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 6.4.2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 6.4.2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
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这三者的关系
是我们要深入理解和把握的重点内容
总体而言
这三个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共同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中国特色
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它们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 不可分割
离开了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就没有了领导核心
离开了人民当家作主
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就失去了目标和内在依据
离开了依法治国
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就不能有序的进行
具体而言
首先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纲领 宗旨 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定了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也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在这里
大家要对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
一讲到党和法治的关系
经常有人会说
到底党大还是法大的问题
我们要把握好这个问题呢
就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大家要看到
有的人之所以提出党大还是法大的问题
是因为它反映了实际存在的一些现象
在社会生活中
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法治观念不强
决策不讲程序
办事不依法依规
甚至以言代法 以权压法 徇私枉法
这些现象的存在
严重影响了群众对法治的信心
使人产生权比法大 党比法大的感受
但如果往深里看
党大还是法大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因为从逻辑上讲
党的本质是政治组织
而法的本质是行为规则
两者不存在谁比谁大的问题
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会落入话语陷阱
如果说党比法大
那就是承认法治 依法治国都是虚假的
法就不存在了
如果说法比党大
那就好像党的领导又出了问题 难以实施了
因此在党和法之间不能搞简单的比较
那么 现实中为什么有人老拿党和法说事
死磕党大还是法大这个问题呢
究其本质
这是一些别有用心者所为
他们纠缠这个问题不放
并不是真为了推进中国的法治建设
而是故意把党和法治对立起来
宣扬党 法不能两立
其目的是企图从法治问题上打开缺口
达到搞乱人心
否定党的领导 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
对此 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事实上 在当今中国
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两者之间是根本一致的关系
从性质上看
党领导人民干的事业就是建设社会主义
我们搞的法治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法治
从宗旨上看
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既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
从任务上看
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实现现代化
包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而法治建设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所以说这两者是根本一致
内在统一的
总之 同学们要认识到
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二者是并行不悖 缺一不可的
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 厉行法治
同时坚持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第二 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
就是要求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体现人民的意志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把维护人民利益
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民幸福
尊重和保障人权
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必须把人民当家作主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之中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
必须保证人民的广泛参与
绝不搞西方国家少数人主导的精英法治
第三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方略
奉法者强则国强 奉法者弱则国弱
法治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也是当今世界公认的价值追求
可以说 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必然是依法治理的国家
一个先进的政党
必然是依法执政的政党
对于我们这个正行进在现代化之路上的国家而言
全面依法治国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期盼
也是时代的呼唤
中国共产党要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就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今日中国
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
矛盾风险挑战之多
可以说前所未有
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
把法治作为基本方式
从制度上和法律上始终保证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
保证人民在依法治国当中的主体地位
保证人民是法治国家建设的主人
-开篇的话
--开篇的话
-0.1 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0.2 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养成优良的学风
-0.3 确立成才目标,塑造新的形象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html
-1.1 人的本质
--1.1人的本质
-1.2 人生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端正人生态度 创造人生价值
--html
-1.3 端正人生态度
-1.4 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1.5 人生价值的评价
-1.6 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一次作业
-2.1 理想的含义、类型与特征
-2.2 信念的含义、特征与结构
-2.3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2.4 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2.5 理想如何转化为现实
-2.6 理想转化为现实的三条基本原则
-2.7.1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信仰
-2.7.2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
-2.7.3 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
-2.8.1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2.8.2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8.3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第二次作业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html
-3.1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3.2 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3.3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第二节 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html
-3.4 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html
-3.4.1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3.4.2 经济全球化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3.5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html
-3.5.1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3.5.2 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3.6 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3.7 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3.8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的特点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
--html
-3.9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3.10 立志报国、成建国才
-3.11 履效国之行
-第三次作业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由来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4.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导航灯”
--4.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导航灯”
-4.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维系社会团结的“稳定器”
-4.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涵养心灵、守望道德的“栖息地”
--4.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涵养心灵、守望道德的“栖息地”
-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4.3.1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4.3.2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4.3.3 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第四节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4.1 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4.1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4.2 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实践,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4.2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实践,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4.3 以当代中国面临的时代问题为价值指向,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4.3以当代中国面临的时代问题为指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4.4 勤学修德明辨笃行,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第四次作业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html
-5.1 道德释义
--5.1 道德释义
-5.2 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5.3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5.4 道德的变化发展
-第二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html
-5.5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5.6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html
-5.6.1 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5.6.2 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5.6.3 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5.6.4 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5.7 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5.8 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html
-5.9 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5.10.1 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上)
-5.10.2 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下)
-5.11 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5.12 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第三节 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html
-5.13.1 “为人民服务”的提出
-5.13.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5.13.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5.13.3 为什么要反对为人民币服务
-5.13.4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5.14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
--html
-5.14.1 关于“集体”的概念
-5.14.2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基本要义
-5.14.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还要提倡集体主义
--5.14.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还要提倡集体主义
-5.14.4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实践
-5.15.1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5.15.2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5.15.3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5.16.1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5.16.2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5.17.1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5.17.2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5.18.1 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5.18.2 掌握道德修养的方法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html
-5.19 向道德模范学习
-5.20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5.21 引领社会风尚
-第五次作业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6.1.1 法律的词源与含义
-6.1.2 法律的本质
-6.1.3 法律的特征
-6.1.4 法律的产生与发展
-6.1.5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
-6.1.6 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第二节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6.2.1 宪法实施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
-6.2.2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6.2.3 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6.2.4 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课堂链接《领导人是怎样练成的》
-第三节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6.3.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
-6.3.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
-6.3.3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第四节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6.4.1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6.4.2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6.4.3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课堂链接 张维为教授:《中国信心》
-第五节 培养法治思维
-6.5.1 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6.5.2 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6.5.3 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
-6.5.4 怎样培养法治思维
-第六节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6.6.1 法律权利及其特征和种类
-6.6.2 法律权利与人权的关系
-6.6.3 法律义务及其特点
-6.6.4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6.6.5 政治权利与义务
-6.6.6 人身权利与义务
-6.6.7 财产权利与义务
-6.6.8 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
-6.6.9 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
-6.6.10 依法行使权利
-6.6.11 依法救济权利
-6.6.12 尊重他人权利
-6.6.13 依法履行义务
-第六次作业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