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解读西夏 > 第七讲 西夏绘画艺术概说 > 第五节 西夏绘画中的《西游记》 > 第五讲 西夏绘画中的《西游记》
同学们大家好
这节课给大家介绍一下
西夏绘画中的《西游记》
《西游记》家喻户晓
它成书于明代
内容写的是
唐代高僧玄藏西天取经的故事
可大家知不知道
西夏也有《西游记》
西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可能就是吴承恩笔下的美猴王
经过专家的搜集考证
西夏绘画中共有6幅西游记图画
它们分别是
榆林石窟第2窟和
第29窟的水月观音经变画中各有一幅
东千佛洞第2窟中心塔柱
两侧甬道南北的水月观音图中各绘有一幅
榆林窟第3窟有2幅
下面 我们具体看一下
其中非常典型的4幅画
大家看一下
这是榆林窟第2窟西壁的水月观音图
这幅图中主体是水月观音
大家注意看下菩萨右脚下的河对岸
有一幅图
图中有二人一马
前面人和尚模样
面容丰腴
身披袈裟
神态沉静端庄
他抬头仰望
双手合十
向观音作遥拜状
后面这个人大家看他的形象
他是一个猴面人身
一手举到头顶的前方遮阳远眺
另外一手拉着马缰绳
据专家考证
这两人就是《西游记》中的
唐僧师徒二人
那匹马应该是唐僧的坐骑
不过这是一匹枣红色的马
而不是白马
这是榆林窟第29窟北壁西侧水月观音图
它的下部有三个人
大家看一下
一人躬身向前
双手合十
正弯腰向前面的一位白衣人鞠躬
白衣人左手持一桃形物
回头与玄奘交谈
两人之间
有一人面部形象和人脸相仿
圆眼,大嘴,披发、头戴金环
他的身后有一匹白马随行
著名敦煌学家段文杰先生
就曾经指出
就曾经指出
这是玄奘取经初期的情景
双手合十应该玄藏
白衣人他是菩萨化身
大嘴披发头戴金环的人则是孙悟空
后面跟的呢就是他们的白龙马
大家看这一幅
这是一东千佛洞
第2窟中心塔柱甬道北边的一幅图
全图还是水月观音图
大家看一下水月观音的前方
有二人一马
和前面一样
前面的人身穿大袖襦裙
外披田相袈裟
脚登方头履
双手合十敬礼
这应该还是唐僧的形象
后面人物
他和榆林窟第29窟的人物形象很相近
猴相人身
披着头发
大咧着嘴巴
头戴金环
一手举至额前眺望远方
一手牵着马
大家注意看
和前两幅相比
这副里多了四个人
大家这一看它的上方
这四个人在水波上空的云朵之中
也作参拜动作
这个应该是是大梵天
及其侍从为唐僧师徒取经护行
的一个场面
我们再来看一幅
榆林窟第3窟的这幅图
这幅图和前面不一样
前面几幅都是水月观音图
这是一副普贤经变图
图的中心是普贤菩萨
在图的左下方
也有二人一马
大家来看一看
这二人一马和前面的二人一马
有什么样的不同呢
在这幅图中前面的人物双手合十
略为躬身
施膜拜之礼
后面的这个也有猴脸人像
他将头微微后仰
他的双手也是合十
虔诚向普贤菩萨膜拜
后面的白马精神抖擞
昂首而立
大家看
白马背上马鞍
马鞍上面有一大莲花宝座
莲花宝座上放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包裹
很显然这幅图和前面三幅图比较
它有一些非常明显的区别
这幅图像中玄藏双手合十的手指方向
大家看一下
它是向下的
据研究
这可能是感谢之后的起身的形像
再看玄藏的头的上方是有佛光的
孙悟空这个时候他双手合十
向菩萨膜拜
不像前面两幅图中
一只手在放在额前上前方
在这里面
似乎少了很多的顽性
更多的是一个虔诚的
佛教信徒的一个形象
还有这个白马
白马身上也多了东西
前面已经提到过了
它有大的莲花宝座
尤其是
莲花宝座上面有一个包裹
它的光芒四射
这个证明
这个包裹里面应该放的是真经
所以这幅图与前面的图比较
大家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这幅图应该是取经归来的场景
这些就是西夏壁画里的取经图
有西行取经的
也有取经归来的
图中的是猴相人身的形像
好像不是那么的美
但应该是后来吴承恩笔下
“美猴王”形象的直接来源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最早唐玄藏的徒弟
是个人的形像
据说唐玄藏
在瓜州地区讲经时收了一个
名叫石盘陀的佛教信徒
这个佛教信徒是个中亚胡人
所以他的形象是这种
高鼻深目多须
这样一个高鼻深目多须的形象
到了西夏
西夏画师用夸张的手法
把它从人变到了猴
这个猴相又流传到了吴承恩笔下
成了吴承恩笔下的美猴王
好了
这是我们这节课介绍给大家的
西夏的《西游记》
作为玄藏西天取经的必经之路
除了敦煌外
河西其他地方
及周边还有一些西游记的壁画
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继续关注
谢谢大家
-第一节 唐代边疆形势与党项第一次大迁徙
-第一节 唐代边疆形势与党项第一次大迁徙--作业
-第二节 安史之乱与党项第二次大迁徙
-第二节 安史之乱与党项第二次大迁徙--作业
-第三节 宋代边疆形势与西夏建国
-第三节 宋代边疆形势与西夏建国--作业
-第四节 元昊建国与制度设计
-第四节 元昊建国与制度设计--作业
-第一节 西夏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西夏的自然环境--作业
-第二节 西夏的农业
-第二节 西夏的农业--作业
-第三节 西夏的畜牧业
-第三节 西夏的畜牧业--作业
-第四节 西夏的手工业
-第四节 西夏的手工业--作业
-第一节 西夏文化的渊源
-第一节 西夏文化的渊源--作业
-第二节 以儒治国的政治文化
-第二节 以儒治国的政治文化--作业
-第三节 以佛治心的宗教文化
-第三节 以佛治心的宗教文化--作业
-第四节 以巫通神的民俗文化
-第四节 以巫通神的民俗文化--作业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元昊与卫慕氏、野利氏的恩怨仇杀
-第二节 元昊与卫慕氏、野利氏的恩怨仇杀--作业
-第三节 谅祚与没藏氏的殊死搏斗
-第三节 谅祚与没藏氏的殊死搏斗--作业
-第四节 西夏的大小梁太后
-第五节 秉常、乾顺对大小梁太后的抗争
-第五节 秉常、乾顺对大小梁太后的抗争--作业
-第六节 仁孝与权臣任得敬的较量
-第六节 仁孝与权臣任得敬的较量--作业
-第七节 对罗太后专政的猜测
-第七节 对罗太后专政的猜测--作业
-第一节 以部落兵制为基础的点集制度
-第一节 以部落兵制为基础的点集制度--作业
-第二节 齐全的兵种建制——西夏骑兵
-第二节 齐全的兵种建制——西夏骑兵--作业
-第三节 齐全的兵种建制——西夏女兵
-第三节 齐全的兵种建制——西夏女兵--作业
-第四节 生产精良的武器
-第四节 生产精良的武器--作业
-第五节 出奇制胜的战略战术
-第五节 出奇制胜的战略战术--作业
-第一节 西夏文字是如何判定出来的
-第一节 西夏文字是如何判定出来的--作业
-第二节 谁创制了西夏文字
-第二节 谁创制了西夏文字--作业
-第三节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上)
-第三节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上)--作业
-第四节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下)
-第四节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下)--作业
-第五节 西夏文字的推广与使用
-第五节 西夏文字的推广与使用--作业
-第一节 西夏绘画作品概述
-第一节 西夏绘画作品概述--作业
-第二节 壁画中的西夏绘画艺术
-第二节 壁画中的西夏绘画艺术--作业
-第三节 汉文化影响下的西夏卷轴画
-第三节 汉文化影响下的西夏卷轴画--作业
-第四节 藏传文化影响下的西夏卷轴画——唐卡
-第四节 藏传文化影响下的西夏卷轴画——唐卡--作业
-第五节 西夏绘画中的《西游记》
-第五节 西夏绘画中的《西游记》--作业
-第六节 西夏绘画中的社会生活
-第六节 西夏绘画中的社会生活--作业
-第一节 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
-第一节 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作业
-第二节 废墟中的大发现
-第二节 废墟中的大发现--作业
-第三节 西夏木活字印本的判定
-第三节 西夏木活字印本的判定--作业
-第四节 活字印刷在西夏广泛传播
-第四节 活字印刷在西夏广泛传播--作业
-第五节 西夏刻印业的繁荣发展
-第五节 西夏刻印业的繁荣发展--作业
-第一节 西夏王陵在何处?
-第一节 西夏王陵在何处?--作业
-第二节 独具特色的形制
-第二节 独具特色的形制--作业
-第三节 狰狞的驮碑力士
-第三节 狰狞的驮碑力士--作业
-第四节 屋脊之上的飞禽走兽
-第四节 屋脊之上的飞禽走兽--作业
-第五节 国宝文物鎏金大铜牛
-第五节 国宝文物鎏金大铜牛--作业
-第六节 十位皇帝为何只有九座帝陵
-第六节 十位皇帝为何只有九座帝陵--作业
-第七节 是谁盗毁了西夏陵
-第七节 是谁盗毁了西夏陵--作业
-第一节 大一统视野下的蒙夏战争
-第一节 大一统视野下的蒙夏战争--作业
-第二节 六次蒙夏战争的缘起、经过与结局(上)
-第二节 六次蒙夏战争的缘起、经过与结局(上)--作业
-第三节 六次蒙夏战争的缘起、经过与结局(下)
-第三节 六次蒙夏战争的缘起、经过与结局(下)--作业
-第四节 西夏人被蒙古屠杀灭族了吗?
-第四节 西夏人被蒙古屠杀灭族了吗?--作业
-第五节 元代唐兀人的历史贡献
-第五节 元代唐兀人的历史贡献--作业
-第六节 西夏遗民去哪儿了?
-第六节 西夏遗民去哪儿了?--作业
-第一节 黑水城与黑水城文献
-第一节 黑水城与黑水城文献--作业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西夏研究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西夏研究--作业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西夏研究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西夏研究--作业
-第四节 百年西夏学研究展望
-第四节 百年西夏学研究展望--作业