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黔东古韵 >  第三章 工水丹灵(丹砂) >  章练习 >  3.1茶与梵净山文化

返回《黔东古韵》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3.1茶与梵净山文化在线视频

返回《黔东古韵》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3.1茶与梵净山文化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千百年来

梵净山为梵净山茶提供了

极佳的自然生长条件

梵净山

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

过度的斜坡地带

气候突出

垂直分布明显

森林植被资源丰富

森林生态系统完整

长年云雾缭绕

属于寡日照地区

年平均气温 16.2 ℃

年降雨量在1000多mm

年日照时间1000多小时

全年无霜期300天左右

纬度低

海拨高

日照少

最适合茶叶生产

此外

良好的生态

优质的土壤

适宜的气候

为梵净山发展高品质茶

创造了独特的气候条件

使梵净山成为无公害生态绿茶种植的

最理想地区

也是贵州境内种茶历史最悠久

最盛产名优茶的茶区之一

自古香茗出深山

好山好水出好茶

随着岁月的流淌

时空的交换

在人们品鉴、欣赏之间

源远流长的茶文化

在与梵净山文化的彼此碰撞

激荡之中

相互共生

互相浸润

彼此融合

成为了梵净山文化的重要元素

陆羽在《茶经》中说

茶之为用

味至寒

为饮

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通过饮茶活动

可以陶冶情操

使自己成为具有俭朴

高尚道德的人

千百年来茶的文化赋予了梵净山仁义文化

具体指“和”“敬”“仁”的文化内涵

和是中国茶文化哲学思想的核心

“和”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

儒家“和为贵”

是中国人基本的人生伦理

《周易》的和则指

万物皆由阴阳两要素构成

阴阳协调

才是宇宙大道

陆羽《茶经》指出

用来煮茶的风炉

因为是用铁铸成

所以是“金”

炉子放置在地上

是“土”

炉中烧的是木炭

有“木”

木炭燃烧起来

是“火”

风炉上煮的是茶汤

是“水”

煮茶的过程就是

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

并达到和谐的过程

茶道这种“和”的文化

也体现在梵净山文化的“和谐”当中

梵净山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

森林植被资源丰富

森林茂密

层峦叠翠

苍松翠柏

古树参天

梵净山海拔2494米

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带动植物生态

保存最完好的地区

截止2014年

已知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内

植物种类约2000余种

其中木本植物900多种

列入国家保护的野生植物有311种

梵净山生物多样性丰富

珍稀物种繁多

是多种野生珍稀动物的天堂

梵净山有脊椎动物有382种

其中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有14种

其中黔金丝猴是贵州梵净山的“珍品”

是世界的“瑰宝”

它唯一的分布区就是梵净山

可见

和的文化在当代梵净山文化中

得到的最好的彰显

茶文化中五行相生相克的和谐

和梵净山人与自然

各种生物资源的和谐相处

都最好的展示了中国哲学中的

“和”文化

这种“和”文化

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协和万邦的国际观

和而不同的社会观

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

茶文化的敬体现在

尊重自己

尊重他人

尊重万物的精神

这与梵净山的文化不谋而合

梵净山至今依然保存良好的

自然生态环境

正源自于对自然生态

对动植物资源的敬意

在中国众多名山大川中

梵净山是唯一同时享有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

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

成员荣誉的地区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解释

“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的创立

是用来展示和推广人与自然界

和谐相处的地区

体现着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和

生物多样性受到了良好的保护

由此可见

今日的梵净山能够作为人与自然

和谐共处的典范

与其“敬”的文化思想

在当地的传播和当地群众的环保实践

是分不开的

茶文化中蕴含着中国文化中的

大我精神

仁义精神

它是一种觉悟人生

乐为大众献身

不惜赴汤蹈火

欲振万民精神的茶道精神

就好比每一个人

都是一片茶叶

只有投入沸水

将小我提升为大我

将大我转化为无我

才能留下一份经久弥醇的余香

这种“仁义”文化

也赋予了一座城市的灵魂

打造了一座城市的名片

铜仁——“仁义之城”

梵净山地区的人们

一直有种茶喝茶的风俗

千百年的茶文化也在岁月的长河中

滋养着民风淳朴

勤劳善良的梵净山人

正如《铜仁府志》载

铜仁夙称朴厚

民性淳和

这里聚居着土家族

苗族 侗族

仡佬族

彝族

布依等 29个民族

在这片土地上

各民族人民团结协作

繁衍生息

不仅创造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也在种茶品茶间感受着茶文化带来的

觉悟精神

献身精神

不仅保留了古朴

醇厚的民族性情

而且造就了铜仁人民生活与信念中的

"仁义"思想

由此

产生了儒家正统代表人物

田秋、严寅亮等

产生了为民族解放勇于牺牲的

优秀儿女周逸群、旷继勋等

和新时代众多的铜城仁者

产生了万山汞矿

为新中国还外债的豪情义举

产生了如今在“都市雾霍”困扰下

这里还保留着中国最富氧离子的

清新空气

最原生态的自然山水

这是铜仁民众“仁义为怀”

品格特质的自然反映

好山好水育好人

梵净山天然的生态环境

洁净的空气

优质的水源

孕育了铜仁的长寿文化

铜仁石阡

印江

江口

玉屏

有着省级“长寿之乡”的称号

其中石阡 印江

还获国家级“长寿之乡”称号

全省57%的省级“长寿之乡”

100%的国家级“长寿之乡”

都在铜仁

名副其实的“长寿之城”

真可谓

梵天净土·长寿铜仁

我们仔细探寻铜仁的长寿密码

就会发现这与梵净山的自然地理环境

密不可分

首先

梵净山优质的自然生态资源

是梵净山长寿文化的重要原因

科学考证

人类的健康长寿

除与长寿遗传基因有关外

多与地址生态环境相关

所谓林茂寿星多

石阡县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7%

境内有梵净山和佛顶山两座姊妹山

都是原始森林

天然大氧吧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再有

水源是也是长寿文化的密码之一

所谓国酒茅台

国水石阡

这是国务院参事

中国矿业联合会首席专家

王秉忱先生在石阡考察后所题写

为什么是“国水呢?”

因为石阡的水是中国独有世界上少有的

既可饮用

又可疗养的优质矿泉水

石阡位于中国地势第二阶梯东缘

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

地质构造带南部

有一条总长约80千米

南北向延伸的深断裂带纵贯县境

与横穿印江

思南县城总长约160千米的东西向

深断裂带交会

两断裂直接切过地球莫霍面

至地幔层

并控制和改造了石阡

思南

印江三县域地磁场分布

导致地磁增强和磁化方向改变

促进区内土壤磁化

水体活化

大气净化等有益效应提高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

天然负磁场效应对人类健康非常有益

具有碱性化 多氧 抗压

和抗老化等辅助作用

天然的南北向地磁场

特别是负磁场

当与地球南北地磁极磁力线

方向一致时

对人类生存环境影响

和改善人体健康机能作用最大

效果最好

人们生活在恰当的地磁场环境中

身体发育好

血清清洁且循环好

心脑血管发病率低

身体免疫力高

能协调脑电磁波

提高人的睡眠质量

可见

梵净山的自然生态环境

和地质地理特征是孕育

中国长寿之乡的重要原因

其次

梵净山茶也是梵净山长寿文化的

重要密码

中国历来有人把茶与人参称为

我国南北两大灵草

宋代陈景沂在《全芳备祖》中

把茶列为药部之首

其次才是人参

神农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

得茶解之

茶的偶然发现

就是由于茶能解毒治病

有益于身体健康

所以古人把茶当成灵芝仙药

称之为“嘉木”

“瑞草”

“淑茗”

古人说

茶人得茶寿

茶是长寿的代名词

“茶”字由两个十

八十和八

四个数字组成

加起来就是108

所以

茶农把108岁叫做“茶寿”

当代国学大师冯友兰

季羡林等也有

何止于米(88 岁)

相期以茶(108 岁)的文笔示人

茶人之所以能够得茶寿

这与茶的养生功能有关

茶有三德

一是驱除瞌睡

一杯茶下去人就清醒了

二是帮助消化

茶可以帮助消化油腻的食物

三是不发

发是指情感情欲的激发

不发就是把欲望消解了

不让他爆发出来

所以经常讲茶能养性

由于有这三种功能

可以养生延年

此外

茶可以提神益思

消炎灭菌

降脂降压

美容养颜

保肝明目

延年益寿等

“茶”字又可拆为

“艹、人、木”三字

“人”生活在“草”“木”之中

空气新鲜

环境优雅

没有污染

自然有利于人的生存与繁衍

早在春秋时期

国人就对寿命划定了一个标准

上寿百岁

中寿八十

下寿六十

“茶寿”高于“上寿”标准

日吃一壶茶

高寿百零八

茶道界多寿星

石阡健在的108岁以上的寿星

滕树发

郑小平

徐家英

鄢成武

汪育香

林朝仙等人

都有“喜欢喝茶”的习惯

石阡人称喝茶为“吃茶”

沿袭唐朝茶圣陆羽所说

古人吃茶

伐而掇之

不仅喝茶汁

还要吃茶叶

就像吃菜一样

吃茶

一是直接品赏茶叶

二是用之生津解渴

综上所述

梵净山长寿的密码是

天时、地利、人和诸种因素

综合作用的结果

梵净山地区空气

水源

绿色食品以及

朴实勤劳贵州人的

大山般的胸怀

其厚德载物的“地利”

“人文”因素都造就了

铜仁的长寿文化

黔东古韵课程列表:

鸣谢

-鸣谢

第一章 梵净山茶

-1.1梵净山茶之源

-1.2梵净山茶之艺

-1.3梵净山茶之趣

-2.1梵净山茶之类

-2.2梵净山茶之贵

-2.3茶的成分及药理作用

-2.4科学的饮茶方法

-3.1茶与梵净山文化

-3.2梵净山茶风俗

-章练习

第二章 黔东苗绣

-0.0导入

-1.1邈远的文化背景

-1.2苗族刺绣的源流

-1.3苗族刺绣构图的艺术特点

--图案纹样构成形式

--苗绣纹样的构成形式

-1.4精雕细刻的工艺

--工具、材料、步骤

--刺绣针法

--配色

-2.1苗绣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导入

--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表现出“实用”与“审美”的双全机制

--记录苗族的历史文化、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的哲学思想

--展现出鲜明的民族精神

-2.2独特的审美价值

--导入

--崇尚美好生活的理想

--心理视觉的多维空间审美表现

--体现了现代艺术的审美追求

-2.3热烈奔放的浪漫风格

-章练习

第三章 工水丹灵(丹砂)

-1.丹都:万山特区的前世今生

--万山特区的由来

--资源枯竭的突围

--丹砂的传统应用

--丹砂的文化生态

-2.丹魂:丹心和合的永恒真义

--哲学视角的丹砂文化

--历史视角的丹砂文化

--民俗视角的丹砂文化

--丹砂文化的五重特性(上)

--丹砂文化的五重特性(下)

-3.丹缘:丹砂文化的产业开发

--贵州丹砂文化的开发价值

--贵州丹砂文化的开发条件

--贵州丹砂文化旅游开发战略与线路规划

--贵州丹砂文化旅游开发的产品设计

--贵州丹砂文化的资源保护

-章练习

3.1茶与梵净山文化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