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舞台服装设计 >  第六章 不同艺术形式的舞台服装设计 >  6.4 戏曲与杂技服装设计 >  6.4

返回《舞台服装设计》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6.4在线视频

下一节:6.5

返回《舞台服装设计》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6.4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舞台服装设计》的在线课堂

我是主讲教师邓茗予

今天我们要进行第六章

“不同艺术形式的舞台服装设计”的内容讲解

在这一章节中

我们主要学习六个知识点

它们分别涉及歌剧话剧音乐剧演唱

舞蹈舞剧戏曲杂技

影视以及人偶服装的设计与解读

此次课

我们就来学习本章的第四个知识点

戏曲与杂技服装设计

最初的戏曲艺术

是从表演中揭示与表演中出景的

这种景的表现密切结合着人的表演

成为描绘人物心理

情绪的一种手段

因此对于人物造型的要求

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在传统戏曲中非常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

经过多年舞台实践经验的发展

戏曲演员们总结完善并制定了

一整套严格的戏曲表演艺术的程式

人物造型也同样有自己严谨的规则

将戏曲中的人物分成生旦净丑几大行当

观众可以通过角色的穿着

扮相来认识剧中人物

它不仅能表明剧中人物的地位

身份性别年龄

而且还能揭示人物品格的优劣与品行的忠奸

使冠服穿戴与面部化妆

成为舞台艺术中一门独特而重要的学问

戏曲服装的审美特征

戏曲艺术最大的审美特征是写意性

在讲究形神兼备的同时更重视神似

神似在于捕捉对象的神韵

和本质形似则是强调特点

而不是外形的逼真

戏曲服装的发展经历了

从生活化走向艺术化的嬗变过程

它不是简单地再现

历史生活服装的真实性和具体性

而是借物态化的服装为人物传神抒情

第二条戏曲服装极富装饰性和夸张性

其明显的表现在于它们本身的图案与色彩

戏曲服装因受中国历代生活服饰的影像

而极为讲究服饰图案化

其图案化的表现在于精美的刺绣纹样

通过刺绣艳丽的色彩和夸张的造型

展现出其丰富的隐喻性和象征性

3 戏曲服装具有人物性格特征

有关戏曲服装的人物化

在明代已经有明确的文字和形象记载

比如明刊本《荷花荡》的插图中

就有对剧中人的装扮描绘

吕布穿长袍

戴金冠插雉尾

貂蝉穿衣裙

戴头面执扇子

那对戏曲服装我们用该包邮怎么的设计理念

那根据本身的特点

我们第一要蹲守的就是他的程式化

他有一套严格的穿戴规则衣箱制

衣箱制的本质是

以一套固定戏曲专用设备

及其应用制度服务于

不同题材古典剧目的一切演出

它吸收不少明代的各类服装

进行改造艺术化处理

到了清朝又将生活服装融入戏服之中

使衣箱的内容更为丰富

在这套程式里

有“宁穿破不穿错”的行规

那独特的设计理念还表现在戏曲服装

几乎全封闭的形态结构

戏曲艺术是以唱为主的综合性艺术

它的动作幅度与速度相对缓慢

观众需要细细品味欣赏

这就要求演出服装精美耐看

能够经得起观众仔细观赏

戏曲服装制度解说

我们就要探讨一下他的衣箱制

戏曲衣箱制

旧时戏曲班社

凡一应演剧用物都用特置的箱子放置

统称“戏箱”

“衣箱制”初创于元

形成于明完备于清

“衣箱”分成五类

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盔箱旗把箱

另有“梳头桌”一类

放置化妆物品

统称“五箱一桌”

上述戏箱中的大衣箱

置属于“文服”类的长袍

二衣箱置“武服”以及一应短衣

三衣箱置辅助物品

彩裤水衣子等以及戏鞋

盔箱置一切盔帽

因为属于服装范畴的占了四类戏箱

所以戏箱遂被泛称“衣箱”

“衣箱制”是一种戏曲所特有的舞台美术体制

它是一个综合概念

具有以下之特色

第一在分类学上

对于戏衣的基本划分是以

“文服”和“武服”做为最概括的分类

并且显然是从重要性出发冠

以“大二三”之名并排序

第二在应用系统中

戏曲班社的戏箱

设专人分工管理并使用

遂形成各司其职的专门化的

各种后台服务人员和管理系统

“箱倌”就是我们管理的一种专有的名称

是管理戏具并在

演出时为演员装扮戏曲角色的技师

从小拜师学艺通过师傅的口传心授

各自掌握一技之长

接下来我们要了解我国杂技艺术

中国杂技艺术在两千多年前

就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体系

汉代是中国杂技的形成和成长期

汉代角抵戏迅速充实内容

增加品种

提高技艺

在东汉时代形成了一种以杂技艺术为中心

汇集各种表演艺术于一堂的新品种

“百戏”体系

汉代的杂技体系在今天一直被沿用

如以人与兽兽与兽

人与人之间力量较量为主的“力技”节目

轻重并举通灵入化

软硬功夫相辅相成并以腰功腿功

倒立和跟斗为基本功的“形体”技巧

大量运用生活用具为道具的“耍弄”技巧

惊险刺激的“高空”节目

有趣的“马戏和动物戏”

奇妙的“魔术幻术”等

那对杂技服装设计

我国的杂技艺术在节目的继承

发展创新上都有大胆的尝试

当前的杂技表演服装虽然是杂技

舞蹈戏剧音乐以及景灯效服化道等

舞台综合艺术构成的一个部分

但同时又是有别于其他舞台形式的

一门独立的人物造型艺术

它既不像舞蹈服装那样

极度强调唯美和写意

也不像戏剧影视服装那样

过于讲求写实与功能

更不同于生活服装那样

只需个人崇尚与得体即可

它是设计师通过舞台各方面的艺术配合

用思维创意技术

材料对形象的物化

并且直接关联着最终的演出效果

我们接下来对杂技剧作品《木兰》的实例赏析

来了解杂技服装的设计实例

那杂技木兰

取材于中国传统民间故事花木兰替父从军

讲述花木兰女扮男装

驰骋沙场的传奇故事

他在服装造型方面

杂技表演的服装具有简洁

材料轻便的特点

材料属性利于技巧的展示

同时剧中角色又必须要通过

人物的穿戴体现出时代感

《木兰》将人物设定在我国南北朝时期

而这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女装的穿戴不便

尤其是穿古代长裙

站在人肩头和头顶表演杂技动作

因此在保证服装基本造型的前提下

设计师对女裙的结构款式

材料都进行了改良

采取“裙与裤相结合”的方式

用强化造型与简化装饰的手法来表现服装

在服装色彩方面

一般的杂技表演中服装色彩都较为亮丽

这是因为杂技舞台环境的设计比较单纯

服装的色彩就会被着重强调

这一来是利用

第一直觉作为观众视觉的集中点

二是使整体舞台画面有色彩

对演员也有一种强调的成分

而《木兰》中的服装色彩则较为中性

打破了杂技剧的惯用理念

即使是明艳的粉红天蓝

草绿等也混合了一定的灰色度

这使得整体的人物服装有了年代感和浑厚感

杂技中的服装色彩款型大都整齐划一

能够突出杂技道具的运动美感

在服装材质方面

常规的杂技表演是按照技巧的类型

和身体运动的方式

和幅度来选择服装材料的

在《木兰》中

匈奴族的装束以皮毛为特征

但过多的皮毛材质对于做“皮条”

这种类似于空中吊环动作时便会显得不适

不利于身体力量性技艺的展示

但皮毛不能放弃

所以在实际服装造型中

采取了简化的方法

把长皮衣变成皮质与毛色各不相同的短披肩

护胸护腰等

这在突出人物特征和民族特征的同时

也能够充分展现表演者的力量感

同学们

今天的《舞台服装设计》就讲到这里

希望大家学有所成

同学们再见

舞台服装设计课程列表:

课程介绍

-简介

--课程简介

第一章 舞台服装设计概述

-1.1 舞台服装设计概念和特征

--1.1-1.2

-第一章讨论

-第一章作业

第二章 舞台服装的演变过程

-2.1 古代时期舞台服装

--2.1-2.2

-2.2 近代舞台服装

--2.2

-2.3 现代舞台服装

--2.3

-第二章作业

-第二章讨论

-第二章图文

第三章 舞台服装与舞台演出其他部门的关系

-3.1 舞台服装设计师与演职人员的关系

--3.1-3.2

-第三章作业

-第三章讨论

第四章 舞台服装设计审美

-4.1 舞台服装美感与形式美法则

--4.1

-4.2 舞台服装设计的审美元素

--4.2

-4.3 舞台服装设计的审美标准

--4.3

-4.4 舞台服装审美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4.4

-第四章作业

-第四章讨论

-第四章图文

第五章 舞台服装设计风格

-5.1 舞台服装设计风格

--5.1-5.2

-5.2 舞台服装设计样式的种类

--5.2

-第五章作业

-第五章讨论

-第五章图文

第六章 不同艺术形式的舞台服装设计

-6.1 歌剧与话剧服装设计

--6.1

-6.2 音乐剧与演唱服装设计

--6.2

-6.3 舞蹈与舞剧服装设计

--6.3

-6.4 戏曲与杂技服装设计

--6.4

-6.5 影视服装设计

--6.5

-6.6 人偶服装设计

--6.6

-第六章作业

-第六章讨论

-第六章图文

第七章 舞台服装设计

-7.1 舞台服装材料(上、下)

--7.1上

-7.1下

-7.2

-7.3 舞台服装的款式设计(上、下)

--7.3上

--7.3下

-7.4 舞台服装设计效果图(配示范)

--7.4

--薄型

--编织

--粗纺

--毛皮

--牛仔

--写实

--写实2

--写实3

--写实4

--写实5

--写意

--针织

--装饰

--装饰2

--装饰3

-7.5 舞台服装设计工程与应用流程(上下)

--7.5上

--7.5下

-第七章作业

-第七章讨论

-第七章图文

第八章 舞台服装设计师的素质养成

-8.1 知识结构的完善

--8.1-8.3

-第八章作业

-第八章讨论

-第八章图文

6.4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