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第七章 > 第一节 > 第七章 第一节
返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科学发展观是怎么形成和发展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章的第一节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有着独特的现实依据、实践基础和时代背景。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并适应于新阶段新要求而提出来的,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可以理解为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必要性。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三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四是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六是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七是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八是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这些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矛盾和新问题。解决好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是对我们的重大考验。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基础,可以理解为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可能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集中体现为十七大概括的“十个结合”:一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二是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三是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四是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五是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六是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七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八是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九是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十是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还要看到,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基础。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在吸取国外发展经验、借鉴国外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进入新世纪,世界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各国相互依存逐步加深,大国关系深刻变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同时呢,国际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发展的外部条件复杂多变。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已经发生历史性变化,我国发展对世界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不断提高,国际社会普遍看好我国的发展前景,看重我国的作用和影响,同我国合作的意愿普遍增强,国际环境发展变化对我国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也不断增大。此外,长期以来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成就,但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或者照搬别国发展模式,一些国家发展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暴露了世界经济增长模式的弊端。因此,推动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各主要国家纷纷反思和调整发展方式、发展战略。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发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环境。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发展,就要把中国的发展放到世界的大局中来思考,发挥比较优势,把握有有利条件,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努力取得发展的主动权。简而言之,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可以看到,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适应社会现实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科学发展观也是适应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建设一个“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而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可以大致分为酝酿提出阶段、丰富完善阶段和发展成熟阶段。
(一)酝酿提出阶段。2003年,“非典”爆发,“非典”疫情凸显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与自然和谐发展、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还不够协调的矛盾。党中央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总结,并逐渐提出“科学发展观”。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二)丰富完善阶段。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2006年3月,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三)发展成熟阶段。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以党的十七大为标志,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走向成熟。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那么,今天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的学习就到这里,谢谢同学们,再见。
返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绪论测验
-导学
-第一章测验
-导学
--导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二章测验
-导学
--第三章导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三章测验
-导学
--第四章 导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四章测验
-导学
--第五章 导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五章测验
-导学
-第六章测验
-导学
--第七章 导学
-第一节
--第七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七章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七章 第三节
-第七章测验
-导学
--第八章 导学
-第一节
--第八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八章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八章 第三节
-第八章测验
-导学
--第九章 导学
-第一节
--第九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九章 第二节
-第九章测验
-导学
--导学
-第一节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三节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四节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五节 建设美丽中国
-小结
--小结
-第十章测验
-导学
--第十一章 导学
-第一节
--第十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十一章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十一章 第三节
-第四节
--第十一章 第四节
-第十一章测验
-导学
--第十二章 导学
-第一节
--第十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十二章 第二节
-第十二章测验
-导学
-第十三章测验
-导学
--导学
-第一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第二节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第十四章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