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解读西夏 > 第八讲 我国最早的活字印本 > 第四节 活字印刷在西夏广泛传播 > 第四节 活字印刷在西夏广泛传播
各位同学大家好
宁夏贺兰山
发现西夏木活字印本之后
在甘肃河西走廊
内蒙古黑水城
新疆吐鲁番等地
也陆续出土有西夏活字印本
这些地区或者属于西夏的版图之内
或者与西夏交往密切
反映了活字印刷在西夏的广泛传播
这节课我们就讲几个
有代表性的活字印本
首先要说的是
甘肃武威出土西夏泥活字印本
西夏文佛经
《维摩诘所说经》
它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泥活字印本
与木活字相比
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交笔不直
“交笔”就是笔画中相交的部分
我们看图中这两个字
红色部分就是交笔
前两个字的“竖”笔
最后一个字的“横”笔
看上去竖不直
横不平
这是因为在胶泥上刻字
笔画的交叉处不能一刀贯通
否则泥胎受伤
火烧脱水后
字体容易收缩开裂
第二,“气眼”笔画
所谓“气眼”
是在烧制过程中形成的这种小气泡
在一些较粗的笔画中
肉眼可以看到的这种“小白点”
泥质越差
气眼越多
第三,变形笔画
我们看图中的这个两个西夏字
原本是图1的样子
原本是图1的样子
由于在烧制的过程中温度过高
笔画变形
出现片状
呈现在活字印本中就成了图2的样子
第四,缺头少尾
我们以西夏文“佛”字为例
图1是完整的笔画
图2和图3缺少部分笔画
这是因为相比于木活字
泥活字更容易在搬运和排字的过程中受损
导致在字体边缘的
笔画折断
我们看到
图中缺头少尾的部分都是在边缘
并非因避讳而有意为之
武威西夏文化研究所
孙寿龄先生多年潜心研究泥活字
根据《梦溪笔谈》的记载
他在自己家的土炉子上烧制泥活字
成功的印制出了6000多字的西夏文
《维摩诘所说经》
证明北宋毕昇的做法
是可以实现的
下面我们来看敦煌莫高窟
出土的西夏活字印本
敦煌研究院在整理
考察北区洞窟时
发现了多种活字印本
如西夏文《诸密咒要论》
这部佛经有内外两条栏线
右面的栏线抵住上栏和下栏
但并不相接
之前
在讲活字版本判断时
曾提到过这个特征
但并没有展开
这里我们对比一件雕版印品
就可以理解的更为透彻
图二的
《番汉合时掌中珠》
也是双栏
内栏和内栏相接
外栏和外栏相接
很规整
相比之下
《诸密咒要论》的栏线
具有拼接的痕迹
此外
我们选了它其中的一页
可以看到
第二竖行并没有对齐
而且文字的这种宽窄大小有差异
并不是一个人刻的版
上述特征都符合活字本的判定依据
新疆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
也发现了一页西夏文
《诸密咒要论》
这件文献与刚才我们讲的
敦煌出土
《诸密咒要论》
有若干相同的字符
西安交通大学孙飞鹏老师
提取两件文献中的共同字符
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图像的对比分析
认为吐鲁番出土的这件
《诸密咒要论》也是活字印本
而且在比对的过程中
他还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
就是这两件文献
采用了同一批活字印模
反映了敦煌
吐鲁番之间的文化传播
为古丝绸之路的交流往来再添实例
之前我们举的活字本例子
都是西夏文佛经
其实活字印本
并不限于此
内蒙古黑水城
出土有一件汉文历书
这件历书 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共有六个编号
均为残件
图中展示的是TK5469号历书
可以看到
第2竖行“吉日”中的“日”字倒置
这是我们判定活字本
最显著的特征
通过残历中记载的干支
大小月等内容
判定这是一件
西夏神宗光定元年(1211年)的历书
在此之前并未见到
有确切年代的汉文活字印刷品
因此黑水城出土残历
是目前现存
最早的
有确切年代的
汉文活字印本
由于文献记载的不足
以及实物的缺失
毕昇发明的泥活字
似乎并未在中原广泛流传
然而与宋同时期的西夏境内
却发现了许多活字印本
通过这节课
我们对活字印本
有了更多的认识
除了木活字
西夏文活字
还包括泥活字
汉文活字
印刷的内容既有佛经
也有历书
以及我们后面会提到的世俗著作等
它们或者出土于西夏都城附近
如宁夏的贺兰山
或者发现于西夏的重要据点
如甘肃河西走廊
内蒙古黑水城
同时在距离西夏更远的
新疆吐鲁番也发现了
与敦煌文献
使用同一批活字字模的佛经
反映了活字印刷
在西夏的广泛应用
及向外传播
这就是我们本讲的内容
我们下节课再见
-第一节 唐代边疆形势与党项第一次大迁徙
-第一节 唐代边疆形势与党项第一次大迁徙--作业
-第二节 安史之乱与党项第二次大迁徙
-第二节 安史之乱与党项第二次大迁徙--作业
-第三节 宋代边疆形势与西夏建国
-第三节 宋代边疆形势与西夏建国--作业
-第四节 元昊建国与制度设计
-第四节 元昊建国与制度设计--作业
-第一节 西夏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西夏的自然环境--作业
-第二节 西夏的农业
-第二节 西夏的农业--作业
-第三节 西夏的畜牧业
-第三节 西夏的畜牧业--作业
-第四节 西夏的手工业
-第四节 西夏的手工业--作业
-第一节 西夏文化的渊源
-第一节 西夏文化的渊源--作业
-第二节 以儒治国的政治文化
-第二节 以儒治国的政治文化--作业
-第三节 以佛治心的宗教文化
-第三节 以佛治心的宗教文化--作业
-第四节 以巫通神的民俗文化
-第四节 以巫通神的民俗文化--作业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元昊与卫慕氏、野利氏的恩怨仇杀
-第二节 元昊与卫慕氏、野利氏的恩怨仇杀--作业
-第三节 谅祚与没藏氏的殊死搏斗
-第三节 谅祚与没藏氏的殊死搏斗--作业
-第四节 西夏的大小梁太后
-第五节 秉常、乾顺对大小梁太后的抗争
-第五节 秉常、乾顺对大小梁太后的抗争--作业
-第六节 仁孝与权臣任得敬的较量
-第六节 仁孝与权臣任得敬的较量--作业
-第七节 对罗太后专政的猜测
-第七节 对罗太后专政的猜测--作业
-第一节 以部落兵制为基础的点集制度
-第一节 以部落兵制为基础的点集制度--作业
-第二节 齐全的兵种建制——西夏骑兵
-第二节 齐全的兵种建制——西夏骑兵--作业
-第三节 齐全的兵种建制——西夏女兵
-第三节 齐全的兵种建制——西夏女兵--作业
-第四节 生产精良的武器
-第四节 生产精良的武器--作业
-第五节 出奇制胜的战略战术
-第五节 出奇制胜的战略战术--作业
-第一节 西夏文字是如何判定出来的
-第一节 西夏文字是如何判定出来的--作业
-第二节 谁创制了西夏文字
-第二节 谁创制了西夏文字--作业
-第三节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上)
-第三节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上)--作业
-第四节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下)
-第四节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下)--作业
-第五节 西夏文字的推广与使用
-第五节 西夏文字的推广与使用--作业
-第一节 西夏绘画作品概述
-第一节 西夏绘画作品概述--作业
-第二节 壁画中的西夏绘画艺术
-第二节 壁画中的西夏绘画艺术--作业
-第三节 汉文化影响下的西夏卷轴画
-第三节 汉文化影响下的西夏卷轴画--作业
-第四节 藏传文化影响下的西夏卷轴画——唐卡
-第四节 藏传文化影响下的西夏卷轴画——唐卡--作业
-第五节 西夏绘画中的《西游记》
-第五节 西夏绘画中的《西游记》--作业
-第六节 西夏绘画中的社会生活
-第六节 西夏绘画中的社会生活--作业
-第一节 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
-第一节 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作业
-第二节 废墟中的大发现
-第二节 废墟中的大发现--作业
-第三节 西夏木活字印本的判定
-第三节 西夏木活字印本的判定--作业
-第四节 活字印刷在西夏广泛传播
-第四节 活字印刷在西夏广泛传播--作业
-第五节 西夏刻印业的繁荣发展
-第五节 西夏刻印业的繁荣发展--作业
-第一节 西夏王陵在何处?
-第一节 西夏王陵在何处?--作业
-第二节 独具特色的形制
-第二节 独具特色的形制--作业
-第三节 狰狞的驮碑力士
-第三节 狰狞的驮碑力士--作业
-第四节 屋脊之上的飞禽走兽
-第四节 屋脊之上的飞禽走兽--作业
-第五节 国宝文物鎏金大铜牛
-第五节 国宝文物鎏金大铜牛--作业
-第六节 十位皇帝为何只有九座帝陵
-第六节 十位皇帝为何只有九座帝陵--作业
-第七节 是谁盗毁了西夏陵
-第七节 是谁盗毁了西夏陵--作业
-第一节 大一统视野下的蒙夏战争
-第一节 大一统视野下的蒙夏战争--作业
-第二节 六次蒙夏战争的缘起、经过与结局(上)
-第二节 六次蒙夏战争的缘起、经过与结局(上)--作业
-第三节 六次蒙夏战争的缘起、经过与结局(下)
-第三节 六次蒙夏战争的缘起、经过与结局(下)--作业
-第四节 西夏人被蒙古屠杀灭族了吗?
-第四节 西夏人被蒙古屠杀灭族了吗?--作业
-第五节 元代唐兀人的历史贡献
-第五节 元代唐兀人的历史贡献--作业
-第六节 西夏遗民去哪儿了?
-第六节 西夏遗民去哪儿了?--作业
-第一节 黑水城与黑水城文献
-第一节 黑水城与黑水城文献--作业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西夏研究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西夏研究--作业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西夏研究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西夏研究--作业
-第四节 百年西夏学研究展望
-第四节 百年西夏学研究展望--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