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 >  第三十二章 现代散文(下) >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在线视频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现代散文的下的这一单元当中

第二篇文章呢

我们选的是王小波的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那么对于这篇文章呢

它是王小波散文当中呢

也是流传甚广的

那这篇文章当中

王小波通过写

在文革期间

一只猪

一头猪

是怎么特立独行的

然后呢

来写出环境对个体的压抑

尤其是对个体精神的压抑

以及对这种精神压抑

反抗的可能性

那么从这样的一个角度呢

他来分析

个体生命和时代之间的关系

具体的说呢

就是文革

对于文革的这种分析

好 对于这篇文章来讲呢

我们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

标题当中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那么首先我们要解决的

一个关键词

就是何谓特立独行

什么叫特立独行

那么特立独行这个

特立独行这个词呢很显然

它应该是一个流动性的一个概念

也就是

我们从这个词当中的一个核心看

首先是特

特就是特别的

特别的意思呢

它是和别的不一样

那么独呢

它是单独的

单独的意味呢

它不是成群结队的

那么特立独行这样一个词呢

我们就会知道

首先呢

它可能是

要放在一个具体的环境来分析

你不如说我们谈到现代文学

在现代文学发展的具体语境当中

比如说

如果谈五四时期

五四时期在讲到女性解放的时候

如果女性剪了短发

如果女性不缠足变成天足

在那个年代就是特立独行的

但是放在今天呢

是一个非常自然的现象

就已经是非常日常的一个行为

所以

特立独行还是不特立独行

很可能要跟

放在具体语境的参照当中来分析

所以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那么相对的概念

意味着呢

是否特立独行

由它的参照系决定

也就是它在一个群体当中

和其他人是不是一样

那不一样呢

就保证它的特

有没有和其他人共同行动

那没有共同行动呢

就保证它的独

所以特立独行呢

是相对的概念

在对这个概念的解析当中

我们首先需要确定的是

特立独行的个体

它的对立面站着一个普通的

庸常的 大多数人的

就像王小波说的沉默的大多数

那么跟沉默的大多数相对的

就是沉默的

特立独行的人甚至是一头猪

那在这篇文章当中呢

我们跟大家分析的时候

我们首先要界定

这是一个比较性的概念

它只有当它和沉默的大多数

当它和庸常之众

这一个群体相对比的时候

我们才能看出

或者才能确认

他是否特立独行

除此之外呢

刚才我给大家讲过

它是一个流动的概念

在这个时代这种行为

可能属于特立独行

到另一个时代

当单个的行为

被整个时代追赶上之后

变成一个群体的行为

变成一个普通大众

最日常的行为的时候

它就不再特立独行了

这个概念呢

有点像我们文学史上

讲先锋文学的时候

我们说先锋文学的先锋

就是一个流动的概念

那么我们在界定它的时候说

真正的先锋是一往无前的

那么同样呢

特立独行也是这样

它永远要走在

沉默的大多数的前面

这样才保证它是特例独行的

那么具体到王小波这篇文章而言

那么作为这头特立独行的猪

所参照的庸常的事件

它是一个什么样的特点呢

它一定是充满规约的

充满限制的

这是福柯所说的

被规训的

被规训的群体就是按照

别人指定的一个规则

统一生活的

整齐划一的步调

那么按照规则

缺少个性

缺少精神的自由

缺少个体选择的可能性

规训呢

就意味着没有个体选择的自由

所以王小波

终其一生来反抗呢

这种没有自由的

精神压抑

那么跟特立独行相比呢

庸常事件就是长期生长

在禁锢 压抑 规则和规训当中

时间之久

状态之稳定

以至于已经丧失了独立思考

丧失了觉醒

丧失了反抗的可能性

那么这就是一个庸常的事件

那么特立独行的特呢

那么刚才分析到它就意味着

超越环境的规训与控制

然后呢注定也是孤军奋战呢

是一场自我拯救

先自我拯救然后才能拯救他人

刚才的环节呢

我们给大家落实了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这篇文章当中

最核心的一个概念

什么事特立独行

然后界定了特立独行的相对性

那么接下来呢

我们下一个板块给大家解决的是

作为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这样一个大的主题之下的文本

王小波的文章当中

如何凸显了他的时代元素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庸常之众如何在

特定的时代下生存

他们的生存状态是怎么样的

那第二个板块呢

我们像分析《怀念萧珊》一样

给大家把这篇文章当中的

文革元素呢

梳理一下

好 在这篇文章当中

这篇篇幅不算很长的文章当中

我们也可以看到遍布时代的痕迹

具体的说呢

也就是遍布文革的痕迹

也就相当于我们刚才讲到的

有很多属于文革的关键词

属于文革的名词解释

你比如说在第一句当中

我们讲到

插队的时候

作者说呢

插队的时候 我喂过猪 也放过牛

那么这里面

我特意加红的一个颜色

就是插队这么词

那么通常情况下

我们通常现在所说插队

就是排队的时候插队

这里面呢

文革时期的语境之下

插队呢

和这个词呢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那它是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当时呢

毛泽东主张

知识青年呢上山下乡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所以他们到生产队进行劳动

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改造

这样的一个群体性行为

就是当时所说的插队

那么我当时举的下一个例子说

我当时的生活

也不见得丰富了多少

除了八个样板戏

也没有什么消遣

那么一开始

他是说猪的生活很单调

尤其是那些被规训的猪

每天人生的主题是

是长肉和生育

于是呢

就不停地吃了睡睡了吃

那么接着他就笔锋一转说

跟猪一比也没有丰富多少

那么我的日常生活当中

除了八个样板戏

也没有什么消遣

那么这又是一个

非常有文革特色的概念

那么我们了解文革文学的

或者说了解

文革这段历史的时候呢

就知道在文革期间

是文学非常一个凋零的一个时段

那么当时因为文学主张

各种严苛的要求

所以使呢

绝大多数文学作品呢

就停止了传播

停止了阅读

停止了被阅读应该说是

那么这时候呢

给八亿人民的全部的精神食粮

当时的说法是八亿人民

八个样板戏

那么样板戏当中呢

像我们大家很多人知道的

像《沙家浜》《红卫兵》

《红色娘子军》

还有像这一类的作品

一共有八个样板戏

这个样板戏的主要的特点呢

一个是宣扬它的阶级性

革命性

这是它们最突出的特点

除此之外呢

它对于人的感情

人的基本情感方面的淡化呢

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那样板戏的存在

跟这个时代在精神结构其实呢

它是同构的

在这个时代要求

所有的民众 普通人接受被规训

被规训呢

就按照统一的节奏

统一的方式生活

人的丰富性

人的情感的丰富性

人之为人的丰富性

都要求尽可能大的省略

因为那个时代呢

我们强调阶级性

而不强调人性

所以在八个样板戏当中

我们在分析这些作品的时候

我们会看到

这里面呢

大量地对于情感的淡化

所以像《红灯记》当中

他写了祖孙三代的感情

但是最后呢

要揭开谜底

这祖孙三代呢

并没有血缘关系

他们之间呢只是革命的这种感情

所以对人的基本情感的淡化

是八个样板戏的集中的特征

因为文学作品也需要这样的淡化

所以呢

人的感情

人的基本的感情也得到了尽可能的简化

在这个阅读当中

人不可能变得感情丰富

所以这样的文学作品的阅读呢

也就是那个时代

提供给普通庸常之众的阅读材料

也配合了规训的这种需求

规训就是要求你

没有什么个体需求

那么统一按照节奏来

那这样子呢

是我们对八个样板戏的解释

是当时的精神食粮

而这种精神食粮呢

只会使人们走向

更加容易接受规训

更加从思想上接受规训

除此之外呢

还有的句子当中讲到

所有喂过猪的知青

都把它当宠儿对待

那么知青呢就是知识青年

这个大家在很多

知青题材的文学作品艺术当中呢

都会看到

当时的城市青年

要上山下乡接受

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跟插队这个词呢

是放在一起来理解的

那除此之外呢

像有的句子当中讲

领导们因此开了一个会

把它定成了破坏春耕的坏分子

那么说到坏分子呢

那么文革当中

有一个固定的使用的词组

叫地富反坏右

那么这五个词呢

都是指专政的对象

有些比较容易理解

比如说呢

地是地主

富是富农

然后反呢

是这个反动派

右呢是右派

坏呢就是坏分子

这五个当中呢

其余几个虽然在界定的时候

也有荒唐之处

你比如很多文学作品当中写到

包括生活当中

很多经历过这个时代的人

他们都会提到

比如当时哪个

一个单位当中要抓出

多少这些

这几类人

有的时候指标不够

就会把其中某个人呢

推选这个指标

那么相对来讲

地主富农还有其他的

包括右派之类的

都还有一定的标准

那么这个坏分子的界定呢

就更加随意了

一切当权派感觉你不顺眼呢

有可能感觉你的存在

有一种威胁性的

他就把你定义为坏分子

那么在定义的过程的当中呢

有很大的随机性

那在这篇

具体到这篇文章而言呢

他们是把一头猪定义为

破坏春耕的坏分子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猪会模仿汽笛叫

猪一模仿汽笛叫呢

那些正在劳动的人呢

就假装没有听出来

猪叫和那普通的作为

那个工作结束的那个

汽笛号的差别

就赶回家来

所以领导们就决定

把这头猪呢

定义为坏分子

由此呢

也可见

那时候的这个专政对象呢

有很大的随机性

这是坏分子这个词

那么在这个当中呢

最后写到这头特立独行的猪

使统治者

感到了威胁

于是呢

他们决定来绞杀它

由指导员

指导员呢就是基层的武装力量

然后带了二十几人

然后拿着手枪呢

来围剿它 这是这个概念

那么从这些词当中呢

我们可以看到

在当时的那个时代

居于统治者地位的

可能是指导员

可能是工宣队

或者是军宣队这样的

一些成员

被统治者呢

包括普通的群众

也可能包括一头

需要规训的特立独行的猪

那么在这一部分当中呢

我们可以看到

在整个的作品当中

它呈现了这样一个特定时期的

文革阶段的

普通庸众的生存的状态

那么通过这个梳理呢

我们能够看到这个作品当中

所强化的

个体和文革之间的关系

下一个板块呢

我们来给大家一起

通过一头猪的

被设置的这样一个状态

来写个体生命如何被规

从自然状态到规训状态

由此呈现王小波一向深恶痛绝的

精神压抑问题

那么在这篇文章当中的主角呢

是一头特立独行的猪

也是这篇文章当中

很吸引大家的兴趣的

一个小生命

那么在这篇文章当中呢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作品当中说

所有的知青呢

都很喜欢它

那么知青喜欢它的方式呢

就是尊重它的自由状态

帮助它

让它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

那这头猪

它的自然状态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文章的开头就说

对于一头猪而言

它的自由状态

自然的生命状态应该是

可以随处到处闲逛

那如果饿了呢就吃东西

渴了呢就喝点水

那么当春天来了的时候呢

它可以找另一头猪呢

谈一场自由的恋爱

那么这是他对于一头猪的

一个自然生命的设想

但是作品当中说

自从猪被纳入到了

这种规训的渠道当中之后呢

猪的生命轨迹呢

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为有别人过来给它规定了它的

生命的主题

也就说是原先的猪自由生长的

也就说任其自由成长的

但自从有人给规定了

生存状态之后呢

猪的生活就变了

它的生活呢就开始有主题了

它的主题呢

有两种

对于普通的猪而言呢

它的生活的主题就是长肉

那么作品当中说呢

它就每天要吃

吃 睡 长肉

那么对另外一种

猪种和母猪而言呢

它们的生命的主题呢

就变成生育

那么为了完成这个主题呢

猪呢

再也不可能像原先那样

每天自由地闲逛

然后每天饥则食渴则饮

然后在春天谈一场自由的恋爱了

那么这样对于猪的被设置之后

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

作品当中讲

猪呢

就变得毫无生命力

没有任何生命力而言

作品当中说呢

种猪呢对母猪毫无兴趣

母猪呢因为过度生育

而变得又脏又臭

那作品当中是怎么写到这点

他倒没直接写

他只是说呢

当那个特立独行的猪

到春天需要来谈恋爱的时候

它对农场里的那些猪不感兴趣

它要到村寨里找那些

自由生长的猪

因为它们比农场这些

被过度生育搞得

又脏又臭的母猪呢

要好看一些

那么这个作品当中

先是写猪的生命的被设置的状态

所谓的被设置

我们前面讲了就是由别人来

规定你的生存的主题

那么由别人确定主题之后

你按照这个主题来

然后像机器一样

按部就班的生活下去

那事实上

作品当中一再地强调

猪的生命

其实是和人的生命具有同构性

那么一头猪的生命被设置之后

是这样一种状态

一个人被设置呢

也同样是对生命的一种扼杀

那么我们看一下

人的被设置是什么情况

作品当中呢

没有直接讲人被设置之后的

生活是怎么样的

事实上

我们从文革的史料当中

可以看出来

从向那些知青

那些五七干校的那些被改造对象

他们的生活当中可以看出来

很熟悉的一些概念

早请示晚汇报

整天唱语录歌等等

那么这些全部的方式呢

是为了实现一个目的

那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当中

提到了这点

他说

我插队的地方有军代表管着我们

现在我认为

他们是一批单纯的好人

但我还认为

在我这一生里

再没有谁比他们使我更痛苦过了

他们认为

所谓思想的乐趣

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时

都用毛泽东思想来占领

早上早请示

晚上晚汇报

那么王小波在这篇作品当中呢

他强调了人的基本生活状态

猪的生活状态呢

就是长肉和生育

那人的生活状态呢

就是在接受思想的规训的时候呢

早请示晚汇报

然后进行劳动改造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

像王小波提到的这个状况

我们刚才说过

王小波穷其一生

最深恶痛绝的

就是精神上的不自由

精神上的压抑

所以对这种精神压抑的抗议

其实在他很多作品当中呢

都有所体现的

包括小说当中

下面我们要举的这个例子呢

是王小波一篇中叫

《红拂夜奔》的小说当中

的一个片段

那《红拂夜奔》当中写到

个体生命的被设置和规训

整个生命过程都是在

一个体制的控制之下的

那李卫公死了之后

写红拂不想活了

红拂想自杀

那自杀能不能随便自杀呢

那么我们讲到

每个人生命都是他自己的

从理论上来讲

一个人如果想选择自杀

是有这个权利的

但是在这篇作品当中呢

它告诉你

如果你被纳入到一个秩序当中

你想自杀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作品当中就写

红拂为了自杀呢

她首先要写一个申请自杀的指标

那么因为那个季度当中呢

非正常死亡的自杀的指标呢

可以分为很多种

除了生病之外呢

绝大多数的死亡方式呢

都是属于非正常的

那么可以死于这个车祸

死于兵荒马乱

死于水灾

死于火灾等等

死于毒药呢也算在内

只有病死老死呢

不占指标

那么这个自杀的指标呢

红拂这个部门给她查了一下

本季度呢

就只剩下上吊一种自杀的方式

红拂又觉得呢

这个上吊的自杀方式太难看了

她又不愿意

由此呢

就纠缠了很久

那么这个整个的小说当中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写

人的不自由

体现在各个方面

包括你想死都不行

那么因为你的死呢

不仅涉及到自杀指标的问题

还涉及到如果你死了

那么整个社会风气呢

就趋于悲观

于是呢

就涉及到这个

意识形态的部门来管理

决定你什么时候自杀

能不能自杀

以什么样的方式自杀等等

所以像《红拂夜奔》

这样的一个作品

从另外一个角度

也印证了王小波的

一以贯之的立场

人的不自由

人的被压抑

人的被规训之后

对个体生命带来的

荒谬感

人连死都是不自由的

都是要征求指标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可以看到

人呢

也是同样被设置的

人只能早请示晚汇报

然后读 二十四小时

最好读毛选

然后呢

不停地劳动改造

那么除此之外

一个生命最好再无其他需求

那么这是王小波写的

文革期间人的被规训的

这种场景

那这种被设置的结果会怎么样呢

长期以来

人就会习惯于这种设置

习惯呢之后呢

就会麻木

麻木之后呢就会习以为常

习以为常之后就不再会觉察到

自己是在被规训

也不再觉察到自己被设置

由此呢

大家也可以看到呢

就是这样长期做的结果

就是再也没有

反抗的可能性

你已经习惯了这样一种状态

并且并不觉得这种状态有多痛苦

所以这点呢很重要

那么在具体的作品当中呢

就体现为

丧失对现实环境的制约

这种反抗意识

也丧失了反抗能力

在作品当中体现为呢

当指导员带领一帮民兵

和武装的力量

手持手枪

想要绞杀这只特立独行的猪的时候

那么作品当中的我说

按照我和它的交情

我本该舞起两把插猪刀

杀猪刀冲过去

和它并肩作战

但是我不敢对抗领导

我怀疑这才是问题的所在

也就是说长期被规训之后

人已经被设置的生活呢

安之若素

觉得很正常

这才是正常的生活

人由此失去了

对于规训的一种觉察

当然呢

也由此失去了反抗的可能性

这是被设置的结果

这是第三部分

我们给大家介绍的

长期设置的情况

人和猪的被设置

然后被设置对生命造成的影响

那么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

所有的人都被设置

被外在的力量规定了个主题

只能按照那个主题和程序生活

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

我们突然发现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是多么的可爱是多么的特别

也由此知道为什么那时候知青

都很宠爱它

因为它的存在

让我们想到了

生活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

我们通常说无限可能性

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

我们感知到一种可能性

就让人感觉到生活是充满期望的

那第四部分呢

我们就给大家分析

在这样的一种长期的被设置

被规训的环境当中

由谁来特立独行

这个被选出来特立独行的个体

他如何去特立独行

那在这篇文章当中

特立独行的主体呢

是一头猪

那么在这个作品当中

他首先描叙这头猪外貌呢

它既不想种猪那样

显得萎靡不振

又不像那些母猪那样

显得 由于过度生育

造成又脏又臭

这头猪的外形呢

首先还有特征

它的生理特征呢

作品当中写它

又黑又瘦

两眼炯炯有光

像山羊一样敏捷

当我们读到又黑又瘦

两眼炯炯有光的时候

很多阅读面较广的同学

可能就会产生一些

相似作品之间的联想

确实从鲁迅开始

鲁迅写革命者

就是写那些特立独行的人

就写习惯的外貌描写

就是又黑又瘦

两眼放着光

那鲁迅在写

《孤独者》当中的魏连殳

《理水》当中的大禹

还有像那个《铸剑》当中的复仇者

都是这样

又黑又瘦

两眼闪着光

这一点呢有人曾经分析过

王小波精神上和鲁迅之间

是有一种呼应的关系

所以他写反抗者的时候也

是又黑又瘦

带有一种精神矍铄的特征

我们很难想象

他如果写一个

又白又胖的反抗者的时候

可能效果就不太一样了

那么除此之外呢

它动作是非常敏捷的

它像山羊一样敏捷

然后这个猪呢

是这样一个形象

那么它特立独行的方式

是怎样的呢

作品当中说

首先呢

写了它漫长的

日常生活当中的特立独行

和一次具体的反抗行为

那么在日常生活当中呢

作品当中写到因为知青

都喜欢那头特立独行的猪

它每天自由自在的逛来逛去

根本不受那个约束

那么没有一个具体的场所

能够拦住它

也没有人能够拦住它

所以它在大多数情况下

它自己呢

每天在房顶窜来窜去

晒晒太阳

由于知青对它的宠爱

对它身上特立独行气质的偏爱

他们每次喂它的时候

先把细米糠给它吃饱

然后再把剩的那些东西

给其他的猪吃

那么除了这个之外呢

它在春天的时候

它还可以选择自由恋爱

到村寨里选择那些好看的猪

和它自由恋爱

这是它日常的生活方式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呢

它可能也只是在行为上特立独行

不触犯规则

不触犯规训的那些秩序

也就是说

它不破坏秩序的话

它可能不会引起

秩序的制定者的注意

但是这头猪呢

它有一个偏好

作品当中呢

说它喜欢模仿各种声音

模仿各种声音

如果只是一种生理现象的话

一种生理上的行为的话

也不会造成危害

但是呢

这个猪模仿的其中一种声音

破坏了既定秩序

就是它喜欢模仿汽笛声

那么在作品当中写

知青所在的生产队

也就是农场

他们是通过附近的汽笛声

来判断每天上工和收工的时间的

那么当这头猪

喜欢模仿汽笛声之后呢

它就扰乱了整个农场的工作秩序

也就是说

这头猪模仿的随意性很大

它什么时候想起来

模仿汽笛叫它就叫一声

它一叫呢

那些知青和周围的工人呢

他们就假装没有听出来

其实猪和汽笛的声音是有差别的

但是大家一致表示

没有差别

所以一旦它叫呢

那个周围正在劳动的人就马上

结束劳动

然后呢就跑回家

在这种情况下

这个特立独行的猪

它的生理性的行为

就造成了对秩序本身的威胁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

当权者

或者是秩序的维护者

认为它是一个破坏分子

把它定义为破坏春耕的坏分子

就是很自然的了

那么很自然呢

它就面临着一场绞杀

作品当中说呢

如果是普通的绞杀呢

对它来说呢并不可怕

无数次的经验证明

没有人能够抓住它

也就是说没有人能够控制一头

希望自由的猪

但是呢

这次呢他们动用了

各种武装的力量

那猪的命运怎么样呢

那作品当中写

它这次反抗的行为

非常的警觉

非常的镇定

也非常的潇洒

这种警觉 镇定 潇洒

具体体现在这猪特别的聪明

那么当一群人持着枪来准备

围攻它的时候

它能非常冷静地躲在

手枪和火枪的连线之内

那么在这种情况

它能精确地算计到在连线之内

双方都不敢开枪

只要开枪呢

很有可能把对方打死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

它说任凭人喊狗咬

在和人的周旋当中

始终不离那条线

最后作品说呢

就这样兜了几个圈子

它找到了一个空子

一头撞了出去

跑的潇洒至极

那么这头特立独行的猪呢

最终逃脱了秩序对它的规训

作品当中说

很久以后呢曾经在甘蔗地里

还见过它一次

它已经长出了獠牙

那它通过回归荒野

逃脱了秩序对它的设置和规训

在这个过程当中

我们看到王小波呢通过写一头

特立独行的猪

然后为精神压抑的时代

寻找一种精神自由和

反抗压抑的出路

也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那么就是一种反抗被设置的生活

寻找自由

回归荒野

这样一条道路

也就是对秩序的逃离

对规训的逃离

对时代

对个体生命压抑的逃离

那么从这个 这篇文章当中呢

我们可以看出来

跟巴金对于文革的回望

《怀念萧珊》相比

王小波这篇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呢

它所关注的东西更加形而上

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

也就是说

王小波的要求是

我不光要活下来

而且要活得好

那么活得好的标志之一

就是精神上的自由

这一点在王小波觉得呢至关重要

那么在王小波的其他作品当中

我们也同样呢能看到这一点

也就说在这篇文章当中

王小波是把逃离秩序的希望

放在一头特立独行的猪的身上

那么在其他的

在其他的王小波的作品世界当中

我们同样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特点

在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当中呢

我始终给大家强调一点

大学国文的学习

也中学语文的差别就在于呢

我们需要一个宏观的视野

不是孤立地解读一个作品

而是经由一个作品的解读

我们了解一个现象

进而了解一个精神命题

那么经由这篇文章而言

我们通过王小波的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我们感觉到

王小波对精神自由的重视

那么这种重视

是不是只有在这一篇文章当中

偶然出现的

也就是王小波在大多数情况下

他并没有这个需求

只是偶尔某一天灵光一现

那么他决定写一个这样一头猪呢

如果我们纵观他的作品世界

就会发现不是这样的

在王小波大量的作品当中

不光有这样一头特立独行的猪

更多的有很多这样特立独行的人

那么从这个当中

我们就可以看出

王小波主要的精神指向

这一类的作品呢

王小波的小说当中

比如说《黄金时代》《三十而立》

《革命时期的爱情》

《我的阴阳两界》等等

这些作品当中

有一个共同的主人公

叫王二

那么这个叫王二的主人公呢

在作品当中

他所面临的环境往往是

非常荒谬的

也是对个体生命

造成很强烈压抑的

他往往因为一个

个体生命的一个小细节

就把他打入另类

然后呢对他进行种种的

从言论上到思想上的这种

这种看起来是帮助

其实是规训的这样一个过程

我在这个地方呢

经常使用规训这个词

这个是福柯经常使用的一个术语

在福柯的理论当中呢

规训就是一整套的

制度对个体的压抑的

这种程序

国家机器

权利话语对个体的异化等等

蕴含的这样的含义

王小波的这一系列作品当中呢

环境是压抑的

充满了各种规训的力量

那环境生活当中呢

个体呢 基本上

也就是这一个叫王二的主人公

他的特点呢

通常是很机智的

很率性而为的

充满了自然的活力

就像作品中

这头特立独行的猪一样

他有很多特立独行的行为

并且呢任由自己的思想的奔逸

那么这是他作品世界中非常迷人的部分

那么这个个体和环境的关系呢

通常是对立和隔离的

那么这是王小波的作品当中呢

一个基本的结构

也就是他反抗奴役

反抗生活的设置

那么因此呢造就了一批

王二们

他们都是特立独行的

具有人格的自由的

然后呢

精神上能够逃出压抑的这样的

一系列的主人公

通过对这一系列的作品的对比呢

我们可以发现

在这个作品的世界当中

或者在王小波的写作当中

精神的

对于精神自由的追求

是至关重要的

由此回到我们开始讲的

回望文革的方式这样一个大话题

我们就能理解

在王小波对文革的回望当中呢

是充满了对精神压抑的反抗的

所以这是王小波所选择的方式

那么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呢

就是我们和大家一起探讨的

回望的立场

王小波为什么会有

这样的回望的立场呢

那么王小波前面的生存的经历

我们给大家分析过

他的生活的时代

他所接触的思想资源和文学资源

那么所有这些最后成就了

我们所看到的文坛呢

包括文学史都无法合并的这样一个局外人

的王小波的这样一个形象

充满了自由的气息

那么在这个作品当中呢

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

同样呢

王小波的这样一些特点的呢

如果我们继续追溯他的形成原因的话

我们可以分析的更多

比如说我们在丁帆先生的

《中国新文学史》当中可以看到

这样一段话

由于家庭原因

王小波接触到了

当时教育所不能给予的知识

并且在他到美国留学之后

这个知识体系

得到了更为有效的扩充

因而他比同代作家

有更为广博的知识结构

王小波汲取西方文化的营养

远多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

那么前面分析现代散文单元部分的时候

我们给大家的提到

中国文化它是中传统轻个性的

那王小波的思想呢

他是受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对个体的尊重

这样的一个立场的影响

所以呢

在他的作品当中

我们能看到更多的追求

然后精神自由的这样

一个因素

当然对于这个问题呢

许纪霖在《王小波

他思故他在》这篇文章当中

他给了进一步的这种分析

他说

知识还是表面的东西

知识的背后有一种精神

那就是人类的理性

王小波是从一个大唱

文化大革命就是好 就是好

的盲从年代里走过来的

他对信仰总是持着某种怀疑

因为那种 就是好 的信仰逻辑

根绝了任何讲道理

讲理性的可能性

这段文字呢就是说

王小波知识体系呢还是其次的

那么知识只是背后呢

对于自由精神的追寻

由此产生的

对于理性的尊重

这才是他能在一个抑制

规训 力量异常发达的

这样一个年代里

保持着一个特立独行姿态的

一个根本的保证

那么通过以上的分析呢

我们可以看出来

王小波在回望文革的方式上呢

主要是强调

文革对个体生命精神自由的压抑

那通过这样的两篇文章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那么巴金和王小波呢

是站在不同的历史角度

来回望文革

由此呢

也形成了不同特点的文本

我们在这个两种文本的

比较阅读当中呢

能够看出

回望文革的各种可能性

最后呢

我们给这个单元一段结语

我们说

那些穿过10年文革的

火热与灼痛的作家

他们返身回望时

因为各自的立足点 角度的不同

产生了不同的视角和镜像

但他们都用文字保存了

对特定时代的记忆和审视

他们的回望让我们看清

所来之径的残酷和荆棘

从而能对所去之处

有更清醒的认识

从这个意义上说

所有的回望都是有意义的

那么最后的这个结语呢

我们回应了

给大家一开始提出的诸多的问题

为什么要回望

谁在回望

以及回望本身有意义吗

这样的诸多的问题

好了

今天的课呢

就讲到这儿

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北宋词(一)

-1.1 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1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2 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2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3 柳永词概述

--1.3柳永词概述

-1.4《八声甘州》赏析

--1.4《八声甘州》赏析

-1.5 晏殊词概述

--1.5晏殊词概述

-1.6《蝶恋花》赏析

--1.6《蝶恋花》赏析

-1.7 拓展阅读

--1.7拓展阅读

-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 北宋词(二)

-2.1 欧阳修词的地位

--2.1欧阳修词的地位

-2.2《踏莎行》赏析

--2.2《踏莎行》赏析

-2.3 晏几道词综述

--2.3晏几道词综述

-2.4《临江仙》赏析

--2.4《临江仙》赏析

-2.5 拓展阅读

--2.5拓展阅读

-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 宋诗(上)

-3.1 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1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2 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2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3《村行》赏析

--3.3《村行》赏析

-3.4 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4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5《戏答元珍》赏析

--3.5《戏答元珍》赏析

-3.6 拓展阅读

--3.6拓展阅读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 宋诗(下)

-4.1 苏轼与元佑诗坛

--4.1苏轼与元佑诗坛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3 乌台诗案

--4.3乌台诗案

-4.4《初到黄州》

--4.4《初到黄州》

-4.5 黄庭坚与其诗

--4.5黄庭坚与其诗

-4.6《寄黄几复》

--4.6《寄黄几复》

-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 北宋词(三)

-5.1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1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2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2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3 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3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4 拓展阅读

--5.4拓展阅读

-第五章习题

第六章 北宋词(四)

-6.1 苏轼《定风波》赏析

--6.1苏轼《定风波》赏析

-6.2 苏轼《临江仙》赏析

--6.2苏轼《临江仙》赏析

-6.3 秦观和他的词

--6.3秦观和他的词

-6.4 秦观《满庭芳》

--6.4秦观《满庭芳》

-6.5 秦观《鹊桥仙》

--6.5秦观《鹊桥仙》

-第六章习题

第七章 北宋词(五)

-7.1 贺铸和他的词

--7.1贺铸和他的词

-7.2《青玉案》赏析

--7.2《青玉案》赏析

-7.3 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3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4 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4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5 拓展阅读

--7.5拓展阅读

-第七章习题

第八章 宋代散文(上)

-8.1 宋文综述

--8.1宋文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5《秋声赋》归纳

--8.5秋声赋归纳

-8.6 王安石文综述

--8.6王安石文综述

-8.7《答司马谏议书》

--8.7答司马谏议书

-第八章习题

第九章 宋代散文(下)

-9.1 苏轼散文的综述

--9.1苏轼散文的综述

-9.2 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2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3 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3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4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9.5 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5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6 总结归纳

--9.6总结归纳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 南宋词(一)

-10.1 李清照生平

--10.1李清照生平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3 声声慢(上)

--10.3 声声慢(上)

-10.4 声声慢(下)

--10.4 声声慢(下)

-10.5 拓展阅读

--10.5 拓展阅读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 南宋词(二)

-11.1 陆游词概述

--11.1 陆游词概述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二章 南宋词(三)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2 《菩萨蛮》赏析

--12.2 《菩萨蛮》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三章 南宋词(四)

-13.1 姜夔词概述

--13.1 姜夔词概述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3 史达祖综述

--13.3 史达祖综述

-13.4 《双双燕》赏析

--13.4 《双双燕》赏析

-13.5 拓展阅读

--13.5 拓展阅读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四章 南宋诗(上)

-14.1 南宋诗概述

--14.1 南宋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3 关山月赏析

--14.3 关山月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5 拓展阅读

--14.5 拓展阅读

-第十四章习题

第十五章 南宋诗(下)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4 《金陵驿》赏析

--15.4 《金陵驿》赏析

-第十五章习题

第十六章 明清散文(上)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2 作者及背景

--16.2 作者及背景

-16.3 《深虑论》A

--16.3 《深虑论》A

-16.4 《深虑论》B

--16.4 《深虑论》B

-16.5 《深虑论》C

--16.5 《深虑论》C

-16.6 《深虑论》归纳

--16.6 《深虑论》归纳

-第十六章习题

第十七章 明清散文(下)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17.3《廉耻》赏析

--17.3《廉耻》赏析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第十七章习题

第十八章 古代戏曲

-18.1《单刀会》赏析

--18.1《单刀会》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第十八章习题

第十九章 金元明清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6《圆圆曲》

--19.6《圆圆曲》

-第十九章习题

第二十章 金元明清词(上)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2 萨都剌词

--20.2 萨都剌词

-20.3《登石头城》

--20.3《登石头城》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5 杨慎及其词

--20.5 杨慎及其词

-20.6《临江仙》赏析

--20.6《临江仙》赏析

-20.7 拓展阅读

--20.7 拓展阅读

-第二十章习题

第二十一章 金元明清词(下)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3 纳兰性德词

--21.3 纳兰性德词

-21.4 纳兰性德《金缕曲》赏析

--Video

-21.5 拓展阅读

--21.5 拓展阅读

-第二十一章习题

第二十二章 古代文言小说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2《小翠》赏析

--22.2《小翠》赏析

-第二十二章习题

第二十三章 古代白话小说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第二十三章习题

第二十四章 现代小说(一)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第二十四章习题

第二十五章 现代小说(二)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第二十五章习题

第二十六章 现代小说(三)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六章习题

第二十七章 现代小说(四)

-27.1《断魂枪》

--27.1《断魂枪》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七章习题

第二十八章 现代小说(五)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八章习题

第二十九章 现代新诗(上)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2 李叔同《送别》

--29.2 李叔同《送别》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5 徐志摩《偶然》

--29.5 徐志摩《偶然》

-第二十九章习题

第三十章 现代新诗(下)

-30.1 关于余光中

--30.1 关于余光中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3《乡愁》赏析

--30.3《乡愁》赏析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5《回答》解读

--30.5《回答》解读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第三十章习题

第三十一章 现代散文(上)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2 关于朱自清

--31.2 关于朱自清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4 关于梁实秋

--31.4 关于梁实秋

-31.5《雅舍》解读

--31.5《雅舍》解读

-第三十一章习题

第三十二章 现代散文(下)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第三十二章习题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