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古代史通论 >  第六章 宋元明清时期 >  一、宋朝祖宗家法和王安石变法 >  宋朝祖宗家法和王安石变法

返回《中国古代史通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宋朝祖宗家法和王安石变法在线视频

下一节:宋代的经济革命

返回《中国古代史通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宋朝祖宗家法和王安石变法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大家好

我们继续学习中国古代史通论课程

本次要讲述的是第六章

宋元明清时期的第一个问题

宋朝祖宗家法和王安石变法

宋朝到底是(登峰)造极之世

还是一个积贫积弱的王朝

近百年来

学术界对此有过争论

不管是造极之世

还是积贫积弱的时代

很显然

它的政治制度对这样一个时代特征

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关于宋朝的祖宗家法

应该说现在已经成了一个专有名词

实际上

历朝历代都有太祖太宗制定的

国家制度

都可以叫做祖宗家法

但是由于宋史学者的努力

今天我们说起祖宗家法

似乎指的都是宋朝的祖宗家法

在这个方面

北京大学历史系的邓小南先生

作出了很大贡献

她曾经写过一篇论文

叫做《试论宋朝的“祖宗家法”》

在文章中邓先生这样说

两宋时期

对于“祖宗之法”的重视与强调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讨论宋代中央集权的活力与僵滞

各层级权力结构的分立与集中

“守内虚外”格局的展开

文武制衡关系的形成

官僚机制运作过程中

上下左右的维系

乃至赵宋王朝的兴与衰

如此等等

处处都会遇到所谓“祖宗之法”问题

宋代政治史中

诸多事端的纽结正在于此

离开对于“祖宗之法”的深切认识

则难以真正透过表层问题

揭开宋代政治史之奥秘

同时也难以真正把握

宋代制度史之精髓

这一段话很好地阐释了

宋代祖宗之法的重要影响

关于这个问题

我们要从基本史料出发

南宋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

记载了一个关于宋初

赵普和宋太祖问对的故事

史料说

建隆二年

太祖召赵普问曰

天下自唐季以来

数十年间 帝王凡易八姓

战斗不息 生民涂地 其故何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

为国家长久计 其道何如

普曰

此非他故 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

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

则天下自安矣

语未毕

上曰 卿勿复言 吾已喻矣

这段材料有几个问题

其实挺有趣的 我们要认真思考

首先 太祖皇帝问赵普

他说 几十年间帝王就易了八姓

大家要数一数 算一算

这八个姓到底是哪八个姓

这里先不讲了

诸位自己想一想

他又问

几十年间

战斗不惜 生民涂地是什么原因

赵普回答说

不是别的什么原因

只是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而已

要解决这个问题

也不需要什么奇技淫巧

只需要做到十二个字就行

就是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

这段话的另外一个问题很有趣

就是为什么宋太祖不让赵普

把话说完

史料说

语未毕 上曰

卿勿复言 吾已喻矣

为什么不让他把话说完

这个大家也可以作一些思考

实际上

在此以后

宋朝的祖宗家法

就是围绕着十二个字展开的

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

稍夺其权

也就是说分臣下之权

以集中皇帝之权

这在中央 在地方都有反映

在中央制度上

则是实现了四权分立

也就是说在传统的行政权

监察权和军权之外

又设立了一个财权独立

关于这一点

《宋史》卷162 《职官志二》

有这样一段记载

《宋史》说

置枢密院 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

号为“二府”

凡边防军旅之常务

与三省分班禀奏

事干国体 则宰相 执政官合奏

三司置使以总国计

应四方贡赋之入

朝廷不预 一归三司

通管盐铁 度支 户部 号曰计省

位亚执政 目为计相

也就是说

在传统的三权分立之外

设了三司史管理财政

这个朝廷是不干预的

也就是说把财政大权交给三司史

三司史与其他三个衙门

共同形成了一个中央行政体系

此外

枢密院设枢密使和枢密副使

在宋初以后就由文官员来充任

枢密使管理军政

但是手里没兵

实际上掌兵的是三衙的将军

这又是一个互相的制约

把权利分散的

通过这样一种分权的措施

实际上是集中了皇权这样一个举措

在地方上

则设置了路这么一级机构

路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地方行政机构

原因是因为它没有设一个行政主官

虽然没有行政主官

却有具体的办事机构

也就是安抚使司 转运史司

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

没有行政主官 又有行政机构

政出多门

这又是防止出现地方的权力中心

防止藩镇割据局面的重现

同时 在府州军监这一级

用文人去担任行政主官

即文官知州 知府等等

这样又避免了军人擅权专政的弊端

同时 宋朝还有一个很大的发明

在地方制度上面

也就是设通判官

通判官既不是知州的下级

也不是知州的上级

是专门设置来钳制知州的

他的主要职权

就是如果没有通判的附署

知州的命令是无效的

关于这一点

北宋欧阳修在《归田录》卷2中

有这样一段评论

他说

诸州通判既非副贰 又非属官

故常与知州争权

每云“我是监郡 朝廷使我监汝”

举动为其制

至今州郡往往与通判不和

也就是说

在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中

特意设置通判这个职位钳制知州

知州和通判往往是不合作的

是不和谐的

看似影响行政效率

但是 有效地防止地方形成权力中心

与中央对抗

所以 宋朝祖宗家法充分显示了

稍夺其权的原则

实际上可能还不是稍夺其权

而是重重地夺其权 分其权

此外

这个制度也需要人去执行

因此 宋朝推行一个完善科举制度

激励士大夫士气的措施

科举考试不再以诗赋为主

而是以时务策为主

鼓励士大夫关心时事

经世致用

经过一两百年的养士

宋朝的士大夫往往以天下为己任

在南宋监察御史方庭实

对宋高宗赵构说出这样的话

他说 天下者中国之天下

群臣 万姓 三军之天下

非陛下之天下也

这样的话放在明朝 清朝

都属于大逆不道的话

但是在南宋

成为天下士大夫的普遍共识

宋高宗赵构听了这个话以后

也没有发怒 也没有生气

因为这是一个普遍的共识而已

同时

这样一种制度

可以说在军事方面

在政治 在经济方面

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都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

完善

不过这样一种制度完善

也带来了相应的弊端

就是权力太集中

影响了地方及中央其他机构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且形成了“三冗”的问题

也就是冗兵 冗官和冗费

关于这一点有很多的史料

南宋叶适的《水心集》卷5

有一段评论

他这样讲

天下之弱势 历数古人之为国

无甚至于本朝者

虽有百万之兵

而不免自贬为至弱之国

养兵以自困

多兵以自祸 不用兵以自败

未有甚于本朝者也

有学者评论说

这段话可能是偏激之语

就是说得有点过分了

但是也揭示了宋朝的一个问题

就是推行募兵制

在军费方面开支特别大

但是因为宋朝推行以文治武的措施

将从中御

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因此 军事实力是大大折扣的

这也是宋朝被评论为所谓积弱的

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 叶适有这样比较激烈的言语

养兵很多 军费开支很大

但是战斗力很差

在实际战场中总是居于劣势

所以叫做养兵自困 多兵自祸

不用兵以自败

这是叶适的评论

清代学者赵翼在《廿二史札记》

卷25“宋冗官之费”条中

讲到了宋代冗官和冗费的问题

这个评论也是比较中肯的

他说

宋开国时 设官分职 尚有定数

其后荐辟之广 恩荫之滥

杂流之猥 祠禄之多

日增月益 遂至不可纪极

也就是宋代不断增加官僚队伍数量

在俸禄方面开支也越来越多

形成所谓的冗费问题

这一切合在一起造成一个现象

就是宋代的财政出现了极大危机

入不敷出

这样的局面是不可能长期维持的

同时 吏治也趋于腐败

行政效率也越来越低下

因此 在宋代中期以后

世人中就可以说出现了一种

要进行改革的呼声

最终由王安石变法加快进程

所以我们第二个问题要讲

王安石变法

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这里不展开

大家知道大概有这么三个方面

就是富国之法 强兵之法

和取士之法

富国之法包括了青苗法 农田水利法

募役法 市易法

方田均税法和均输法等等

强兵之法大概包括了保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以及设置军器监

取士气之法主要是改革科举

整顿太学等等

通过王安石的变法

宋朝有效地改善了财政的收支状况

国库的确是变得比较充盈

但是最终在强兵之法方面尝试

相关的改革是不太成功的

在对外战争还是处于比较劣势地位

关于王安石变法

在中国历史上近一千年来

出现过很戏剧性的变化

也就是说

从否定变法变成了肯定变法

慢慢又变成了否定变法

出现了两次180度的转折

在整个中国古代时期

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整体的调子是这样的

肯定王安石个人的道德 文章水平

人品是不错的

但是否定他的变法

最有代表性的一个评论是

元代脱脱编《宋史》卷327

《王安石传》引朱熹的一段评论

朱熹这样说

公以文章节行高一世

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

被遇神宗 致位宰相

世方仰其有为

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

而公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

引用凶邪 排摈忠直 躁迫强戾

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卒之群邪肆虐 流毒四海

至于崇宁 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

这段材料首先也是先肯定了

王安石的道德 文章还是比较高的

否定了王安石变法本身

说他急功近利 引用奸邪

党争越来越尖锐

朱熹甚至把北宋灭亡

也归于王安石变法

这种评论到了近代

就出现了180度的大转折

也就是由极度的否定

变成了极度肯定

近代肯定王安石变法

有代表性的学者就是梁启超

梁启超有一本书

叫《王安石评传》

在这个书的第一章《叙论》部分中

梁启超这样评论王安石

他说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

其德量汪然如千顷之陂

其气节岳然若万仞之壁

其学术集九流之粹

其文章起八代之衰

其所设施之事功

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

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其见废者又大率皆有合于

政治之原理

至今东西诸国行之而有效者也

呜呼

皋夔伊周 遐哉邈乎

其详不可得闻

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

惟公庶足以当之矣

这段评论高度评价了王安石

他说

在三代以下要在政上找一个完人

除了王安石还有谁呢

王安石变法虽然失败了

但是他的各种原理是符合政治原则

或者政治理论原则的

而那些被废除的

又是因为比较特殊情况

所不能够持续的

所以 在近代

梁启超对王安石评价可以说是

十足的肯定

这和古代的调子是完全相反的

这样一种肯定王安石变法

一直持续建国以后很长一段时间

宋史研究名家漆侠先生

在他的名著《王安石变法》一书中

这样说

他说王安石是站在地主阶级

和专制主义统治的立场上进行活动

他的活动若干方面

体现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和劳动深民的某些意愿

王安石是以杰出的爱国政治家

这样一个称号

同自己的名字联在一起

铭刻在祖国的光辉历史上

也就是说

王安石虽然是地主阶级政治家

但是他代表了劳动人民的一些意愿

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

他是以一个爱国者的称号

爱国政治家的称号

铭记在中国历史上

他的调子和梁启超是一致的

这样高度的评价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

又出现了个戏剧性转折

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又趋于否定

这个最有代表性的观点

是王曾瑜先生在《王安石变法简论》

一文中提出的

这篇文章发表在

《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三期

王曾瑜先生指出

王安石变法的重点

是加强对贫民下户的剥削和镇压

而对祖国的统一没有作出什么贡献

如部分地恢复征兵制

用封建官营商业破坏私营商业等等

也是逆历史潮流而动

至于他怀抱统一祖国的理想

农田水利法对发展生产

起了某些作用

也是应当肯定的

但毕竟只能作为评价变法的

次要方面

他的变法徒然使人民支付了

重大的代价和牺牲

这段评论虽然也肯定了

王安石变法的某些措施

但总体上认为

他的变法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

在这里我们就要想一想

在北宋以来

中国历史发展 世界历史发展

所谓的潮流是什么

所以 这个只有了解所谓的历史潮流

才能够作出相应的判断

从古代到近代到现代

对王安石变法的两次180度大转折

诸位知道

绝对不是王安石和王安石变法本身

发生什么变化

王安石已经去世将近1000年

王安石变法也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变的显然是评价者

变的是后代的世道人心

是不同时代的不同要求 不同形式

不同的理论

关于这一点

在我们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

也要注意

也就是说

历史的研究它是具有意识形态性的

是价值化的

它是反映着研究者本人的一些立场

观点和方法的

这个方面我们是要特别注意的

本次课程就到这里 谢谢大家

中国古代史通论课程列表:

第一章 中华文明的气质

-一、内陆型农业文明

--内陆型农业文明

-二、强大的国家权力

--强大的国家权力

-三、中国文化宏大的包容精神

--中国文化宏大的包容精神

-四、开放的等级社会

--开放的等级社会

-五、伦理文化

--伦理文化

-第一章 中华文明的气质 习题

第二章 石器时代

-一、进化论与人类学

--进化论与人类学

-二、人类的诞生与体质的进化

--人类的诞生与体质的进化

-三、夏娃理论及争议

--夏娃理论及争议

-四、中国文明的诞生与多元一体格局

--中国文明的诞生与多元一体格局

-第二章 石器时代 习题

第三章 中国早期文明的特质与发展道路的选择

-一、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

--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

-二、夏商周断代工程

--夏商周断代工程

-三、商朝:辉煌的青铜时代

--商朝:辉煌的青铜时代

-四、西周:系统国家理念的确立

--西周:系统国家理念的确立

-第三章 中国早期文明的特质与发展道路的选择 习题

第四章 先秦秦汉时期

-一、春秋战国:轴心时代

--春秋战国:轴心时代

-二、秦始皇和他的历史遗产

--秦始皇和他的历史遗产

-三、汉初布衣将相与黄老政治

--汉初布衣将相与黄老政治

-四、汉武帝的制度建设

--汉武帝的制度建设

-五、从王莽改革到光武中兴

--从王莽改革到光武中兴

-六、东汉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七、丝绸之路的开辟

--丝绸之路的开辟

-第四章 先秦秦汉时期 习题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一、从农牧冲突到民族融合

--从农牧冲突到民族融合

-二、中古门阀制度

--中古门阀制度

-三、隋朝的统一与制度变革

--隋朝的统一与制度变革

-四、唐代政治与社会

--唐代政治与社会

-五、唐宋变革论

--唐宋变革论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习题

第六章 宋元明清时期

-一、宋朝祖宗家法和王安石变法

--宋朝祖宗家法和王安石变法

-二、宋代的经济革命

--宋代的经济革命

-三、元朝百年统治

--元朝百年统治

-四、明代政治与经济

--明代政治与经济

-五、帝国斜阳:康乾盛世

--帝国斜阳:康乾盛世

-第六章 宋元明清时期 习题

第七章 中国政治制度演变

-一、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

-二、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

-三、官僚政治

--官僚政治

-第七章 中国政治制度演变 习题

第八章 中国古代土地与赋役制度演变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二、中国古代赋役制度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

-三、精耕细作小农经济

--精耕细作小农经济

-第八章 中国土地与赋役制度演变 习题

第九章 中国军事制度演变

-一、中国古代战争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古代战争的起源与发展

-二、从兵劳合一到世兵制

--从兵劳合一到世兵制

-三、从府兵制到募兵制

--从府兵制到募兵制

-第九章 中国军事制度演变 习题

第十章 儒释道三家

-一、儒家

--儒家

-二、佛道之争

--佛道之争

-三、三教合流

--三教合流

-第十章 儒释道三家 习题

第十一章 世界历史坐标中的中国

-一、上古时代:文明发源地之一

--上古时代:文明发源地之一

-二、中古时代:世界之巅

--中古时代:世界之巅

-三、近代世界:边缘与抗争

--近代世界:边缘与抗争

-四、当代世界:重返中心舞台

--当代世界:重返中心舞台

-第十一章 世界历史坐标中的中国 习题

宋朝祖宗家法和王安石变法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