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自动控制理论(2) >  第11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1) >  2. 李雅普诺夫方法 >  视频

返回《自动控制理论(2)》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视频在线视频

视频

下一节:视频

返回《自动控制理论(2)》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视频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好 同学们好

我们继续学习第七单元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概念

包括函数的正定性 负定性

系统的平衡点 平衡点的稳定性

渐近稳定性 全局稳定性等等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节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方法

好 这一节分成两个小节

分别学习间接法和直接法

也称之为第一方法和第二方法

好 我们先学习第一节第一方法

假设xe是系统(2-1)

x微分等于f(x)的平衡状态

该系统在xe处的线性化模型为

y一点等于Ay

A是f 关于x在xe处的雅可比矩阵

是这么定义的

好 这其中的y是等于x减xe

注意xe是平衡点

它是一个常数向量

是状态空间上的一个点

好 李雅普诺夫间接法

它是基于A矩阵的特征值

来进行稳定性判定的

定理1如果矩阵A的特征值

都具有负实部

则xe是渐近稳定的平衡点

若存在特征值具有正实部

则xe是不稳定的

其他情况则不能判定

好 这是通过线性化模型

来判断原系统稳定性的一个判据

我们来看个例子

好 考虑下面这个二阶系统

那么原点是它的平衡点

x2等于0 x1等于0 不是唯一的

好 在原点做线性化

那么A矩阵在x等于0处的雅可比矩阵

是这样的

好 这个系统显然是稳定的

因为A矩阵的所有的特征根

都在左半开平面内

那么这个原来的系统是吧

是渐近稳定的

好 做一点说明

线性化方法不能给出全局稳定性的判断

但是在该例中的系统有多个平衡点

因此可以断定

原点不是其全局渐近稳定的平衡点

好 再来看一个二阶系统的

稳定性判断问题

也是考虑原点是它的平衡点

在原点处线性化模型A矩阵 雅可比矩阵

得到这样的

好 它的所有的特征根都在虚轴上头

所以我们的间接法失效

不能做任何判定

好 我们来学习第二方法直接法

假设原点是系统(2-1)

x一点等于f(x)的平衡状态

这里假设V(x)是正定的标量函数

有时也称为能量函数

它沿系统状态轨线对时间t的导数为

(2-2)式表示

V一点等于V对x求偏导乘以f(x)

这里所谓的沿系统状态轨线

其实就是假设这里面的V(x)

这个x是满足系统状态方程的

满足系统模型(2-1)的

所以这里有一个x一点

我们用f(x)代替了

好 李雅普诺夫第二方法

是根据V(x)和V(x)一点的定号性

来判断系统的平衡点的稳定性的

好 我们下面给出李雅普诺夫

第二方法的基本定理

定理2 如果V(x)函数是正定的

V(x)一点是负定的

则原点是渐近稳定的

如果x的2范数趋近于无穷大时

V(x)也趋近于无穷大的话

则原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

定理3 如果V(x)是正定的

V(x)一点是半负定的

则原点是稳定的

此外若V一点等于0 除了原点外

沿状态轨线不恒为零

则原点是渐近稳定的

再进一步如果x的2范数

趋近于无穷大时

V(x)也趋近于无穷大

则原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

定理4 如果V(x)是正定的

V一点也是正定的

则原点是不稳定的

标量函数V(x)

如果满足这些定理的条件

那么我们称这样的标量函数为

李雅普诺夫函数

好 以上三个基本定理

给出的都是充分条件

如果对应某一个V函数

不满足定理的条件时

不能下结论

比如说V(x)是正定函数

V(x)的一点是不定的

这时候我们不能做出任何判定

好 如果V(x)是代表广义能量

这个时候V一点是代表广义功率了

那么V一点小于0

这说明这个运动沿状态轨线

是消耗能量的

好 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好 下面是一个二阶系统

原点是它的平衡点

好 我们考虑一个V函数

是这样一个二次型的V函数

显然它是正定的

它是过零的

x等于0时它等于0

x非0的时候它是严格大于0的

好 V一点我们求它

然后把这个状态方程的f也代进来

整理完之后V一点是等于这么一个函数

可以看出来它是负定的

并且当x的2范数趋近于无穷大的时候

因为它是个正定的 二次型的函数是吧

那么V(x)也会趋近于无穷大

所以原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

好 这个图画的是刚才这个例子

V(x)的等值曲线

那么当这个C取不同值的时候

我们得到的是不同的椭圆

C越小这个圆是

椭圆是越小的

那么它是一族包含原点

这是个平衡点 原点

闭的随着C趋近于0的时候

向0退缩 收缩的椭圆

所以可以看出来

它的运动是逐渐地收敛于平衡点的

好 再看一个例子 也是一个二阶系统

分析一下可以知道

原点是它的唯一的平衡点

令这个f等于0

也就是令x1的微分等于0

令x2的微分等于0对吧

可以判断原点是一个唯一的平衡点

好 用李雅普诺夫第一方法

也就是间接法是可以判断

它的渐近稳定性的

这个大家可以去做去

好 下面我们用直接法来分析

考虑这样的V函数

这个V函数首先判断x等于0的时候

它是等于0的

非0的时候它是严格大于0的

所以它是一个正定函数

好 求一下V一点

求对V求全微分

那么把刚才的状态方程代进来

整理完之后 好 得到这么一个表达式

好 可以看出来它是负定的

那么根据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定理的

第一个定理就知道原点是渐近稳定的

但是这个V函数当x1趋近于无穷大

x2趋近于0时

这个时候x的2范数是趋近于无穷大的

但是V(x)趋近了一个常数1

也就是说我们的x的2范数

趋近于无穷大的时候

V(x)没有趋近于无穷大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判定

这个系统是全局渐近稳定的

好 我们也来看一下

这个V函数的等值曲线图

好 当C V(x)等于C的图形

当C要是小于1的时候

它是一族包围原点的

闭的随着C趋近于0

向原点退缩的曲线

这里是用这个咖啡色表示的

好 当C是大于等于1的时候

这个等值曲线就不再是闭的了

是这个蓝线表示的

所以如果初始的状态在A点处

它是在比较靠近于原点的话

那么从A点出发的轨线

是逐渐地向原点收敛的

但是从B出发的

也就说离原点比较远

在这个C大于0的等值曲线之外的话

那么它的运动是沿着x1轴

趋近于无穷远处的

虽然在整个状态空间

我们的V函数是正定的

V一点是负定的

但也有 有一些初始状态出发的运动

是不会渐近收敛于这个坐标原点的

也就说这个系统不是大范围渐近稳定的

好 再来看一个例子

这个例子比较简单对吧

线性定常系统

显然原点是它的平衡点

是唯一的平衡点

也是孤立的平衡点

好 那么我们考虑这么一个V函数

两倍的x1平方加上x2的平方

这显然是一个正定的二次型的函数

好 那么求一下V一点

结果V一点是这种形式

好 有这么一项在这

可以知道它是不定的

所以利用这样一个V函数

不能判断这个系统的稳定性

虽然是一个正定函数

那么它不是这个系统的

李雅普诺夫函数

好 我们考虑这么一个函数

改变一下这么前面的系数

变成这样形式

这也是一个二次型的正定函数

而V一点是一个半负定的函数

好 到这里我们可以判断原点是稳定的

是李雅普诺夫稳定的

好 想判断它的渐近稳定性

我们考虑一下

V一点恒等于0的时候

是不是导出x是等于0的

好 我们假设V一点恒等于0

也有是x2恒等于0

那它的微分也应该恒等于0

好 把这个条件代入了

原方程的第二个方程里面去

x2一点等于0 x2等于0

那x1也要恒等于0

好 这样我们就得到结论说

V一点恒等于0

仅发生在坐标原点

那么根据刚才我们介绍的

第二个定理我们知道

那么坐标原点是这个系统的

渐近稳定的平衡点

好 进一步做分析

x的二范数趋近于无穷大的时候

显然V(x)会趋近于无穷大

那么可以断定原点是这个系统的

全局渐近稳定的平衡点

好 我们用了一个不同的V函数

得到了这么一些结论

好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V函数

是这样构造的 稍微复杂一点

好 是一个二次型的正定函数

因为A矩阵的顺序主子式

1.5减0.25对吧 是大于0的

好 这是一个正定函数

而它的微分是等于一个负定的函数

到这一步我们就得到了

原点是渐近稳定的结论

很快就得到了对吧

好 那么因为V函数是正定函数

那么 x的2范数趋近于无穷大的话

它显然会V函数会趋近于无穷大

这样我们就很快就得到结论

原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

好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

选择不同的V函数

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第一个V函数得到的结果说不能判定

第二个V函数的话

通过了一系列分析

我们还是得到了渐近稳定

全局渐近稳定的结论

但第三个V函数

我们就很简洁地得到了

渐近稳定和全局渐近稳定的结论

那么对于不同的V函数的选取

虽然结果有可能不同

但是结论不会矛盾的

该是稳定还是会判断是稳定的

好 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

在判断稳定性的时候

找到一个V函数

一个好的V函数是很关键的

而要找到一个合适的V函数

则需要经验和运气

要去试探

好 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局部稳定性

好 这也是一个二阶系统

那么它在坐标原点是平衡点

但不是唯一的

坐标原点的话就把x全是0代进去

显然等于0

把x1和x2都置为1的话

它也等于0 至少有两个平衡点

好 线性化方法

也就是说李雅普诺夫第一方法是失效的

因为线性化模型的A矩阵是等于0的

好 我们考虑这样一个V函数

0.5乘上这么一个二次型函数

显然它是正定的

好 V一点那么计算一下

整理一下是这样子的

好 从全局来说

这个V一点是一个不定的

但是在x2小于1 x1也小于1

x2小于1 x1也小于1的区域内

V一点是小于0的 是负定的

好 并且我们考虑的平衡点

也在这个区域内

所以我们说这个系统在原点处

是渐近稳定的

好 两个原因可以说这个平衡点

不是全局渐近稳定的

一个它有多个平衡点

显然不是

第二个我们不能判断它的全局稳定性

因为V一点它的负定性是局部的

好 在这个例子中

这个x的2范数趋近于无穷大时

虽然这个V(x)也是趋近于无穷大的

但是不能得到全局渐近稳定的结论

刚才我说过V一点小于0

是仅仅在局部才成立的

好 我们再看最后一个例子

我们来看一下吸引域的分析

这是一个二阶系统

那么原点是它的平衡点

但是不是唯一的

可以去计算一下另外一个平衡点

好 我们考虑这么一个V函数

它是正定的

好 那么V一点计算完之后

把这些微分代进来

整理一下是等于这样的

好 那么显然这个不是一个负定的

但是在这个括号小于0

也有是两倍的x1乘上这个括号

它是小于1的这个区域内

那么V一点是负定的

而我们考虑的平衡点

原点是在这个区域内

好 因此这个原点是渐近稳定的

好 我们来看这个象平面图

这个V(x)在全空间的话是正定的

没有约束

但是V一点的话是在这个点画线

蓝色的点画线 这是一条

还有一条 这边有一条

这个区域内是负定的

它是个负定的

好 但是并不是V一点负定的区域

都是吸引域

其实我们经过分析

咖啡色这两条曲线

这个区域是吸引域

但是要确定这个吸引域是很困难的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

如何估计这个吸引域

我们可以在V一点等于0的边界上

求V的最小值 Vmin

那么V(x)小于Vmin

这个区域是一个保守的吸引域的估计

它比实际的吸引域会小的

好 我们做一下计算

令这个V一点等于0

也就是这个两倍的x1乘上这个括号

等于1可以解得

x2是等于 可以用x1来表示

好 那么V(x)在V一点等于0

这样一个区域内

我们可以得到

就是把这个x2代进来

那么配一下方法线

那么V(x)在V一点等于0

这个区域内是

最小值是等于这个值的

三分之一的根号2

好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

保守的吸引域的一个估计

也就是说满足这样的这个不等式的区域

是我们对吸引域的一个估计

其实它是一个椭圆的

这个粉色的这个部分的一个椭圆

那么它会小于实际的吸引域

实际的吸引域的话

我们解析的分析是很难求得的

这里的话是通过一些仿真

然后估计出来的

好 这是吸引域的一个保守估计方法

好 我们总结一下这一节的内容

我们学习了李雅普诺夫

两种分析方法

第一种分析方法

我们也叫间接法

它是将系统的描述在平衡点附近

进行线性化

针对线性化模型来进行稳定性判断

如果线性化模型的

这个状态矩阵A的特征值的实部

都是负的

则xe是渐近稳定的平衡点

这指的是xe是原系统的

渐近稳定的平衡点

如果这个A矩阵包含有实部为正的特征值

那原系统在这个平衡点是不稳定的

好 我们还介绍了李雅普诺夫

稳定性分析的第二方法

一共介绍了三个基本定理

它都是根据V函数的正定性

V一点的负定性或者是半负定性

或者是正定性

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的

从本节的内容可以看出

成功应用李雅普诺夫

稳定性分析方法的关键

是找到合适的李雅普诺夫函数

我们下次课学习

构成李雅普诺夫函数的方法

好 这次课就到这里

再见

自动控制理论(2)课程列表:

第1周: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1)

-1. 状态、状态空间、状态空间描述

--视频

-1. 状态、状态空间、状态空间描述--作业

-2. 高阶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矩阵与状态方程的互相转换(一):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空间表达式及传递函数阵

--视频

-2. 高阶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矩阵与状态方程的互相转换(一):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空间表达式及传递函数阵--作业

-3. 高阶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矩阵与状态方程的互相转换(二):组合系统的空间表达式及传递函数阵

--视频

-3. 高阶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矩阵与状态方程的互相转换(二):组合系统的空间表达式及传递函数阵--作业

-4. 高阶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矩阵与状态方程的互相转换(三):系统的时域描述及状态空间表达式(一)

--视频

-4. 高阶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矩阵与状态方程的互相转换(三):系统的时域描述及状态空间表达式(一)--作业

-5. 高阶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矩阵与状态方程的互相转换(四):系统的时域描述及状态空间表达式(二)

--视频

-5. 高阶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矩阵与状态方程的互相转换(四):系统的时域描述及状态空间表达式(二)--作业

第2周: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2)

-1. 由模拟结构图写出状态空间表达式(一):基于串并联分解

--视频

-1. 由模拟结构图写出状态空间表达式(一):基于串并联分解--作业

-2. 由模拟结构图写出状态空间表达式(二):基于部分分式分解

--视频

-2. 由模拟结构图写出状态空间表达式(二):基于部分分式分解--作业

-3. 由模拟结构图写出状态空间表达式(三):基于积分器串+常值反馈

--视频

-3. 由模拟结构图写出状态空间表达式(三):基于积分器串+常值反馈--作业

-4. 系统的等价变换及其应用(一)

--视频

-4. 系统的等价变换及其应用(一)--作业

-5. 系统的等价变换及其应用(二)

--视频

-5. 系统的等价变换及其应用(二)--作业

第3周:线性系统状态方程的解

-1. 线性连续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解(一):齐次方程

--视频

-1. 线性连续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解(一):齐次方程--作业

-2. 线性连续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解(二):非齐次方程

--视频

-2. 线性连续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解(二):非齐次方程--作业

-3. 状态转移矩阵的定义、性质及算法(一):状态转移矩阵的定义

--视频

-3. 状态转移矩阵的定义、性质及算法(一):状态转移矩阵的定义--作业

-4. 状态转移矩阵的定义、性质及算法(二):状态转移矩阵的性质

--视频

-4. 状态转移矩阵的定义、性质及算法(二):状态转移矩阵的性质--作业

-5. 状态转移矩阵的定义、性质及算法(三):状态转移矩阵的算法

--视频

-5. 状态转移矩阵的定义、性质及算法(三):状态转移矩阵的算法--作业

第4周:状态变量的能控性和能观性(1)

-1.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定义(一):能控性与能观性

--Video

-1.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定义(一):能控性与能观性--作业

-2.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定义(二):能控性概念

--Video

-2.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定义(二):能控性概念--作业

-3.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定义(三):能观性概念

--Video

-3.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定义(三):能观性概念--作业

第5周:状态变量的能控性和能观性(2)

-1.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判据(一):状态能控判据形式之一(模态判据)

--Video

-1.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判据(一):状态能控判据形式之一(模态判据)--作业

-2.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判据(二):状态能控判据形式之二(代数判据)

--Video

-2.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判据(二):状态能控判据形式之二(代数判据)--作业

-3.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判据(三):状态能观判据形式之一(模态判据)

--Video

-3.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判据(三):状态能观判据形式之一(模态判据)--作业

-4.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判据(四):状态能观判据形式之二(代数判据)

--Video

-4.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判据(四):状态能观判据形式之二(代数判据)--作业

-5. 对偶性原理

--Video

-5. 对偶性原理--作业

第6周: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1)

-1. 定常系统的状态空间结构(一):能控状态分解

--Video

-1. 定常系统的状态空间结构(一):能控状态分解--作业

-2. 定常系统的状态空间结构(二):能观状态分解

--Video

-2. 定常系统的状态空间结构(二):能观状态分解--作业

-3. 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标准型: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标准型

--Video

-3. 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标准型: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标准型--作业

-4. 实现问题、最小实现(一):单变量系统的能控实现、能观实现

--Video

-4. 实现问题、最小实现(一):单变量系统的能控实现、能观实现--作业

-5. 实现问题、最小实现(二):多变量系统的能控实现、能观实现

--Video

-5. 实现问题、最小实现(二):多变量系统的能控实现、能观实现--作业

-6. 实现问题、最小实现(三):最小实现问题

--Video

-6. 实现问题、最小实现(三):最小实现问题--作业

第7周: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2)

-1.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

--视频

-1.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作业

-2. 反馈对能控性和能观测性的影响

--视频

-2. 反馈对能控性和能观测性的影响--作业

-3. 极点配置算法(一):极点配置算法

--视频

-3. 极点配置算法(一):极点配置算法--作业

-4.极点配置算法(二):极点配置举例

--视频

-4.极点配置算法(二):极点配置举例--作业

-5.极点配置算法(三):极点配置算法

--视频

-5.极点配置算法(三):极点配置算法--作业

-6. 状态空间中系统的镇定问题

--视频

-6. 状态空间中系统的镇定问题--作业

第8周:状态观测器

-1. 状态观测器的基本概念

--视频

-1. 状态观测器的基本概念--作业

-2. 全维观测器的设计

--视频

-2. 全维观测器的设计--作业

-3. 降维观测器

--视频

-3. 降维观测器--作业

-4. 重构状态反馈控制系统

--视频

-4. 重构状态反馈控制系统--作业

-5. 扰动量的观测

--视频

-5. 扰动量的观测--作业

第9周:抗外扰控制(1)

-1. 基本概念

--视频

-1. 基本概念--作业

-2. 对外扰的完全不变性

--视频

-2. 对外扰的完全不变性--作业

-3. 输出对外扰的静态不变性

--视频

-3. 输出对外扰的静态不变性--作业

-4. 状态和外扰可直接测量时的抗外扰控制

--视频

-4. 状态和外扰可直接测量时的抗外扰控制--作业

第10周:抗外扰控制(2)

-1. 带观测器的抗外扰控制

--视频

-1. 带观测器的抗外扰控制--作业

-2. 常值扰动下的鲁棒抗外扰控制

--视频

-2. 常值扰动下的鲁棒抗外扰控制--作业

-3. 一般扰动下的鲁棒抗外扰控制

--视频

-3. 一般扰动下的鲁棒抗外扰控制--作业

第11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1)

-1. 基本概念

--视频

-1. 基本概念--作业

-2. 李雅普诺夫方法

--视频

-2. 李雅普诺夫方法--作业

-3. 构造李雅普诺夫函数的方法

--视频

-3. 构造李雅普诺夫函数的方法--作业

第12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2)

-1. 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

--视频

-1. 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作业

-2.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

--视频

-2.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作业

视频笔记与讨论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 评分: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
欢迎学习『视频慕课视频播放-自动控制理论(2)-MOOC慕课视频教程-柠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