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第四章 > 第一节 > 第一节 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返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建国之初,我们主要拜苏联为师,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问题,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一、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他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论十大关系》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了贯彻这一方针,报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内容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前五条主要讨论经济问题,着眼于调动经济领域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其中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这实际上是在论述如何开辟一条和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第四、五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开始涉及经济体制改革。这样就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新思路。“十大关系”的后五条,讲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与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论述的是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领域如何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呈现出既统一又斗争的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现实需要。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毛泽东还明确提出了“党领导一切”的思想,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党要领导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军队和政府。”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毛泽东还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有一个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问题。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50年不行,会要100年,或者更多的时间。
总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极为重要的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以后,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大量人民内部矛盾逐步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苏共二十大和波匈事件的影响,加之国内出现了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农民退社等问题。社会主义社会是否还存在着矛盾?存在什么性质的矛盾?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矛盾?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只有正确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1957年2月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一方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另一方面它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因此“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2. 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据此,党中央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要求各级党委要抓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全党要学科学、学技术、学新本领。
3.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毛泽东指出: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一般说来是非对抗性的。解决敌我矛盾用专政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用民主的方法。他还指出: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转化。敌我之间的矛盾如果处理得当,对抗性的矛盾可以转变为非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不是对抗性的,但是如果处理不适当,或者失去警觉,也可能发生对抗。因此,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已经居于主导地位的人民内部矛盾。
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呢?毛泽东指出,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个总方针。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和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要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努力克服政府机关的官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对于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等等。所有这些方针,都是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一总方针的具体化,为解决不同形式的人民内部矛盾指明了方向。
毛泽东强调,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一论断的根本着眼点,在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全党的注意力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也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必要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我国实现工业化提供了根本的政治前提。毛泽东鉴于苏联在发展经济中的经验教训和我国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1.总的方针
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发展思路,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等等。
2. 战略目标和步骤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明确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如何走工业化道路呢?首先,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采取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党的八大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其次,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在科学技术方面,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在教育事业方面,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第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周恩来提出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观点,强调要加强和改善党对知识分子和科学文化工作的领导,善于团结广大知识分子,使他们得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
结束语
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返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绪论测验
-导学
-第一章测验
-导学
--导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二章测验
-导学
--第三章导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三章测验
-导学
--第四章 导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四章测验
-导学
--第五章 导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五章测验
-导学
-第六章测验
-导学
--第七章 导学
-第一节
--第七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七章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七章 第三节
-第七章测验
-导学
--第八章 导学
-第一节
--第八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八章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八章 第三节
-第八章测验
-导学
--第九章 导学
-第一节
--第九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九章 第二节
-第九章测验
-导学
--导学
-第一节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三节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四节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五节 建设美丽中国
-小结
--小结
-第十章测验
-导学
--第十一章 导学
-第一节
--第十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十一章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十一章 第三节
-第四节
--第十一章 第四节
-第十一章测验
-导学
--第十二章 导学
-第一节
--第十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十二章 第二节
-第十二章测验
-导学
-第十三章测验
-导学
--导学
-第一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第二节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第十四章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