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 5.1 道德释义 > 5.1 道德释义
大家好 欢迎大家进入道德篇章的学习和思考
大家知道 孔子说杀身成仁 孟子说舍生取义
意思是宁愿放弃生命也要坚持仁义的道德价值
可见道德之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同学们一生影响很大
在这一章 我们的学习任务主要是
了解道德的起源与本质等基本理论
把握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的主要内容
认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原则以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为了有助于大家深入理解这一章的内容
建议大家在学习时参考两本教材和两套丛书
两本参考教材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罗国杰先生主编的《伦理学》
还有就是马工程的重点教材《伦理学》
两套丛书是《中国传统道德》多卷本与《中国革命道德》多卷本
《中国传统道德》和《中国革命道德》也有简编本
大家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参看简编本
这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简编本
这个呢 是《中国革命道德》的简编本
在我的讲解中也会多次用到参考教材 丛书中的相关内容和素材
人们时常把道德这个词挂在嘴边
比方说 谁做了好事时
人们会伸出大拇指夸他(她)有道德
某人做了亏心事时 人们会说这个人太缺德
那么究竟什么是道德呢
从词源上说 道德源于拉丁文“mos” 意思是品性和风习
品性是指人的个性 气质 德性和风貌 风习是指风尚和习俗
道德既有影响人之行为的风俗 规范的意思
又有人之内在品性的意思
在中国古代 道德最早分指两个概念 道与德
《说文解字》当中解释道
本义是指四通八达可供人行走的路 后来引申为规则和规律
天之道是指自然事物如何的规律
人之道则是指人的行为应该如何的规则
《说文》把德解释为 外得于人 内得于己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当中进一步理解为
内得于己 身心所自得也 外得于人 谓惠泽使人得之也
一方面 自己存善念于心中 使身心受益
另一方面 施善德于他人 使众人各得其益
道德二字的连用始于春秋战国
荀子在《劝学》中说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行道而有得于心者
这就是说 如果一切都能按礼的规定去做
就算达到了道德的最高境界
礼是荀子所认为的行动的根本原则
只要一切照礼这样一些根本的原则
即道去做而有所得 就是道德
道对人来说都是共同的 德却因人而异
遵循同样的道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德
德既指人的品德 又指人的行为
如郑玄所释 在心为德 施之为行 是内外之合
在当代 我们对道德内涵的理解基本沿用了传统
道德既可指原则 规范 也可指德行和德性
例如 诚信既表现为对人们具有约束性的道德规范
又表现为人们通过行为实践而获得的美德
仁既是一种社会交往的准则 也是人的一种内在德性
人们常说的众目睽睽 众矢之的 众口铄金等成语
说的就是社会舆论在评价人们的行为中所具有的巨大作用
这种强有力的社会评价 能够造成一种特殊的善恶分明的氛围
使不道德的行为者受到强大的精神压力
感到羞愧 内疚甚至无地自容
使那些助人为乐 见义勇为的行为受到尊敬 感到光荣
对于某些人来说 他们之所以不愿意做或者不敢做不道德的事
往往并不是由于惧怕上帝 甚至不是由于惧怕法律处罚
而是由于惧怕社会舆论的谴责
所谓人言可畏 唾沫星子淹死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大家可能知道这个事件
《饥饿的女孩》是1994年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作品
这幅作品因为动物等待捕食人类而震撼世人
但是它的作者凯文 卡特却在获奖三个月以后自杀了
凯文 卡特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无法承受
你为什么不去救小女孩的公众舆论的谴责和内心的纠结
当然 社会舆论有正误之别
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
习俗不是某个个别的习惯或一时性的礼仪
而是在无数代人的相互承接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社会意义的风气
它对某一社会群体当中的所有成员发生影响
因而对人之行为的约束力非常大
那么什么又是内心信念呢
我们先来看这张图
扬大附中的学生刮蹭了别人的汽车 留下了一张字条
这封短短的告白信曾经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关注
车主不在 周边也没有人看见
如果这个中学生不留下这张字条 没有人知道他的行为 也无需承担赔偿
可这个孩子还是坦白地告诉车主他犯的错 他主动认错靠的是什么
就是他的内心信念 一个有道德的人 诚实的人的内心信念
道德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就是靠内心信念维系的慎独
在毫无外在监督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自己内心的道德信念
社会舆论 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共同发挥作用约束着每一个人的行为
为使人们成为一个良善之人指明了方向
-开篇的话
--开篇的话
-0.1 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0.2 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养成优良的学风
-0.3 确立成才目标,塑造新的形象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html
-1.1 人的本质
--1.1人的本质
-1.2 人生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端正人生态度 创造人生价值
--html
-1.3 端正人生态度
-1.4 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1.5 人生价值的评价
-1.6 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一次作业
-2.1 理想的含义、类型与特征
-2.2 信念的含义、特征与结构
-2.3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2.4 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2.5 理想如何转化为现实
-2.6 理想转化为现实的三条基本原则
-2.7.1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信仰
-2.7.2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
-2.7.3 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
-2.8.1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2.8.2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8.3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第二次作业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html
-3.1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3.2 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3.3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第二节 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html
-3.4 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html
-3.4.1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3.4.2 经济全球化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3.5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html
-3.5.1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3.5.2 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3.6 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3.7 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3.8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的特点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
--html
-3.9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3.10 立志报国、成建国才
-3.11 履效国之行
-第三次作业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由来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4.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导航灯”
--4.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导航灯”
-4.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维系社会团结的“稳定器”
-4.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涵养心灵、守望道德的“栖息地”
--4.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涵养心灵、守望道德的“栖息地”
-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4.3.1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4.3.2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4.3.3 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第四节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4.1 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4.1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4.2 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实践,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4.2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实践,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4.3 以当代中国面临的时代问题为价值指向,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4.3以当代中国面临的时代问题为指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4.4 勤学修德明辨笃行,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第四次作业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html
-5.1 道德释义
--5.1 道德释义
-5.2 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5.3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5.4 道德的变化发展
-第二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html
-5.5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5.6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html
-5.6.1 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5.6.2 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5.6.3 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5.6.4 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5.7 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5.8 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html
-5.9 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5.10.1 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上)
-5.10.2 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下)
-5.11 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5.12 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第三节 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html
-5.13.1 “为人民服务”的提出
-5.13.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5.13.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5.13.3 为什么要反对为人民币服务
-5.13.4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5.14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
--html
-5.14.1 关于“集体”的概念
-5.14.2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基本要义
-5.14.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还要提倡集体主义
--5.14.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还要提倡集体主义
-5.14.4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实践
-5.15.1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5.15.2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5.15.3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5.16.1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5.16.2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5.17.1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5.17.2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5.18.1 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5.18.2 掌握道德修养的方法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html
-5.19 向道德模范学习
-5.20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5.21 引领社会风尚
-第五次作业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6.1.1 法律的词源与含义
-6.1.2 法律的本质
-6.1.3 法律的特征
-6.1.4 法律的产生与发展
-6.1.5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
-6.1.6 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第二节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6.2.1 宪法实施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
-6.2.2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6.2.3 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6.2.4 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课堂链接《领导人是怎样练成的》
-第三节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6.3.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
-6.3.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
-6.3.3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第四节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6.4.1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6.4.2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6.4.3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课堂链接 张维为教授:《中国信心》
-第五节 培养法治思维
-6.5.1 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6.5.2 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6.5.3 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
-6.5.4 怎样培养法治思维
-第六节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6.6.1 法律权利及其特征和种类
-6.6.2 法律权利与人权的关系
-6.6.3 法律义务及其特点
-6.6.4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6.6.5 政治权利与义务
-6.6.6 人身权利与义务
-6.6.7 财产权利与义务
-6.6.8 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
-6.6.9 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
-6.6.10 依法行使权利
-6.6.11 依法救济权利
-6.6.12 尊重他人权利
-6.6.13 依法履行义务
-第六次作业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