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西方哲学II:近代部分 >  第二讲 早期近代哲学(二) >  2.3,贝克莱哲学 >  贝克莱哲学

返回《西方哲学II:近代部分》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贝克莱哲学在线视频

贝克莱哲学

下一节:休谟哲学(一)

返回《西方哲学II:近代部分》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贝克莱哲学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继续收看西方哲学课程的内容

今天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是贝克莱的哲学

贝克莱是西方哲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哲学家

他的名字George Berkeley我们在中文翻译当中

有的时候也把它翻译成巴克莱

贝克莱通常被看做是经验论的重要代表

同时也是经验主义在整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当中

占有最重要位置的一位哲学家

我们先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

贝克莱的生平情况

贝克莱是祖籍英格兰

1685年他生于爱尔兰

15岁的时候他就进入了爱尔兰的都柏林

三一学院学习

1704年毕业以后留任了学校担任了研究员

开始研究非物质论的学说

1709年就被国会任命为知事

1710年成为国教会的牧师

其实整个贝克莱的一生

他都是在为教会服务

因为他在1734年的时候曾经被任命为

爱尔兰克洛伊地区的主教

在这个位置上任职近30年之久

1752年他死于牛津葬在了基督堂大教堂

耶鲁大学的一所学院

和美国加利亚福利亚大学的

和美国加利亚福利亚大学的

一所分校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那我们知道贝克莱他的出版的著作

在我们今天看来主要有这三部重要著作

一部就是他的《贝克莱哲学对话三篇》

这部书里面他主要来阐发了

他自己关于反物质主义的思想

第二本书是他的《视觉新论》

第三本书是他的《人类知识原理》

而他重要的代表作就是这本《人类知识原理》

我们在这里介绍他的主要观点也是来自

这本主要著作

好我们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贝克莱的主要哲学思想

他的主要哲学思想

我们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这两个部分

一个就是关于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哲学观点

第二个就是关于他的非物质论的观点

前面我们说过

贝克莱是英国经验论的最主要的代表之一

他继承了洛克的经验论的思想

意识到了他

中间所蕴含的内在矛盾

认为如果坚持心外有物的唯物论的立场话

那么必将会导致怀疑主义和无神论的后果

这样不仅会动摇宗教信仰的基础

也对科学的发展不利

所以他首先是对

洛克的经验论的思想进行了一番改造

别出心裁地试图从经验论的立场

去证明上帝的存在

那么他提出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

这个重要的思想其实就是

建立在对洛克的思想的批判上面

因为洛克曾经区分了第一性质跟第二性质

这一点我们在介绍洛克哲学时候

已经跟大家做了简要的分析的

洛克的这种区分

也就是对物质的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区分

也就是区分了世界如其所是的样子和

世界对我们所显示的样子

但是在贝克莱看来超越了我们的感知的

不可感的物体其实根本是不存在的

因为一切构成我们经验世界的东西

其实根本不是这样一种不可感知的对象

而我们所感知的

其实就是实际存在的惟一的世界

或许由此我们可以理解贝克莱认为我们之所以

能够知道的世界就是可感知的世界

贝克莱给出了一套自己的说明

他说我们能够想象没有颜色的广延吗

我们也无法离开颜色的概念而想象一朵玫瑰花

我们看到一朵玫瑰花有红色

但是我们可以说

没有红色我们也能够感知到没有颜色的

一个玫瑰花的存在吗

我们可以通过思想实验来消除玫瑰的红色

但是如果要谈论它的广延比如说长宽高

那么就会必须考虑它的颜色

因为我们正是通过颜色的对比而把玫瑰花

与它背景区别开来的

所以除了我们用感官所能感知的事物之外

还有什么外在的存在对象呢

在贝克莱看来其实我们所有的观念

或者我们的感觉就是我们的一切

而在超出了我们的感觉或观念之外

我们不可能知道一切外在事物的存在

因而在这个意义上

贝克莱提出了他的一个重要的哲学观点就是

存在就是被感知

To be is to be percieved

我想存在就是被感知的思想在我们今天

哲学家看来觉得很有问题

但是我们先看看贝克莱到底是

如何来论证他的思想的

首先他认为我们一切观念的存在

本身就在于被感知

他这么说他所说的话是说在我们的认识之中

包含着两个因素

一个是认识的对象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观念

一个是认识的主体

也就是我们某一种

可以去认识或感知感念的东西

当然这个主体也可以把它理解成

心灵精神或者是灵魂

贝克莱跟洛克一样他认为人类知识的对象

其实就是观念本身

这一点我们在解释洛克的哲学的时候

曾经清楚地向大家展示了

洛克希望能够得到我们一切知识的对象

其实就是观念

但是对于贝克莱来说

我们关于一切认识活动其实

都是由观念和主体构成的

不仅仅有观念而且还包含了主体

这个主体其实就是前面我们讲的心灵精神

那么这些心灵精神甚至是灵魂

构成了我们认识的主体

贝克莱他在书中这么说

他说根据来源上的区分

一切观念我们可以分区成三种

在任何一个观察过人类知识对象的人看来

显然这些对象或者是实实在在的

由感官印入的观念

感官印入构成了我们认识来源

或者是由于人心的各种的情感的作用

而感知的观念

情感跟作用也是我们认识的来源

最后或者是借助于记忆和想象也就是混合分解

或简单地表象那些由以上方法

而认识的原始的观念

观念形成的一切观念

记忆和想象也同样成为我们认识的来源

显然对于贝克莱来说我们一切认识的来源无非

是由这三个方面构成的

或者是由感官

或者是由情感或者是由记忆和想象

其实无论是哪一种观念对于贝克莱来说

它们都只存在于能够感知的能动实体

也就是心灵之中

他说观念只存在于这个东西之中

或者是说被这个东西所感知

因为每一个观念的存在其实就在于被感知

换一句话说认识的对象其实就是观念

注意认识的对象是观念

其实本身并不是贝克莱的创造

前面我们讲到洛克也同样认为

我们认识的对象是观念

但是贝克莱有所不同的是

他认为我们的观念只存在于心灵之中

它们不可能离开心灵而独立存在

因而观念的存在其实就在于被感知本身

因为我们心灵感知到观念的存在

所以我们才能谈论观念的存在

由此他用来证明说一切存在的东西

其实无非都是被感知的东西

这我们就很容易地理解贝克莱在这里所说的

所谓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的思想

因为既然观念的存在是在于被感知

那就意味着感觉事物的存在也就在于被感知

因而一切事物的存在就可能在于被感知

他是这么来论证的

他说具有一个观念跟感知一个观念

其实完全是一回事情

事实上对象跟感觉原本就是一个东西

所以事物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到

也就是说存在就是被感知

所以我们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

并不是因为这个事物在我们认识之外

它独立地存在

而是因为我们感知到它的存在

而使它成为我们认识的对象

注意其实我们通常会认为

我们所感知到的事物是在我们的心外

它们有客观的标准或者有客观的存在

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

对啊

这是我们的常识都认为

这是我们可以理解的存在的意义

但是贝克莱却认为这里有一个明显的矛盾

什么矛盾呢

在他看来除了我们用感官所感知的事物之外

还有什么上述的对象呢

而且在我们自己的观念或者感觉之外

我们究竟能够感知到什么呢

那么要说是以任何一个观念或者它的结合体

不被感知而存在

那不岂是明明白白就完全背离了吗

当我们谈到一个观念却认为它是不被感知的

这岂不就是一个矛盾的说法吗

所以一切被感知的东西只能够被看做是

存在的主要标志

所以一方面我们承认观念的存在就是被感知

我们可以理解这一点

但另一方面我们又认为在观念之外

还有某种东西实在的存在

这在贝克莱看来却是一个完全不可理喻的事物

或者说我们没有办法理解这两者之间

是如何同时为真的

而在贝克莱看来之所以造成之这样的两种完全

不同的相反的结果是因为什么

是因为我们有一种抽象的观念的存在

所以因为抽象观念在作怪

以为我们可感的事物在心外还有某种实在的存在

因而我们能够用抽象的观念

来解释这个外部世界存在的根据

所以在这里人们以为一切具体的事物

都具有具体的可感的性质

而抽象观念则是脱离了具体事物可感性质的

一般性质

而在贝克莱看来既然只有特殊的

可感的观念是存在的

而抽象的观念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

因而我们不可能用抽象的观念来断定

一切事物的存在

恰恰相反它只能够说明事物的不存在

所以他说正如我不能够离开对于一个东西的

实体存在的感觉

实体存在的感觉

而能够看到它或者触摸到它一样

我也不能够在思想中去设想任何可感觉的事物

可以离开我对于它的感觉或者是感知

因而对象和感觉这时候就变成了同一个东西

甚至说两者是不能够彼此分离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

当我们讨论任何事物的存在的时候

其实我们并不是在宣称一个事物

完全独立于我们的心灵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

而恰恰相反它们是依赖于我们的精神的

所以在这里我们通常把贝克莱的观点叫做什么

对 叫做唯心论

唯心论恰恰就是承认心外无物

他说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

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

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

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

其实我们在这里我们需要了解的是

贝克莱所说的这个存在的概念究竟是什么

我们需要进一步讨论

他所谓的存在究竟是什么意思

因为我们通常理解的存在就是指

一切不依赖于认识而在我们身体之外

或者在我们心灵之外所存在的东西

但是按照贝克莱所理解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原则

那我们就会导致一个什么

导致一个极端的唯我论

因为一切不为我所感知的东西

它可能就是不存在的

当然这其实并不是贝克莱哲学的根本目的

或者说贝克莱并不希望

能够通过存在就是被感知

这个观点而导致唯我论的结论

为什么

因为这里就涉及到如何理解存在的概念

在这里其实贝克莱耍了一个偷换概念的技巧

就是他把存在的概念解释为这样三种东西

第一个是只存在于感知者心里的观念

感知者心中的观念是存在的概念

第二个是可以感知观念的被创造者的精神

或者说可以感知观念的被创造者的精神

也就是我的心灵和其他所有人的灵魂

这个时候心灵也变成一种存在

第三种是永恒无限的精神也就是上帝

因而我们可以看到其实贝克莱所讲的存在

并不是我们在经验生活当中所感知的

或者所理解的那个存在概念

而是把它看做是什么

把它看做是具有观念精神或上帝意义的存在

如果我们把存在的概念解读为

这样三种不同的对象的话

那么我们的认识活动

当然其实就是为了满足这样三种对象的认识

所以在这里我们需要提出的一个问题就在于

我们如何能够通过

我们的认识活动去认识到那个

在我们的心中已然存在的精神

当然

我们说精神本身就是被感知体

或者说精神造成了我们的感知活动的话

我们也就可以理解

当谈到存在即是被感知的时候

其实讲的就是精神即精神观念即观念

上帝即上帝的思想

在这里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

就是虽然贝克莱一方面强调

我们可能会得到一些完全能动的

可感知事物的一些观念或者灵魂

但是这些东西它本身

他说这些东西它本身却不代表观念

或者根本不代表任何观念

因为它所代表的东西跟观念完全是不一样的

他这么说

他说这个东西既非观念也非观念相似的

而只是感知的观念异域的观念

和论就观念的东西

所谓我自己也就是“我”词所代表的东西

也就是和精神或灵魂意义是完全一致的东西

所以在这里

我们会发现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

就是当贝克莱做出这种区分也就是认为

其实心灵跟观念是不同的时候

其实他所讲的精神观念

就是人类共同认识的对象

所以心灵的一切不能思想的对象

同样完全是被动的

这个时候心灵的东西是被动的

注意

心灵是被动的而且它们的存在只在于被感知

可是灵魂或精神则是能动体

它的存在不是在于被感知

而是在于感知观念和思想

因而它作为一个能动体它具有主动性

所以它不是被的而是主动地去感知观念

和思想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能够理解存在就是被感知

这条原则更确切的表述应当说

存在就是被感知和感知本身

其实当我们说存在就是被感知的时候

当然这也是贝克莱的观点

指的并不是个别的心灵

而是指所有人的心灵

对于一个事物来说如果我没有感知它

并不意味着它就不存在

因为可能还有别的精神在感知着它

即使我们都没有感知它

那么世界上还有一个无限的上帝在感知着它

所以表面上看来贝克莱似乎是以上帝的存在来

避免唯我论的局限

但他实际上的目的是要来证明上帝的存在

因为存在就是被感知恰恰就意味着

任何事物都具有的可感的性质

所以它们都能够被我们所感知

至于这些可感的性质其实并非我们的创造

而是上帝的作品

由此可以看出贝克莱通过他哲学上的论证

来说明了他在宗教上的一个特别根本的主张

就是上帝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

这里我们通过这个方式

可以看到贝克莱的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

就是贝克莱试图用这个方式

一方面反对了心外有物的洛克的观点

同时又为上帝的存在给出了证明

而这些东西其实都在于什么

都在于说明我们的一切错误的根源就在于

我们所知道的或者所得到的关于物质的观念

所谓物质的概念

贝克莱认为

我们一切关于物质或者有形实体的学说

其实都是怀疑主义的主要支柱

因而一切无神论和不信宗教的

渎神的一些企图

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他认为其实物质实体从来都是无神论者的挚友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他们的一切古怪的系统都明显地

和必然地依赖于它

所以一旦把物质这个观念去除掉的话

那么整个的无神论的建筑体系就

必须要垮台了

因此我们也用不着特别去主张考察每一个

可悲的无神论派别的荒谬的观点了

显然在这里

贝克莱希望通过他对非物质论的说明

来驳斥一切唯物论怀疑论和无神论的主张

首先他希望批判的是洛克

因为洛克认为物体有两种性质

前面我们讲到心灵能够形成

关于这两种性质的观念

第一性质跟第二性质的观念

而第二性质是借助第一性质而在我们心中

产生的观念能力

所以这种能力虽然是物体所具有的

不过它们与所引起的观念却不同

因为它是主观的并没有与原型完全一致的特征

所以这两种洛克所提供的这两种途径

也就是一个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征

一个是人所具有的认识能力

但另一方面

他进一步地提出

他说其实洛克的思想是有很大问题的

因为在这里我们所看到的观念

其实它本身并不能够与自身相完全一致

因为

观念当即使我们把外在的事物

当做观念存在根据的话

这里我们首先就断定了外部事物的存在

这恰恰是洛克所不能够接受的

所以观念只能够跟观念相似

它不可能与外部所谓的原型

或者是作为原型的物质本身相似

因为说一个观念可以与非观念的东西相似

这两者之间本来就是矛盾的

当然在这里我们要简单地说这就是贝克莱

所不了解洛克思想地方

因为洛克并不是认为观念与非观念的东西相似

他仅仅他是认为我们一切观念是以物质本身

作为摹本的

第二个他认为贝克莱认为第一性跟第二性

压根它是不可以被区分开来的

因为它们不能被感知或者是想象

一个物体的第一性质不涉及到第二性质

只要我们谈论到了第二性质我们必然就会涉及

第一性质

因而这个时候第一性质其实

也不过是像第二性质一样它存在于人们的心中

所以我们

只要谈论关于第二性质

我们就会涉及到第一性质

因而正如第二性质存在于心中一样

因而正如第二性质存在于心中一样

第一性质也同样存在于心中

因而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那么同样他还认为

所谓第一性质不过是我们对量的一些规定

所谓量的规定其实它都是与感官相关的

没有心外的存在

比如人们公认的大小快慢

其实不过是人心内的想象而已

因为它们完全是相对的

是伴随人们的感觉器官的结构

或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

所以存在于心外的广延既不大

也不小既不快也不慢

甚至说它们根本什么都不是

所以通过这样的一种反对他得出了关于

我们不可能得到一个心外之物

因而我们也就不可能得到

第一性质完全可以独立于第二性质

存在的这样一种经验论的观点

其实由此贝克莱是要提出通过反对

这种洛克的第一性跟第二性的学说

是要提出关于物是观念的集合的观点

这才是贝克莱真正想要达到的目的

就是人们通常以为存在于心外的事物

其实只是观念的集合而已

因为人们知道事物的存在只有一个途经

就是通过感官感知到它们

所以人们所感知的不过就是一些观念而已

但是我们的观念通常有两类

按照贝克莱的说法我们有两类观念

一个是想象的观念

可以由人们的意志产生或消灭的

另外就是感觉的

就是它们是由外部的原因所产生的

所以感觉的原因或者说想象的原因

导致了我们两种不同的观念

感觉和想象

我们知道感觉本身它有这样简单的特点

就是它十分清晰明确

同时它们也形成了某一些固定的集合

或者说这些观念它们本身是稳定的跟有秩序的

那么感觉观念的这个特点

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可以通过感觉

去把握所谓的外部的某一个具体的对象

而注意这里所讲的观念本身对

贝克莱来说其实就是事物本身

所以所谓的观念与事物的关系

这就涉及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就是

事物跟观念两者究竟是等同还是不同的呢

按照贝克莱的理解他认为两者其实是一回事情

因为我们当说到物是观念的集合的时候

其实我们说的就是一个事物

它所给我们造成的感觉观念

因而物是观念的集合

当然也有人会说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

岂不是认为我们都是在吃观念穿观念用观念吗

一切都将变成虚幻了的存在

而没有客观的实在性了吗

贝克莱说不是这样

他之所以用观念而不用事物

是为了反对心外有物的唯物论的观点

如果我们理解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能够知道

他使用事物这个概念其实也是完全可有可无的

只是千万不要把事物这个概念

理解为独立于观念的东西

因而在这里观念又不同于事物

所以说它同是因为他认为观念其实就是事物

说它不同是因为事物其实并非观念之外的东西

贝克莱其实并不是想把事物本身变成观念

而是相反想把观念变成事物

也就是要消解事物的客观实在性

而维护观念的客观实在性

而且在贝克莱看来他的理论

可以把常识与哲学很好地结合起来

当然

贝克莱所说的这样一种观点其实无非是要说明

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脱离我们的观念之外存在

因而也就没有所谓物质的实体

因为在自然界当中在现实当中只存在特殊个别

而并不存在普遍一般

因而作为一般的物质实体的观念

其实是根本不存在的

它只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而已

因而物质实体是莫须有的

既非实体也非偶性既非精神也非观念

它是一种无活力的东西

因而最后它变成一种虚无

注意这里的虚无什么意思呢

其实它讲的就是一种没有必要的假设

因为我们因为有了这种假设所以会导致

陷入怀疑主义

如果没有这种假设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明

观念本身是客观存在的

而不需要一切假话来帮助我们理解观念

注意我们在这里我们

回到了贝克莱哲学真正的意义

也就是说到底贝克莱哲学要给我们提供什么

其实贝克莱哲学它表面上看它只是一个用

唯心论的观点来证明上帝的存在

其实不仅如此

它同样也通过这种方式来说明

一切经验论的论证方式也就是他的之前的

洛克式的经验论其实是有问题的

因而他希望通过揭示洛克经验论的错误

来为他的唯心的经验论来做出证明

因而他的这种方式是以主观主义的因素

把它达致成一种客观化的结果

来证明一元论是唯一正确的哲学

但是这种一元论最后导致的就是独断论

当然与洛克一样贝克莱也不是彻底的经验论

因为他仅仅是承认精神实体而否认了外部世界

和客观事物的存在

所以这又违背了经验论的基本原则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

彻底的经验论

而真正彻底的经验论是谁

是他的后继者休谟

但是彻底的经验论却产生了一个不彻底的结果

就是导致了温和的怀疑论

可以这么说其实贝克莱的哲学

所给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结果

恰恰给我们证明说整个经验论的发展

一直是在不断地以各种方式来验证

自己经验论的基本原则

在多大程度上是可以成立的

我想这就是哲学家们不断努力工作的意义

好关于贝克莱的哲学我们就介绍到这里

谢谢大家的收看

我们下次再见

西方哲学II:近代部分课程列表:

第一讲 早期近代哲学(一)

-1.1,引论

--引论

-1.2,文艺复兴(一)

--文艺复兴(一)

-1.3,文艺复兴(二)

--文艺复兴(二)

-1.4,弗兰西斯·培根哲学

--弗朗西斯·培根哲学

-1.5,笛卡尔哲学

--笛卡尔哲学

-1.6,斯宾诺莎哲学

--斯宾诺莎哲学

-1.7,莱布尼茨哲学(一)

--莱布尼茨哲学(一)

-1.8,莱布尼茨哲学(二)

--莱布尼茨哲学(二)

第二讲 早期近代哲学(二)

-2.1,洛克哲学(一)

--洛克哲学(一)

-2.2,洛克哲学(二)

--洛克哲学(二)

-2.3,贝克莱哲学

--贝克莱哲学

-2.4,休谟哲学(一)

--休谟哲学(一)

-2.5,休谟哲学(二)

--休谟哲学(二)

-测试题1--作业

第三讲 法国启蒙运动哲学

-3.1,引论

--法国启蒙运动哲学引论

-3.2,孟德斯鸠哲学

--孟德斯鸠哲学

-3.3,伏尔泰哲学

--伏尔泰哲学

-3.4,卢梭哲学

--卢梭哲学

-3.5,狄德罗哲学

--狄德罗哲学

-测试题2--作业

第四讲 康德哲学

-4.1,康德哲学(一)

--康德哲学(一)

-4.2,康德哲学(二)

--康德哲学(二)

-4.3,康德哲学(三)

--康德哲学(三)

-4.4,康德哲学(四)

--康德哲学(四)

-4.5,康德哲学(五)

--康德哲学(五)

-第四讲 康德哲学--测试题3

期中测试题

-期中测试题--期中测试题

第五讲 费希特、谢林哲学

-5.1,费希特哲学

--费希特哲学

-5.2,谢林哲学

--谢林哲学

-第五讲 费希特、谢林哲学--测试题4

第六讲 黑格尔哲学

-6.1,黑格尔哲学(一)

--黑格尔哲学(一)

-6.2,黑格尔哲学(二)

--黑格尔哲学(二)

-6.3,黑格尔哲学(三)

--黑格尔哲学(三)

-第六讲 黑格尔哲学--测试题5

期末测试题

-期末测试题--期末测试题

贝克莱哲学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