使赋的形式活泼起来

既部分保留了骈赋 律赋的

铺陈排比 骈词俪句

以及问答的形式特征

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倾向

而且增加了赋体的抒情意味

这也使得《秋声赋》

在散文发展史上

占有了一席很重要的地位

说到这里啊

我们都讲一件

赋这种文体啊

产生的是很早的 很早的

最早呢

用赋这个名字的是

荀子的《赋篇》

荀子的《赋篇》

后来到汉朝

就出现了大批的

铺张扬厉的大赋

当然也有

后来像张衡写的

《归田赋》啊等等一些小赋

这些赋

后来又发展为

由于随着诗歌的格律化

它也进一步出现了

讲究押韵 讲究平仄

讲究对仗 讲究这些

固然有它

提高它的音乐美的好处

比如我们大家熟悉的

王勃的《滕王阁序》

就写得非常优美

但是 它这样也有

束缚思想

写起来不自然

所以欧阳修在强调

反对骈文的同时

在赋中也打破

律赋 俳赋以及骈赋

所一统的天下

写出这种散文的文赋

严格讲这一文

除了运用铺张扬厉

和适当的对话

这是赋的一些特点之外

这篇文章可以看成

就是一篇一般的散文

已经不具有太多赋的特点

当然了他写的题材

倒也是赋经常接触的

那个领域当中的

古人经常有咏物的

咏茶啊 咏动物啊

咏这些植物的这种传统

但是这一篇

能够体现赋的发展史上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我们后面还会看到

像苏轼写的前后赤壁赋

也都是文赋

不只是骈赋也不是俳赋

尽管今天

我们还有许多人去写律赋

写排赋 写骈赋

但是并不能否定

欧阳修写《秋声赋》

所造成的这个历史影响

我本人就写过

《清华大学百年赋》

就运用整齐的

很多地方运用整齐的对仗

运用押韵 运用讲究

甚至很多地方讲究平仄韵律

我知道要写俳赋啊

比文赋更会束缚思想

后人对这首这篇文字

评论很高

像归有光就说形容物壮 模写变态

末归于人生忧感与时俱变

使人读之有悲秋之意

金圣叹说

赋每伤于俳俪

如此又简峭 又精练

又径直 又波折

真是后学作文之点金神丹也

看来金圣叹

也是非常赞成

欧阳修用文赋

来代替俳赋和律赋的

储欣也说

赋之变调 别有文情

赋至宋几亡矣 此文殊有深致

确实宋代最有名的一些赋

倒不是律赋 俳赋和骈赋

而倒是像欧阳修的《秋声赋》

这个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

这倒都是文赋的范围

看来有一些文体啊

要一代有一代的变化

林云铭《古文析义》就说

总是悲秋一意

初言声 再言秋

复自秋推出声来

又自推出所以来之故

见得天地本有自然之运

为生为杀

其势不得不出于此

非有心于戕物也

但念物本无情

其摧败零落

一听诸时之自至

而人日以无穷之忧思

营营名利 竟图一时之荣

而不知动精摇木速其老

是物之飘零者 在目前

有声之秋

人之戕贼者 在意中

无声之秋也

尤堪悲矣 篇中感慨处

带出警悟 自是神品

后面还有几段

像吴楚材 吴调侯《古文观止》

这个说这一首的时候

加了一段评语

秋声 无形者也

却写得形色宛然 变态百出

未归于人之忧劳

自少至老 犹物之受变 自春而秋

凛乎悲秋之意 溢于言表

结尾虫声唧唧

亦是从声上发挥 绝妙点缀

我后面还有几段评语啊

就不一一都去讲了

大家课后可以去看一看

可以看一看

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北宋词(一)

-1.1 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1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2 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2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3 柳永词概述

--1.3柳永词概述

-1.4《八声甘州》赏析

--1.4《八声甘州》赏析

-1.5 晏殊词概述

--1.5晏殊词概述

-1.6《蝶恋花》赏析

--1.6《蝶恋花》赏析

-1.7 拓展阅读

--1.7拓展阅读

-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 北宋词(二)

-2.1 欧阳修词的地位

--2.1欧阳修词的地位

-2.2《踏莎行》赏析

--2.2《踏莎行》赏析

-2.3 晏几道词综述

--2.3晏几道词综述

-2.4《临江仙》赏析

--2.4《临江仙》赏析

-2.5 拓展阅读

--2.5拓展阅读

-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 宋诗(上)

-3.1 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1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2 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2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3《村行》赏析

--3.3《村行》赏析

-3.4 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4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5《戏答元珍》赏析

--3.5《戏答元珍》赏析

-3.6 拓展阅读

--3.6拓展阅读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 宋诗(下)

-4.1 苏轼与元佑诗坛

--4.1苏轼与元佑诗坛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3 乌台诗案

--4.3乌台诗案

-4.4《初到黄州》

--4.4《初到黄州》

-4.5 黄庭坚与其诗

--4.5黄庭坚与其诗

-4.6《寄黄几复》

--4.6《寄黄几复》

-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 北宋词(三)

-5.1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1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2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2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3 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3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4 拓展阅读

--5.4拓展阅读

-第五章习题

第六章 北宋词(四)

-6.1 苏轼《定风波》赏析

--6.1苏轼《定风波》赏析

-6.2 苏轼《临江仙》赏析

--6.2苏轼《临江仙》赏析

-6.3 秦观和他的词

--6.3秦观和他的词

-6.4 秦观《满庭芳》

--6.4秦观《满庭芳》

-6.5 秦观《鹊桥仙》

--6.5秦观《鹊桥仙》

-第六章习题

第七章 北宋词(五)

-7.1 贺铸和他的词

--7.1贺铸和他的词

-7.2《青玉案》赏析

--7.2《青玉案》赏析

-7.3 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3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4 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4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5 拓展阅读

--7.5拓展阅读

-第七章习题

第八章 宋代散文(上)

-8.1 宋文综述

--8.1宋文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5《秋声赋》归纳

--8.5秋声赋归纳

-8.6 王安石文综述

--8.6王安石文综述

-8.7《答司马谏议书》

--8.7答司马谏议书

-第八章习题

第九章 宋代散文(下)

-9.1 苏轼散文的综述

--9.1苏轼散文的综述

-9.2 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2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3 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3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4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9.5 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5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6 总结归纳

--9.6总结归纳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 南宋词(一)

-10.1 李清照生平

--10.1李清照生平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3 声声慢(上)

--10.3 声声慢(上)

-10.4 声声慢(下)

--10.4 声声慢(下)

-10.5 拓展阅读

--10.5 拓展阅读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 南宋词(二)

-11.1 陆游词概述

--11.1 陆游词概述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二章 南宋词(三)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2 《菩萨蛮》赏析

--12.2 《菩萨蛮》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三章 南宋词(四)

-13.1 姜夔词概述

--13.1 姜夔词概述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3 史达祖综述

--13.3 史达祖综述

-13.4 《双双燕》赏析

--13.4 《双双燕》赏析

-13.5 拓展阅读

--13.5 拓展阅读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四章 南宋诗(上)

-14.1 南宋诗概述

--14.1 南宋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3 关山月赏析

--14.3 关山月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5 拓展阅读

--14.5 拓展阅读

-第十四章习题

第十五章 南宋诗(下)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4 《金陵驿》赏析

--15.4 《金陵驿》赏析

-第十五章习题

第十六章 明清散文(上)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2 作者及背景

--16.2 作者及背景

-16.3 《深虑论》A

--16.3 《深虑论》A

-16.4 《深虑论》B

--16.4 《深虑论》B

-16.5 《深虑论》C

--16.5 《深虑论》C

-16.6 《深虑论》归纳

--16.6 《深虑论》归纳

-第十六章习题

第十七章 明清散文(下)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17.3《廉耻》赏析

--17.3《廉耻》赏析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第十七章习题

第十八章 古代戏曲

-18.1《单刀会》赏析

--18.1《单刀会》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第十八章习题

第十九章 金元明清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6《圆圆曲》

--19.6《圆圆曲》

-第十九章习题

第二十章 金元明清词(上)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2 萨都剌词

--20.2 萨都剌词

-20.3《登石头城》

--20.3《登石头城》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5 杨慎及其词

--20.5 杨慎及其词

-20.6《临江仙》赏析

--20.6《临江仙》赏析

-20.7 拓展阅读

--20.7 拓展阅读

-第二十章习题

第二十一章 金元明清词(下)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3 纳兰性德词

--21.3 纳兰性德词

-21.4 纳兰性德《金缕曲》赏析

--Video

-21.5 拓展阅读

--21.5 拓展阅读

-第二十一章习题

第二十二章 古代文言小说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2《小翠》赏析

--22.2《小翠》赏析

-第二十二章习题

第二十三章 古代白话小说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第二十三章习题

第二十四章 现代小说(一)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第二十四章习题

第二十五章 现代小说(二)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第二十五章习题

第二十六章 现代小说(三)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六章习题

第二十七章 现代小说(四)

-27.1《断魂枪》

--27.1《断魂枪》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七章习题

第二十八章 现代小说(五)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八章习题

第二十九章 现代新诗(上)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2 李叔同《送别》

--29.2 李叔同《送别》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5 徐志摩《偶然》

--29.5 徐志摩《偶然》

-第二十九章习题

第三十章 现代新诗(下)

-30.1 关于余光中

--30.1 关于余光中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3《乡愁》赏析

--30.3《乡愁》赏析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5《回答》解读

--30.5《回答》解读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第三十章习题

第三十一章 现代散文(上)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2 关于朱自清

--31.2 关于朱自清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4 关于梁实秋

--31.4 关于梁实秋

-31.5《雅舍》解读

--31.5《雅舍》解读

-第三十一章习题

第三十二章 现代散文(下)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第三十二章习题

8.5秋声赋归纳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