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 >  第二十七章 现代小说(四) >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在线视频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下一节: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好我们现在看一下第三个问题

那在重点问题这个部分呢

那在《断魂枪》里面有几个重点

也是疑点也是难点的问题

给大家整理出来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那这三个重点问题分别是

末世情结

还有小说里面的一些重点意象

还有沙子龙为什么 不传

那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末世情结

那老舍在他

写作自己回忆录的时候

他曾经写过这样的一首诗

我昔生忧患

愁长记忆新

童年习冻饿

壮年饱酸辛

滚滚横流水

茫茫末世人

老舍一直觉得他自己

是个末世人

我们回顾老舍他的个人经历

他是一个旗人

旗人马背得天下

他们曾经有过

自己昔日的荣光

但是到老舍出生的时候

旗人已经没落

这个时候他末世的情感

就已经非常深刻了

但是没想到

接下来他所经历的每一个时代

都让他深深体会到

这种末世之苦

那所以在这个小说里面

他表现的就是

断魂枪的最后一个传人

他热衷于描写最后一个

其实并非老舍一个人

很多作家都喜欢讲述

最后一个的故事

那 最后一个 可以说

是一种故事讲述的模式

也可以理解成为一种 原型

回顾中外文学我们就会发现

很多优秀作家都很喜欢讲述

最后一个 的故事

那有的直接以此为命题

有的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

这种末世的情怀

那这种末世情怀

何以产生的呢

从小说的本质来讲

所有的小说都是回忆性的

那所有的小说叙述的

都是逻辑上属于过去时态的故事

而最后一个本身

就是属于过去时的

与小说回忆状态下的叙述本质

恰好是相互吻合的

那第二个原因是

最后一个它与人类本性中

喜欢哀婉和悲伤的情调

是有关系的

那也是中国著名的一个作家

钱钟书他曾经列举和比较了

中西方文艺作品里的很多材料

来证明最和谐的美

就是具有忧郁气质的美

那我们在中外历史上

有很多著名的文本

比如像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像鲁迅的《伤逝》

像白先勇的《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还有法国作家都德

的《最后一课》

他们描写的都是最后一个的故事

那我们看一下几篇著名作品的

他们的开头

他们如何去描写最后一个

那首先看一下《断魂枪》

《断魂枪》一开始

开篇就给我们一种

非常深厚的回忆的气质

而这种回忆的气质

又有一种悲凉的氛围

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了客栈

开客栈不是往前走

而是往回看

沙子龙的客栈是一个移民的记号

沙子龙他被推动着

一脚踏进了新时代的门边

整个身子还留在旧世界

所以他就像老舍三十年代

一个中篇小说的名字一样

经历着一场新时代的旧悲剧

小说的第一个陈述句是

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

已是这句话里

非常关键的一个字眼

已表达的是一个

过去已经完成的时态

不是今天改

也不是明天改

而是已经无奈地改成客栈了

这种时代的叹息

在第一句话里面

就呼之欲出

那给大家看一下

一些相关的著名作品的开头

那他们是如何表现最后一个的呢

非常著名的马尔克斯的

《百年孤独》

在一开篇

他这样写到

多年后

奥瑞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

面对枪毙行刑队时

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

找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这段话非常地有名

为什么有名呢

在第一句话里面

它就出现了三个时态

如果我们画一个线性的直线的话

我们会发现

这句话它分别位于

时间的三个点

那它正是以这样的

一种回忆的时态来开场

会给我们一种无限的伤感

而且给我们一种

时间错乱的感受

那在鲁迅的名篇《伤逝》里面

开头他是这样写的

如果我能够

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

为子君 为自己

如果

当他用到这个词的时候

这个词它代表的是一种假设

说明已经没有如果了

所有的一切都已经过去

所以的悲伤 惋惜

都已经无法再回来

所以只能用如果

那这也是一种哀婉的

一种伤感的情调

那我们刚才看到

几个非常类似的开头

那在《断魂枪》里面

老舍在沙子龙的身上

他凝聚了这样一种

末世人的心态

那这种末世人具有

最后一个的道德思考

和心理深度

沙子龙他是非常清晰的

也是非常理智的

意识到他已经是最后一个了

他绝望到凭借那套在民间

享有声誉的五虎断魂枪

除了能够给个人以自尊

还有名誉

对国家和民族每况愈下

没有任何的帮助

他是一个清醒的人

所以要清醒地让自己成为

最后一个

好那我们现在就来探讨一下

为什么沙子龙

要当这个最后一个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个现实的原因

在中国民间历来就有

对于家传绝技 秘方等

的处理态度是传男不传女

重经验重实际的倾向

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

所以呢中国的一种民族性

当遇到这样的一种情况的时候

他对于自家的家传绝技

往往采取保守不传的策略

那这个是大家基于现实的基础

可以理解的一个原因

但更重要的是

沙子龙之所以不传是因为

他非常地热爱和珍视

这样的一种传统文化

他不愿意自己所珍爱一辈子的

这样的一个家传绝技

最后沦落成为杂耍的一种手段

那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这就是他一种铮铮铁骨

那著名的老舍研究专家

关纪新他这样讲

他说沙子龙最后

走上与心中的完美事物

共相厮守的终极之路

而面对这样的一种

宁静的忧伤 悲凉

悉数留给未达到

相应顿悟的芸芸世人

那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在小说里面的

一些重点意象

解读一下断魂枪

和月夜练枪

两个重要的意象

那首先我们来看一下

小说为什么要选择断魂枪

这样的一个枪法

那断魂枪它是一种枪术套路

它属于是少林拳

共有35式

那这个套路主要源于

河南登封少林寺

流传于河南一带

那采用了断魂枪

这样的一种武术

它代表着社会千千万万的

传统事物在现代性的冲击下

的一种命运

那武侠是中国传统文明的瑰宝

老舍一方面他非常地珍爱武侠

另外一方面呢

旗人的传统

也使他对于武侠有一种

不舍的情缘

那所以他把断魂枪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代表

他认为如果没有了

自身的价值和延续的动力

那么我们整个民族应该

如何对待和处理

这些传统的事物

这是值得老舍和当时的世人

深思的一个问题

那在小说里面呢

断魂枪还有一个非常精彩的意象

就是月夜练枪

那在小说的结尾

在孙老者还有王三胜

都离开之后

沙子龙他独自练了这样的

一套枪法

而这个也不仅仅是在这个夜晚

沙子龙经常独自在月夜练枪

独自享受他和他最热爱的武术

相处的这样一种乐趣

那当他月夜练枪的时候

这个世界只是在夜间

只是独立地存在着

那这其实是一种

移民的世界的象征

那在晚上的时候

他一个人回忆当年勇

在虚拟练习中召回当年

荒林野店的威风

把过去属于自己的事件

在自己的想象中找回来

可是他其实回不去了

现代性一刀斩断了和过去的联系

就像张爱玲在她的散文里面

讲到的

她不断地感受着现代惘惘的威胁

沙子龙和当时的

那一代武侠中人

他们使用原始的武力

靠身体搏斗

用武力去征服世界

这样中国传统文化建立的

一种江湖世界的秩序

被西方的文明

轻而易举地就颠覆了

那沙子龙他们

把自己全身功夫施展出来

都没有办法去和现代性对抗

所以他最后只能发出

沉重的一声 不传

那这种月夜

象征着和白天的隔绝

他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

施展自己的武艺

正是这样的一种尘世的隔绝

月夜练枪的沙子龙

他形成了一个独立

而又静谧的精神世界

但是呢他毕竟在练枪

月夜练枪

其实他的重心在于

他继续还在练

这象征着沙子龙不灭的精神

和理想主义的光辉

这也是断魂枪之中

的不断之魂

在小说里面有这样的一个细节

当王三胜带着孙老者

去找沙子龙的时候

沙子龙正在他的客栈里面

读着《封神榜》

那《封神榜》它描写的是

战乱时期

在《封神榜》里面

它塑造了一个怪力乱神的时代

那这个时代和沙子龙

所处的时代又

何其地相似

那沙子龙在这本书里面

他也找到了自己昔日的威风

我们看到沙子龙虽然嘴上不讲

但是他内心依然向往着

那个江湖世界

他的精神依然不灭

那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沙子龙为什么 不传

那关于小说的结尾

关于他的 不传

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在小说的结尾

沙子龙用手指

慢慢摸着凉滑的枪身

又微微一笑

这个笑是坦然

也是决然

那有很多研究者

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有的人认为沙子龙

是家传绝技的保守者

认为他这种行为不值得提倡

还有人认为

他是妥协退让的落寞者

那也有研究者认为

他是国术的珍爱者

正是因为深爱

所以他才不传

那更有研究者认为

他是具有清醒意识的

时代先觉者

那综观上述的四种解读

可以分为两大种

前两种是贬低

后两种褒扬

这说明了沙子龙

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

他的个人命运

和历史沧桑结合在一起

构成了他性格的多重特征

不传 断魂枪到底是由于

他的清醒意识

还是因为他的妥协退让

人们完全可以见仁见智

但是呢沙子龙因为

认识到自身的贫弱

而坚持不传断魂枪的绝技

其实不仅仅是孤芳自赏

更是一种明智之举

他意识到历史的车轮

已经无法改变

滚滚向前

那他只能以退为进

去适应新的时代

新的变化

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北宋词(一)

-1.1 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1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2 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2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3 柳永词概述

--1.3柳永词概述

-1.4《八声甘州》赏析

--1.4《八声甘州》赏析

-1.5 晏殊词概述

--1.5晏殊词概述

-1.6《蝶恋花》赏析

--1.6《蝶恋花》赏析

-1.7 拓展阅读

--1.7拓展阅读

-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 北宋词(二)

-2.1 欧阳修词的地位

--2.1欧阳修词的地位

-2.2《踏莎行》赏析

--2.2《踏莎行》赏析

-2.3 晏几道词综述

--2.3晏几道词综述

-2.4《临江仙》赏析

--2.4《临江仙》赏析

-2.5 拓展阅读

--2.5拓展阅读

-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 宋诗(上)

-3.1 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1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2 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2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3《村行》赏析

--3.3《村行》赏析

-3.4 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4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5《戏答元珍》赏析

--3.5《戏答元珍》赏析

-3.6 拓展阅读

--3.6拓展阅读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 宋诗(下)

-4.1 苏轼与元佑诗坛

--4.1苏轼与元佑诗坛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3 乌台诗案

--4.3乌台诗案

-4.4《初到黄州》

--4.4《初到黄州》

-4.5 黄庭坚与其诗

--4.5黄庭坚与其诗

-4.6《寄黄几复》

--4.6《寄黄几复》

-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 北宋词(三)

-5.1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1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2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2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3 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3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4 拓展阅读

--5.4拓展阅读

-第五章习题

第六章 北宋词(四)

-6.1 苏轼《定风波》赏析

--6.1苏轼《定风波》赏析

-6.2 苏轼《临江仙》赏析

--6.2苏轼《临江仙》赏析

-6.3 秦观和他的词

--6.3秦观和他的词

-6.4 秦观《满庭芳》

--6.4秦观《满庭芳》

-6.5 秦观《鹊桥仙》

--6.5秦观《鹊桥仙》

-第六章习题

第七章 北宋词(五)

-7.1 贺铸和他的词

--7.1贺铸和他的词

-7.2《青玉案》赏析

--7.2《青玉案》赏析

-7.3 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3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4 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4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5 拓展阅读

--7.5拓展阅读

-第七章习题

第八章 宋代散文(上)

-8.1 宋文综述

--8.1宋文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5《秋声赋》归纳

--8.5秋声赋归纳

-8.6 王安石文综述

--8.6王安石文综述

-8.7《答司马谏议书》

--8.7答司马谏议书

-第八章习题

第九章 宋代散文(下)

-9.1 苏轼散文的综述

--9.1苏轼散文的综述

-9.2 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2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3 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3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4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9.5 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5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6 总结归纳

--9.6总结归纳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 南宋词(一)

-10.1 李清照生平

--10.1李清照生平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3 声声慢(上)

--10.3 声声慢(上)

-10.4 声声慢(下)

--10.4 声声慢(下)

-10.5 拓展阅读

--10.5 拓展阅读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 南宋词(二)

-11.1 陆游词概述

--11.1 陆游词概述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二章 南宋词(三)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2 《菩萨蛮》赏析

--12.2 《菩萨蛮》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三章 南宋词(四)

-13.1 姜夔词概述

--13.1 姜夔词概述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3 史达祖综述

--13.3 史达祖综述

-13.4 《双双燕》赏析

--13.4 《双双燕》赏析

-13.5 拓展阅读

--13.5 拓展阅读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四章 南宋诗(上)

-14.1 南宋诗概述

--14.1 南宋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3 关山月赏析

--14.3 关山月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5 拓展阅读

--14.5 拓展阅读

-第十四章习题

第十五章 南宋诗(下)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4 《金陵驿》赏析

--15.4 《金陵驿》赏析

-第十五章习题

第十六章 明清散文(上)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2 作者及背景

--16.2 作者及背景

-16.3 《深虑论》A

--16.3 《深虑论》A

-16.4 《深虑论》B

--16.4 《深虑论》B

-16.5 《深虑论》C

--16.5 《深虑论》C

-16.6 《深虑论》归纳

--16.6 《深虑论》归纳

-第十六章习题

第十七章 明清散文(下)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17.3《廉耻》赏析

--17.3《廉耻》赏析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第十七章习题

第十八章 古代戏曲

-18.1《单刀会》赏析

--18.1《单刀会》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第十八章习题

第十九章 金元明清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6《圆圆曲》

--19.6《圆圆曲》

-第十九章习题

第二十章 金元明清词(上)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2 萨都剌词

--20.2 萨都剌词

-20.3《登石头城》

--20.3《登石头城》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5 杨慎及其词

--20.5 杨慎及其词

-20.6《临江仙》赏析

--20.6《临江仙》赏析

-20.7 拓展阅读

--20.7 拓展阅读

-第二十章习题

第二十一章 金元明清词(下)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3 纳兰性德词

--21.3 纳兰性德词

-21.4 纳兰性德《金缕曲》赏析

--Video

-21.5 拓展阅读

--21.5 拓展阅读

-第二十一章习题

第二十二章 古代文言小说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2《小翠》赏析

--22.2《小翠》赏析

-第二十二章习题

第二十三章 古代白话小说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第二十三章习题

第二十四章 现代小说(一)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第二十四章习题

第二十五章 现代小说(二)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第二十五章习题

第二十六章 现代小说(三)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六章习题

第二十七章 现代小说(四)

-27.1《断魂枪》

--27.1《断魂枪》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七章习题

第二十八章 现代小说(五)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八章习题

第二十九章 现代新诗(上)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2 李叔同《送别》

--29.2 李叔同《送别》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5 徐志摩《偶然》

--29.5 徐志摩《偶然》

-第二十九章习题

第三十章 现代新诗(下)

-30.1 关于余光中

--30.1 关于余光中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3《乡愁》赏析

--30.3《乡愁》赏析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5《回答》解读

--30.5《回答》解读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第三十章习题

第三十一章 现代散文(上)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2 关于朱自清

--31.2 关于朱自清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4 关于梁实秋

--31.4 关于梁实秋

-31.5《雅舍》解读

--31.5《雅舍》解读

-第三十一章习题

第三十二章 现代散文(下)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第三十二章习题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