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第二章 > 第一节 >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返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不了解中国国情,不了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就不可能提出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准确把握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认真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
一、 近代中国国情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什么是半殖民地,什么是半封建呢?半殖民地是指一个国家领土不完整,主权不独立,但形式上保留了政府。
半封建是指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但资本主义在整个经济中不占主导地位。
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在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一般发展的轨道,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
一方面,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不能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在当时的中国由于帝国主义不允许,封建地主对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优势,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尽管有了某些发展,并在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较大作用,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而且也不可能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尽管有南京临时政府的昙花一现,但并未建立起资产阶级政权,整个社会呈现出典型的半封建性。
另一方面,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侵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中国人民的殊死反抗,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灭亡中国的图谋,中国形式上保留着政府。中国实际上处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或半统治之下,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的半殖民地。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在诸多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这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改善人民生活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二、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资产阶级是指由新兴的资产阶级领导、锋芒指向封建地主阶级、旨在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是指由无产阶级领导、 锋芒指向资产阶级、旨在推翻资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分水岭,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属于旧式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背景发生了根本转换。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以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阶段。五四运动以后,领导革命的是无产阶级,指导革命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和指导理论,都从根本上有别于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革命的前途上看,是要造成各革命阶级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联合专政,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做准备。但它和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也不相同,它只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而不破坏参加反帝反封建的资本主义成分。这样的民主主义革命,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基础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适应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需要,在认真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
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鸦片战争以来,为了挽救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不屈不挠地英勇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每一次都对推动中国社会走向进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所有的斗争和探索终究没有摆脱失败的命运。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都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呼唤着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近代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应运而生,它的形成包含了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教训的深刻总结。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规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随着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日益激化。到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党成立以来,尤其是大革命时期的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其条件,总结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提出中国革命应当先占乡村、后取城市的战略,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点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
遵义会议以后,经过对这些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及理论概括,中国革命开始再次走向新的胜利。特别是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锻炼,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逐步成熟。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新的实践经验,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指出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党对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就无法形成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是新民主主义理论得以形成的实践基础和智慧源泉。
结束语: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这些要点大家都清楚没有呢?下一讲再会!
返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绪论测验
-导学
-第一章测验
-导学
--导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二章测验
-导学
--第三章导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三章测验
-导学
--第四章 导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四章测验
-导学
--第五章 导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五章测验
-导学
-第六章测验
-导学
--第七章 导学
-第一节
--第七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七章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七章 第三节
-第七章测验
-导学
--第八章 导学
-第一节
--第八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八章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八章 第三节
-第八章测验
-导学
--第九章 导学
-第一节
--第九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九章 第二节
-第九章测验
-导学
--导学
-第一节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三节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四节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五节 建设美丽中国
-小结
--小结
-第十章测验
-导学
--第十一章 导学
-第一节
--第十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十一章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十一章 第三节
-第四节
--第十一章 第四节
-第十一章测验
-导学
--第十二章 导学
-第一节
--第十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十二章 第二节
-第十二章测验
-导学
-第十三章测验
-导学
--导学
-第一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第二节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第十四章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