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 >  第十二章 南宋词(三) >  12.3 《青玉案》赏析 >  12.3 《青玉案》赏析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12.3 《青玉案》赏析在线视频

12.3 《青玉案》赏析

下一节: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12.3 《青玉案》赏析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 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这首《青玉案》写元夕

元夕就是阴历正月十五我们称上元节

这日晚上称元夕

亦称元宵 元夜

我国古代有元夕观灯的风俗

这个风俗至今我们南京一带

至今还保存的很好

从十三交灯 十八落灯这几天

南京夫子庙 内秦淮河边上

非常热闹

但是我每年元宵节

不敢到夫子庙去看灯

因为去夫子庙只能看到两个

一个是人山

一个是人海

简直人挤得水泄不通

所以像我们年龄稍大的人

挤不过年轻人

所以就不敢去了

但是夫子庙的灯是很值得去看的

这首《青玉案·元夕》

是辛弃疾的名作

它以寻找情人为线索

用元宵节的盛况

烘托出一个孤高

忧郁的 那人 形象

表现出作者对这个形象的执意追求

下面我们来分析这首词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 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这首词是写得极好的

他首先写元宵节的景况

词的上片用铺叙的手法

极写上元灯节华灯逞艳

歌舞声喧的节日景象

词的上片写得很热闹

而这所有的热闹

都是为最后冷清中的发现作铺垫的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 星如雨

东风 是春风

春风一吹 夜放花千树

这里人们很容易联想到

《白雪歌颂武判官归京》

岑参的那首诗中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的景象

那写的是下雪

下的是春雪

这里夜放花千树

是树上的灯到黄昏的时候

千树万树灯都点亮了

同志们今天要做到这一点毫不费力

我们用小灯泡链接起来

很多树上挂上五颜六色的灯

一接通电源

灯都亮了

古代只能点蜡烛

要这样做是很费劲的

更吹落 星如雨

后一句写焰火

一放焰火

天上彩颜色的星如雨般落下

这里满天的焰火明灭

又象是春风把满天星斗吹落

作者这里写的很真实

如今看焰火

已经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了

我们自己家农家要想过大寿

或喜庆的节日

自己买一点焰火放

也花不了多少钱

这里两句写出了灯的海洋

焰火的世界

令人眼花缭乱

花千树 星如雨

不仅写出了灯火之盛烟火之美

而且也给人热闹非凡的感觉

渲染出了节日的浓烈氛围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玉壶是指月亮

宝马雕车香满路

宝马雕车

游人如织

仕女如云的景象却跃然纸上

香满路

写许多女子坐车出来看灯

古代封建社会

女子很少能出来抛头露面

特别是一些大家闺秀

但是有两个例外

一个是七月七

一个是正月十五

这两天是古代的妇女节

妇女可以放假

可以用不着去做针线活

也可以出来看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凤箫 是对箫的美称

箫声一吹

因为箫比较长

正因为如此 它的音乐比较低沉

一种悠悠的感觉

玉壶光转

月亮的光转

写月亮从东边升起到西边落下

一整夜都是鱼龙杂戏

龙灯之美的那种热闹繁忙

这里既游人如织 仕女如云

又写出元宵节的热闹

最后三句写歌舞之乐

节日的夜晚

一片狂欢景象

到处是笙箫齐鸣

到处是彩灯飞舞

写出了人们彻夜狂欢

词的下片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这里的前两句

蛾儿雪柳黄金缕

都是写元宵节时候女子头上的打扮

扎着一些杨柳青

戴着一些闹娥儿

再加上各种金玉的首饰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写女子们出来看灯的盛况

笑语盈盈

由于她们身上搽着香水

带着香料

所以走过去的时候

给人一种香气扑鼻之感

暗香去

笑语盈盈 写女子仪态万方的样子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写得极好的是这三句

这三句刻画了一个不随世俗

绝世独立的女子形象

这个女子清新淡雅

超凡脱俗而又绝世独立

这样一个自甘寂寞

不慕荣华

不肯随俗的女子

犹如鹤立鸡群

独标一格

前面写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极力把观灯看花的女子

头上戴着 闹蛾儿

雪柳

黄金缕 等装饰品

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

整整齐齐

漂漂亮亮

这一切都是众人的情况

也就是换句话说

众里寻他千百度

作者寻找这个女子

在众多的女子中

众多的就是

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女子

众里寻他千百度

实际上省掉了一句

都没有找到

她们一路笑语

带着幽香

在词人眼前走过

但是我寻找的女子却不在她们之中

一个 暗香去

也传达出对意中人的寻觅

在这熙熙攘攘的游人中寻找着

辨认着

一个个少女美妇从他眼前过去

却没有他所寻找的人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经过千百次的寻觅

突然回头一看

那人却在灯火稀落的地方

阑珊是没有多少灯火的

写这个女子不凑热闹

不随大众去灯火最热闹的地方看

她在灯火稀落的地方

蓦然回首 写一种惊喜之情

词到此戛然而止

而作者饱含感情的笔所创造的意境

却引人深思

这首词开头用大量笔墨

渲染了元夕的热闹景象

最后突然把笔锋一转

以冷清作结

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

全词就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手法

反衬出了一个自甘寂寞

独立不移

性格孤介的女性形象

灯火写得愈热闹

则愈显 那人 的孤高

人写得愈忘情

愈见 那人 的不同流俗

作者写这样一个不肯随波逐流

自甘淡泊的女性形象

是有所寄托的

这一首词从爱情的角度来看

它的寓义是

爱情的路上经过千番努力万番追求

真爱终于没有被错过

正果就在不经意回首间被你得到

作者写这样—个不肯随波逐流

自甘淡泊

绝世独立的女性形象

是有所寄托的

词人假借对一位厌恶热闹

自甘寂寞的女子的寻求

含蓄地表达了

自己的高洁志向和情怀

所以梁启超就说

《艺蘅馆词选》引用梁启超的话说

自怜幽独

伤心人别有怀抱

我写过一篇论文

认为这首词应该写于淳熙九年

写在隆兴府

就是现在的江西南昌

当时辛弃疾是担任江西安抚使

兼知隆兴府

就在前一年年底

接到朝廷的命令

免去他江西安抚使的职务

改任浙江提点刑狱

是一种叫降职

是一种处分

但是接着不久

朝廷又来一道命令

免去他浙江提点刑狱的任命

辛弃疾从此就开始了

闲居带湖和铅山的22年的闲居生活

这段生活辛弃疾是有希望

又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在此之前

说他有希望是说他在江西带湖

上饶的带湖那里

筑了一个别墅

建了一些房子

买了一块地

带湖是一个狭长的湖

在湖边景色还不错

他写过一首

《贺新郎 带湖新居将成》

他其中有这样的句子

怕君恩未许 此意徘徊

带湖新居建成了

他希望归隐田园

怕君恩未许

皇上不允许

所以自己还在徘徊

现在被罢官了

可以名正言顺的去带湖新居

去过隐居的生活

但是他这次是被弹劾

被削职

像这样的结局

又不是很愿意的

所以处于一种矛盾的心态

所以梁启超说他

自怜幽独

伤心人别有怀抱

他就是在等待新的官员来交接

他年底被罢官

罢官之后

还没有新官

还没有来上任

他又要在隆兴府度过新年的元夕

但此时他已经不是江西安抚使

而且底下既不是提拔也不是调任

而是免职

他这时的心情是矛盾的

矛盾但又不是特别伤心

因为他有了一点思想准备

又造了带湖新居

处于这样的心境中

所以我认为

写于淳熙九年

就是1182年的元夕

是最切乎辛弃疾的心境的

所以这样理解供同学们参考

这首词

置身热闹之外的 那人 形象里

实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

或者简直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他有一种绝世独立

他在官场上不是很适应

南来二十年左右

也从江阴军签判那样的小官升到了

江西安抚使

而且他做过湖北安抚使

两次做江西安抚使

又担任湖北转运副使等等

其他的许多官

也做到了

南宋称之为待制这一级别的官员

大概略低于现在省部级这样的官员

因为江西安抚使

就相当于江西省的省长

兼省军区司令了

也就相当于省部级这样的官员了

但是他在官场上并不得意

所以又想归隐

所以这个举世独立的女性

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

认为这三句话列为

古今之成大事业 大学问者

必然经过三境界的一种最高境界

也就是第三境界

并以此作比喻

所以这首词知名度极高

这首词确实是辛弃疾词中

最完美的一首

我甚至这么讲

古往今来的词

如果要选十首最好的作品

我看可以把这首入选

此外像

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中秋》

像柳永的《雨霖铃》

像李清照的《声声慢》

像辛弃疾的《青玉案》

像岳飞的《满江红》

这些都可以入选十首词里

还有李后主的《虞美人》

也应该入选

王国维把它列为

对做学问 做人 成事业者

在经历了第一境界

和第二境界之后

的第三境界

大家很容易联想一下

第一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登上高处

认准一个努力的方向

然后去努力

第二境界是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

甚至为之憔悴

然后经过了许多失败之后

就是 众里寻他千百度

这里暗含着千百次都是失败的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最后找到那个目标

自己所要找的女子

最后实现自己的理想

王国维很了不起

我觉得他

把三首爱情诗词里提出一些句子

构成做学问做事业的三个境界

看的太好

这是王国维对这些词吃透了

又站得极高

所以能做出这样的发现

如果辛弃疾地下有知

他也认为王国维是他的知音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 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北宋词(一)

-1.1 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1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2 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2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3 柳永词概述

--1.3柳永词概述

-1.4《八声甘州》赏析

--1.4《八声甘州》赏析

-1.5 晏殊词概述

--1.5晏殊词概述

-1.6《蝶恋花》赏析

--1.6《蝶恋花》赏析

-1.7 拓展阅读

--1.7拓展阅读

-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 北宋词(二)

-2.1 欧阳修词的地位

--2.1欧阳修词的地位

-2.2《踏莎行》赏析

--2.2《踏莎行》赏析

-2.3 晏几道词综述

--2.3晏几道词综述

-2.4《临江仙》赏析

--2.4《临江仙》赏析

-2.5 拓展阅读

--2.5拓展阅读

-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 宋诗(上)

-3.1 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1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2 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2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3《村行》赏析

--3.3《村行》赏析

-3.4 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4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5《戏答元珍》赏析

--3.5《戏答元珍》赏析

-3.6 拓展阅读

--3.6拓展阅读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 宋诗(下)

-4.1 苏轼与元佑诗坛

--4.1苏轼与元佑诗坛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3 乌台诗案

--4.3乌台诗案

-4.4《初到黄州》

--4.4《初到黄州》

-4.5 黄庭坚与其诗

--4.5黄庭坚与其诗

-4.6《寄黄几复》

--4.6《寄黄几复》

-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 北宋词(三)

-5.1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1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2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2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3 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3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4 拓展阅读

--5.4拓展阅读

-第五章习题

第六章 北宋词(四)

-6.1 苏轼《定风波》赏析

--6.1苏轼《定风波》赏析

-6.2 苏轼《临江仙》赏析

--6.2苏轼《临江仙》赏析

-6.3 秦观和他的词

--6.3秦观和他的词

-6.4 秦观《满庭芳》

--6.4秦观《满庭芳》

-6.5 秦观《鹊桥仙》

--6.5秦观《鹊桥仙》

-第六章习题

第七章 北宋词(五)

-7.1 贺铸和他的词

--7.1贺铸和他的词

-7.2《青玉案》赏析

--7.2《青玉案》赏析

-7.3 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3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4 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4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5 拓展阅读

--7.5拓展阅读

-第七章习题

第八章 宋代散文(上)

-8.1 宋文综述

--8.1宋文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5《秋声赋》归纳

--8.5秋声赋归纳

-8.6 王安石文综述

--8.6王安石文综述

-8.7《答司马谏议书》

--8.7答司马谏议书

-第八章习题

第九章 宋代散文(下)

-9.1 苏轼散文的综述

--9.1苏轼散文的综述

-9.2 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2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3 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3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4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9.5 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5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6 总结归纳

--9.6总结归纳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 南宋词(一)

-10.1 李清照生平

--10.1李清照生平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3 声声慢(上)

--10.3 声声慢(上)

-10.4 声声慢(下)

--10.4 声声慢(下)

-10.5 拓展阅读

--10.5 拓展阅读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 南宋词(二)

-11.1 陆游词概述

--11.1 陆游词概述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二章 南宋词(三)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2 《菩萨蛮》赏析

--12.2 《菩萨蛮》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三章 南宋词(四)

-13.1 姜夔词概述

--13.1 姜夔词概述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3 史达祖综述

--13.3 史达祖综述

-13.4 《双双燕》赏析

--13.4 《双双燕》赏析

-13.5 拓展阅读

--13.5 拓展阅读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四章 南宋诗(上)

-14.1 南宋诗概述

--14.1 南宋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3 关山月赏析

--14.3 关山月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5 拓展阅读

--14.5 拓展阅读

-第十四章习题

第十五章 南宋诗(下)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4 《金陵驿》赏析

--15.4 《金陵驿》赏析

-第十五章习题

第十六章 明清散文(上)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2 作者及背景

--16.2 作者及背景

-16.3 《深虑论》A

--16.3 《深虑论》A

-16.4 《深虑论》B

--16.4 《深虑论》B

-16.5 《深虑论》C

--16.5 《深虑论》C

-16.6 《深虑论》归纳

--16.6 《深虑论》归纳

-第十六章习题

第十七章 明清散文(下)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17.3《廉耻》赏析

--17.3《廉耻》赏析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第十七章习题

第十八章 古代戏曲

-18.1《单刀会》赏析

--18.1《单刀会》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第十八章习题

第十九章 金元明清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6《圆圆曲》

--19.6《圆圆曲》

-第十九章习题

第二十章 金元明清词(上)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2 萨都剌词

--20.2 萨都剌词

-20.3《登石头城》

--20.3《登石头城》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5 杨慎及其词

--20.5 杨慎及其词

-20.6《临江仙》赏析

--20.6《临江仙》赏析

-20.7 拓展阅读

--20.7 拓展阅读

-第二十章习题

第二十一章 金元明清词(下)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3 纳兰性德词

--21.3 纳兰性德词

-21.4 纳兰性德《金缕曲》赏析

--Video

-21.5 拓展阅读

--21.5 拓展阅读

-第二十一章习题

第二十二章 古代文言小说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2《小翠》赏析

--22.2《小翠》赏析

-第二十二章习题

第二十三章 古代白话小说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第二十三章习题

第二十四章 现代小说(一)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第二十四章习题

第二十五章 现代小说(二)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第二十五章习题

第二十六章 现代小说(三)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六章习题

第二十七章 现代小说(四)

-27.1《断魂枪》

--27.1《断魂枪》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七章习题

第二十八章 现代小说(五)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八章习题

第二十九章 现代新诗(上)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2 李叔同《送别》

--29.2 李叔同《送别》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5 徐志摩《偶然》

--29.5 徐志摩《偶然》

-第二十九章习题

第三十章 现代新诗(下)

-30.1 关于余光中

--30.1 关于余光中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3《乡愁》赏析

--30.3《乡愁》赏析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5《回答》解读

--30.5《回答》解读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第三十章习题

第三十一章 现代散文(上)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2 关于朱自清

--31.2 关于朱自清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4 关于梁实秋

--31.4 关于梁实秋

-31.5《雅舍》解读

--31.5《雅舍》解读

-第三十一章习题

第三十二章 现代散文(下)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第三十二章习题

12.3 《青玉案》赏析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