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 >  第二十一章 金元明清词(下) >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在线视频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下一节:21.3 纳兰性德词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下面我们看这首《金缕曲》

《金缕曲》

寄吴汉槎宁古塔

以词代书

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

便归来 平生万事

那堪回首

行路悠悠谁慰藉

母老家贫子幼

记不起 从前杯酒

魑魅搏人应见惯

总输他覆雨翻云手

冰与雪 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

数天涯 依然骨肉

几家能够

比似红颜多命薄

更不如今还有

只绝塞

苦寒难受

廿载包胥承一诺

盼乌头马角终相救

置此札 君怀袖

这是一首啊

在中国词史上

有着特殊声誉的词作

他为了救自己的朋友

写这样一首词

以词代书

下面我们解说一下

吴汉槎这个人

和有关的背景

汉槎是吴兆骞的字

吴兆骞字汉槎

清顺治十四年

他因江南科场作弊案被牵连

谪戍宁古塔

宁古塔就是现在

黑龙江的宁安县

顾贞观跟吴汉槎是好友

当时顾贞观在纳兰性德家教书

写此词表示对朋友的

同情和慰藉

纳兰性德见到这首词之后

为之泣下

遂求情于其父纳兰明珠

明珠当时是宰相

吴兆骞遂被放回

《金缕曲》有两首

我们这里讲的是第一首

另一首呢我们在教完之后

请大家看一下

这首词啊

写于丙辰年

指康熙十五年

《金缕曲》啊就是《贺新郎》

因为叶梦得的贺新郎词

有 谁为我唱金缕 句

而又名《金缕曲》

金缕曲呢

有一首诗叫金缕曲

是唐朝杜秋娘呢所作

现在被收到唐诗三百首

作为最后的垫底的一首作品

《贺新郎》呢

又有异名叫《乳燕飞》

又有异名叫《貂裘换酒》

传作以《东坡乐府》所收最早

只是句读和平仄

与诸家颇多不合

现在呢一般

以《稼轩长短句》为准

每首一百十六字

前后片各六仄韵

大抵用入声韵部者较激壮

用上 去声韵部者较凄郁

贵能各适物宜耳

这一首

顾贞观的这一首

就写得比较凄婉

就是用的这个上 去声

顾贞观与著名的诗人

吴兆骞是好朋友

早年在文坛上齐名

私交笃厚

情同手足

吴汉槎于清顺治十四年中举

但不久就因江南乡试

作弊案受到牵连

被仇人诬陷

于顺治十六年

遣戍宁古塔

两人分别之后

互传书信诗词

吴汉槎尝述及生活艰难

有谋归于故友之意

顾贞观为此事求援于纳兰性德

未获即许

这年冬天

顾贞观寄寓在北京的千佛寺

环顾四周的冰雪

怀念塞外的挚友

汉槎的情思油然而生

便 以词代书

挥笔写了这两首

脍炙人口的《金缕曲》

这就是这首词啊

写作的背景

写作的背景

因为这一段词坛的佳话

为了营救一个词友

或者叫诗友

写下这样一首感天动地的作品

后来纳兰性德读到这两首词啊

声泪俱下

并在填词给顾贞观云

绝塞生还吴季子

算眼前此外售闲事

知我者

梁汾耳

通过其父纳兰明珠的援救

吴汉槎终于在

康熙二十九年(应为康熙二十年(1681)入塞归来

其实归来呢

大概只隔了一两(三年)年

吴汉槎就去世了

去世了

但是毕竟能够老死在自己的家乡

这首词啊写得情真意切

作者对塞外友人的思念和同情

抒写得宛转动人

对营救吴汉槎归还的决心

则表现得斩钉截铁

字字发自肺腑

句句肝胆相照

下面我们来串讲这首词

词的开头第一句

季子平安否

这一句开门见山

急切地探问

吴兆骞你现在怎么样

季子呢

吴兆骞在兄弟当中排行第三

所以按照伯仲叔季的说法

他是老小

这句啊浅白如话

即序中所言的 以词代书

这五个字啊凝聚着作者

对吴汉槎的牵挂 担忧

口气很亲切

见出作者的关心

为全词奠定了

一个感情的基调

便归来

平生万事

那堪回首

作者急切地盼望吴汉槎能归来

不过又认为

即便归来

也无法补偿

这个近二十年遭受诬陷

贬谪边塞的这种种磨难

这曲折之笔

更深刻地反映了

吴汉槎不幸的命运

抒发了作者的同情与不平

大家知道

他顺治十六年

谪戍宁古塔

转眼之间已经到了

康熙十五年

后来啊

大概就写了这个词之后

吴汉槎并没有能够

立即入塞回来

一直到康熙二十九年(应为康熙二十年)

又过了十三四年(应为五年)

吴汉槎才能够返回家乡

行路悠悠谁慰藉

平生万事啊造成的是

无尽的苦难

作者精心地选择了

几桩典型事例

以一当十

以见言之不虚

吴汉槎跟亲朋好友隔绝

孤苦凄凉而得不到慰藉

谁慰藉

母老家贫子幼

写出了他吴汉槎的不幸

母亲年老

家里贫穷

儿子年幼

记不起 从前杯酒

吴汉槎已经不能尽人子之孝

也难尽为父的教养之责

何况 更逢凶岁

殊难度日

据吴汉槎康熙十一年

寄给母亲的信上就有

更逢凶岁

殊难度日

但平生万事最不堪忍受的

是受诬谪戍之厄运

所谓正像他诗中所说

冤如精卫悲难尽

哀比啼鹃血未乾

魑魅搏人应见惯

总输他覆雨翻云手

魑魅 是指古代传说中的

山泽鬼怪

用以比喻那些陷害好人的小人

小人们翻手为云

覆手为雨

玩弄一些鬼蜮的伎俩

正直的人很难不输给他们

作者对 魑魅之痛恨

与吴汉槎的相通

所以 应见惯

总输他

这是劝慰好友应该旷达一些

常常君子斗不过小人

这是普遍人所共认的

因为君子有许多事情

认为自己不可为

而小人却什么都可以做

什么事情都能做

无所可以不用其极

魑魅搏人应见惯

总输他覆雨翻云手

可见呢也不是我们当今

也不是仅仅文化大革命当中

古代也有这种小人害人

翻云覆雨的这种例子

冰与雪 周旋久

这首词啊本身就写于冰雪之中

正是天寒地冻的季节

身在北京的顾贞观

他当时居住在千佛寺

他的生活条件

要比吴汉槎好得多

而吴汉槎所处的黑龙江

又要比北京更冷得多

所以一提到冰雪

就使人啊仿佛

置身于塞北

置身于冰天雪地之中

写来饱含深情

言外之意该归还了

宛转反复

别具情致

泪痕莫滴牛衣透

牛衣 是用草编成

给牛御寒的蓑衣

是草编的

小时候我们上小学中学的时候

当时还是集体所有制啦

经常学校里组织同学们

带点草来给编点牛衣

披在牛身上

给牛御寒的

最早呢这个词出于

《汉书·王章传》

说王章当时很贫穷

常常披着牛衣

冬天来取暖

冰与雪 周旋久

词的下片

泪痕莫滴牛衣透

数天涯 依然骨肉 几家能够

这一点呢又是一件

让吴汉槎聊以自慰的事情

吴汉槎遭到贬谪之后

他的妻子于康熙二年也出塞陪伴

膝下又有子女

能以骨肉团聚

这一点呢

是一般贬谪之人做不到的

往往一个人被贬到远地去

只有他的妻子非常贤惠

才能做到这一点

刚才我们讲了

杨慎被贬到云南

他的妻子也到云南去探视

也住了几年

他的妻子黄娥也是极贤惠的

吴汉槎的妻子啊

看到丈夫短期内

不可能回来

就专门准备赶到黑龙江

陪伴丈夫

而且把子女也带上

全家人啊

虽然很苦

虽然那个地方天寒地冻

但是毕竟一家人都在一起啊

感到另一种温暖

感到一种骨肉团聚的幸福

比似红颜多命薄

更不如今还有

只绝塞 苦寒难受

比似红颜多命薄

更不如今还有

红颜薄命呢

本来是指一些

长得很漂亮的一些女子

但往往都命运不好

所以叫红颜命薄

在这里啊

是借红颜来比喻

当时的许多知识分子

同样遭受科场作弊案的

有许多人都没有能活到现在

更何况有许多人家

家破人亡

更不会像吴汉槎这样

还全家在黑龙江团聚

只不过父母年纪大了

不能尽孝

不能尽孝

只绝塞 苦寒难受

绝塞就是指宁古塔那一带地方

黑龙江那一带

宁古塔那一带

是我国的最北方了

也是清朝的最寒冷

生活条件最差的地方之一

绝塞之地苦寒难受

特别是这个严寒的冬季

日子更是难受

下面就谈到关于

营救吴汉槎的事情

廿载包胥承一诺

盼乌头马角终相救

这里用了两个并不生僻的典故

一个是申包胥的故事

春秋战国的时候啊

当时啊这个春秋时候

当时这个伍子胥

最后靠吴国的力量灭掉楚国

申包胥呢是楚国的大夫

他一开始

他也是伍子胥的好朋友

但是呢他为了营救楚国

所以到秦国去求援

最后使得楚国能够复国

申包胥啊所谓的一诺

就是跟伍子胥说的

你如果有能力灭掉楚国

我一定有能力去恢复楚国

最后啊他这个诺言

也实现了

廿载包胥承一诺

就是指这件事情

盼乌头马角终相救

这是指战国时候的燕太子丹

作者借此表白自己

要不遗余力地尽可能

去营救吴汉槎归还

乌头马角

乌头 乌是乌鸦的头

本来是黑的

马是不长角的

乌鸦的头不会变白

马会长出角来

实际生活当中都是

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但是他在赌咒发誓的时候

哪怕乌头马角

都要实现自己的诺言

这里说明决心之大

决心之大

也看出作者义重如山

置此札 君怀袖

札就是信

把这封信放在你的袖子里

这更符合以词代书

代书信的说法

以词代信札

请吴汉槎保存

有借此札为证

请君放心

我终究要实现自己诺言

一定要营救你回来

古代的流放啊

有的时候是没有期限的

不像现在判刑

你是十年徒刑

还是五年徒刑

一般期满了就能回来

甚至还经常有表现好的

还有提前的

过去呢就没有期限

没有期限

这种就是让他

要靠朋友的营救

他这里

置此札 君怀袖

我哪怕乌头马角终相救

要营救你

整个这首词啊采取白描的手法

没有多少修饰

用典既不冷僻又自然贴切

语言很平易

如叙家常

抒情曲折婉转

一片性灵溢诸墨楮之间

在这里呢

这首词啊

感天动地的是它

这种超越普通人的这种友情

而在朋友遇到

这样的危难的时候 挺身而出

不遗余力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就说

华峰《贺新郎》两阕

只如家常说话

而痛快淋漓

宛转反覆

两人心迹

一一如见

虽非正声

亦千秋绝调也

又说 二词纯以性情

结撰而成

悲之深

慰之至

丁宁告戒

无一字不从肺腑流出

可以泣鬼神矣

连鬼神都会感动而泣下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这首词原来是两首

还有另外的一首

《金缕曲》

我亦飘零久

十年来 深恩负尽

死生师友

宿昔齐名非忝窃

试看杜陵消瘦

曾不减 夜郎僝僽

薄命长辞知己别

问人生 到此凄凉否

千万恨 为兄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

共此时 冰霜摧折

早衰蒲柳

词赋从今须少作

留取心魂相守

但愿得 河清人寿

归日急翻行戍稿

把空名料理传身后

言不尽 观顿首

最后的这个结尾

更像一封书信

这个顿首更像书信

这里啊要他能够保全身体

少写诗词

能够希望能河清人寿

等到你回来的时候

把你这个流放一段时间

写的这个书稿

整理出来

让自己啊传之身后

传之身后

这首啊也写得情深意挚

情深意挚

据说啊

纳兰性德看了这首词之后

也和了一首

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 淄尘京国

乌衣门第

有酒唯浇赵州土

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 竟逢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

向尊前 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 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沈醉

且由他 娥眉谣诼

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

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 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

后身缘 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 君须记

后来终究在纳兰性德

和他父亲明珠的帮助下

最后实现了顾贞观的诺言

让吴汉槎能回来

但是看来

当时要做到这一点

并不是很容易

所以一直到康熙二十九年(康熙二十年)

吴汉槎才能回归故里

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北宋词(一)

-1.1 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1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2 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2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3 柳永词概述

--1.3柳永词概述

-1.4《八声甘州》赏析

--1.4《八声甘州》赏析

-1.5 晏殊词概述

--1.5晏殊词概述

-1.6《蝶恋花》赏析

--1.6《蝶恋花》赏析

-1.7 拓展阅读

--1.7拓展阅读

-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 北宋词(二)

-2.1 欧阳修词的地位

--2.1欧阳修词的地位

-2.2《踏莎行》赏析

--2.2《踏莎行》赏析

-2.3 晏几道词综述

--2.3晏几道词综述

-2.4《临江仙》赏析

--2.4《临江仙》赏析

-2.5 拓展阅读

--2.5拓展阅读

-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 宋诗(上)

-3.1 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1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2 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2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3《村行》赏析

--3.3《村行》赏析

-3.4 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4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5《戏答元珍》赏析

--3.5《戏答元珍》赏析

-3.6 拓展阅读

--3.6拓展阅读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 宋诗(下)

-4.1 苏轼与元佑诗坛

--4.1苏轼与元佑诗坛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3 乌台诗案

--4.3乌台诗案

-4.4《初到黄州》

--4.4《初到黄州》

-4.5 黄庭坚与其诗

--4.5黄庭坚与其诗

-4.6《寄黄几复》

--4.6《寄黄几复》

-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 北宋词(三)

-5.1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1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2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2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3 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3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4 拓展阅读

--5.4拓展阅读

-第五章习题

第六章 北宋词(四)

-6.1 苏轼《定风波》赏析

--6.1苏轼《定风波》赏析

-6.2 苏轼《临江仙》赏析

--6.2苏轼《临江仙》赏析

-6.3 秦观和他的词

--6.3秦观和他的词

-6.4 秦观《满庭芳》

--6.4秦观《满庭芳》

-6.5 秦观《鹊桥仙》

--6.5秦观《鹊桥仙》

-第六章习题

第七章 北宋词(五)

-7.1 贺铸和他的词

--7.1贺铸和他的词

-7.2《青玉案》赏析

--7.2《青玉案》赏析

-7.3 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3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4 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4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5 拓展阅读

--7.5拓展阅读

-第七章习题

第八章 宋代散文(上)

-8.1 宋文综述

--8.1宋文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5《秋声赋》归纳

--8.5秋声赋归纳

-8.6 王安石文综述

--8.6王安石文综述

-8.7《答司马谏议书》

--8.7答司马谏议书

-第八章习题

第九章 宋代散文(下)

-9.1 苏轼散文的综述

--9.1苏轼散文的综述

-9.2 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2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3 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3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4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9.5 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5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6 总结归纳

--9.6总结归纳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 南宋词(一)

-10.1 李清照生平

--10.1李清照生平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3 声声慢(上)

--10.3 声声慢(上)

-10.4 声声慢(下)

--10.4 声声慢(下)

-10.5 拓展阅读

--10.5 拓展阅读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 南宋词(二)

-11.1 陆游词概述

--11.1 陆游词概述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二章 南宋词(三)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2 《菩萨蛮》赏析

--12.2 《菩萨蛮》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三章 南宋词(四)

-13.1 姜夔词概述

--13.1 姜夔词概述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3 史达祖综述

--13.3 史达祖综述

-13.4 《双双燕》赏析

--13.4 《双双燕》赏析

-13.5 拓展阅读

--13.5 拓展阅读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四章 南宋诗(上)

-14.1 南宋诗概述

--14.1 南宋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3 关山月赏析

--14.3 关山月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5 拓展阅读

--14.5 拓展阅读

-第十四章习题

第十五章 南宋诗(下)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4 《金陵驿》赏析

--15.4 《金陵驿》赏析

-第十五章习题

第十六章 明清散文(上)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2 作者及背景

--16.2 作者及背景

-16.3 《深虑论》A

--16.3 《深虑论》A

-16.4 《深虑论》B

--16.4 《深虑论》B

-16.5 《深虑论》C

--16.5 《深虑论》C

-16.6 《深虑论》归纳

--16.6 《深虑论》归纳

-第十六章习题

第十七章 明清散文(下)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17.3《廉耻》赏析

--17.3《廉耻》赏析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第十七章习题

第十八章 古代戏曲

-18.1《单刀会》赏析

--18.1《单刀会》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第十八章习题

第十九章 金元明清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6《圆圆曲》

--19.6《圆圆曲》

-第十九章习题

第二十章 金元明清词(上)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2 萨都剌词

--20.2 萨都剌词

-20.3《登石头城》

--20.3《登石头城》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5 杨慎及其词

--20.5 杨慎及其词

-20.6《临江仙》赏析

--20.6《临江仙》赏析

-20.7 拓展阅读

--20.7 拓展阅读

-第二十章习题

第二十一章 金元明清词(下)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3 纳兰性德词

--21.3 纳兰性德词

-21.4 纳兰性德《金缕曲》赏析

--Video

-21.5 拓展阅读

--21.5 拓展阅读

-第二十一章习题

第二十二章 古代文言小说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2《小翠》赏析

--22.2《小翠》赏析

-第二十二章习题

第二十三章 古代白话小说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第二十三章习题

第二十四章 现代小说(一)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第二十四章习题

第二十五章 现代小说(二)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第二十五章习题

第二十六章 现代小说(三)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六章习题

第二十七章 现代小说(四)

-27.1《断魂枪》

--27.1《断魂枪》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七章习题

第二十八章 现代小说(五)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八章习题

第二十九章 现代新诗(上)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2 李叔同《送别》

--29.2 李叔同《送别》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5 徐志摩《偶然》

--29.5 徐志摩《偶然》

-第二十九章习题

第三十章 现代新诗(下)

-30.1 关于余光中

--30.1 关于余光中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3《乡愁》赏析

--30.3《乡愁》赏析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5《回答》解读

--30.5《回答》解读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第三十章习题

第三十一章 现代散文(上)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2 关于朱自清

--31.2 关于朱自清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4 关于梁实秋

--31.4 关于梁实秋

-31.5《雅舍》解读

--31.5《雅舍》解读

-第三十一章习题

第三十二章 现代散文(下)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第三十二章习题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