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气污染是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本课程主要讲授大气污染的来源、影响、传输扩散和控制技术,教会学生主要大气污染物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计算方法。
开设学校:清华大学;学科:工学、
大气污染是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本课程主要讲授大气污染的来源、影响、传输扩散和控制技术,教会学生主要大气污染物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计算方法。
-1-1 大气污染的定义和分类
--Video
-第一章 绪论--1-1 大气污染的定义和分类
-1-2 大气污染物和排放源
--Video
-第一章 绪论--1-2 大气污染物和排放源
-1-3 大气污染的影响
--Video
-第一章 绪论--1-3 大气污染的影响
-1-4 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及标准体系
--视频
-第一章 绪论--1-4 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及标准体系
-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作业习题
-2-1 燃料的性质与分类
-第二章 燃烧与大气污染--2-1 燃料的性质与分类
-2-2 燃烧过程和计算
--燃烧过程和计算
-第二章 燃烧与大气污染--2-2 燃烧过程和计算
-2-3 硫氧化物的生成
--硫氧化物的生成
-第二章 燃烧与大气污染--2-3 硫氧化物的生成
-2-4 氮氧化物的生成
--氮氧化物的生成
-第二章 燃烧与大气污染--2-4 氮氧化物的生成
-2-5 颗粒物的生成
-2-5 颗粒物的生成--作业
-2-6 其他污染物的生成
--其他污染物的生成
-第二章 燃烧与大气污染--2-6 其他污染物的生成
-第二章 燃烧与大气污染--第二章 作业习题
-3-1 概述
--Video
-第三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3-1 概述
-3-2 大气的垂直结构
--Video
-第三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3-2 大气的垂直结构
-3-3 大气的热力过程
--Video
-第三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3-3 大气的热力过程
-3-4 大气稳定度与逆温
--Video
-3-4 大气稳定度与逆温--作业
-3-5 大气的运动和风
--Video
-第三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3-5 大气的运动和风
-第三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第三章 作业习题
-4-1 概述
--Video
-第四章 大气污染浓度估算模式--4-1 概述
-4-2 点源扩散的高斯模式
--Video
-第四章 大气污染浓度估算模式--4-2 点源扩散的高斯模式
-4-3 特殊气象和地形条件下的高斯扩散模式(选修)
--Video
-第四章--4-3 特殊气象和地形条件下的高斯扩散模式(选修)
-4-4 点源扩散浓度的估算
--Video
-第四章 大气污染浓度估算模式--4-4 点源扩散浓度的估算
-4-5 线源和面源扩散模式(选修)
--Video
-第四章--4-5 线源和面源扩散模式(选修)
-4-6 空气质量模型的研究进展
--Video
-4-7 区域空气质量模型的应用案例(选修)
--Video
-第四章--4-7 区域空气质量模型的应用案例(选修)
-第四章 大气污染浓度估算模式--第四章 作业习题
-5-1 粒径与粒径分布
--Video
-第五章 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5-1 粒径与粒径分布
-5-2 颗粒物的形貌特征
--Video
-第五章 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5-2 颗粒物的形貌特征
-5-3 化学组成和光学性质
--Video
-5-3 化学组成和光学性质--作业
-5-4 粉尘的物理性质
--Video
-第五章 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5-4 粉尘的物理性质
-5-5 净化装置的性能
--Video
-第五章 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5-5 净化装置的性能
-5-6 流体阻力和颗粒的沉降
--Video
-第五章--5-6 流体阻力和颗粒的沉降
-5-7 惯性碰撞、机械拦截和扩散(选修)
--Video
-5-7 惯性碰撞、机械拦截和扩散(选修)--作业
-第五章 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第5章 作业习题
-6-1 重力沉降室
--Video
-第六章 除尘装置--6-1 重力沉降室
-6-2 旋风除尘器
--Video
-6-2 旋风除尘器--作业
-6-3 电晕放电和粒子荷电(选修)
--Video
-6-3 电晕放电和粒子荷电(选修)--作业
-6-4 荷电颗粒的运动和捕集
--Video
-第六章 除尘装置--6-4 荷电颗粒的运动和捕集
-6-5 电除尘器的结构和设计
--Video
-第六章 除尘装置--6-5 电除尘器的结构和设计
-6-6 袋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
--Video
-6-6 袋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作业
-6-7 袋式除尘器的压力损失和清灰(选修)
--Video
-第六章--6-7 袋式除尘器的压力损失和清灰(选修)
-6-8 袋式除尘器的设计和应用
--Video
-6-8 袋式除尘器的设计和应用--作业
-6-9 湿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
--Video
-第六章 除尘装置--6-9 湿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
-6-10 文丘里洗涤器(选修)
--Video
-第六章 除尘装置--6-10 文丘里洗涤器(选修)
-6-11 除尘器的选择与发展
--Video
-6-11 除尘器的选择与发展--作业
-第六章 除尘装置--第六章 作业习题
-期中测试--期中测试
-7-1 物理吸收传质计算
--Video
-第七章 --7-1 物理吸收传质计算
-7-2 化学吸收传质计算
--Video
-7-2 化学吸收传质计算--作业
-7-3 吸收设备和工艺
--Video
-7-3 吸收设备和工艺--作业
-7-4 气体吸附原理与速率
--Video
-7-4 气体吸附原理与速率--作业
-7-5 吸附设备与工艺
--Video
-7-5 吸附设备与工艺--作业
-7-6 吸附器的设计计算
--Video
-第七章 --7-6 吸附器的设计计算
-7-7 催化原理
--Video
-7-7 催化原理--作业
-7-8 气固催化反应动力学
--Video
-7-8 气固催化反应动力学--作业
-7-9 气固相催化反应器的设计
--Video
-7-9 气固相催化反应器的设计--作业
-第七章 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选修)--第七章 作业习题
-8-1 概述
--Video
-8-1 概述--作业
-8-2 燃烧前燃料脱硫
--Video
-第八章 硫氧化物控制技术--8-2 燃烧前燃料脱硫
-8-3 流化床燃烧脱硫
--Video
-8-3 流化床燃烧脱硫--作业
-8-4 高浓度二氧化硫回收
--Video
-8-4 高浓度二氧化硫回收--作业
-8-5 石灰石/石灰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Video
-第八章 --8-5 石灰石/石灰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8-6 氧化镁湿法烟气脱硫技术(选修)
--Video
-8-6 氧化镁湿法烟气脱硫技术(选修)--作业
-8-7 海水烟气脱硫技术(选修)
--Video
-8-7 海水烟气脱硫技术(选修)--作业
-8-8 湿式氨法烟气脱硫技术(选修)
--Video
-8-8 湿式氨法烟气脱硫技术(选修)--作业
-8-9 喷雾干燥法烟气脱硫技术(选修)
--Video
-8-9 喷雾干燥法烟气脱硫技术(选修)--作业
-8-10 循环流化床干法烟气脱硫
--Video
-8-10 循环流化床干法烟气脱硫--作业
-8-11 烟气脱硫技术的综合比较
--Video
-8-11 烟气脱硫技术的综合比较--作业
-8-12 二氧化硫控制策略(访谈)(选修)
--Video
--参考链接
-第八章 硫氧化物控制技术--第八章 作业习题
-9-1 概述
--Video
-9-1 概述--作业
-9-2 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Video
-第九章 固定源氮氧化物控制技术--9-2 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9-3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
--Video
-第九章 固定源氮氧化物控制技术--9-3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
-9-4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
--Video
-第九章--9-4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
-9-5 SNCR-SCR联合烟气脱硝技术(选修)
--Video
-9-5 SNCR-SCR联合烟气脱硝技术(选修)--作业
-9-6 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选修)
--Video
-9-6 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选修)--作业
-9-7 固定源氮氧化物控制技术评价
--Video
-9-7 固定源氮氧化物控制技术评价--作业
-9-8 超低排放技术访谈
--Video
-第九章 固定源氮氧化物控制技术--第九章作业习题
-10-1 概述
--Video
-10-1 概述--作业
-10-2 蒸气压及蒸发
--Video
-第十章 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技术--10-2 蒸气压及蒸发
-10-3 VOCs污染预防
--Video
-第十章 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技术--10-3 VOCs污染预防
-10-4 冷凝法控制VOCs污染
--Video
-10-4 冷凝法控制VOCs污染--作业
-10-5 燃烧法控制VOCs污染
--Video
-第十章--10-5 燃烧法控制VOCs污染
-10-6 生物法控制VOCs污染(选修)
--Video
-10-6 生物法控制VOCs污染(选修)--作业
-第十章 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技术--第十章作业习题
-11-1 机动车污染概述
--11-1-1
--11-1-2
--11-1-3
-11-1 机动车污染概述--作业
-11-2 内燃机工作原理和污染物生成机制
--11-2-1
--11-2-2
-第十一章--11-2 内燃机工作原理和污染物生成机制
-11-3 机动车排放控制技术
--11-3-1
--11-3-2
-第十一章 机动车污染控制--11-3 机动车排放控制技术
-11-4 先进车辆技术和清洁替代燃料技术
--11-4-1
--11-4-2
-第十一章--11-4 先进车辆技术和清洁替代燃料技术
-11-5 交通规划与交通管理(选修)
--11-5
-11-5 交通规划与交通管理(选修)--作业
-第十一章 机动车污染控制--第十一章作业习题
-12-1 全球气候变化与温室效应
--Video
-12-1 全球气候变化与温室效应--作业
-12-2 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
--Video
-12-2 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作业
-12-3 臭氧层破坏问题
--Video
-12-4 臭氧层破坏的应对措施
--Video
-第十二章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第十二章作业习题
-Lecture 01
--Video
-Lecture 02
--Video
-Conversation
--Video
-附加:--Exercise
王书肖,博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级精品课《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负责人。主讲《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案例分析》。主编教材《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被教育部高教司评为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被北京市教委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发表论文120余篇,获清华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及国家环境保护科技奖1项,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长江学者。
郝吉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代表性著作有:《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的物理化学特征》、《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燃煤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术手册》、《酸沉降临界负荷及其应用》、《城市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等。
吴烨,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机动车船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荣誉称号。出版专著3部,获得软件著作权9项,负责/参与标准(草案)制定11项,发表论文100多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