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 >  第二十九章 现代新诗(上) >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在线视频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下一节:29.5 徐志摩《偶然》

返回《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下面我们讲

戴望舒《我的记忆》

戴望舒啊在中国

现代新诗史上的产量并不高

可是他却以并不高的创作量

领导了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

这可谓是绝无仅有

戴望舒原名戴梦鸥

是20世纪上半叶杰出的诗人

他一生只留下了90多首诗作

但是在诗坛上面

却能够独树一帜

成为现代诗派的代表人物

被称为中国象征诗派的代表诗人

戴望舒的诗歌

主要受中国古典诗歌

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的影响

作为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

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创作实践上

他都对中国的新诗

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戴望舒不仅是一位知名的诗人

而且还是一位

成果斐然的翻译家

有学者对戴望舒的译诗

给予极高的评价

说他的译诗能够以

中国现代文学语言

来曲尽西方诗歌

深蕴的内容与繁富的音节

可以成为诗歌

翻译学者们学习的范本

《我的记忆》

同学们一看到这首诗的题目

不妨自己想一下

如果我以此为题

应该如何入手

以记忆为题来写诗

这应该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记忆它是一种抽象而宽泛的感情

是人们对于往事追念的

一种感情形式

是一种抽象宽泛的情感

要把它转化成诗歌

就需要把抽象而宽泛的情感

转化成一种

具体而个人化的话语

这里面有着一种矛盾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注意

作者是如何处理的

另外写记忆其实就是写现实

记忆与现实之间有着一种张力

记忆与现实既是一种距离

也是一种相互的投射

记忆是相对于现实而言的

记忆的内容虽然指向过去

但是推开记忆之门的

却是现实之手

并且只有把记忆投射于现实

记忆才具有意义和光彩

所以记忆跟现实之间

是既相互对立

又相互成为一个整体

所以以记忆为诗啊

表示的表述的是过去

影射的却是现实

表面上写的是记忆

实质上写的是现实的我

抓住了这一点

我们大概就可以抓住

这首诗的灵魂

第一节只有两句话

我的记忆

是忠实于我的

忠实甚于我

最好的友人

虽然很简单

但是一开篇

就把整个全篇的情感基调

就已经奠定了下来

这两句话开篇就充满了一种

浓厚的顾影自怜的味道

透出一种淡淡的感伤的情调

同时一种孤独感也相伴而生

这种感伤与孤独的情感基调

控制了诗篇的全局

后面对 记忆 的描述

正是在这种情调的制约下

蔓延展开的

第二节

它生在在燃着的烟卷上

它生在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

它生在在破旧的粉盒上

它生在在颓垣的木莓上

它生在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

在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

在压干的花片上

在凄暗的灯上

在平静的水上

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

它在到处生存者

像我在这世界上一样

第二节我们可以看到

诗人是运用 烟卷 笔杆

百合花 粉盒

木莓 酒瓶 等等

日常生活当中的意象

来作为记忆的附着物

展开对记忆特征的描绘与呈现

蓝棣之在《现代派诗选》的前言

曾经有这样一段话 他说

并不和盘托出自己的内心世界

不是情意的说明

不是架空的理想的抒情

并不直接给读者一种撞击力

不求率真炽烈如一团火

那样表白情感

而是形象的创造

意象的呈现

间接的表现

运用暗示和隐喻展现心境

以客观象征主观

或只描绘一个面貌

而不只是道出确切的含义

我想这一段话

非常贴切的展现了

第二节的写作的特点

第二节着力描绘的

是一种个人化的具体的

但是又是非常日常琐碎的

那种生活经验的意象

这些意象是记忆的附着物

这些附着物的本身

就暗示了诗情的格局

平常 淡然

日常琐碎的意象

和淡淡的那种落寞孤独的情绪

糅合在一起

形成了一种恬淡幽然的审美效果

最后一句

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

它在到处生存着

像我在这世界一样

暗示了 我 与 我的记忆

一样是那样零散

一样飘零无依

第三节

它是胆小的

它怕着人们的喧嚣

但在寂寥时

它便对我来作密切的拜访

它的声音是低微的

但它的话是很长 很长

很多 很琐碎

而且永不肯休

它的话是古旧的

老讲着同样的故事

它的音调是和谐的

老唱着同样的曲子

有时它还模仿着爱娇的

少女的声音

它的声音是没有气力的

而且还夹着眼泪

夹着太息

它的拜访是没有一定的

在任何时间

在任何地点

时常当我已上床

朦胧地想睡了

或是选一个大清早

人们会说它没有礼貌

但是我们是老朋友

我们来看如果说

第二节他是从外在来写记忆

那么到第3节

他就是从内在的视角来写

深入到内心灵魂的角度来写记忆

记忆与现实

既是相互对立

却是相互吸引

并且成为一个整体

所以诗歌当中的

我 与 我的记忆

其实它是可以互相置换的

以记忆为诗

表述的是过去

影射的却是当下

表面上写的是记忆

实质写的就是现实的我

所谓的 记忆

实质就是 我 的

感触 情绪 心境 经验

因此诗歌当中的 记忆

完全可以理解为

对 自我 的一种描述

对 自我 的探索和体味

所以第三节里面

记忆 的种种描述

其实就是自我内在心境的

一种自我审视和自我探索与观照

第2节和第3节在诗句的形式上面

形成了互相配合

营造出了一种气韵悠长

微有波澜的美感特点

很好地辅助了情感的表现

我们来看它们形式上

都是用的一种

比较单一的较长的句式

第二这种单一的较长的句式

同时又形成了一种重叠与反复

第三这种基本相同的句式

在重叠反复当中

又有了细微的变化

这样这些句子组合在一起

就营造出了一种气韵悠长

微有波澜的这种美感特点

这种美感特点又很好地

烘托出了一种柔弱寂寥

并且不断延伸的情绪氛围

这种情绪氛围很好地

把那种伴随着生命不断延伸的

既哀愁又感伤

既自恋又自怜的自我情绪

传达出来了

最后一节

它是琐琐地永远

不肯休止的

除非我凄凄地哭了

或者沉沉地睡了

但是我永远不讨厌它

因为它是忠实于我的

第四节里面我们可以看到

这种感伤的情绪执地纠缠着

如泣如诉

但是 我 并不为此而感到

特别的困扰和厌恶

因为 我 与 记忆

正是一体故而彼此体谅

我的记忆 虽说

带来了情绪的感伤

让 我 陷入到

低沉寂寥的氛围当中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

在这个地方

我 对这种情绪的态度

它是一种赏玩性的

彼此之间总是老朋友

总也不讨厌

我们读到最后一节的时候

不禁要回到开头

因为它和开头形成了一种呼应

开头是

我的记忆是忠实于我的

忠实甚于我最好的友人

结尾

但是我永远不讨厌它

因为它是忠实于我的

在这样一种反复的呼告里

我们可以读出

诗人对自我在现实中的

失落彷徨和哀伤

诗人试图构筑一个记忆的世界

来跟现实保持一种 距离

并从中对现实作一种狐疑的观望

面对现实 充满失落

躲进记忆

就成为我们

无可奈何的选择

如果我们理解了

这首诗它的创作背景

正是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

我们可能会对这种心境

有更深的理解

我们在对这首诗做串讲之后

我们下面来看

这首诗最大的一个特点

就是内在诗情节奏

和外在形式的统一

我们要理解这首诗的这个特点

最好就是跟戴望舒的《雨巷》

来进行对读

在对读当中

体会他诗风的转变

戴望舒是以 雨巷诗人 传世

但是《我的记忆》

却远离了《雨巷》的路径

《雨巷》这一首诗

可以说是一首流动的音韵

它外在的格律 节奏完美统一

《雨巷》当中

戴望舒将诗歌的旋律

凸显到了极致

全诗一共七节

每节二到三个诗句

被割断成六行

诗句之间以ang韵作为脚韵

诗行之间

有的押韵有的不押

显得错落

这种疏韵

就构成了全诗

舒缓而沉重的主旋律

同时在诗行里面

大量运用ang韵词尾

组成的双声叠韵的词

比如像 芬芳 惆怅

迷茫 彷徨 等等

错杂其间

和诗句的脚韵形成了呼应

并且《雨巷》的首尾两节

也构成了复沓

形成了前后的跌荡回环

所以整首《雨巷》诗啊

在节律上面既舒缓沉重

但是又不单调板滞

反而显出一种气韵悠长

错落有致的韵律美

对照《雨巷》

我们来读《我的记忆》

就会感觉有很大的反差

《我的记忆》这一首诗

它的外在的格律 节奏并不融合

甚至在形式上面有一些琐碎杂乱

第一这首诗啊

《我的记忆》这首诗

第一《我的记忆》这首诗啊

他抛弃了对押韵的追求

在《我的记忆》当中

诗人彻底抛弃了对押韵的追求

除了诗中第二节一连串的 上 字

和最后节末 样 字押韵之外

全诗几乎无韵

完全不讲究格律的构建

第二就是我们前面讲的

整首诗歌

它形式上面

形成了一种

单一的略长的

这种单一的语句

大学国文——北宋至现代文学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北宋词(一)

-1.1 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1宋代的历史与文化

-1.2 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2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3 柳永词概述

--1.3柳永词概述

-1.4《八声甘州》赏析

--1.4《八声甘州》赏析

-1.5 晏殊词概述

--1.5晏殊词概述

-1.6《蝶恋花》赏析

--1.6《蝶恋花》赏析

-1.7 拓展阅读

--1.7拓展阅读

-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 北宋词(二)

-2.1 欧阳修词的地位

--2.1欧阳修词的地位

-2.2《踏莎行》赏析

--2.2《踏莎行》赏析

-2.3 晏几道词综述

--2.3晏几道词综述

-2.4《临江仙》赏析

--2.4《临江仙》赏析

-2.5 拓展阅读

--2.5拓展阅读

-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 宋诗(上)

-3.1 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1宋诗特点及北宋诗歌的分期

-3.2 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2王禹偁生平及诗的特点

-3.3《村行》赏析

--3.3《村行》赏析

-3.4 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4欧阳修诗的成就与特点

-3.5《戏答元珍》赏析

--3.5《戏答元珍》赏析

-3.6 拓展阅读

--3.6拓展阅读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 宋诗(下)

-4.1 苏轼与元佑诗坛

--4.1苏轼与元佑诗坛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2《和子由渑池怀旧》

-4.3 乌台诗案

--4.3乌台诗案

-4.4《初到黄州》

--4.4《初到黄州》

-4.5 黄庭坚与其诗

--4.5黄庭坚与其诗

-4.6《寄黄几复》

--4.6《寄黄几复》

-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 北宋词(三)

-5.1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1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5.2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2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5.3 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3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5.4 拓展阅读

--5.4拓展阅读

-第五章习题

第六章 北宋词(四)

-6.1 苏轼《定风波》赏析

--6.1苏轼《定风波》赏析

-6.2 苏轼《临江仙》赏析

--6.2苏轼《临江仙》赏析

-6.3 秦观和他的词

--6.3秦观和他的词

-6.4 秦观《满庭芳》

--6.4秦观《满庭芳》

-6.5 秦观《鹊桥仙》

--6.5秦观《鹊桥仙》

-第六章习题

第七章 北宋词(五)

-7.1 贺铸和他的词

--7.1贺铸和他的词

-7.2《青玉案》赏析

--7.2《青玉案》赏析

-7.3 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3周邦彦生平与词作

-7.4 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4周邦彦《兰陵王·柳》赏析

-7.5 拓展阅读

--7.5拓展阅读

-第七章习题

第八章 宋代散文(上)

-8.1 宋文综述

--8.1宋文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2《秋声赋》综述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3《秋声赋》一二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4《秋声赋》三四段赏析

-8.5《秋声赋》归纳

--8.5秋声赋归纳

-8.6 王安石文综述

--8.6王安石文综述

-8.7《答司马谏议书》

--8.7答司马谏议书

-第八章习题

第九章 宋代散文(下)

-9.1 苏轼散文的综述

--9.1苏轼散文的综述

-9.2 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2阅读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9.3 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3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9.4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赏析课文第二部分

-9.5 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5赏析课文第三部分

-9.6 总结归纳

--9.6总结归纳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 南宋词(一)

-10.1 李清照生平

--10.1李清照生平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2 凤凰台上忆吹箫

-10.3 声声慢(上)

--10.3 声声慢(上)

-10.4 声声慢(下)

--10.4 声声慢(下)

-10.5 拓展阅读

--10.5 拓展阅读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 南宋词(二)

-11.1 陆游词概述

--11.1 陆游词概述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2 《钗头凤》上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3 《钗头凤》下片赏析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4 张孝祥词概述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5 《念奴娇》上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11.6 《念奴娇》下片赏析

-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二章 南宋词(三)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1 辛弃疾词概述

-12.2 《菩萨蛮》赏析

--12.2 《菩萨蛮》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3 《青玉案》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4 《摸鱼儿》上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12.5 《摸鱼儿》下片赏析

-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三章 南宋词(四)

-13.1 姜夔词概述

--13.1 姜夔词概述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2 《长亭怨慢》赏析

-13.3 史达祖综述

--13.3 史达祖综述

-13.4 《双双燕》赏析

--13.4 《双双燕》赏析

-13.5 拓展阅读

--13.5 拓展阅读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四章 南宋诗(上)

-14.1 南宋诗概述

--14.1 南宋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2 陆游诗概述

-14.3 关山月赏析

--14.3 关山月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4 长歌行赏析

-14.5 拓展阅读

--14.5 拓展阅读

-第十四章习题

第十五章 南宋诗(下)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1 陆游《书愤》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2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3 文天祥及其诗

-15.4 《金陵驿》赏析

--15.4 《金陵驿》赏析

-第十五章习题

第十六章 明清散文(上)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1 明代散文综述

-16.2 作者及背景

--16.2 作者及背景

-16.3 《深虑论》A

--16.3 《深虑论》A

-16.4 《深虑论》B

--16.4 《深虑论》B

-16.5 《深虑论》C

--16.5 《深虑论》C

-16.6 《深虑论》归纳

--16.6 《深虑论》归纳

-第十六章习题

第十七章 明清散文(下)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1 清代散文概况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 17.2 顾炎武及其散文

-17.3《廉耻》赏析

--17.3《廉耻》赏析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4 方苞及其散文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17.5《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第十七章习题

第十八章 古代戏曲

-18.1《单刀会》赏析

--18.1《单刀会》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18.2《牡丹亭》赏析

-第十八章习题

第十九章 金元明清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1 金及元好问诗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2《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3 元诗及虞集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4 明诗及高启诗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5《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19.6《圆圆曲》

--19.6《圆圆曲》

-第十九章习题

第二十章 金元明清词(上)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1 金及元好问词

-20.2 萨都剌词

--20.2 萨都剌词

-20.3《登石头城》

--20.3《登石头城》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4 和苏轼《念奴娇》

-20.5 杨慎及其词

--20.5 杨慎及其词

-20.6《临江仙》赏析

--20.6《临江仙》赏析

-20.7 拓展阅读

--20.7 拓展阅读

-第二十章习题

第二十一章 金元明清词(下)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1 清与顾贞观词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2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21.3 纳兰性德词

--21.3 纳兰性德词

-21.4 纳兰性德《金缕曲》赏析

--Video

-21.5 拓展阅读

--21.5 拓展阅读

-第二十一章习题

第二十二章 古代文言小说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1《霍小玉传》赏析

-22.2《小翠》赏析

--22.2《小翠》赏析

-第二十二章习题

第二十三章 古代白话小说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23.1《红楼梦》片段赏析

-第二十三章习题

第二十四章 现代小说(一)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1《在酒楼上》赏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2 解题与作品分析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3《在酒楼上》艺术特点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24.4《在酒楼上》思想内涵

-第二十四章习题

第二十五章 现代小说(二)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1《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导入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2 解题与情节结构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3 “零余者”形象分析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25.4 作品内涵与艺术风格

-第二十五章习题

第二十六章 现代小说(三)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1《萧萧》作品导入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2《萧萧》情节线索与小说结构分析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3 “女学生”意象与民俗理解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26.4 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六章习题

第二十七章 现代小说(四)

-27.1《断魂枪》

--27.1《断魂枪》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2《断魂枪》小说人物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3 末世情节与小说重点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27.4《断魂枪》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七章习题

第二十八章 现代小说(五)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1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作品导入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2 解题、情节线索与叙事方式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3 小说中意象的语义分析和王雄的精神分析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28.4 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

-第二十八章习题

第二十九章 现代新诗(上)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1 20世纪现代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29.2 李叔同《送别》

--29.2 李叔同《送别》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3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

-29.5 徐志摩《偶然》

--29.5 徐志摩《偶然》

-第二十九章习题

第三十章 现代新诗(下)

-30.1 关于余光中

--30.1 关于余光中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2 “乡愁”的文学渊源

-30.3《乡愁》赏析

--30.3《乡愁》赏析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4北岛与朦胧诗

-30.5《回答》解读

--30.5《回答》解读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30.6 北岛元素与朦胧诗的限度

-第三十章习题

第三十一章 现代散文(上)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1 散文的现代处境

-31.2 关于朱自清

--31.2 关于朱自清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解读

-31.4 关于梁实秋

--31.4 关于梁实秋

-31.5《雅舍》解读

--31.5《雅舍》解读

-第三十一章习题

第三十二章 现代散文(下)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1 回望文革的不同方式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2《怀念萧珊》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3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第三十二章习题

29.4 戴望舒《我的记忆》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