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 3.3.4 不同的社会分层方法 > 不同的社会分层方法
刘老师
我所了解的社会学方法中
也会把社会的不同人分成不同的层次
但是他们却不用阶级分析的方法
他们这些分层的方法是不是合理的呢
您能不能给介绍介绍
嗯
阶级矛盾被马克思认为是
人类社会中的主要矛盾
这一点啊
其实很多学者并不认同
与马克思
涂尔干同为社会学鼻祖的
马克斯·韦伯就提出了
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
他提出以经济标准
社会标准
政治标准这三个不同的指标
来对社会成员进行不同等级的排序
其中
阶级是经济上分化的结果
是经济能力和财富的体现
地位是社会上分化的结果
表现为家庭出身
生活方式
教育水平和仪态风度
等方面的差别
权力是政治上分化的结果
是个人或集团在社会
角逐中战胜对手的实力
我国著名社会学学者陆学艺
则提出了以职业分类为基础
的社会阶层划分理论
其标准是组织资源
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情况
据此
他将我国社会成员分为
五大社会经济等级和十大阶层
他们是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经理人员阶层
私营企业主阶层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办事人员阶层
个体工商户阶层
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产业工人阶层
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
失业和半失业者阶层
马克思·韦伯和陆学艺
所提出的社会分层方法
无疑也是社会上人与人之间
差异的客观体现
在这一点上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者
也是不应该反驳的
但是韦伯的这种划分
方法没有看到社会上
政治上的分化实际上
就是经济分化的结果
无产阶级往往为生计而奔波
资产阶级可有闲暇和
财力辗转于各种高级会所
随着教育的商业化越来越明显
无产阶级的子女
如果希望跻身一流大学
就需要经历激烈的竞争
争取公派和奖学金的资助
而资产阶级的子女则可以自费在
欧 美等国的一流大学接受教育
政治上就更不用说了
在美国
庞大的游说团队可以用丰富
的竞选经验和技巧帮助候选人取胜
但前提条件就是高额的报酬
和庞大的资金援助
陆学艺的社会划分的结果
实际上仍然体现的是
不同社会成员间经济地位的不同
只是比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
两大阶级的划分结果更加细化了
但是有一点我们要注意
他所划分的十大阶层中
个体工商户
农业劳动者和城乡无业
失业和半失业者阶层
实际上并不稳定的
他们与产业工人阶层的成员间
常常互换位置
而专业基础人员
经理人员阶层在人数上
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并不能影响社会的主要矛盾的方向
总之
所谓阶级
只是对于现实中人与人之间
差别的一种客观的反映
它所表现的是社会生产过程中
的人与人之间不同的经济地位
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中
由于被统治阶级逆来顺受地
接受经济地位的不平等
因此奴隶主根本不屑于去
掩盖他们对奴隶的
压迫和剥削关系
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用宗教
来对被统治阶级灌输人人
生而不平等的意识形态
而在资本主义社会
资产阶级学者用平等的普选权
自由的选择权
工资和劳动力的看似等价
的交换来伪造出一种平等
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刘老师啊 我们经常会说
这虚伪的善要比赤裸裸的恶更可悲可鄙
现在的资产阶级这样的来伪造一种虚伪的平等
无疑也是一种虚伪的善啊
确实如你所说
他们之所以这样伪造平等
掩饰不平等
就是因为他们害怕人们去
考察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
不平等的经济地位
因此努力地去淡化
消除阶级的概念
他们深知
只要不侵害他们的私有财产
只要营造出一种金钱就是权力
的拜金主义的文化氛围
资产阶级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强者愈强
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
资产阶级的统治力量只会不断增强
但是
阶级客观的存在是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只要阶级差异存在
阶级矛盾就会存在
阶级矛盾存在
阶级斗争就会存在
资产阶级的让无产阶级按照
他们设计的规则和秩序下活动
心甘情愿地为他们的
财富积累牺牲的美梦
会随着劳资冲突的不断加剧而破碎
-课程介绍
--课程介绍
-马克思主义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课程习题0.0
-讨论题
--讨论题
-1.1物质世界的客观性
-1.1.1物质的概念
-1.1.2物质与运动
-课程习题1.1
-1.2社会生活的本质
-1.2.1实践
--实践
-1.2.2意识
--意识
-课程习题1.2
-1.3世界的统一性
--世界的统一性
-课程习题1.3
--课程习题1.3
-1.4 事物的普遍联系
-1.4.1 客观规律的存在性
--客观规律的存在性
-1.4.2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普遍性
-课程习题1.4
-1.5 辩证法三大规律
-1.5.1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课程习题1.5
-1.5.2 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规律
-课程习题1.6
-讨论题
-2.1 认识的来源与方法
--认识的来源和方法
-课程习题2.1
-2.2 真理问题
-2.2.1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
-2.2.2 真理的辩证性
--真理的辩证性
-2.2.3 真理的标准
--真理的标准
-课程习题2.2
-2.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伟大变革
-课程习题2.3
-讨论题
--讨论题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调查问卷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调查问卷(续)
-3.1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3.1.1 什么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default
-3.1.2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课程习题3.1
-3.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3.2.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概念
-3.2.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课程习题3.2
-3.3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3.3.1 阶级
--阶级
-3.3.2 阶级斗争
--default
-课程习题3.3
-3.3.3 上层建筑,法和国家的阶级性
-3.3.4 不同的社会分层方法
-课程习题3.4
-3.4 群众史观
--群众史观
-3.4.1 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
-3.4.2 深化认识群众史观
--深化认识群众史观
-课程习题3.5
-讨论题
--讨论题
-4.1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4.1.1 资本主义生产的新特征
-4.1.2 资本主义交换方式新特征
-4.1.3 商品经济的形成
--商品经济的形成
-4.1.4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课程习题4.1
-4.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4.2.1 原始积累
--原始积累
-4.2.2 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
-课程习题4.2
-讨论题
--讨论题
-阶段测验1
-5.1 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
-5.1.1 商品二因素
--商品二因素
-5.1.2 劳动二重性
--劳动二重性
-课程习题5.1
-5.2 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5.2.1 价值量
--价值量
-5.2.2 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
-课程习题5.2
-5.3 货币
--货币
-课程习题5.3
-5.4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5.5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课程习题5.4
-讨论题
--讨论题
-6.1 资本与资本主义所有制
-6.1.1 劳动力转化为商品
--劳动力转化为商品
-6.1.2 货币转化为资本
--货币转化为资本
-6.1.3 资本的本质
--资本的本质
-6.1.4 资本主义所有制
--资本主义所有制
-课程习题6.1
-6.2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
-6.2.1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6.2.2 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6.2.3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课程习题6.2
-6.3 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
-6.3.1 资本积累概念
--资本积累概念
-6.3.2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6.3.3 资本的再生产
--资本的再生产
-6.3.4 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
-课程习题6.3
-6.4 剩余价值理论的历史意义
-课程习题6.4
-讨论题
--讨论题
-7.1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与本质
-第七章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课程习题7.1
-7.2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7.3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特征及本质
-第七章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课程习题7.2
-阶段测验2
-讨论题
--讨论题
-8.1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8.1.1 资本主义从竞争到垄断
-8.1.2 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
-8.1.3 银行业的新作用和金融资本的形成
-第八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课程习题8.1
-8.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8.2.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和特征
-8.2.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第八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课程习题8.2
-8.3 新自由主义和经济全球化
-8.3.1 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
-8.3.2 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
-8.3.3 新自由主义的后果
--新自由主义的后果
-第八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课程习题8.3
-讨论题
--讨论题
-9.1 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
-9.1.1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9.1.2 劳资关系的变化
--劳资关系的变化
-9.1.3 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
-第九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课程习题9.1
-9.1.4 危机形态的变化
--危机形态的变化
-9.1.5 政治制度的变化
--政治制度的变化
-第九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课程习题9.2
-9.2 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9.3 社会主义因素的孕育
-第九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课程习题9.3
-讨论题
--讨论题
-10.1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10.1.1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产生
-10.1.2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代表人物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课程习题10.1
-10.2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0.2.1 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演化过程
-10.2.2 社会主义革命的形式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课程习题10.2
-10.3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10.3.1 十月革命和新政权的稳固
-10.3.2 新经济政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0.3.3 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10.3.4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评价和历史意义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课程习题10.3.1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课程习题10.3.2
-10.4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课程习题10.4
-10.5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课程习题10.5
-10.6 马克思主义政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课程习题10.6
-10.7 社会主义发展的多样性和曲折性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课程习题10.7
-阶段测试3
-讨论题
--讨论题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
-课程总结--期末测试
-讨论题
--讨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