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应用语言学理论与实践 >  第二讲 语言与语言学习 >  2.2语言学习的目标 >  2.2.3如何为二语者制定学习目标

返回《应用语言学理论与实践》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2.2.3如何为二语者制定学习目标在线视频

下一节: 3.1.1进行第二语言教学为什么需要学习语言学理论 3.1.2 第三讲主要内容——不同语言学理论与语言教学的关系

返回《应用语言学理论与实践》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2.2.3如何为二语者制定学习目标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大家好

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讲第二节的第三部分

这也是这一讲的最后一部分了

这里要讨论如何为第二语言学习者

制定学习目标的问题

我们先讨论几个与二语学习目标有关的问题

最后来讨论为二语者制定期望值的意义

前面我们已经具体谈到了

二语学习衡量指标等问题

有关的具体操作将属于另一门课

也就是教学设计

这里要回到理论上来

为这一讲做一个总结

要为二语者制定学习目标

在理论上有几个问题是需要考虑的

第一 母语者 二语者

双语者的判定问题

第二

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这两个概念

第三是交际能力

和熟练程度这两个概念的关系

第四是母语者的应用语言学特征

第二语言学习者是儿童还是成人

这是我们在前面的课里提出的问题

这个问题除了跟二语习得有关

还跟应用语言学理论上的认识有关

从应用语言学来看

在我们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制定学习目标之前

有几种母语者需要从理论上界定

第一是从小在妈妈身边学会这种语言

但是不一定进入社会交际

比如日本北海道的 Hokkai do的Ainu语

第二是可能只是童年的时候用

比如一些童年时期被家长带到国外生活的人

再比如美洲的一些印第安部落的孩子

他们在离开部落以后就不再使用部落的语言

第三仅限于家庭使用这种语言

比如东南亚许多华人家庭的方言

第四是青春期以前使用这个语言

而青春期以后使用另一种语言

这种语言退居次要的地位

假设我们讨论的

这四种语言都指的是汉语

那么这四种人都不能作为汉语的母语者

因为这四种人对汉语的掌握都是不完整的

这个想必你是同意的

反过来看这个问题

如果以上四种人的第一语言都不成熟

那么他们持有的第二语言

是否有可能被称为第二语言的母语者呢

比如第一语言限于婴儿时期与母亲交流

第一语言限于儿童时期

与家人以及玩伴交流

第三 第一语言局限于家庭使用

第四 第一语言在青春期以后退居次要地位

以上四种人在其他场合

都只用第二语言来交流

那么他们是否有可能被称为这种语言

比如说汉语的母语者呢

也许有人会说

有的人是双语者

也就是有两种语言作为母语

我们不妨来看看学者们

对这个问题的观点

英国的应用语言学家Alan Davies

他认为native speakers 必须是

Having a language as one’s MT,FL,DL,HL.

在他的讨论中

这里的MT指的是从母亲那里学的语言

FL指的是孩子最先学到的

可能只是童年的时候用

也可能要持续到成年以后

DL指的是某个场合或某个地点共用的主体语言

HL仅限于家庭使用的语言

依据他的观点来分析

刚才我们说到的四种人

都只可能在某一个场合

流利地使用某一种语言

我们不妨来看一些例子

下面的这些句子摘自一些华裔学生的作文

第一句

我不理地位是低

只想学到东西

第二句

我要我自己能说和写汉语

好像英语那么快

第三句

每个国家有不同的好坏

应该从好的方面学习

从坏的方面了解错误

第四句

我还不认识很多汉字

来写一张好作文

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些句子的主要问题

那就是口语和书面语表达的杂糅

华裔学生的共同经历

往往是有家庭汉语

在家庭的亲密关系条件下

所使用的语言往往不需要那么高的正式度

而这些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

他确实是需要某种正式的表达

大家应该还记得我们前面列举过的英语

问时间从正式到不正式的五种表达

所以在这里我们说在应用语言学的范畴里

双语母语者的概念是很难成立的

在前面的课里我们已经谈到

语言是一种能力

并且我们指出过要衡量

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不过从理论上讲

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它们有各自的理论发展渊源

这里要说明一下

语言能力这个术语

最早是由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来的

英语的原文是Linguistic Competence

在乔姆斯基的阐释里

语言能力针对的是语言学习的共性

与之关联的另一个概念是我们之前讨论过的

LAD也就是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交际能力是Dell Hymes等人提出来的

英语原文是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这个术语要说明语言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前者有所补充

今天语言教学谈到语言能力的时候

主要指语言沟通能力

包括这两者

比如英国中学的教学原则

其中一条就是Linguistic Competence

交际能力有两个基准

一个是合乎语法

一个是具有可接受性

要做到这两点

就不能忽略四个方面的要素

第一是历史

第二是实践

第三是有效

第四是语境

这四个要素中后三个大家都容易理解

这里就不举例说明了

历史要素指的是学习者应当了解

目的语包含的历史文化

比如汉语说愿打愿挨的时候

那么它是跟三国演义里

周瑜打黄盖的故事有关系的

中国人在说噤若寒蝉的时候

则是跟古代中国知识分子

所遭遇到的高压政治

以及古代中国人

对蝉只饮露水的一个误解有关系

越南人在说这句话的时候

他们就会说噤若稻谷

另外语言中包含着历史上沿用下来的意义

比如苦于这个词

这里面的苦既指苦恼又指苦味

而这里面的于既可以表示引入原因

又可以说明在某个方面

由于这两个语素的多义性

二语者常常难以掌握

他们会说出他们都苦于做生意这样的句子

Alan Davies进一步指出

交际能力有强弱之分

他主张用熟练来说明

第二语言学习者跟母语者的差别

是熟练与否的问题

当我们将这三个术语连起来看的时候

我们会为二语者看到一线希望

那就是语言能力提出可能

交际能力提出这种可能有可能实现

而熟练程度

指出第二语言学习者可以实现的目标

那么第二语言达到什么程度

就可以称为Native Language

在前面几个讨论的基础上

我们再提几个问题

第一

第二语言表达到什么程度才算是母语者

第二

如果达不到

缺少的是什么

第三一个native speaker应该具备什么

第四

是否存在着极为熟练的汉语第二语言使用者

我们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

来看母语者会有哪些特征

根据我们前面的讨论

我们认为第一条应当是

从童年起获得这一语言

第二条是母语者往往对自己的语言体系有直觉

我们会说他特别爱说呸这个词儿

北京人喜欢把性情爽朗的女孩叫大妞

这个词上海姑娘可能就不爱听

第三是对自己所在的语言社团

共有的这个语言体系

有别于自己的地方会有直觉

有的人喜欢说特棒特帅

有的人知道

但是自己不说

第四是具备主动并流利表达或理解的能力

张嘴就能说这是需要的

第五是具备能动的书写能力

这一点对于学习汉语的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难

但是世上无难事

只要努力用汉语写博士论文的大有人在

第六

是能对所用语言加以解释

这就需要不但会用

而且还有点文化水平

不是只会说的文盲

所以除了第一条后面的都属于熟练问题

那么语言教学关注什么呢

我们关注两点

第一

指出任何一种语言的母语者

所掌握的语言技能的复杂性

第二语言学习者要有充分的准备

第二

我们要降低这种复杂的排他性

使其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更具有开放性

更容易获得目的语

Alan Davies他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

提出有关语言需要五种知识

我们认为这五种知识

可以成为我们发展目的语标准的基础

第一是元语言知识

也就是语言和非语言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这方面的知识

第二是辨别语言的知识

也就是知道这种语言

和那种语言之间的异同

也知道共同语言与方言的差异

能判断新的用法

第三是要对语言有创造能力

能够生成某种语言的新的句子

第四是要有有关语言交际的知识

能用生成的句子进行有效的交流

运用语言规则调节与他人的关系

第五是有关语言技能的知识

这第五条尤其跟语言学习目标关联着

它主要是指在目的语的听说读写各个方面

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包括熟悉这种语言的语言风格

了解这种语言的修辞手段

掌握了足够的词汇

避免自己母语的口音

熟悉这种语言的语法结构等等

在语言知识的基础上

我们来看语言学习的期望值

所谓的期望值是说我们对学习者

有可能达到的目的语水平的期望

从理论上看主要有七个方面

第一是语言表达的灵活性

第二是说话不存在回避现象

第三是在跟母语者交流的时候

理解没有障碍

第四是能主动自然地交谈

第五是要懂得说话的技巧与策略

第六要能够适应语言环境的变化

第七是不表现出外来者的特点

基于这七个方面的主张

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

整理出直接指导教学的具体的期望值

比如回避是第二语言学习者最常出现的情况

他们常常会回避使用自己不熟悉的语言表达

比如把字句

再比如二语者由于目的语能力

或者对目的语的自信不够

而难于与母语者正常交流

当一个二语者在母语者人群中

完全不被当作外来者的时候

那么他离母语者的目标也就不远了

今天的课就到这

谢谢大家

应用语言学理论与实践课程列表:

第一讲 应用语言学综论

-1.1 课程介绍

--1.1 课程介绍

-1.2 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实践的关系

--1.2 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实践的关系

-1.3 应用语言学视野下的汉语二语教学

--应用语言学视野下的汉语二语教学1(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

--应用语言学视野下的汉语二语教学2(汉语教学与汉字汉语拼音的教学)

-1.4“对外汉语教学”与“国际汉语教学”

--1.4“对外汉语教学”与“国际汉语教学”

-第一讲测验题

-第一讲作业题

第二讲 语言与语言学习

-2.1语言本质与语言学习

--2.1.1 如何认识语言的本质

--2.1.2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2.1.3人类语言获得的研究与二语教学

-2.2语言学习的目标

--2.2.1儿童语言发展与人类语言学习

--2.2.2母语者语言水平与二语者水平

--2.2.3如何为二语者制定学习目标

-第二讲测验题

-第二讲作业题

第三讲 语言学与第二语言教学

-3.1第三讲内容简介

-- 3.1.1进行第二语言教学为什么需要学习语言学理论 3.1.2 第三讲主要内容——不同语言学理论与语言教学的关系

-3.2 历史比较语言学与比较研究方法的借鉴1

--历史比较语言学概述

-3.3 历史比较语言学与比较研究方法的借鉴2

--第二语言教学对比较研究方法的借鉴

-3.4 结构主义语言学与语言教学1

--结构主义说略

-3.5 结构主义语言学与语言教学2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与汉语第二语言教学

-3.6乔姆斯基语言学与语言教学1

--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发展

-3.7 乔姆斯基语言学与语言教学2

--乔姆斯基的语言观

-3.8 乔姆斯基语言学与语言教学3

--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影响与对语言教学的意义

-3.9 功能主义语言学与语言教学1

--系统功能语法与语言教学

-3.10 功能主义语言学与语言教学2

--语篇理论与语言教学

-3.11 认知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认知语言学及其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3.12 语言教学与语言学理论的互动

--语言教学与语言学的互相

-第三讲测验题

-第三讲作业题

第四讲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发展——走近学习者

-4.1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概述

--4.1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概述

-4.2 对比分析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

--4.2 对比分析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

-4.3 偏误分析研究的兴起

--4.3 偏误分析研究的兴起

-4.4 中介语理论

--4.4 中介语理论

-4.5 习得顺序研究

--4.5 习得顺序研究

-4.6 语言共性理论指导下的二语习得研究

--4.6 语言共性理论指导下的二语习得研究

-4.7 克拉申的监控模式理论

--4.7 克拉申的监控模式理论

-4.8 社会文化视角的二语习得理论

--4.8 社会文化视角的二语习得理论

-4.9 认知科学视角的二语习得理论

--4.9 认知科学视角的二语习得理论

-4.10 二语习得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4.10 二语习得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四讲测验题

-第四讲作业题

第五讲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选择与应用

-5.1 教学法概述

--5.1.1 教学法的产生及其理论基础

--5.1.2 语法翻译法的价值

--5.1.3 直接法的意义

--5.1.4 苏联的主要教学法流派

-5.2偏语言学理论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5.2.1 情景法、听说法和视听法

--5.2.2 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

-5.3 偏重心理学理论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5.3.1 认知法

--5.3.2 全身反应法、沉默法、社团语言学习法、暗示法

--5.3.3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方向

-第五讲测验题

-第五讲作业题

第六讲 汉语二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

-6.1 二语教学过程中的跨文化交际

--6.1 二语教学过程中的跨文化交际

-6.2 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

--6.2 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

-第六讲测验题

-第六讲作业题

2.2.3如何为二语者制定学习目标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