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工程制图 >  第六单元 零件图 >  6.3 零件的表面粗糙度 >  Video

返回《工程制图》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Video在线视频

Video

下一节:9.4 极限与配合

返回《工程制图》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Video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好

这一节我们学习零件图中的技术要求

零件的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

是评价零件表面质量的

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对于零件的配合、耐磨性

抗腐蚀性以及密封性都有显著影响

是零件图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要求

学习表面粗糙度前

我们先了解表面轮廓的构成

零件经过机械加工后的表面

并不是绝对的光滑、平整

其表面会留下许多

高低不平的凸峰和凹谷

表面粗糙度就是指零件的加工表面上

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峰谷

所形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

而由于加工过程中

加工系统的震动

在表面形成的间距比粗糙度

大得多的表面不平度称为表面纹波度

表面形状误差

则是指被测实际要素

对理想要素的变动量

是表面宏观几何形状误差

三者总是同时存在于同一表面

构成表面轮廓

本节我们仅介绍表面粗糙度

评定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参数有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和轮廓最大高度Rz

一般优先选用Ra参数

如图所示

用X轴表示零件表面的理想尺寸

加工后的实际表面

在理想尺寸上下波动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指

指在取样长度内

纵坐标Z(X)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最大轮廓高度Rz

则是指在同一取样长度内

最大轮廓峰高

与最大轮廓谷深之和的高度

如图中所示的 Rz

显然Ra、Rz数字越大表面越粗糙

数字越小表面越光滑

加工要求、成本也越高

标注表面粗糙度的基本符号

如图所示

是一个钩形

短画线段约为字高的1.4倍

长画的线段为短画线段的2倍

都与标注面成60度角

在标注时

仅使用基本符号

表示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

单独使用无意义

标注时经常采用扩展图形符号

在短画线段上加一水平线

表示用去除材料的方法

获得的表面

在勾内加一小圆圈

表示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

获得的表面

符号上

长画线段上加一横线

用于标注有关的参数和说明

这些参数和必要的说明

可按下图位置注写

位置A

注写表面粗糙度的单一要求

需注写第二表面粗糙度要求

需注写在b位

位置 c,注写加工方法

位置 d注写表面纹理方向

位置 e 注写加工余量

在注写表面粗糙度数字参数时

需注意数值前应标明Ra或Rz

且单位默认为?m

只注一个值时

表示为上限值

注两个值时

表示为上限值和下限值

请同学们思考

下面粗糙度代号的含义

第一个应该是

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

的表面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上限值为3.2?m

第二个是用任何方法

获得的表面轮廓最

大高高度

上限值为3.2?m

第三个

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

Ra的上限值为3.2?m

加工方法为铣制

下面我们介绍表面粗糙度

在图样中的标注

先看标注方向

在不同方向的表面上标注时

代号中的数字及符号的方向

必须按下图规定标注

需注意 符号与被标注面垂直

且沿顺时针方向长画线段总在前面

两个三十度角范围内

可通过引出线标注

标注表面粗糙度时

可按下图所示标注

表面粗糙度代号

可标注在可见轮廓线

尺寸界线

引出线或它们的延长线上

需注意

符号的尖端与这些线需接触

中间不得留有空隙

每一表面只注一次代号

尽可能注在相应的尺寸

及公差的同一视图上

方便读图

符号尖端总是从材料外

指向材料表面

如图中标注的

轴套内表面表面粗糙度

在不引起误解时

表面粗糙度

可标注在给定的尺寸线上

表面粗糙度还可以标注在

几何公差框格的上方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

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中的简化注法

如果图样某个视图上

构成封闭轮廓的各个表面

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在完整图形符号上加一圆圈

标注在封闭轮廓线上

如图所示

图中表面粗糙度符号是对

除了左右两面的

其他六个面的共同要求

如果在机件的多数

包括全部表面

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时

则其表面粗糙度

可统一标注在图样的标题栏附近

有两种注法

一是如左图中

在括号内给出

无其他任何标注的基本符号

表示该零件

未直接标注的其他表面

都按括号左边的粗糙度要求处理

二是在在括号内

给出其它不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当有多个表面有共同表面粗糙度要求时

同样有两种注法

一是用带有字母的完整符号

以等式形式

标注在图形或标题栏附近

再用其在图中标注

二是用三个粗糙度符号

代替三个相映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在视图中注写

谢谢同学们听讲

工程制图课程列表:

第一单元 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1.1.1图幅比例图线的基本规定

--1.1.1制图的基本规定-图幅比例图线

-1.1.1图幅比例图线的基本规定--作业

-1.1.2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定

--1.1.2 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定

-1.1.2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定--作业

-1.2尺规绘图方法和步骤

--1.2 尺规绘图的方法和步骤

-1.3平面图形的尺寸注法和圆弧连接的线段分析

--1.3平面图形的尺寸注法和圆弧连接的线段分析

-1.3平面图形的尺寸注法和圆弧连接的线段分析--作业

第二单元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2.1 投影法

--3.1 投影法

-2.1 投影法--作业

-2.2.1 点的三面投影

--3.2.1点的三面投影

-2.2.1 点的三面投影--作业

-2.2.2 特殊位置点的投影

--3.2.2 特殊位置点的投影

-2.2.2 特殊位置点的投影--作业

-2.3.1直线及直线上点的投影

--3.3.1直线及直线上点的投影

-2.3.1直线及直线上点的投影--作业

-2.3.2 两直线相对位置

--3.3.2 两 直线的相对位置

-2.3.2 两直线相对位置--作业

-2.4平面的投影

--3.4 平面的投影

-2.4平面的投影--作业

-2.5 直线与平面以及两平面间的相对位置

--3.5 直线与平面以及两平面间的相对位置

-2.5 直线与平面以及两平面间的相对位置--作业

-第二单元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2.6章节测试

第三单元 立体的投影

-3.1.1平面立体及其表面上的点与线

--4.1.1平面立体的投影及其表面点线投影

-3.1.1平面立体及其表面上的点与线--作业

-3.1.2曲面立体及其表面上的点与线

--4.1.2曲面立体及表面上的点与线

-3.1.2曲面立体及其表面上的点与线--作业

-3.2平面与平面立体表面相交

--4.2 平面与平面立体表面相交

-3.2平面与平面立体表面相交--作业

-3.3.1平面与圆柱体表面相交

--4.3.1 平面与圆柱体表面相交

-3.3.1平面与圆柱体表面相交--作业

-3.3.2平面与圆锥球表面相交

--4.3.2平面与圆锥球表面相交

-3.3.2平面与圆锥球表面相交--作业

-3.4.1平面立体与立体表面相交

--4.4.1 平面立体与立体表面相交

-3.4.1平面立体与立体表面相交--作业

-3.4.2两回转体表面相交

--4.4.2两回转体表面相交

-3.4.2两回转体表面相交--作业

-第三单元 立体的投影--3.5章节测试作业

第四单元 组合体的视图与尺寸标注

-4.1.0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关系

--5.1.0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关系

-4.1.0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关系--作业

-4.1.1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及相邻表面连接关系

--5.1.1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及相邻表面链接关系

-4.1.1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及相邻表面连接关系--作业

-4.1.2 利用形体分析法画组合体的视图

--5.1.2利用形体分析法画组合体视图

-4.1.2 利用形体分析法画组合体的视图--作业

-4.1.3 利用线面分析法画组合体的视图

--5.1.3利用线面分析法画组合体视图

-4.1.3 利用线面分析法画组合体的视图--作业

-4.2.1 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要领

--5.2.1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要领

-4.2.1 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要领--作业

-4.2.2 利用形体法分析读组合体视图

--5.2.2利用形体法分析读组合体视图

-4.2.2 利用形体法分析读组合体视图--作业

-4.2.3 利用线面法分析读组合体视图

--5.2.3利用线面法分析读组合体视图

-4.2.3 利用线面法分析读组合体视图--作业

-4.3 组合体视图的尺寸标注

--5.3组合体视图的尺寸标注

-4.3 组合体视图的尺寸标注--作业

-第四单元 组合体的视图与尺寸标注--4.4章节测试作业

第五单元 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

-5.1.1基本视图和向视图

--7.1.1基本视图和向视图

-5.1.1基本视图和向视图--作业

-5.1.2斜视图

--7.1.2斜视图

-5.1.2斜视图--作业

-5.1.3局部视图

--7.1.3局部视图

-5.1.3局部视图--作业

-5.2.1全剖视图

--7.2.1全剖视图

-5.2.1全剖视图--作业

-5.2.2半剖视图

--7.2.2半剖视图

-5.2.2半剖视图--作业

-5.2.3局部剖视图

--7.2.3局部剖视图

-5.2.3局部剖视图--作业

-5.3断面图

--7.3断面图

-5.3断面图--作业

-5.4局部放大图

--7.4局部放大图

-5.4局部放大图--作业

-第五单元 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5.5章节测试作业

第六单元 零件图

-6.1 零件图及零件图的视图选择

--9.1零件图及零件图的视图选择

-6.1 零件图及零件图的视图选择--作业

-7.2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9.2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7.2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作业

-6.3 零件的表面粗糙度

--Video

-6.3 零件的表面粗糙度--作业

-6.4 极限与配合

--9.4 极限与配合

-6.4 极限与配合--作业

-6.5 读零件图

--9.5 读零件图

-第六单元 零件图--6.5 读零件图作业

-第六单元 零件图--6.6章节测试

Video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