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 >  第十三章 南宋词(四) >  13.2 《长亭怨慢》赏析 >  13.2 《长亭怨慢》赏析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13.2 《长亭怨慢》赏析在线视频

13.2 《长亭怨慢》赏析

下一节:13.3 史达祖综述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13.2 《长亭怨慢》赏析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下面 我们讲解他一首词

叫长亭怨慢

这是姜夔的自度曲之一

在这首词讲解之前

他有一段较长的小序

大家看

姜夔的词写小序是很著名的

后人对他的词的小序很称赞

比如这首词的小序

甚至比这首词本身更著名

因为他介绍了姜夔词的自度曲的

一些方法

词的开头是这么说的

予颇喜自制曲

初率意为长短句

然后协以律

故前后阕多不同

桓大司马云

昔年种柳 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 凄怆江潭

树犹如此 人何以堪

此语予深爱之

大家注意

这段词(小序)最有价值的

是它的开头一段部分

渐吹尽 枝头香絮

是处人家

绿深门户

远浦萦回

暮帆零乱

向何许

阅人多矣

谁得似长亭树

树若有情时

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

望高城不见

只见乱山无数

韦郎去也

怎忘得 玉环分付

第一是早早归来

怕红萼无人为主

算空有并刀

难剪离愁千缕

这首词

我们先解读一下它的小序

予颇喜自制曲

喜欢自度曲

初率意为长短句

然后协以律

故前后阕多不同

这段文字介绍了姜夔自度曲的过程

一开始他填词的时候

并不太多的考虑音韵格律

就是他自己所说的

率意为长短句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然后协以律

然后按照格律去要求它

做某些修改

故前后阕多不同

所以他的上阕和下阕

平仄格律并不一样

我们知道许多词的

上片和下片都是一样

比如说我喜欢填的临江仙这个词牌

上片和下片基本上

尤其我用的第六体

就是六字句开头的

那种形式上片和下片

句数 字数 平仄 格律完全一样

实际上

下片就音韵格律来说

是上片的重复

但也有一些词牌不一样

比如我们刚讲过的菩萨蛮

上片和下片字序 句数都不太一样

上下片尽管都是四句话

上片是两个七字句开头

而下片就是两个五字句开头

就有所不同

姜夔的自度曲通常

故前后阕多不同

下面又引到一段文字叫

昔年种柳 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 凄怆江潭

树犹如此 人何以堪

这一段话出自北周庾信《枯树赋》

他用的典故是桓温的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当中

引到桓公北征 经金城的时候

看到自己做琅琊太守的时候

栽的树已经很粗了

他就叹息说

木犹如此 人何以堪

这是桓温的原话

后来等到庾信写《枯树赋》的时候

写下这么一段文字

就是刚才姜夔所引到的

昔年种柳 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 凄怆江潭

树犹如此 人何以堪

就不再用 木犹如此 了

这几句话直接来源

是庾信的《枯树赋》

当然他用的也还是桓温的典故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及吴衡照《莲子居词话》

都指出这段是用的

《枯树赋》的原话

暗用桓温的典故

我们下面来串讲这首词

渐吹尽 枝头香絮

是处人家 绿深门户

这里写晚春季节

正是柳絮飘飞的时候

柳絮快要吹尽

渐吹尽 枝头香絮

是处人家 绿深门户

是处 就是这处

这里的人家 绿深门户

大家注意这首词

很可能写的是一个妓女

作者跟一个歌女或者妓女的爱 恋爱

往往在古诗词中经常写到

妓院的时候

常常跟一些柳树联系在一起

宋苏轼《蝶恋花》也有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这里也暗用了苏轼词的意思

这里要写的是

作者跟一个歌女

或者妓女之间的爱情

当跟这个女子离别之后

远浦萦回

暮帆零乱

向何许

浦是水边

《说文解字》说 浦 水濒也

段玉裁 注

濒 下曰 水厓 人所宾附也

《大雅》 率彼淮浦

《传》曰 浦 厓也

浦就是水边

也有称呼是小河流入大河的地方

屈原《楚辞·九歌·河伯》就有

子交手兮东行 送美人兮南浦

南朝江淹《别赋》就有

春草碧色 春水绿波

送君南浦 伤如之何

周邦彦《兰陵王》也说

渐别浦萦回 津堠岑寂

都用到这个浦字

这个浦特别是别浦 南浦

这些变成了送别之地

阅人多矣 谁得似长亭树

树若有情时 不会得青青如此

阅人多矣

就是经历过这样的场面太多了

因为柳树长在水边

水边 江浦这些送别之地或者是

南浦送别之地

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惯

希望你留下来

柳 跟 留 音同

希望你能留下来

你不能留下来也希望你早早回来

所以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惯

因为他长在送别之地的旁边

所以柳树看惯了这种送别的场景

谁得似长亭树

长亭是 大路边的歇脚

或者送别的亭子

十里长亭

五里短亭

李白有一首《菩萨蛮》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在这里用近乎散文的句子

写下这几句

阅人多矣 谁得似长亭树

树若有情时 不会得青青如此

柳树看惯了

众多这种伤离惜别的场景

树要是有情的话

也不会到至今还是这样青青的

这点也就是像李贺诗当中说的

天若有情天亦老

树要是有情 树也不会青青如此

也会老

李曾伯《水调歌头》就有

昔苏张 夸玉界 赋琼楼

素娥阅人多矣 不怕雪添头

古人诗词当中用到

阅人多矣 的地方还不少

宋黄升的《西河》就有

大江东去日西坠

恐悠悠千古兴废

此地阅人多矣

且挥弦寄兴

氛埃之外

目前蜚鸿归天际

也用到 阅人多矣 这样的句子

宋黎廷瑞的《贺新郎》也有

想此处 阅人多矣

姜夔的《长亭怨慢》

阅人多矣

谁得似长亭树

树若有情时

不会得青青如此

白石诸词唯此数语

最沉痛 迫烈

这是陈廷焯的评论

这几句近于散文的句子

这也反过来映衬姜夔词

初率意为长短句

然后协以律

这几句虽然几乎散文式的句子

但是写的正像陈廷焯所说

最沉痛 迫烈

给人扣人心弦之感

下片

日暮

望高城不见 只见乱山无数

古人离别常常选择在黄昏时候

船开出不久

天就渐渐暗下来了

日暮 望高城不见

渐渐看不见远处城上的高楼了

或者是城墙看不见

只见乱山无数

只见两岸重重叠叠的乱山

南朝梁何逊就有

日夕望高城 耿耿青云外

这样的诗句

在这里就暗用了何逊的诗句

唐欧阳詹也有

高城已不见 况复城中人

李商隐的《板桥晓别》也有

回望高城落晓河

长亭窗户压微波

这里 日暮 望高城不见

这样的句子

都是有它的出处的

宋贺铸《拥鼻吟》也有

回首不见高城

青云更何许

韦郎去也

怎忘得 玉环分付

第一是早早归来

怕红萼无人为主

韦郎是指中唐时期的

后来当过四川节度使的一个叫韦皋的

据范摅的《云溪友议》记载

韦皋游于江夏

住姜氏家

与姜氏青衣婢女玉箫有情

约七年后来聚

后至八年

韦皋还未践约

玉箫绝食而死

韦皋曾经赠给玉箫一个玉指环

后来隔了好多年

韦皋买到一个小丫鬟

面容酷似那个死去的玉箫

而且她的手上还长了一块肉指环

就是肉长的样子就像一个玉指环

连在手上那个样子

这点有点类似《红楼梦》当中

贾宝玉含玉而生

这个玉箫也是带着玉环而生

韦郎去也

怎忘得 玉环分付

玉环就是玉指环

第一是早早归来

怕红萼无人为主

自从韦皋走了

怎忘得 玉环分付

记得他关照

实际上是玉箫吩咐他

希望你早早归来

怕红萼无人为主

红萼是红花的意思

在这里

古代女子在经济上没有地位

常常是依附于男子而生活

所以怕自己无所依凭

希望自己能跟韦皋生活在一起

在这里用这个典故 韦郎去也

在这里也写 绿深门户 的女子

也就是作者所爱的

那个歌女或者妓女式的人物

算空有并刀

难剪离愁千缕

算是一种假设

即使假设有并州那样好的剪刀

也剪不断自己的离愁

大家都知道用刀剪愁

最早见于贺知章的《咏柳》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也有杜甫的

焉得并州快剪刀

剪取吴淞半江水 这样的诗句

南唐后主李煜也有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用剪刀来剪离愁

出自于李后主的这首《相见欢》

算空有并刀

难剪离愁千缕

相传并州的剪刀是最快的

并州是古代的太原

所以刚才杜甫的诗中就有

焉得并州快剪刀

剪取吴淞半江水 这样的句子

宋朝陈允平的《齐天乐》也有

乱叶蝉哀 寒汀鹭泊

离绪并刀难剪

黄孝迈《湘春夜月》也有

这次第

算人间没个并刀

剪断心上愁痕

陈允平和黄孝迈

都是跟姜夔同时或者稍晚的词人

某种意义上他们的这种用法

有点受姜夔的影响

这首词我们进一步解读一下

引一些名家

名家在论述这首词的时候说过

是处人家 四句

先言别时之景

阅人多矣

谁得似长亭树

树若有情时

不会得青青如此

借树以言别时之情

阅人既多

安得尚有情耶

一笑 此字借叶

日暮 望高城不见

只见乱山无数 别后

何记室云

日夕望高城 缈缈青云外

韦郎去也 四句

望其早归

韦皋与玉箫相别

留玉指环

约七年再会

以其地在江夏

故用之

后遂沿为通用语

算只有并刀 二句 总收

这是许昂霄的

《词综偶评》中的一段论述

又有说

此词颇有桓大司马江潭之感

虽似怨别之辞

而实则乱愁无次

触绪纷来

凡怀人恋阙

抚今追昔

悉寓其中

首言春望景物

即紧接以 暮帆零乱 句发挥本意

望接天帆影

其中思妇离人

不知凡几

何忍入愁人之眼

惟亭树则冷漠无情

虽长年送尽行人

而青青依旧

与李白之 春风知别苦 不遣柳条青

皆伤心人之语

下阕言举目河山

高城阻绝

望远而兼有 浮云蔽日 之感

以下叙离情

临歧片语

历久难忘

凝望早归而托言红萼

以雅逸之笔

致缠绵之思

犹《楚辞》之山间采秀

怅公子之忘归

深人无浅语也

这段文字

出自于俞陛云的《宋词选释》

又有论述

此首写旅况

情意亦厚

首句从别时别处写起

远浦 两句

记水驿经历

阅人 两句

引见长亭树而生感

用《枯树赋》语

树若 两句

翻 天若有情天亦老 意

措语亦俊

换头记山程经历

文字如奇峰突起

拔地千丈

乱山深处

最难忘玉环分付

第一 两句正是分付之语

言情极真挚

末以离愁难消作收

下片一气直贯到底

仿佛苏 辛

这是我的导师

唐圭璋先生的

《唐宋词简释》中的一段评论

好 下面听用宋人的姜夔的调子

谱出的《长亭怨慢》

渐吹尽 枝头香絮

是处人家

绿深门户

远浦萦回

暮帆零乱

向何许

阅人多矣

谁得似长亭树

树若有情时

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

望高城不见

只见乱山无数

韦郎去也

怎忘得 玉环分付

第一是早早归来

怕红萼无人为主

算空有并刀

难剪离愁千缕

关于姜夔的词我们就讲到这里

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北宋词(一)

-1.1 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1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2 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2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3 柳永词概述

--1.3柳永词概述

-1.4《八声甘州》赏析

--1.4《八声甘州》赏析

-1.5 晏殊词概述

--1.5晏殊词概述

-1.6《蝶恋花》赏析

--1.6《蝶恋花》赏析

-1.7 拓展阅读

--1.7拓展阅读

-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 北宋词(二)

-2.1 欧阳修词的地位

--2.1欧阳修词的地位

-2.2《踏莎行》赏析

--2.2《踏莎行》赏析

-2.3 晏几道词综述

--2.3晏几道词综述

-2.4《临江仙》赏析

--2.4《临江仙》赏析

-2.5 拓展阅读

--2.5拓展阅读

-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 宋诗(上)

-3.1 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1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2 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2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3《村行》赏析

--3.3《村行》赏析

-3.4 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4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5《戏答元珍》赏析

--3.5《戏答元珍》赏析

-3.6 拓展阅读

--3.6拓展阅读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 宋诗(下)

-4.1 苏轼与元佑诗坛

--4.1苏轼与元佑诗坛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3 乌台诗案

--4.3乌台诗案

-4.4《初到黄州》

--4.4《初到黄州》

-4.5 黄庭坚与其诗

--4.5黄庭坚与其诗

-4.6《寄黄几复》

--4.6《寄黄几复》

-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 北宋词(三)

-5.1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1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2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2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3 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3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4 拓展阅读

--5.4拓展阅读

-第五章习题

第六章 北宋词(四)

-6.1 苏轼《定风波》赏析

--6.1苏轼《定风波》赏析

-6.2 苏轼《临江仙》赏析

--6.2苏轼《临江仙》赏析

-6.3 秦观和他的词

--6.3秦观和他的词

-6.4 秦观《满庭芳》

--6.4秦观《满庭芳》

-6.5 秦观《鹊桥仙》

--6.5秦观《鹊桥仙》

-第六章习题

第七章 北宋词(五)

-7.1 贺铸和他的词

--7.1贺铸和他的词

-7.2《青玉案》赏析

--7.2《青玉案》赏析

-7.3 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3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4 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4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5 拓展阅读

--7.5拓展阅读

-第七章习题

第八章 宋代散文(上)

-8.1 宋文综述

--8.1宋文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5《秋声赋》归纳

--8.5秋声赋归纳

-8.6 王安石文综述

--8.6王安石文综述

-8.7《答司马谏议书》

--8.7答司马谏议书

-第八章习题

第九章 宋代散文(下)

-9.1 苏轼散文的综述

--9.1苏轼散文的综述

-9.2 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2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3 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3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4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9.5 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5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6 总结归纳

--9.6总结归纳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 南宋词(一)

-10.1 李清照生平

--10.1李清照生平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3 声声慢(上)

--10.3 声声慢(上)

-10.4 声声慢(下)

--10.4 声声慢(下)

-10.5 拓展阅读

--10.5 拓展阅读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 南宋词(二)

-11.1 陆游词概述

--11.1 陆游词概述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二章 南宋词(三)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2 《菩萨蛮》赏析

--12.2 《菩萨蛮》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三章 南宋词(四)

-13.1 姜夔词概述

--13.1 姜夔词概述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3 史达祖综述

--13.3 史达祖综述

-13.4 《双双燕》赏析

--13.4 《双双燕》赏析

-13.5 拓展阅读

--13.5 拓展阅读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四章 南宋诗(上)

-14.1 南宋诗概述

--14.1 南宋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3 关山月赏析

--14.3 关山月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5 拓展阅读

--14.5 拓展阅读

-第十四章习题

第十五章 南宋诗(下)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4 《金陵驿》赏析

--15.4 《金陵驿》赏析

-第十五章习题

第十六章 明清散文(上)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2 作者及背景

--16.2 作者及背景

-16.3 《深虑论》A

--16.3 《深虑论》A

-16.4 《深虑论》B

--16.4 《深虑论》B

-16.5 《深虑论》C

--16.5 《深虑论》C

-16.6 《深虑论》归纳

--16.6 《深虑论》归纳

-第十六章习题

第十七章 明清散文(下)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17.3《廉耻》赏析

--17.3《廉耻》赏析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第十七章习题

第十八章 古代戏曲

-18.1《单刀会》赏析

--18.1《单刀会》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第十八章习题

第十九章 金元明清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6《圆圆曲》

--19.6《圆圆曲》

-第十九章习题

第二十章 金元明清词(上)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2 萨都剌词

--20.2 萨都剌词

-20.3《登石头城》

--20.3《登石头城》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5 杨慎及其词

--20.5 杨慎及其词

-20.6《临江仙》赏析

--20.6《临江仙》赏析

-20.7 拓展阅读

--20.7 拓展阅读

-第二十章习题

第二十一章 金元明清词(下)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3 纳兰性德词

--21.3 纳兰性德词

-21.4 纳兰性德《金缕曲》赏析

--Video

-21.5 拓展阅读

--21.5 拓展阅读

-第二十一章习题

第二十二章 古代文言小说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2《小翠》赏析

--22.2《小翠》赏析

-第二十二章习题

第二十三章 古代白话小说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第二十三章习题

第二十四章 现代小说(一)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第二十四章习题

第二十五章 现代小说(二)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第二十五章习题

第二十六章 现代小说(三)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六章习题

第二十七章 现代小说(四)

-27.1《断魂枪》

--27.1《断魂枪》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七章习题

第二十八章 现代小说(五)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八章习题

第二十九章 现代新诗(上)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2 李叔同《送别》

--29.2 李叔同《送别》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5 徐志摩《偶然》

--29.5 徐志摩《偶然》

-第二十九章习题

第三十章 现代新诗(下)

-30.1 关于余光中

--30.1 关于余光中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3《乡愁》赏析

--30.3《乡愁》赏析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5《回答》解读

--30.5《回答》解读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第三十章习题

第三十一章 现代散文(上)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2 关于朱自清

--31.2 关于朱自清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4 关于梁实秋

--31.4 关于梁实秋

-31.5《雅舍》解读

--31.5《雅舍》解读

-第三十一章习题

第三十二章 现代散文(下)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第三十二章习题

13.2 《长亭怨慢》赏析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